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79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docx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57—58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画图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2、学生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3、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觉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材料:

生——圆规、直尺、剪刀、、A4纸、圆形物体。

(提前让学生回去玩圆规,试着画圆)

师——教学用的圆规一把、直尺一把、课件、“研究记录单”、白纸一些。

事先画好一个圆在黑板上,并将大圆规“定长”。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圆,能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看到过圆吗?

(学生交流说出生活中表面是圆形的物体。

瞧,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雄伟的建筑,精巧的工艺品,优美的舞蹈……(课件出示)

欣赏完了,有什么感受,圆真的是——太美了,正如古希腊的数学家所说,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圆,走近圆,去探寻其中的奥秘。

(板书:

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圆,让学生在交流中建立圆的初步表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揭示概念

刚才我们看到了很多圆,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个圆,我们可以借用身边的圆形物体或工具来画,看谁画得又快又好。

(1)学生动手画圆。

(2)引导学生交流所画的圆,并说说是怎么画的。

(学生介绍,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

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激发对认识圆的兴趣】

(3)闭上眼,想象一下圆的样子。

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投影出示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基本形状,突出圆)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评析: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圆的初步感受与其他平面图形作比较,突出圆是曲线图形这一特征。

2、学习画圆

看看我们刚才画的圆,有大——有小,要想画出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就得借助画圆的工具——圆规。

认识一下圆规,拿在手上,这是圆规的顶端,指一指。

圆规有两只脚,一只脚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随意叉开。

试一试,用圆规画出一个圆。

学生用圆规画圆,师注意观察学生的画法。

谈话:

有的同学的圆画得很漂亮,有的同学画得不够流畅,没关系,大家帮他想想,可能在那里出问题了?

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用圆规画圆是有技巧的,你们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

手拿着圆规的顶端,针尖要固定好,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还得旋转一圈。

(教师配合演示)

【设计目的: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由于对于“圆规”许多学生并不陌生,因此我没有直接教学画法,而是让学生独立尝试,,并用自己的话描述画圆的过程。

并通过让学生展示所画的圆反思画圆时出现的问题,水到渠成地总结出画圆时要注意的地方和画圆的技巧。

谈话:

知道了画圆的技巧,有信心画一个漂亮的圆吗?

想再画一个证明一下吗?

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们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

学生提出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规定为同样的长度。

我们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把这个圆画下来。

学生动手画圆,并剪下这个圆。

3、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谈话:

如果有人问你这是一个多大的圆,该怎么介绍呢?

还真不好说,我们课本上介绍了几个概念,能帮我们的忙,打开课本,自己阅读例2下面的一段话。

学生阅读。

现在你会介绍了吗?

生:

这是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板书:

半径)

那么什么叫半径呢

(引导学生看书说出半径的概念)

什么是圆的圆心呢?

(学生说出圆心的概念)

教师在黑板的大圆上标出圆心。

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在自己的圆上标出圆心,写上O。

谁能在老师黑板上的圆上画一条半径。

(让一名学生上黑板来画)

(问其他学生):

是半径吗?

怎么知道的?

(学生说明半径的特征)

圆上任意一点,还能找一个吗?

(让刚才的学生指一指)能找多少个?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圆内、圆外。

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半径,用字母表示。

学生画半径。

谈话:

把圆规再放在圆上,你能想到什么?

生:

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和圆的半径相等。

还有直径,(投影出示一个圆,圆内有三条线段:

一条是直径,另两条不是:

一条两端在圆上,没有通过圆心;一条通过圆心,但有一端不在圆上)

谈话:

这个圆内的三条线段,哪一条是直径?

学生判断并说出直径的特征。

为什么另外两条不是?

在自己的圆上画一条直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

(老师和学生一起画)

【设计意图:

在想办法使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圆的大小与半径有关,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个多大的圆,更易于了解学生的“现实状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探索新知创设条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和自我解读,让学生在交流中,分享经验、确证知识。

三、操作活动,研究圆的特点。

1、谈话: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想不想再深入地研究圆,圆心、半径、直径里就蕴藏了很多知识,想不想自己去发现?

2、课件出示:

实践思考

谈话:

研究时四个人合作,可以借助身边的材料和工具:

圆片、直尺、圆规,研究方法可以是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等等,如果不知道研究什么,可以参考老师屏幕上的问题进行。

研究提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

它有几条对称轴?

课前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张作业纸,把你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

有了自己的观点,得想办法证明,让大家同意你的观点。

3、学生操作,教师参与学生中讨论。

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观点依次展示,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的想法。

(1)半径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

学生有画的,有折的,在全班同学同意的基础上肯定他的想法。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学生动手量的,也有动手折的,在大家信服的基础上也加以肯定。

(3)同一个圆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

学生有量的,又有观察得出的,要让学生明确,这个观点在同一个圆内,才正确。

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d=2r或r=

(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学生通过对折发现的,并让学生指一指圆的对称轴。

如果学生有其他的发现,教师让他将自己的观点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组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主要特征。

让学生把任意画出的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画、量、折等方法展开研究。

画、量、折既是发现特征的方法,也是验证特征的手段。

考虑到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索所获得的发现可能是零散的,这里就给学生提供了四个讨论题,引导学生围绕这四个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谈话:

下面我们就运用圆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1、填表:

学生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判断

选择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自由汇报)

你觉得今天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

(还不错)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对于圆的知识我们只是认识了一部分,只能写上——省略号。

(投影:

句号、省略号的形状)上面有圆吗?

圆真是无处不在。

六、布置作业。

课外实践:

在课间活动时,想一想不借助工具,如何在操场上画一个圆?

可以让两名学生上来演示,作为给学生的提示。

(一名学生站着不动,另一名学生拉着他的手走一圈。

 

主要想法是:

把节奏放缓,以求真知。

体现以人为本,终归学生是学习的主

一、联系生活,体现生活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是圆形的。

课末引导学生探讨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圆的认识,而且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身边有数学,伸出手就能触摸到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二、自主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1、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本节课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使所有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

如教学圆心、直径、半径,不急于传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折圆,发现圆中心的一点,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发现圆的一些特征;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看书,发现同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也相等,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教师适时引导,使学生懂得归纳知识的一般方法,同时学会了观察、实验、操作、发现等学习方法,并伴随新知识的获得,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在画圆这个教学片段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圆的画法,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有画圆的经验了,就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

在学生介绍画圆的经验时,我利用动态生成的资源教学,借助学生的实践操作,我很自然地解决了“画圆时,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圆规两脚张开的大小是圆的半径,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的问题,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学会了圆的画法。

3.应用知识,体验价值。

提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机演示自制教具车轮,让学生再好奇,愉悦的氛围中明白了车轮做成圆的车就跑的既快又稳道理。

这些生活化的问题,对学生既有挑战性又体现了学习的乐趣。

正真体现了数学来源生活又服务生活。

不足之处:

1、在本节课画圆的部分,没有在黑板上示范圆的画法,因此并没有规范学生对圆的画法的认识,学生并没有一个直观的感觉,没有创设出一个理解的空间。

2、本节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没有完全充分地发挥出来。

3、在尊重学生方面还应注意不能打消学生的积极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时庄街道中学

 

朱艳萍

2015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