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61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该正视的问题.docx

应该正视的问题

文理“偏食”,学生“无能” 

------节选自《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高中生文理分科,这真是一个比哈姆莱特的“是生存还是死亡”更难把握的命题。

因为,哈姆莱特的“生与死”只涉及一个人,文理分科却让千家万户的家长伤透了脑筋!

他们不无担心:

自己的孩子一旦选错方向,很可能殆害终身。

然而,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任何一个高中生都必须作出选择。

而选择分科,也就选择了命运。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呼吁高中阶段应取消文理分科。

有政协委员说:

“过早地文理分科,让理科学生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文学经典,导致知识面狭窄,缺少人文精神;文科学生则远离物理、化学,不熟悉最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的训练不够。

人的全面发展,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将成为一句空话。

” 

  但是,在高考指挥棒下,文理严重分化的局面不但没得到扭转,反而愈演愈烈。

于是,在我们身边,诸如文科生不知光年是长度单位,理科生不知巴尔扎克是何人等现象也越来越多。

有人说,这么多年,我们不了解光年和巴尔扎克,不是照样活得很好?

这话不错。

但是,中国未来的脊梁如果全是连最起码的文理素养都不具备的“人才”,又怎能奢谈中华民族的复兴?

 

  文理过早分科,学生严重“偏食”,常识的欠缺使他们“戴着脚镣跳舞”。

某高级工程师,1989年从成都理工大学毕业,在单位上业务能力、外语和计算机都令人满意,然而就是有“货”表达不出来。

写份资料“绕来绕去,话就是说不到点子上,写起文章来有时三四十个字也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这位高级工程师感叹道:

“时常,我的几个朋友一起笑谈历史典故,我好像从来没听说过这些,但还得陪着他们笑。

笑过之后,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遗憾啦!

” 

  而另一位优秀文科老师则有另一番感概。

她说:

“同事们常对我写的一些论文或发表的文学作品,评头论足。

他们说我的文章最大优点是引经据典,比较大气。

不足之处在于逻辑性不太强。

我想,这可能是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文科毕业生的通病吧。

”她还说:

“我和丈夫都是学文的。

儿子受我们影响,对物理、化学提不起兴趣,经常有一些习题不会做,便跑来问我和丈夫,尽管只是初中物理和化学习题,我和丈夫根本回答不了,只好叫儿子去请教外公外婆——退休的物理教师和化学教师。

” 

  这就是过早文理分科导致的学生严重“偏食”,因为缺少常识而“戴着脚镣跳舞”,滋味肯定不会好受。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

-----选自《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知识的教育是人才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基础。

然而光有知识是不够的,要成为有能力的才人,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我们的人才结构出现严重失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现代教育体制思想问题。

因为我们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我们的教育取向,就决定了我们的人才结构。

如今我们关注的是把教育和将来的工作、生活、居住、收入以及名声等紧密联系在一起,都认为读了大学,而且是要上名牌大学才是好事,只在乎形式和结果,并不在乎现在的大学教育的实际效果是否理想——这就是嫡传于2000多年前的“升官发财”的思想。

这种思想的结果不仅导致了中国人才结构的不平横,同时也误导学子们的道德价值取向,更是吏政腐败的根源!

请问当有几位有事业心或责任心?

有的恐怕多是“名利心”吧!

“天下熙熙,皆为名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然也!

于是乎各类高校应市场需要雨后春笋般地纷纷成立,一时间中国大地遍地皆是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却依旧难以寻找工作,甚至不如高中生。

这就是商业化中国的必然结果,对于道德的学习或认可基本是否定的,必然是唯利是图,寡情薄义。

 

应该正视的问题

-----选自《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老师压力大是应该的,但是太大就不对头了。

中国的高中教育,大致有两种,一种普通高中,一种是职业教育,按照我们的理解,普高应该是面临升学的,所以普通高中的老师压力特别巨大,上面在大谈特谈素质教育,可归根结底还是要考试分数决定输赢,学校的年年考,月月考,发展到最后周周考,每一次考试改卷都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比如十几个班的试卷要求一天改完,关键是学生没有放假,老师还得上课不是,只能带回家改,有时候改到深夜。

语数外之类的大学科还好,老师数量多谢,可是政史地理化生这类学科老师的数量少,却要改同样数量的卷子,苦不堪言啊。

每次考完试就是分析会议,考的不好的老师要被校长请过去谈话的。

搞的老师人人紧张,根本无法安心工作。

有的老师甚至当场死在课堂上的都有,但是教育局地方政府将这些事情掩盖掉了。

而职业学校虽然按照我们的理解,应该是指向就业的,可是学校不这么认为,还是追求升学,由于竞争对象不同,试卷难度低,导致一些有综合高中的学校更是如此,由普高转职高,去参加职高高考,那数据真好看,领导是好看了,可是大方向错了。

职业中学的老师压力也特别大,尤其是班主任,由于学生的总体素质不高,总会诞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打架事情经常发生,旷课早退更是常见,指不定什么时候,学生放学回家,在车站打架,110电话就打到学校里面来了,更离谱的是学生间可以大谈去宾馆开房间,怀孕的女生经常出现,所以这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有的班级会集体出走。

学生动不动跑出学校躺在马路中间寻死的,有的学生在家里可以拿刀砍妈妈的,虽然到这种程度的学生不多,但是仅仅比这个好一点点的学生就太多了。

班主任班级里面一旦有人出事,即使本人无错,也是要倒大霉的。

  有的学校是寄宿制学校,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寄住在学校,不准回家,导致别人婚姻破裂的也不是一例两例了。

有的学校五点多钟就开始上班了,还说,我们是寄宿制学校,老师就应该住在学校里面,学校有权利安排老师在校期间的活动。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是这个学校的话,你就赶快离婚吧,我们是不准回家的,你们夫妻是不可能在一起的。

如果是有小孩子的,赶快送人吧,我们要求住校,上班时间上午7点到下午五点,班主任是上午5点到晚上10点,晚上手机还要随时畅通,说不定半夜就有电话过来,我就有过半夜一点多电话打过来的。

唉。

真可怜?

 

莫忘编外民师[不享受待遇的人民教师]

---节选自《目睹二十年教育之怪现状》

  编外与代课教师,一个尴尬的称谓,一类承担教师责任却不被承认的群体,一群无私奉献却被“体制”遗弃的群体。

然而,他们肩负的,却是中华名族最神圣也最艰巨的教育重担。

可以说,编外与代课教师在教育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卓著功勋,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泯灭殆尽。

永远不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泯灭殆尽

然而,纵观中国农村数十万编外与代课教师的生存现状,却令我们唏嘘和汗颜。

“喜看参天树,叶落自飘零”,这是对编外与代课教师最贴切的描述,他们拿着社会最底层的收入,却做着人类最伟大的事情;他们奉献在最艰苦最边缘的农村教育一线,却承受着诸多轻蔑与不公平的待遇。

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恰是农村编外与代课教师们所面临的生存难题。

于政府部门来说,这些特殊群体,却在中国农村教育的舞台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但却没有享受到教师的任何一项待遇,他们曾寄期盼于政府、寄希望于各级教育部门,然而他们等来的却往往是一纸寒心。

谁说他们素质低?

他们当中有国家分配时代的大中专毕业生,你可曾看到他们也曾硕果累累,桃李天下?

谁说他们不敬业,你可曾见过他们最早开启校门,却最晚离开教室?

可曾见过他们劳作一天后仍在深夜挑灯批改作业?

他们把毕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却随着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和城镇发展的迅速,这些奋战在八十年代农村教育一线的一代功臣却成了政府厌恶至极的包袱!

如今,这些老功臣们的生存状况窘迫而艰辛,老,无人问津,病,无人关注,已沦为社会最底层的挣扎者。

他们害怕因年迈而丧失劳动力,害怕因生病而拖垮身体,毕竟家里还有老小需要照顾!

自己患了小病,挺一挺熬一熬就过去了,而一旦身患重病,除了仰天自叹,只能束手无策的等待命运的裁决,等待死亡的来临……晏孟银,一位在湖北省罗田县李家咀村小学奋战二十余年的编外代课教师,一位每月只拿着几百元工资却任劳任怨、痴迷不悔的坚守在教师岗位上二十余年的老教师,如今,再也不能捧着心爱的课本走上讲台,再也不能听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再也不能挑灯批改孩子们的作业,再也不能伫立在校门口目送孩子们离去的身影……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毕业的高中生在农村被认为是知识分子,晏孟银也不例外。

高中毕业后,由于姊妹众多,在家中又排行老大,照顾弟妹、做家务干农活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她的肩上。

但倔强要强的她并不甘于平庸一辈子,她要圆儿时的一个梦——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优秀而有准备的人,1978年乡村小学招聘民办教师,晏孟银以全乡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正式录用为一名乡村民办教师,18岁那年,她终于圆了自己儿时的梦。

工作中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所带班级先后被评为先进班级、优秀集体,个人也被评为乡模范教师。

1984年出嫁到邻乡,由于当时民办教师关系未能在两乡之间得到相应的协调和调动,而为一生无法成为正式教师埋下了祸根。

嫁到当地后,由于口碑好,学历相对较高,被村上任用为扫盲班教师。

1987年,由于乡村学前班建立,缺少经验丰富的教师,又被当地政府聘用,并在县教委注册,后又被委任为乡村小学科任教师。

寒来暑往,晏孟银倔强而固执的执着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她热爱三尺讲台,她喜爱所有的孩子,她愿意用自己单薄的臂膀,支撑起农村孩子的未来。

有的孩子家庭贫困交不起学杂费,她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来为孩子交付;有的孩子父母离异无人看管,她就主动肩负起母亲的角色照顾孩子的生活;有的孩子成绩不好经常逃学,她又像一位严厉的母亲把孩子“抓回来”慢慢补课,直到他主动学习而不在逃学……

春华秋实,数万计的粉笔被磨成了灰末,染白了她的头发;数百计的小朋友活跃在她的心房,她从不曾忘记名字。

为了能够储备一桶水,她经常自费去县城聆听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相继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二级甲等证书,并于1996年攻下黄冈幼儿师范学校函授毕业文凭,多次荣获乡政府授予的“模范教师”称号,并荣获罗田县“模范教师”称号……十里八村儿,只要提起晏孟银老师,无不竖起拇指,夸赞她的能力与业绩。

2000年,举国欢庆进入新千年,晏孟银的命运却并没有因为新千年的喜悦而带有任何斑斓色彩。

政府相继出台民办教师转正政策,国家划定以1986年为分界线,之前被纳入教师行列且在县级教育部门备案的人员才有资格参加民办教师的“转正”考试,1986年以后进入教师行业的均属于编外与代课教师。

因为出嫁时民办教师关系未能得到很好地转接,晏孟银被无情的抛弃在民办教师行列之外。

辛苦付出几十载,如今却成了教师行业里的“临时工”,而那些晚她几年进入教师行列,业绩远远低于她的同事,凭借“关系”如今早已转为国家正式教师……2002年,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全面清退编外与代课教师,晏孟银被迫下岗。

但村小暂时师资短缺,于是又续聘两年,于2004年底彻底离开乡村小学。

至此,奋战了近二十年的地方,如今已不允许她再次踏入。

苦闷,迷茫,困扰了她下岗后那年的整个寒冬。

由于心里仍然系着孩子,系着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2005年年初,晏孟银毅然决定南下广东,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及过硬的教师素质,不久便被东莞市中堂镇一家私立学校聘用,直到2009年身体不适,才被迫离开心爱的教师岗位。

1978至2009,弹指一挥三十余年,晏孟银为教育事业付出了整个青春,而人生中最美丽的年华,也无私的献给了农村教育事业,她用自己并不宽厚的肩膀,扛起了乡村教育事业的半边天。

然而,命运总是捉弄原本就经历过不幸的人们,2012年6月,经初诊复诊,最终在武汉协和医院被确诊为白血病,晏孟银,一位备受命运捉弄的好教师,这一次被彻底的击垮。

儿子还有一年就要毕业,女儿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幸福生活还没来得及憧憬,死神便向她伸出了魔爪……两个孩子读书早已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如今昂贵的化疗费用更让这个原本就很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想过放弃治疗,想过一走了之,然而,一双子女还未立业成家,她不甘心这样离开!

可遥望医生随口说出的天文数字,晏孟银一次又一次的泪如雨下……每天几千元的花销,病痛的折磨和内心的煎熬交织在一次,折磨着日渐憔悴的她,不想拖累儿女,不想拖累亲友,但,谁来拯救把毕生心血都奉献给教育事业,却始终是教师队伍中“农民工”的晏老师?

谁来拯救八十年代奋战在农村教育一线,而现在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的乡村编外与代课教师?

此刻,晏孟银老师正透过病房隔离室的门窗,无助的望着远方,或许在等待命运的裁决,或许在期待奇迹的出现,又或许在憧憬着未来的幸福……

尊师重教不应该有歧视,期待,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助晏老师渡过人生中最惨淡的岁月!

 

课堂教学的失误

------节选自《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1、语文之“中心思想”。

不知道是谁的发明,学完一篇课文后便是老师讲解的课文的“中心思想”,一般来说是1、2、3若干条。

而且这个是要学生抄好背好的,考试也是要看答出几条的,最好是一字不差,那就能得满分!

可是,任何一篇文章,一万人看过会有一万种理解。

这也是人的独立思考能力的魅力所在。

教师当然要起到引导学生思想的作用,但引导不是代替思考,这样的总结背诵出来的“思想”还算思想吗?

2、数学之“题海战术”。

一个公式横着变、竖着变、左变、右变,百变不厌其烦。

学生们奋战题海,久之则熟读各类题型,更是在中小学里造就了无数“奥数”天才。

但据本人的不完全的混沌方法统计:

大部分人的数学知识都浪费了,他们也许学会了复杂的公式变换,但他们从来没学会用数学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数学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的抽象问题、简化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问,它不仅仅是用来计算的。

“十进制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居然有很多大学生答不出来。

可见一斑!

3、物理、化学、生物之“试验课”。

既然是试验课,就应但是“试一试”,可偏偏我们的试验课把试验目的、意义、步骤都一一布置好了,这样的试验还有多大意义?

我们是不是也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法,自己去通过试验来验证?

这样会不会更有意义些呢?

4、自然常识之“不在大自然”。

自然课,了解大自然吗!

至少也要多到大自然里看看,光看书本就了解了?

还真有点运筹课堂、决胜自然滴味道。

前段时间看电视里一个儿童秀节目,孩子背出N多蝴蝶的名字并能认出图片。

这孩子是挺聪明的,可我倒是更希望这孩子能去自然界里多看几种蝴蝶!

5、品德之“是一门课”。

品德这东西,在榜样、在行为指导、在以身作则,唯独不该是一门课。

人的品德岂是念两句课本就能修炼好的!

有这一堂课的时间不如领学生去做一些公益事业!

从助人中得到乐趣,得到尊重,不是更有意义些?

6、英语之“娃娃抓起”。

孩子尚小,汉语语法尚不清楚。

还要学英语!

这个全民英语说的多了,我就不重复了7、犯错误之“检讨书”学生犯了错误,自然应该批评。

可这“检讨书”不知何用?

若学生已然知道错了,教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须检讨?

若学生毫无悔意,这违心的检讨又何用?

8、打架之“坏学生”。

小孩子打架,不见得都是流氓秉性。

他们的是非观念还不成熟,有些打架不过是争强斗勇。

这不是什么坏事,至少这孩子勇敢。

这样的孩子要教育他:

跟同学打架不是勇敢,保护同学、和歹徒坏人打架的孩子才是好样的!

我们常见的学校处理方法是打架就记过,不问是非,这只会把这类孩子都推到社会的反面!

9、德、智、体之“三好学生”。

这个“三好学生”由来已久,历史上也对学生确实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时至今日,这个标准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

首先“德”无法界定标准,“智”用考试成绩也不是很合理。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精细社会分工,更提倡专业人才。

不如设成“数学之星”、“绘画之星”、“小发明家”、“体育之星”、“厨艺之星”比较靠谱!

 

谁在鼓励孩子“作假”?

---节选自《二十年目睹教育之怪现状》

  没当过学生干部,硬是把自己写成班长——这样的孩子,一个班里居然超过半数。

此次“两会”,全国政协教育界别最后一天小组讨论会上,委员们纷纷讨论起各自目睹的教育怪现象:

“我们轻视了对孩子的行为教育。

当学前班的孩子都开始学会作假,我们是不是真该好好反思了?

  到底谁更不诚信?

  孩子们为啥习惯了说假话、习惯了造假?

柯杨教授找到了答案:

亲戚家孩子通篇谎言的作文,居然在年级里得了表扬。

“我们从没要求孩子说瞎话,可又是谁在鼓励他们这么做?

”柯杨问。

“口口声声教育孩子做人,可有多少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把孩子变成另一种模样?

”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明知孩子凭自己能力没法完成,需要家长帮忙才能完工,但仍睁只眼、闭只眼;碰到有比赛,甚至直接让学生家长操刀帮忙,再挂上孩子名字参评。

有委员历数,这样的情况,从高校到中学,从初中到小学,甚至幼儿园也没能幸免。

“在教育系统内部,我们有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柯杨直言,学生进大学前已定型,进校后再想扭转过来,让她犯难!

好几回参加学生活动,柯杨都有些汗颜:

上台发言,班里从台湾省来的交流学生即便观点不成熟、有失偏颇,但字字句句发自内心;轮到内地学生登台,拿腔捏调,慷慨激昂,煞有介事,可细听之下,尽是“正确的废话”。

柯杨不解:

“20来岁最有青春活力的年纪,怎么就丧失了真实表达自我的能力,干嘛一味唱高调?

”她好几次坐不住,但学生丝毫不觉难受,不少教师还表示肯定,“上台发言就得这么来。

”有胆大的学生十分坦率:

不少老师都是在上头“花好稻好”说一套,到下面具体做就完全另外一码事,挺正常。

柯杨语塞,不禁自问:

到底谁更不诚信?

“教育先得教会孩子最基本的真诚、责任心、善良等品质,然后再谈知识水平。

可长期来,我们本末倒置了!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疾呼,与其大谈所谓素质教育,不如先提升孩子的道德感,还有“我们的道德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