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9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15.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届高三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浙江省2020届高三4月联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臭氧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

B.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

C.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

D.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还没有清醒认识

『答案』D

『解析』

『分析』

紫外线辐射能被蛋白质和核酸吸收,并破坏蛋白质和核酸的化学键,因此对生物有极大的杀伤力,还能引起基因突变。

紫外线能使一些氧分子裂变成游离的氧原子,并和另一些氧分子结合成臭氧(O3),紫外线也可使臭氧裂变成氧气,在平流层,氧气和臭氧是保持平衡的。

但是近年来,人类的活动正在逐渐破坏着这种平衡,使臭氧的分解过程大于合成过程。

导致大气中臭氧减少和耗竭的物质主要是平流层内超音速飞机排放的大量含氮废气以及冰箱和空调使用过程中散发出的氟利昂。

臭氧层耗损和臭氧层空洞对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主要危害包括:

人类皮肤癌和白内障等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等。

『详解』A、臭氧层能保护人类免受短波辐射伤害,A正确;

B、氟利昂会影响平流层中的臭氧含量,B正确;

C、臭氧层出现空洞会使水产品产量下降,C正确;

D、各国对臭氧层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臭氧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2.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运输氨基酸的载体是蛋白质

B.少数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

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存在同一种纤维蛋白

D.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改变,蛋白质就会变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链,一条或几条肽链盘区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的蛋白质;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

『详解』A、tRNA也可以运输氨基酸,A错误;

B、大多数蛋白质是由约20种不同氨基酸组成,B错误;

C、鸟的羽毛和人的指甲中有一种相同蛋白质,即纤维状的角蛋白,C正确;

D、蛋白质酶或载体蛋白在发挥作用时,其空间结构会改变,但活性上升,不属于变性,D错误。

故选C。

3.如图表示母亲年龄与生育后代先天愚型病发病风险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

B.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中,先天愚型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

C.图中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只能通过羊膜腔穿刺

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婚前检测和预防遗传病的措施有:

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

2、分析曲线图:

随着母亲年龄的增长,先天愚型患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详解』A、雌激素能促进卵细胞形成,所以图中45岁女性所生子女数目少的可能原因之一是体内雌激素含量低,A正确;

B、先天愚型病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在成年阶段发病率很低,B正确;

C、先天愚型病的诊断可通过羊膜腔穿刺或绒毛细胞检查等方法,C错误;

D、图中两条曲线的结果告诉我们应提倡适龄生育,D正确。

故选C。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些动物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不是内环境

B.饥饿时肝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静脉端血糖浓度较高

C.手足抽搐可能是由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引起的

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且代谢强度下降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

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

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

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详解』A、单细胞原生动物和简单的多细胞动物的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可以是外界环境,A正确;

B、肝脏内血管走向为动脉进肝脏,静脉出肝脏,饥饿时肝糖原分解,静脉端血糖浓度高,B正确;

C、手足抽搐是由血浆中Ca2+过少引起的,C正确;

D、稳态破坏后,细胞代谢出现紊乱但代谢强度不一定下降,比如甲亢,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运输到细胞外或细胞内

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是由大亚基和小亚基组成,可通过认读密码子合成线粒体所需的全部蛋白质

C.叶绿体中的色素和液泡中的色素都可能与叶的颜色有关

D.中心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溶酶体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

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

『详解』A、内质网中的蛋白质运输到高尔基体或其他地方,A错误;

B、线粒体中的核糖体只能合成线粒体所需的一部分蛋白质,B错误;

C、叶绿体的色素与绿色叶片有关,液泡的色素和某些叶片的颜色有关,比如红色的叶片等,C正确;

D、溶酶体存在于部分植物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描述错误的是()

A.有利变异积累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的繁殖

B.自然选择能导致新物种的出现

C.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

D.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型频率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才可以保持稳定不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从而形成新的基因型,具有不定向性;自然选择选择有利变异,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隔离的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

『详解』A、有利变异积累的主要原因是有利变异被选择保留下来而不是个体繁殖,A错误;

B、自然选择可能会导致新物种的出现,B正确;

C、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C正确;

D、一个遗传平衡的大种群,若发生基因突变,其基因频率保持稳定,但基因型频率经过一代随机交配后才可以保持稳定不变,D正确。

故选A。

7.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

B.在体液的刺激下内分泌细胞才能分泌激素

C.下丘脑不属于内分泌腺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内分泌系统是人体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在体液调节中起主要作用,它与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调节体内各种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细胞组成。

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具有高效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调节机体物质代谢,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机体生长发言,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详解』A、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分散在体内的一些无管腺和细胞,A正确;

B、内分泌细胞在体液或神经的刺激下会分泌激素,B错误;

C、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兼有内分泌作用,不是内分泌细胞集中的区域,所以不属于内分泌腺,C正确;

D、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直接分泌到体液,D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晚于生理和生化的变化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C.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组织中发生凋亡细胞的数量不多

D.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

『答案』C

『解析』

『分析』

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非正常性死亡,对有机物不利。

2、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

『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的变化晚于生理和生化的变化,A正确;

B、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不断增大,核膜不断向内折叠,B正确;

C、人体发育过程中和成熟组织中发生凋亡细胞的数量很多,C错误;

D、细胞凋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必然步骤,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9.如图为某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部分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

B.甲细胞中有2套遗传信息

C.丙细胞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

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

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详解』A、据图中乙细胞可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且进行减数分裂,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A正确;

B、甲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B错误;

C、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其基因型为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C正确;

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乙,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下列关于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方法均可以获得单菌落且以培养皿中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

B.两种方法中都用到玻璃刮刀

C.筛选某种微生物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

D.划线分离法可用于消除污染杂菌,涂布分离法不可以

『答案』C

『解析』

『分析』

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

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

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

『详解』A、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合适,针对的是涂布分离法,A错误;

B、划线分离法中没有使用玻璃刮刀,使用的是接种环,B错误;

C、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都可以用于筛选微生物,但最简便的方法是划线分离法,C正确;

D、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于消除污染杂菌,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接种方法等知识,考生需牢固掌握两种分离方法的具体操作。

11.如图表示伞藻的某实验过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的伞藻是多细胞生物

B.本实验能说明“帽”的形状是由足决定的

C.本实验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

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题图可知:

“帽”与“柄”和“足”分离后,“帽”死亡,而“柄”能再生新的“帽”,再生新的“帽”与原来的性状相同,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

『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A错误;

B、根据实验的变量分析可知“帽”的形状是由“柄”或“足”或两者共同决定,B错误;

C、本实验不能说明代谢的中心和遗传物质在“柄”或“足”中,C错误;

D、本实验能说明“帽”不是控制细胞代谢和遗传的结构,D正确。

故选D。

『点睛』充分利用题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正确分析实验为解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各种生物细胞参与物质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动物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都会吸水胀破

B.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被动转运

C.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可能下降

D.破坏细胞膜上载体会阻碍氧气进入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和特点:

名 称

运输方向

载体

能量

实  例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

不需

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需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需要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

『详解』A、变形虫生活在水环境中,将其放入水中会吸水,但其有排水机制,不会吸水过多胀破细胞,A错误;

B、细胞内外物质浓度差的维持主要靠主动转运,B错误;

C、乳酸菌是厌氧型生物,主动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所以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大,细胞主动转运的速率会下降,C正确;

D、氧气运输方式是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D错误。

故选C。

1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过程中,只有卵细胞对精子进行识别

B.至今还没有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但有针对各种生物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

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不需进行发情处理

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只能用切割针切割,不能用酶解法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胚胎移植:

(1)概念:

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

(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

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②配种或人工授精;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④对胚胎进行移植;⑤移植后的检查。

『详解』A、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A错误;

B、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现在只能针对某些高等生物,B错误;

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

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不能用酶解法,因为胚胎干细胞没有细胞全能性,D正确。

故选D。

14.下列关于诱变育种的理解正确的是()

A.诱变育种是诱导生物发生变异,通过人工选择获得生产上所需的新物种

B.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方向不定向,所以诱变育种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

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不会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身上

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

1、原理:

基因突变。

2、方法:

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

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

『详解』A、诱变育种不能得到新物种,得到的是新品种,A错误;

B、诱变处理提高了生物的突变概率,所以和自发诱变相比诱变育种能较短时间改良生物品种的某些性状,B错误;

C、通过对生物的不断诱变处理,可能实现将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C错误;

D、高产量的青霉素是通过交替使用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选育出来的,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诱变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诱变育种的优点:

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缺点:

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15.比较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防卫特性,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

B.两种淋巴细胞都能被一定的物质刺激而增强活性

C.寄生型病毒感染时,一般只有T淋巴细胞会被活化而参与病毒的消灭

D.被病毒感染后,可用人工标记的抗体检测感染病毒种类

『答案』C

『解析』

『分析』

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

『详解』A、两种淋巴细胞都来源于淋巴干细胞,A正确﹔

B、两种淋巴细胞都需在一定的物质刺激下才会活化增强活性,B正确;

C、病毒感染后的清除过程不仅需要细胞免疫,还需要体液免疫的协助,C错误;

D、抗原和抗体会特异性结合,所以被某种未知病毒感染后,可以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对组织内的抗原进行检测,判断病毒种类,D正确。

故选C。

『点睛』熟记特异性免疫过程,梳理两种淋巴细胞的功能特性,结合题目时行比较。

16.如图描述了一种鹿的种群生长速率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10-1925年间。

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

B.1925-1940年间,鹿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鹿种群数量过多,导致种内斗争

C.1925年时,鹿种群内种内斗争最激烈

D.1930年时,大约有12000只鹿在此环境下生存而不会因饥饿致死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形:

在1905~1925年期间,环境的容纳量是25000;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所以在1930~1940年期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

『详解』A、1910-1925年间,鹿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可能是食物资源非常充裕,A正确;

B、1925-1940年间鹿种群环境容纳量下降,种内斗争是内源性因素,鹿种群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导致鹿群的食物减少,资源被破坏,所以在1925~1930期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B错误;

C、1925年时鹿种群数量最大,所以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

D、在1905-1925年间,环境的容纳量大约是25000只;在1925年由于鹿群的数量非常大,导致资源被过度破坏,鹿群的食物减少,所以在1925-1930年间,环境容纳量持续下降,由图可知1930年,环境容纳量大约是12000只,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7.假设DNA复制方式有三种:

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复制过程如图所示。

若将蚕豆根尖细胞放在含3H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一个细胞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二次分裂前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

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则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有两个细胞有放射性标记

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每个子代细胞中有一半染色体带放射性

D.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复制的具体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中三种复制方式:

若为全保留复制,亲代的双链组合在一起,含放射性,其余子代两条链均不含放射性;若为分散复制,所有子代均有放射性;若为半保留复制,DNA有两种情况:

一条链有放射性另一条链无放射性的DNA有2个,其余子代DNA均不含放射性。

『详解』A、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若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则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代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上两条核苷酸链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染色体复制后,只有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一条核苷酸链有放射性,A错误;

B、若复制方式是分散复制,结合题目信息可知,第一次分裂后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第二次培养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子代细胞也是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链上都有放射性,所以有4个细胞有放射性,B错误;

C、若复制方式是全保留复制,则染色体复制后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没有放射性,另一条染色单体上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所以最后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可能全有放射性,也可能全无放射性,C错误;

D、通过连续两次的有丝分裂,三种复制出现的结果不同,所以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出DNA复制的具体方式,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DNA复制等知识,正确解读图中信息进行分析,当每种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正确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与表达能力。

18.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戊二醛对大水榕和香蕉草两种沉水植物呼吸作用影响实验结果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不同浓度戊二醛对大水榕呼吸作用影响不同浓度戊二醛对香蕉草呼吸作用影响

A.该实验每组应在温度相同和有光条件下进行

B.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上升

C.氧气与其他阶段产生的NADPH结合得到产物水

D.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

『答案』D

『解析』

『分析』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与NADH结合生成水;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所以和戊二醛浓度为0相比,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在减少,所以水体的pH比原来大,所以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

『详解』A、植物呼吸作用实验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避免光合作用的影响,A错误;

B、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B错误;

C、氧气应该与NADH结合得到产物水,C错误;

D、因为随着戊二醛浓度升高,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在下降,所以和戊二醛浓度为0相比,植物释放的二氧化碳量在减少,所以水体的pH比原来大,所以若纵坐标表示水体pH大小,则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相反,D正确。

故选D。

19.如图为肺炎双球菌活体转化实验结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A组处理改为S型菌与DNA酶混合,则实验结果为小鼠死亡

B.若B组处理改为用射线照射过的活R型菌,则实验结果为小鼠存活

C.若C组小鼠处理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