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5127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6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docx

中考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1.历史素养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任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

 

(1)甲中为英国每年专利数的变化,分析其重要原因是?

(1分)在此时生产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机器是(1分)根据材料乙,英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

(1分)

答:

原因:

工业革命;机器:

瓦特改良蒸汽机;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2)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务进行理性分析评判的能力。

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

——《废除农奴法令》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

(2)说出材料丙的核心内容(1分)材料丁中,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梦想成为现实,与中国哪一正确的革命道路有关(1分)后又通过哪一文件提高了农民的地位(1分)1978年中国农村再次变革的措施(1分)两段史料,丙更具权威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分)

答:

废除农奴制(1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1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丙为一手史料,具有客观、真实性(1分)

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朋友,是的。

盟友,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

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尼克松的讲话》

(3)概括材料戊的主要观点(1分)说出西欧与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2分)

答:

形成了美国、日本、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或西欧日本崛起挑战美国经济霸权(1分)

原因:

美国经济援助;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机遇;科教兴国;国家干预经济;(任两点2分)

(4)上述特性给我们学习历史史实,提供了哪些启示?

(2分)

答:

利用史料理解史实;利用时间和空间分析史实;注意多角度分析史实等(任两点,给2分)

☀2.有位伟人说,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完成问题

中国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进行的经济改革,不仅提高了公民总体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自由和更大的流动性。

中国发展了一种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挑战美国经济主导地位,并且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民主的国家发展模式。

——芬德林《世界大历史——1900至反恐战争》

(1)材料甲中经济改革对人民有哪些影响(1分)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

(1分)这期间中国人民创造属于自己模式有哪些有利的国际因素?

(2分)

答:

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1分)邓小平(改革开放总设计师)(1分)

政治:

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

经济全球化;科技:

第三次科技革命(任两点,给2分)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维新派)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大批文化人士及中央级文化团体、报刊移至重庆,重庆成为抗战文化的中心。

抗战时期的中国文化,在战火中成长,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这是文化为抗战服务的必然。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2)材料乙的评价与哪一史实有关(1分)作者认为这一事件所留下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1分)指出材料丙抗战时期,我国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1分)

答:

史实:

维新变法(百日维新)(1分)财富:

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推动中国近代化(1分)

推动:

民族化、大众化、政治化(1分)

1863年1月1日起,凡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

(3)这段史料与哪一史实有重大关系(1分)概括材料丁的主要内容(1分)此文件包含哪些美国精神(1分)

答:

史实: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1分);内容:

1863年1月1日,南方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一律成为自由人。

或废除黑人奴隶制度(1分)精神:

自由、平等、民主(1分)

(4)上述材料中,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都有过杰出的历史人物出现,思考他们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分)

答:

作用:

杰出人物促进了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历史进步有决定作用(1分)

☀3.历史学习包括史实的确认解释,规律的解释和价值认同等基本环节。

根据要求,完成探究(12分)

应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

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

——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

材料一

(1)新文化运动前期批判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武器是什么?

(1分)此时,已经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变成现实的人物是?

(1分)写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1分)

答:

武器(旗帜):

民主、科学(1分)人物:

列宁十月革命(1分)成果:

毛泽东思想(1分)

正方:

它使该国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

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改革措施引起的后果是改革设计者没有想到的,戈尔巴乔夫作为改革领导者显然低估了改变旧体制和建立新体制的复杂程度,认为只要按照过去的做法,下一道命令,事业就可以展开了。

——李永全《苏联改革历史回顾——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

材料二

材料三

(2)材料二是基于哪一问题的讨论?

(1分)用所学史实加以说明正方的观点(1分)材料三改革措施引起的后果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

答:

问题(模式):

斯大林模式(1分)史实:

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强国(1分)后果: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2分)

(3)历史学习要发现和揭示规律的内在联系,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分别从不同领域揭示了世界的客观规律,推动历史的进步。

请分别写出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3分)

答: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经典力学。

达尔文,《物种起源》;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

相对论。

(3分)

(4)历史学习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上述探究活动告诉我们,应该具备哪些人文素养(1分)

答:

自由、平等意识;崇尚科学、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

(任两点,给2分)

☀4.中美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回答问题。

(12分)

[弱国被欺]

参加对中国出兵的有英、俄、法、美、意、日、德、奥等世界上所有帝国主义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向一个落后国家发动战争,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一一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

(1)据材料回答,美国直接参与了哪一次侵华战争:

写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920—29年)华盛会议上美国伙同其他与会国签订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名称。

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4分)

答:

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条约:

《九国公约》。

(1分)政策(利益):

中国对外门户开放,各国在华机会均等(2分)

[并肩作战]

1941年12月7日,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张殿清《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美关系发生转折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据材料指出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是什么?

1937—45年,美国赞赏中国的理由是什么?

(3分)

答:

原因: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1分)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

(1分)理由(原因):

抗战是二战重要组成部分,中美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1分)

[激烈对抗]

中国是一百多年来他受外国列强压迫和欺凌的国家,以往的悲惨遭遇依然深深地烙在中国人的心,美国把战火燃烧到中国的大门口,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深地打动人们。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3)材料中一百多年来是从哪一年开始的?

这对中国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写出位材料反映的事件中的英雄人物。

这场战争最终以什么形式而结束?

(4分)

答:

时间:

1840年(1分)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1分)结束: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分)

[曲折发展]

 

历史表明,每当两国对涉及对方核心和重大利益的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中美关系就比较顺畅和稳定。

反之则会麻烦不断,我们希望美方始终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以实际行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012年2月15日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的演讲

(4)材料四甲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乙中核心和重大利益问题指的是什么问题?

据材料指出妥善处理这一问题的前提是什么?

(3分)

答:

事件:

尼克松访华(1分)问题:

台湾问题(1分)前提:

一个中国(1分)

[期待共赢]

2018年3月23日0时50分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

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与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特征相关,从根本上是由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分工和产业链分布格局决定的。

——新浪网2018年3月

材料五

(5)中美贸易不平衡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你认为中美两国怎样做才能既保持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又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

(2分)

答:

背景:

经济全球化(1分)方法: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关系;中美应以联合国为合作平台,维护世界和平。

加强对话、交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1分。

☀5.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回答问题(12分)

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一

(1)写出材料中这场革命的名称。

哪一机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

(3分)

答:

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机器:

改良蒸汽机(1分)问题:

机器运行的动力问题(1分)

协约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在主要战区展开生死搏斗。

这场战争,各方都大量使用现代化战争装备,以给敌人最大的杀伤,战况空前惨烈,人员伤亡惨重。

给全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同时也带来了科技史上的一大进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世界近代现代史》

材料二

(2)据材料二写出这场战争的名称。

其导火线是什么?

写出现代化战争装备导致的最残酷的战役名称。

(3分)

答: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导火线:

萨拉热窝事件(1分)战役(转折点)凡尔登战役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在战争领域表现得最为明显,这是自然的。

几十年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直接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事发明,这些战时的军事突破有雷达、原子弹、弹道导弹和电子计算机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范围?

其标志性发明是什么?

列举二战期间美国打击日本的军事发明一例。

又将人类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新时代的特征是什么?

(4分)

答:

时间:

1870—1914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分标志性发明:

电力的广泛应用(1分)武器:

原子弹(1分)时代特征:

信息时代、网络时代(1分)

(4)基于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科技创新与战争之间有何关系?

站在当今时代的角度,说说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科学技术?

(3分)

答:

关系:

战争推动科技进步,科技使战争更加残酷;(2分)

运用:

发挥科技积极的作用,珍爱和平,反对战争;(1分)

☀6.发展史学素养落实于历史学习过程中,回答问题。

(12分)

(1)发展史学素养,需根植于史实。

写出《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及主要内容。

(5分)

答:

时间:

1895年(1分)割地: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

赔款2亿两白银;通商: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工厂: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4分)

(2)史料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载体。

阅读下列史料,

战争结束时,德、意、日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国内经济百废待举:

英、法等战胜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实力大为削弱战后,欧洲传统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沦为二、三流国家。

美、苏以欧洲为主战场的冷战更使欧洲人民终于意识到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了。

——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材料一

写出此战争名称。

该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材料中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分析再也不能发生欧洲人打欧洲人的战争的原因。

(4分)

答:

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1分)战役(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1分)开始:

杜鲁门主义(冷战政策)(1分)原因:

二战和冷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1分)

(3)体验史实与史料中蕴含的情意因素,是发展史学素养的重要任务。

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运动所孕育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深刻影响和推动着二十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一《人民日报》纪念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发表的社论

材料二

概括下列史料中五四运动的精神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该运动爆发的国际因素。

(3分)

答:

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1分)原因: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分)

(4)据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史学素养?

(1分)

答:

方法:

注重史实记忆,学会分析史料,体验感知历史。

☀20.对中国革命与建设道路开展了探究,请完成本次探究任务。

(12分)

道路决定命运,中共在革命与建设过程中经历革命之路、探索之路、强国之路,回答问题

革命之路材料一: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同志毕生最突出最伟大的贡献,就是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

(1)写出这条正确的革命道路的开始与结束的标志性事件。

哪一历史事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

(3分)

答:

开始:

井冈山根据地(1分)结束:

开国大典(1分)事件:

遵义会议(1分)

探索之路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对斯诺说: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要走弯路,就是S型。

这是毛泽东对某阶段历史道路的形象说法——《党的艰辛探索的厚重史书》

材料二: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材料三1956—66工业产值

材料四1966—76工业产值

(2)建国后哪个时期的历史印证了材料二中毛泽东的这一说法?

试举史实说明。

由此史实及材料三、材料四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时代特征。

(提示从国民经济建设方面思考)(3分)

答:

时期:

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建设时期(1分)史实: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分)时代特征: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或在曲折中发展(1分)

强国之路材料五:

《复兴之路》:

20世纪的最后20年(1978—200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

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3)这里的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的起点是指什么?

举出这一时期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的典型事例。

(要求:

经济、祖国统一方面各举一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分)

答:

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事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经济特区或现代企业制度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1分)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论(1分)

(4)综合上述探究,概括革命之路、探索之路与强国之路之间的关系。

(2分)

答:

革命之路为探索之路奠定基础;探索之路为强国之路提供经验。

(2分)

☀8.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

第一是人心的改变(思想解放);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但丁

 

伏尔泰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举出近代以来世界历史上影响人心的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两者共同作用是什么?

(3分)

答:

史实:

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作用:

都打击了封建制度,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

(3分)

材料二:

一个农奴的反应:

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

解放宣言!

我在中午前后拿到了一份。

阅读这份珍贵法令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

我怀着尊敬和感激注视亚历山大二世的画像,我无法呆在家里,我要到街上走走。

人们在这里或那里大声读着声明。

我不断听到诸如自由法令和自由等词汇。

——摘编自《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2)材料二中的解放宣言颁发于俄国的哪一历史事件中?

为什么农奴对这份宣言怀有喜悦的心情?

 这一事件对俄国的崛起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分)

答:

事件:

俄国农奴制改革;喜悦:

农奴解放为自由人,地主不得买卖农奴或废除封建农奴制

作用:

改变了社会性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3分)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3)材料三中日本发生的变化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

用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分)

答:

事件:

明治维新措施:

殖产兴业,兴办近代工业;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生活方式(3分)

(4)近代以来,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为实现强国之梦不断汲取先进思想,不断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梁启超认为中国人自知不足应当分为三个阶段,根据梁启超的分期,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下表序号所代表的含义。

(3分)

梁启超的分期

史学界的观点

历史事件

口号

第一期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②

自强求富

第二期

学习西方的①

维新变法

变法图强

第三期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新文化运动

 ③

答:

①政治制度②洋务运动③民主科学

(5)请根据以上探究,分析中西方近代崛起的差异,并概括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特点。

(3分)

答:

西方:

先思想解放,然后政治制度,最后科学技术。

中国:

先科学技术,然后政治制度,最后思想解放(2分)特点: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化。

(1分)

☀9.战争与和平是一个永恒的历史主题,二战后,时代主题逐渐演变为和平与发展。

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规定:

德国及盟国应承担战争罪责它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

一一高中人教版《20世纪战争与和平》

(1)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凡尔赛和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以《凡尔赛和约》为基础建立的凡尔赛体系,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什么重要的影响?

此后的什么条约为列强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3分)

答:

影响:

导致五四运动爆发影响: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恢复发展条约:

《九国公约》(3分)

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二十年间,在这个政府的领导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工业化强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是什么?

列举事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至少两例)(3分)

答:

实践:

十月革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分)

贡献:

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出兵中国东北,歼灭关东军。

(1分)

材料三:

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

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人教版九年级下

(3)两级格局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特点?

材料三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请列举20世纪末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3分)

答:

事件:

苏联解体(1分)特点(趋势):

经济全球化(1分)事例:

1999科索沃战争(1分)

材料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

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4)根据以上探究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面临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今天,有哪些挑战性问题急需解决?

根据材料四,中国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应该怎么做,请你加以归纳。

(3分)

答:

问题: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霸权主义、恐怖主义(1分)中国:

坚持改革开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科教兴国,保护生态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参与国际竞争,提高国际地位(2分)

☀10.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目录(右图)是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

从目录中我们可以提取许多历史信息。

士大夫自强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目录说出自强及其失败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3分)

第三章自强及其失败

1.内外合作以求自强53

2.步步向前看58

3.前进遇着阻碍61

4.士大夫轻举妄动68

5.中日初次决战77

答:

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1分)事件:

洋务运动(1分)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1分)

(2)研读史料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

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为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为什么我们要上井冈山呢?

我们要实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革命的任务,就举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旗。

可是这旗帜不许我们在城内插,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永不放下。

—毛泽东

材料一

材料二

①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分)

答:

因素:

中国政治制度落后(1分)主张:

变法图强,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制(1分)

②举出材料二中城内插旗失败的事例。

我们就只好到山顶上去插指的是什么?

有何意义?

(3分)

答:

事例:

南昌起义;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3分)

(3)历史图片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也是我们获取历史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

图一《辛丑条约》签订

图二抗美援朝

图三尼克松访华

图一反映美国对华采取怎样的政策?

由图二到图三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图三时,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请写出中美建交的时间。

(4分)

答:

政策:

殖民侵略变化:

敌对到合作,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问题:

台湾;时间:

1979年

☀11.提升学科素养是中学历史学习的功能。

阅读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