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96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19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docx

生物学七年级上册学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什么是生物?

2.生物具有哪些共同特征?

二、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说说你知道的生物都有哪些?

(二)预习检测:

1.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也可以借助___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或利用__________等工具,有时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观察与一般观察的区别是什么?

 

3.完成课后练习2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阅读教材,组内同学讨论.研究共同完成下列任务:

1.完成课本第3页“观察与思考”

2.完成课本第8页练习1.2

学习任务二:

请分析说明它们各属于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

(1)小猫长成大猫属于。

(2)猫生小猫属于。

(3)猫生猫,鼠生鼠属于。

(4)一窝猫中有白猫、黑猫和花猫,这种现象属于。

(5)鼠听到猫叫,立即躲进洞里的现象属于。

(四)课堂反馈检测: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弹钢琴的机器人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

C.在慢慢长大的钟乳石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

2.下列都属于非生物的一组是()

A.竹和山石B.鱼和河水C.空气和阳光D.松树和丹顶鹤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蜻蜓点水B.钢铁生锈C.公鸡打鸣D.葵花向阳

4.下列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都能运动B.都需要营养C.都有细胞结构D.都生活在水中

5.下面全是生物的一组是:

()

A.水稻、蚂蚁、珊瑚、病毒B.动物、植物、细菌、计算机病毒

C.克隆羊、细菌、寄生虫、蘑菇D.羊皮大衣、枯树枝、珊瑚虫、化石

6.动植物的尸体不能称之为生物,解释错误的是:

()

A.它们不能动B.它们不能进行呼吸

C.它们不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D.它们不能生长和繁殖

7.科学观察与一般的观察不同,下列原因错误的是:

()

A.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B.科学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

C.科学观察要及时记录,观察时要积极思考D.科学观察不能直接用肉眼

8.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B.应激性C.繁殖D.呼吸

9.生物连连看

农民给庄稼施肥应激性

向日葵朝向太阳生长

人体的排汗繁殖

蘑菇由小长大变异

鱼在水里嘴不停张合营养

狼产幼崽呼吸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

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排出废物

(五)能力提升

1.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

A.需要营养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繁殖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

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岗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

3.生物能进行呼吸,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动物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呼吸是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

B.所有生物都要吸入氧气,合成有机物

C.呼吸是储存能量的过程

D.绝大多数生物需要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

4.在生长着许多水生植物的池塘中养鱼,经常可以看见鱼到黎明时浮头,甚至跳起。

下面是同学们的几种猜测,你认为哪个更合理:

()

A.池塘表层水较温暖B.鱼喜欢阳光的刺激

C.鱼需要到水面觅食D.池水中含氧量较低

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曲中的生物有:

曲中的非生物有

三.你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怎样进行调查?

2.你周边环境中有哪些生物?

二、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生物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二)预习检测:

1.调查是首先要和,制定。

调查范围很大时,可以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调查过程中要,对结果要进行,有时还要用进行统计。

2.生物的归类方法:

按形态结构特点:

、、;按生活环境:

、;按用途: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种类,并将你们小组设计的表格写在下方空白处:

 

(四)课堂反馈检测:

1.下列关于调查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B.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

C.不论范围大小,都逐一进行调查D.如实记录

2.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

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

3.调查时要注意安全。

下列哪项是比较安全的做法()

A.一个人走到偏僻的地方B.攀爬高处

C.下水捕捞生物D.全组同学一起行动

4.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时,对所看到的生物记录应该采取的态度是()

A.对自己比较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B.对自己不熟悉的生物进行记录

C.对所看到的都要如实记录D.记下自己喜好的生物

三、你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

 

第二章了解生物圈

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环境中有哪些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

2.生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吗?

3.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二、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能举例说说不同环境中都生物了哪些生物?

(二)预习检测

1.地球上所有与的总和叫生物圈。

2.生物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分为:

因素(如:

)和非生物因素(如:

3.生物与生物之间常见的关系有:

捕食关系.

4.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环境。

5.对照实验:

除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

6.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

发现问题→→做出→设计→实施→分析→得出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1.小组合作,交流完成课本15页“讨论”

2.小组讨论完成课本17页资料分析“讨论”题

3.小组讨论,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a

b

c

学习任务二:

在探究“光是否影响鼠妇的分布”的实验中,

1.铺一层湿土是为了。

2.能将十只鼠妇按随意数量放在阴暗和明亮两个环境吗?

为什么?

那要怎么做?

3..只做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行吗?

为什么?

(四)课堂反馈检测:

1.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鲫鱼、金鱼、水草、荷花、水鸭、蟹等归为一类,而将松、柏、蝇、玖瑰、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

他们是按照什么方法归类的()

A.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这些生物的用途

C.按照生物的数量D.按照这些生物的生活环境

2.用山羊绒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山羊又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吃。

于是一些牧区减少绵羊,大量饲养山羊。

其结果最可能出现的是

A.牧民长期得到好的经济效益

B.从长远说,将使草场萎缩,甚至彻底遭受破坏,牧业衰退

C.山羊不能适应新环境而全部死亡

D.对绵羊生活没有影响

3.下列现象中体现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的是()

A.螳螂捕蝉B.许多蚂蚁共同搬运食物

C.农田中的小麦和杂草争夺养料D.蜜蜂采蜜

4.水稻与稻株旁的稗草,水稻与水稻里的蝗虫,它们的关系依次是()

A.合作.捕食B.捕食.合作C.竞争.捕食D.竞争.合作

5.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有很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这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水B.阳光C.温度D.土壤

6.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所用鼠妇的数量是()

A.十只以上B.两只C.三只D.一只

7.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一个变量因素B.二个变量因C.多个变量因素D.综合因素

8.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中,给鼠妇提供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条件,观察鼠妇对环境的选择。

这样设计的实验属于

A.模拟实验B.对照实验C.直接实验D.检测实验

9.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A.干燥土壤和潮湿土壤B.有光和无光

C.有光和无水D.有空气和无空气

10.在“光对鼠归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实验中所要研究的一对变量是()

A.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B.明亮的环境和潮湿的土壤

C.潮湿的土壤和干燥的土壤D.阴暗的环境和干燥的土壤

11.把相关内容用直线连起来

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蚯蚓提高土壤肥力

生长在寒冷海域中的动物皮下脂肪较厚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海洋中某些藻类大量繁殖形成赤潮

在炎热的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尿液很少

大面积的森林能调节气候

在沙地上栽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

12.课本13页图1-12中描绘了与小麦生活有关的多种环境因素,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的生物因素有。

(2)其中的非生物因素有。

(3)小麦与蚜虫的关系是,小麦与杂草的关系是。

(五)能力提升

1.雨后蚯蚓爬到地面上来的原因,主要是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

A.空气B.水分C.土壤D.温度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是()

A.蚂蚁借机爬在过往的动物身上B.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毛是纯白色的

C.竹节虫的形状像竹节或树枝D.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茎有储水的功能

3.黄鼬在遇到敌害时,会放出臭气,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用作出反应

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能进行呼吸,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宋代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写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那么,这句诗描述的是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影响了鸭的生活?

()

A.光B.温度C.水D.空气

5.若探究光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植物的种类B.食物缺乏C.光强度D.水或其他因素

6.对一只生活在草原上的羊来说,它的生活环境是()

A.草原上的草、蛇、狼、牛等其他生物B.A和C的总和

C.阳光、空气、土壤、生活空间等因素D.A和C的总和在加上其他羊

7.苹果不宜在我国南方栽种,香蕉不宜在我国的北方栽种,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空气C.土壤D.阳光

8.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都体现了()

A.生物能影响环境B.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

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D.生物与环境可以相互影响

9.下列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A.所有的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B.生物能够决定环境的变化

C.环境永远有利于生物生存D.环境与生物相互影响.相互依赖

10.在探究实验中,常常要设置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下列哪个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

()

A.有光和无光B.温度和水分C.300C和00CD.有氧气和无氧气

11.下列叙述与干旱环境中的植物特征不符的是()

A.具有发达的根系B.具有肥厚的肉质茎

C.具有较大的叶片D.具有厚厚的角质层

12.下列生物的习性或特性中,对温度的适应现象是()

A.蛾的趋光性B.鱼类的季节性洄游

C.仙人掌的刺D.海洋中藻类的垂直分布

13.对下列生物现象起主要作用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苹果.梨等果树不宜在热带栽种()

(2)山坡阳面的小麦比阴面的长得好()

(3)撒哈拉大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

(4)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的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

人参()

(5)在200米以下的海水里植物难以生存()

(6)在寒冷地带的森林中,针叶林较多;在温暖地带的森林里,阔叶林较多()

(7))在我国南部的海南岛,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14.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5.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的实验设计:

人们通常会在花盆.石块下等阴暗的地方看到了鼠妇,而在明亮的地方没有看到。

请你根据以上所提供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这个实验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应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

(4)如果这是一个对照实验,那么在这个实验中,在研究个条件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而条件都要相同。

(5)这个实验就用多少只鼠妇做实验?

只。

这样做的目的是

三.你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组成是怎样的?

3.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为什么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说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环境

2.环境会影响生物的和

(二)预习检测:

1.什么是生态系统?

2.完成课本25页练习题第5题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通常扮演的角色,植物扮演的角色,扮演分解者。

3.食物链起始于。

有毒物质有可能通过食物链。

4.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和是稳定的。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但这种能力是。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交流完成以下内容

1.课本20页“资料分析”

2.课本22页“观察与思考”

3.课本23页“资料分析”

学习任务二:

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兔子和狼,请问:

(1)草与兔子、兔子和狼之间是关系。

(2)影响兔子生存的生物因素主要有。

(3)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是。

(4)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5)冬天,草减少时,兔子的数量会,狼的数量会。

夏天,雨量充沛,草生长茂盛,此时,兔和狼的数量将会。

(6)如果人类大量抹杀草原上的狼,兔子的数量将会,草的数量会。

(7)你给牧民针对草场的建设合理化建议是。

(四)课堂反馈检测:

1.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地球上的全部生物B.森林中的全部动物C.一条河流D.一块农田的全部农作物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

B.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C.动物和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3.下面食物链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鹰B.植物→鼠→蛇C.鼠→蛇→鹰D.植物→鹿→羊→狼

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世纪大桥B.苏州园林C.昆明世博园D.杭州西湖

5.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不正当的方法是()

A.植树造林B.控制污染C.围湖造田D.建立自然保护区

6.当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的情况是()

A.在食物链起始端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B.在食物链中间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最多

C.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D.食物链上所有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是一样多的

7.在一个由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捕捉了全部的青蛙,蝗虫的数量会()

A.缓慢上升B.迅速上升C.还保持相对稳定D.先迅速上升后急剧下降

8.在生态系统中,能制造有机物的是()

A.植物B.真菌C.动物D.阳光

9.动物死亡不会影响其他动物正常生活,是因为这些动物尸体会被()

A.树叶覆盖B.野狗争食C.大雪淹没D.分解者分解

10.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

A.食草的动物B.食肉的动物C.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D.腐生的菌类

(五)能力提升

1.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3

0.145

0.009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你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E→D→C→B→AC.D→A→B→C→ED.C→E→B→A→D

2.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这一事实说明()

A.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巨大的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C.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只能一成不变,否则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D.草原上放养的牲畜越少越好。

3.兔子和羊都吃草,兔子和羊又都被狼所吃,这四种生物形成了()

A.两条食物链B.三条食物链

C.四条食物链D.五条食物链

4.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食物链

5.由于能量的流动是逐级减少的,那么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哪类生物数量最少()

A.鹰B.青蛙C.昆虫D.草

6.牧草留种区为了预防鸟啄食草子,用网把留种地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环境污染B.植被被破坏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7.一片水稻田,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

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夺着阳光和水肥,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偶尔还可以看到蛇在追逐田鼠……

请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生态系统中,影响水稻生活的生物因素有,非生物因素有。

(每空至少写出两个)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4)如果青蛙被人类大量捕杀、食用,将对水稻产生怎样的影响?

,若让你设计一句宣传标语,让人们都能自是。

8.下图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池塘内有水草、浮萍、水绵、鱼、虾、河蚌等生物。

(1)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其中的有机物是生产者通过制造的。

(2)水草和水绵在此生态系统中属于,鱼、虾属于。

在该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类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它们的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它们是。

(3)如果向该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类鱼类),则池塘中的小鱼数量会,写出这条食物链:

(4)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数量处于稳定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5)如果该生态系统受到DDT的污染,在这个生态系统中,DDT沿着和不断积累。

(6)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做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

 

9.下图是某小组同学调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时的记录,看图完成下列问题。

鼠鹰

植物

兔子

(1)食物网中有食物链。

写出其中的一条:

(2)图中的生产者是。

(3)图中的是消费者。

(4)此生态系统有没有分解者?

可能是。

(5)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因为。

10.右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

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

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⑴此生态系统中作为生产者的生物是。

⑵生物甲与乙的关系是。

⑶此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

请写出其中的一条食物链

⑷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盐污染,那么在体内积存重金属污染物最多的生物是。

⑸该生态系统只表示了部分成分,图中未表示的成分有和。

三、你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

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通过本节学习你将知道

1.生物圈范围是怎样的?

2.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

3.为什么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什么是生物圈?

2.用图表的形式概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3.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

4.生态系统中和沿着和食物网流动。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

(二)预习检测:

1.生物圈的范围包括、、。

以海平面为界,向上,向下。

2.大多数水生生物生活在海平面的水层内。

3.被称作“地球之肾”。

4.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作、。

5.沼泽是典型的生态系统。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一:

完成课本30页“资料分析”

学习任务二:

①根据生活常识和收集的资料说出你所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②通过阅读课本,你又了解了几种生态系统?

③这些生态系统虽然各有特点及作用,但从生态系统的组成上来说它们都有哪些共同之处?

④你认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③假设其中某一个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了,会对其他的生态系统产生什么影响?

由此你认识到了什么?

⑤在你身边有哪些人为的活动对生物圈产生了严重的破坏?

⑥从自身做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生物圈?

⑦小组内交流讨论,制定保护学校花园和草坪的实施方案。

(四)课堂反馈检测:

1.城市生态系统的主体是()

A.人B.绿色植物C.高楼大厦D.动物

2.下列哪些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A.海洋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B.保护生物圈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和行为准则

C.人是生物,他们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影响环境D.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类在食物网中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

B.人类的活动影响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

C.人类能生产许多产品如机器.纸张,是生产者

D.人类植树造林,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6.生物圈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家园,它的厚度为:

()

A.10千米左右B.20千米左右C.15千米左右D.30千米左右

7.下列哪种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时,自动调节能力最大?

()

A.农田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