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62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docx

学年政治必修3模块综合检测一

模块综合检测

(一)

(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1.时至今日,大多数国人对科学的理解仍停留在实用层面,强调的是科学的认知功能,科学精神还未真正沁入人们的心灵。

为此,有识之士一直提倡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

从《文化生活》中涉及的角度看,弘扬科学精神是因为(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B.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C.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解析:

B 科学精神属于文化范畴,题干强调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即重视文化的作用,因此应选B项;A项强调经济的重要地位,与题意不符,不能入选;C项属于经济生活的观点,与题干要求不符,不能入选;经济与科技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故D项错误。

2.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常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清代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当上皇帝。

这些服装文化现象折射出(  )

①一定文化是对一定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有先进与落后、高尚与庸俗之分 ④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B 材料反映通过衣着服饰能够体现人的经济、政治地位,①符合题意。

服装文化现象说明文化是人创造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符合题意。

②③干肢不符。

3.鸡年央视春晚首次尝试微信互动,把数亿观众拉进了互动的“圈子”,科技让春晚不再有时空阻隔。

这体现了(  )

A.大众传媒依托科技,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B.内容丰富、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C.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D.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

解析:

A “科技让春晚不再有时空阻隔”体现了大众传媒的优点,故选A项;B、C、D三项说法错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源泉是社会实践,与时俱进使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4.汉字大体来源于两个系统,一是刻画系统,二是图画系统,以图画系统为主,刻画系统为辅。

这些原始文字属于表意字范畴,所描绘的或者是具体事物的形象,或者是生活当中的场景,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一事实说明(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自身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③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D 汉字的刻画系统和图画系统描绘了具体事物的形象,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故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

这说明(  )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解析:

B “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说明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B项符合题意。

A、D两项不符合题意。

大众传媒的出现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C项观点错误。

6.婴儿时,长辈用筷子蘸各种味道教你辨别酸甜苦辣,这是一种传承;孩提时,爸爸打你先下手夹菜的筷子,这是一种明礼;长大后你用筷子往妈妈的碗里夹上她爱吃的菜,这是一种感恩……一双筷子,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情感。

这表明(  )

①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依托于筷子 ②人们对筷子的感悟取决于自身的文化水平 ③筷子的使用在不同阶段传递着不同的情感 ④人们对家的情感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D 筷子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之一,故不选①。

在生活中感悟和体味文化,②不正确。

7.2017年,山东省某市举办了“海右文艺讲堂”。

讲堂以普及艺术知识、倡导人文关怀、搭建文化平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活动宗旨向市民免费开放。

举办“海右文艺讲堂”的《文化生活》依据是(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亘古不变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C 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排除①。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亘古不变的,舍去④。

8.古代孝有“卖身葬父”“弃官寻母”等之说。

2017年7月1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三周年,在该法“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强调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新版“24孝”不仅包括“教父母学会上网”等行动准则,还包括“支持单身父母再婚”等观念突破和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

由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②践行孝道的方式要顺应时代的变迁 ③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发展的源头 ④“孝道”的内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C “教父母学会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这些既是观念突破,又是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孝道),顺应时代的变迁,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说法错误。

9.“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

路遥用“凤凰涅槃”的方式将自己平凡的生命与他的作品融为一体,用爱和责任铸就追求梦想的“路遥精神”,惠泽亿万大众的心灵,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励志向前的动力和精神财富。

这体现了(  )

A.劳动和奉献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B.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C.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D.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解析:

B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体现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还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C、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10.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极重祭祀,祭祀死者,使生者的品德更高尚。

《论语》里的一句经典即是此义: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这启示我们(  )

A.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B.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D.要全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解析:

B 材料强调了中国传统习俗中祭祀的积极作用,B项是材料应有的启示。

A项干肢不符。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C、D两项观点错误。

11.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经历数代艺术家千锤百炼。

虽然当今舞台上可运用的高科技手段层出不穷,但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功夫。

材料主要强调(  )

A.文艺——精神生活的展现

B.继承——文化创新的根基

C.创新——文化发展的实质

D.传统——文化永续的源泉

解析:

B “京剧还得从传统的韵味上下功夫”,强调了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B项符合题意。

12.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

这句话表明(  )

A.文艺创作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B.艺术创作靠想象

C.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D.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的源泉

解析:

D “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选D项;A、B两项说法错误,文艺创作源于社会实践,艺术创作除了想象还需要其他条件;C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3.汉字书法是一门古老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从中可以看出(  )

①书法是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保证 ④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C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故①错误;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故④不选。

汉字书法一直发展至今,而且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正确;书法不断发展,并且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故③正确。

14.2016年12月13日上午10点,在凄烈的防空警报声中,各界人士冒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极阁附近遇难同胞丛葬地为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默哀。

这是自2014年我国以立法形式确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国家级纪念日的第三次公祭活动。

以立法形式确立国家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其依据是(  )

①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被动接受的过程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

A ③材料未体现。

人们接受健康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的过程,④错误。

以立法形式确立国家纪念日并开展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是创设爱国主义教育文化环境,旨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活力,①②符合题意。

15.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正凭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节、清新朴实的演绎风格、走入公众视野。

“微电影”大潜能,意味着(  )

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③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A “微电影”故事情节“短小精悍”,演绎风格清新朴实,依托微博等新兴媒体,大批“微电影”走入公众视野,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说明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①②符合题意。

网络文化有积极向上的,也有腐朽没落的,③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错误。

16.北京的“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广东的“围村”、陕西的“窑洞”、福建的“土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

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②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C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17.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

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

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D.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没有区别

解析:

C 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说明我国文化具有包容性,C项符合题意。

中华文明是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A项观点错误。

B项材料没有体现。

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是有区别的,D项观点错误。

18.2016年12月8日,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司长彭俊豪在中新人文交流论坛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加深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契机,各国文化的交融将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

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使各国文化高度融合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传播中发展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性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C 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不正确。

文化交流,有利于文化的发展,而不是各国文化高度融合,故不选①。

19.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 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 ③土尔扈特部东归——爱好和平 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 ⑤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

A.①③ B.②④

C.④⑤ D.③⑤

解析:

C 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土尔扈特部东归,体现团结统一精神;大禹化干戈为玉帛体现爱好和平精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体现爱国主义。

①②③错误,④⑤正确。

20.“地势坤,君子以厚徳载物”意为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这对先进文化发展的启示是(  )

①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精神食粮 ②培育“四有”公民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③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既要重视文化水平的提高,又要重视道德素质的培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C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故舍去②。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故舍去①。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孟子创立,汉代吸收法、道两家思想加以完善,从而确立至尊地位,宋明时吸收佛、道两家思想,明清时进一步发展。

现阶段,儒家思想依然是我们进行传统文化和道德教育的重要资源。

儒家思想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其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冲击,但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今天,我们坚持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我们的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儒家思想能够保持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山东省依托孔子故乡的独特优势,推动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逐步实施乡村儒学、社区儒学推进计划,以打造大遗址组团式保护区、中华文化教育基地、儒家文化研究中心为基本目标,着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形成社会文明程度较高、人人彬彬有礼,中外人士向往的“首善之区”和“文化圣地”。

到2020年,山东省已实现文化经济产业体系基本完善的目标,文化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基本成熟。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建设“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依据。

(6分)

答案:

(1)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使儒家思想在世代相传中其基本内涵得以保留,并能够因时而变。

②历代儒学家能够辩证地对待儒家思想,做到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③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使儒家思想做到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不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发展自身。

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中华各族人民对其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曲阜文化经济特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经济产业体系的完善,能够实现文化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

③文化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文化圣地”建设,能够为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道德和文化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一个大党,一条小船。

1927年嘉兴湖的小小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远航,成为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

从深山翠竹中孕育井冈山精神,到雪山草地上熔炼长征精神,从宝塔窑洞中生发延安精神,到“进京赶考”路上锤炼西柏坡精神,从建设时期的干劲豪情,到改革岁月的激情壮志,共产党人的昂扬斗志和革命精神成为支撑民族精气神的主心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仍有不少短板,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实现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奋斗目标,需要将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鼓起信仰风帆,聚起万众一心的磅礴伟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必须激活红色基因,让红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用伟大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使革命精神成为奋进新时代的不竭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述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4分)

(2)分析为什么要弘扬红船精神,用伟大的精神去推动伟大实践。

(6分)

答案: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以红船精神为起点和基础,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源泉。

红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内容,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

弘扬红船精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精神力量,发挥先进的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精神引领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23.“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2013年以来,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汉字“教”是由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甲骨文中的“教”,左面从“爻”(有说“知识”,有说“学习缝纫”)、从“子”(表示小孩子),右面“文”旁,是手拿着教鞭的形象,生动表达了“教”之本意。

从楷体开始,“教”字左边演变为“孝”,“孝”既是声旁,也传递出“百善孝为先”,有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之意。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结合材料,分析汉字“教”的演变过程所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4分)

材料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信息存储、收集、交流便利的同时,键盘输入代替汉字书写,“提笔忘字”成为许多人的新烦恼。

在网络交流中,一些不规范甚至粗俗的网络语言受到热捧,错别字使用反而成为“流行时尚”,汉字规范化使用问题日渐凸显。

(2)有人认为,信息化的发展不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承。

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

(6分)

答案:

(1)①汉字历史悠久,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汉字内涵丰富,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存储汉字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促进了汉字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

②信息化的发展,也对汉字书写和规范使用带来冲击。

对此,我们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并借助信息化传承汉字文化。

同时,国家要加强管理和引导,公民要自觉规范使用汉字,传承汉字文化。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从“仁义礼智信”到“父慈子孝”的家庭道德规范,到“义利合一”的义利观……中国传统道德规范内容十分丰富。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

(1)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应如何正确对待传统道德规范?

(4分)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有的同学认为,科学文化知识最重要,思想道德修养无所谓。

(2)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6分)

答案:

(1)①传统道德规范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纽带,应当继承优秀传统道德规范。

②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辩证认识传统道德规范的作用,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发挥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积极作用。

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要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继承传统道德规范,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道德规范注入时代精神。

(2)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有助于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并运用所掌握知识为社会造福。

③我们应该坚持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