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451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docx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

答: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总体来说,目前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比如中俄边界线正式划定,中越陆地边界线的划定,中日关系改善,中日韩首脑会晤实现机制化等等,可以说是处在以说正处于历史上周边安全比较好的时期。

此外,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合作、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

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等“热点”问题。

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不稳定因素。

 一、台海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成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

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正式宣誓就职。

这意味着台海关系走进一个新纪元,台湾正式开启马英九时代。

马英九主张一中,不支持法理台独,在两岸关系上主张理性务实开放,这比陈水扁时代的“急独”有了一些进步,目前两岸关系正在稳步发展,因此马英九提出一系列关于两岸经贸往来的开放政策主张。

在经济领域,两岸已经达成某些成果,诸如周末两岸包机及定期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开放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开放陆资进岛等等,营造出开放与自信的氛围。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马英九政府并没有放弃武力据统的想法,仍然还在向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

而且由于台湾地区政府政策的连贯性也值得怀疑。

另外,在国际上,美日等国不会放弃这个遏制中国崛起的机会,会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制造麻烦。

所以我国的对台战略首先要坚持以政治手段促统一,应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继续推进两岸政治谈判,拓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一个中国” 的国际共识。

同时要以军事手段反台独,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要使美日及台独分子得到明白无误的信息:

统一台湾是中国最根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所在,迫不得已时,中国将毫不含糊地使用武力。

因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 有责任维护台海稳定,并实现两岸统一。

 二、领土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战争、印巴之争、中印争端、柬埔寨问题等等;V型线的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领土之争、 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这两条线都*近中国的陆域和海域,而且一部分争端直接涉及中国的安全。

 

在这些领土问题中,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南中国海之争,中印争端可谓是我国是我国目前的棘手问题。

日本处心积虑,已经为划界已准备了数十年。

2008年11月12日,日本就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申请,要求获得包括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冲之鸟礁在内的74万平方公里外大陆架。

据说,日本已为此准备了20多年的时间。

东盟各国为了非法占有我国的南沙群岛,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准备。

在越南,军方力挺海洋调查。

在越南军方的支持下,越南外交部、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院等机构,顺利完成了南海群岛的海洋调查,最近又从俄罗斯最近一口气购入6艘基洛级潜艇,准备武力抗拒我国收复南沙群岛。

菲律宾于2009年3月10日由其总统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并做好了长期占据的准备。

中印争端历史悠久,最近印度在其实际控制线一方频频制造事端,对中国进行挑衅。

我国对待这些国家无赖行径的策略可以为,一方面,继续奉行睦邻友好,和谐外交政策。

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不轻启战端。

另一方面,在时刻准备着用武力来保护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不希望打仗,但也不怕打仗。

尤其是现在周边局势复杂,我们更加不能沉浸在和平的环境中而丧失打狼的本领。

此外,印巴之争、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等问题,我国发挥了劝和促谈的重要作用,有关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好评。

特别是朝核问题中,我国促成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 日六方会谈,为地区的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未来应该保持这种态势,并不断发展。

 

三、极端势力等非传统威胁 

历来,亚洲都不是恐怖主义的禁区,抛开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不谈,早东南亚,南亚,恐怖袭击此起彼伏。

在我国周边,存在着很多不安定因素。

2008年印度的孟买恐怖袭击案,巴基斯坦的多起自杀式袭击,这些极端势力,如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不仅给领国带来了危害,而且还将其带入我国境内,如境外极端势力中的“基地”组织对中国边睡地区的渗透和支持境内“东突”组织的破坏活动。

另外,一些非传统国土安全威胁,如海盗、毒品交易、跨国犯罪等,使得我国不得不面临新的安全挑战。

如制贩毒品、非法走私等。

由于与“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源地接壤,中国的毒品走私屡禁不绝。

索马里海盗现在更是猖獗。

 

面对这些威胁,我国可以一方面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

由于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扩展性和跨国性特点,很难说单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

应对这样的威胁单一个国际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没有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是不行的。

因此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并使其机制化、规范化,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是国际社会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构建中国非传统安全新战略。

即以往以军事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正悄然转向以经济、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综合安全战略。

既要考虑历史因素,也要考虑现实因素;既要考虑国内因素,更要考虑国外因素;这既是中国的内政,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部分。

 

综上所述,目前是建国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好的时期。

但也应看到,目前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

在未来,我们需密切注视未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东南亚在中国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感到喜忧参半,希望与恐惧并存。

他们惧怕中国有朝一日会重新控制整个东亚地区,但是也把中国当作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又一部"发动机。

为什么怀有恐惧呢?

是因为惧怕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世贸组织成员的资格会抢走东盟国家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出口市场份额,也是因为惧怕中国会从东盟国家的手中夺走国际上的直接投资。

为什么怀有希望呢?

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以及拥有13亿消费者的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东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所在,而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则仍然持续着十年以来的萎靡不振。

东盟国家一方面在紧密地注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转型和崛起,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在为了恢复1997年经济危机之前的强势增长而奋斗不已。

东盟国家的恐惧感来自于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率。

而如果印度经济在未来的时期内能够重现中国经济的辉煌的话,这些国家也会产生相同的恐惧感。

面对东盟国家的忧虑,中国政府提出与东盟合作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为那些欠发达的成员国提供帮助,希望以此来减轻其他国家的成见。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游客给东盟国家旅游业带来繁荣以及人民币的长期坚挺为区域货币汇率的稳定作出贡献。

中国究竟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机遇,取决于中国经济与单个东盟国家的经济之间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尖锐竞争;取决于东盟国家是否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有效地利用各个机遇。

乍一看来,中国目前1000美元的人均GDP值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水平几近相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也许可以算做是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

但是,判断中国是否是竞争对手所依据的事实要复杂得多。

中国国内实际上包含了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

一方面,中国上海的周围地区拥有高端而精密的产业;而另一方面,其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还相当地原始、落后。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很注重利用国内已开发地区和未开发地区之间的互补作用。

如果一项产业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失去了它的竞争力的话,它不需要离开中国而仅仅向西部的欠发达地区移动,便可以重新焕发活力。

判断中国是否竞争对手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便是中国经济快速的转型。

目前,中国仍然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内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纺织品、服装、玩具、鞋帽等等。

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范围每天都在扩大,就会涉足电子产品领域,也许,还会在更高端的产品领域内占得一席之地。

尽管东南亚国家害怕中国会从东盟手里夺走国外直接投资,但是,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它所吸引到的直接投资数量并不为过。

东南亚国家需要从自身找原因。

随着世贸组织的顺利加入、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基础结构的优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东南亚国家仍未从1997年的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并且一些国家的国内政局和社会还处在一片混乱当中,所以投资者当然会认为在东南亚做生意有着更大的风险。

同时,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计划投资中国,部分地是出于"看风使舵"的动机。

要是你的竞争者纷纷投资中国,你就会觉得,你要是不这样做的话就会丧失机会。

这样的趋势也许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有增无减。

无论怎样,东盟国家都有潜力以又一个机会的身份,吸引到投资者。

把鸡蛋都放在'中国篮子'里的做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东盟国家对自己的定位在于,他们应该告诉投资者分散你的投资危险性--在中国投资,但是也别忘了东盟。

毕竟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历史要比对华投资的历史长得多,而且利润率也很高。

一些在中国的国外投资者直到目前还在苦苦为赢利而奋斗。

最后,究竟东盟国家是应该通过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来彻底地依赖于中国这个新的增长动力呢;还是应该偏执于国外投资和出口市场份额的流失而把中国看作是威胁呢?

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很快--其增长率在2002年甚至超过了30%,但是日本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

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力度也许还不能与日本以及欧美相提并论,但是却有望不断增长。

中国政府也制定了种种政策来鼓励国内的大型企业走向全球。

中国2000年提出的与东盟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建议,在两年之后造就了一个框架协议的诞生,这个建议也被双方认为不仅及时,而且互利。

中国此举既有政治上的考虑,又有经济上的考虑。

中国希望与它的邻居在其南方国界附近和睦相处,另外,与东盟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以平衡日本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力量介入。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拥有5亿消费者的东盟市场并不是那么地不重要,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把东盟国家看作是其工业原材料、原油等商品的供应地,这些商品的供应对其工业增长动力的加强大有裨益。

东盟国家正在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力而苦苦奋斗,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新的市场、新的旅游业增长点以及新的投资源,中国被看作是新的增长动力,这是因为日本已经失去了经济上的地区拉动力,而且东盟国家已经不能够在仅仅依靠日本了。

他们需要下一个增长发动机。

当然,忧虑会缠绕着东盟国家不放。

向中国商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商品--敞开自己的国内市场,需要东盟各个国家对自身做出相当大的调整,实际上,中国对于东南亚来讲是一个潜在的福音,它敲响了全球化的钟声。

三马汉的海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1890年,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年~1783年)》出版,对“海权”这一“邦国强大之术”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总结,明确提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

马汉的“海权”理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项海军战略,更是一项追求民族强盛的国家政策。

他的这一对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紧密关系的论述也成为至理名言,海权牢固确立了其作为国家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重要依凭的地位。

  按照马汉的观点,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特征、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众特征、政府特征等六大要素。

在这六大要素中,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形势是至关重要的。

“海洋地理”是海权形成的客观基础,是海权和海上力量发挥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

有的国家,是天然的海洋国家,依靠海洋维持生存或对外联系,有利于通过海洋集结力量和进入大洋,处于海洋地理的有利地位。

有的国家,海岸线很短、海岸线被分割或领土处于岛链之中,处于海洋地理的不利地位。

但是,海洋地理在海权公式中不是一个独立变量,它的效果,无论是好是坏,都是由一个国家对其世界地位的认知所决定的。

  中国传统上一直是陆权国家,尽管有很长的海岸线,也曾在15世纪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远洋航行,但是海权问题从来没有纳入国家战略。

当19世纪欧洲国家扩张到太平洋地区时,中国丧失了自身在世界上的地位。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更丧失了主导东亚地区秩序的地位。

直到21世纪初期,中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经济总量全球第二、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在海洋问题上依然面临周边个别有关国家的围堵和指手画脚。

正如英国海上战略研究权威学者杰弗里·蒂尔所说“教训显而易见,不仅对中国,对任何国家都是一样:

一个国家如果忽视开发其海洋的能力,就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任人宰割。

不仅保卫海外利益的能力会削弱,它甚至无法捍卫自己的领土。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中国已经认识到,要实现现代化,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向海洋、经略海洋、维护海权。

建设海洋强国,从陆权国家逐步向陆权、海权兼备国家迈进,这是中国在新世纪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当海权与陆权同等重要之际,中国应当对以下问题作出进一步回答:

中国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海洋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海权,对亚太地区以至于全世界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中国把海权作为影响其他国家、主导国际秩序的手段,那么服务于这一目标的保障措施是什么?

如果中国把海权仅仅作为维护海洋利益的手段,那么中国的海洋核心利益又是什么?

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海洋强国建设和海权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战略和海权思想。

四如何理解这种观点

二战后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

美国和苏联。

随着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终成世界一极。

而未来世界将呈现中美俄三国鼎立格局。

一、政治方面

中美俄三国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虽然美国是绝对霸主,但如果涉及中俄利益的事务,中俄两国都会毫不犹豫地投下否决票,让联合国的决议成为一纸空文;比如在涉及朝鲜半岛、伊核问题等方面,中俄两国都会投否决票,让美国的图谋无法得成。

另外诸如达尔富尔问题、缅甸问题、中东问题、国际反恐问题、核不扩散问题等等都要中美俄三国的参与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

至于英国和法国,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只是美国的跟屁虫。

二、经济方面

GDP方面美国数十年一直排第一,无可争议;中国经过30年改革开放,08年超越德国排美日之后位列第三;俄罗斯暂列十,但随着其经济全面复苏,追上来是迟早的事情。

日德虽然经济实力较强,却由于二战原因而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机会受到极大限制。

三、军事方面

中美俄三国都是拥有核武器,其中美国是超级军事强国,而俄罗斯则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竟是苏联的主体,中国则因朝鲜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在国际扬威立足,近年军事领域更有长足发展。

中美俄三国之间根本打不起大战,因为三国强大的军事力量都足以使对方毁灭,这种可以导致相互毁灭的战争能力的客观存在,使三国之间谁都不敢轻言武力。

就以三国之中军力差距最大中美两国来讲,尽管以美国的核武力足可以将中国毁灭十几次,但由于中国至少拥有毁灭美国一次以上的能力,使得美国即使军力比中国强大的多也不敢对中国相逼太甚。

如以台湾问题为例,如果不是中国大陆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在陈水扁当局大搞台独冒险动作的时候,美国人是决不会手加以制止的;相反,如果不是顾及到中国强大军事力量,美国人早就鼓动台湾独立了。

四、科技方面

在最高端太空科技方面,同样是中美俄三国的天下。

如以载人航天为例,世界上只有俄罗斯、美国和中国这三个国家全面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因为载人航天不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需要强大的综合国力来支撑。

除中美俄三国之外的其它国家很难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实力和足够的科学家队伍来实现像载人航天这样的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

中美俄三国都具有深空控测能力的国家,美国有火星探测器,中国有月球卫星在飞行,俄罗斯早就发射过多枚深空探测器。

尽管欧盟、日本、印度也发射了深空探测器,但它们所进行的项目都是单一项目的,在大型综合项目上就力不从心了。

中国今年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实现了多人多天、航天员出舱活动、施放小卫星等多项太空科技的突破,进一步加强其太空科技强国的地位,而后中国还将进一步发展空间站、登月等太空科技。

五、体育方面

2008北京奥运会上,在决出的全部302枚金牌中,中美俄三国共获得110枚占27%;在决出的958枚奖牌中三国夺得282枚奖牌占全部奖牌的29%。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金牌和奖获前三名的国家依然是中美俄三国。

三国所获金牌占总金牌数的31%、奖牌占总数的27%;在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上金牌和奖牌居前三甲的还是中美俄三国,金牌占总数的32%、奖牌总数的2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美俄三国在世界体育中占的份额大约是三分之一强,同世界其它国家相比,体育强国地位无法撼动。

六、综合方面

以下综合方面也是关键因素:

1、大国理念:

三国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

俄罗斯有1.5亿人,面积1707.5万平方公里;美国有3亿人,面积937.26万平方公里;中国有13亿人,面积960万平方公里。

2、历史文化:

三国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在历史上产生过众多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俄罗斯也是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这个地处冰天雪地的民族,在思想、艺术、哲学和科学方面对人类做出过独特贡献。

美国虽然是一个移民国家,但其快速吸收世界各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将其融会贯通为一体,这就是美国为什么成为世界超级强国的原因。

3、社会体系:

三国都拥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和社会组织管理系统。

这对一个大国来说十分重要,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可以形成一种意志,去完成一项使命。

中美俄三都具有这个特点,能完成庞大的系统工程,像实施航天工程、举办奥运会都说明了这一点。

4、地理优势:

三国都具有相对重要的区位优势。

中俄两国都是地理大国,占据亚欧大陆地理要津;美国则独占北美大陆核心位置,坐拥太平洋和大西洋天赐的安全屏障和交通便利。

以上几个条件的同时具备,使中美俄三国成为全球力量中心的历史必然。

当然除中美俄三国之外有一些国家可能具备上述条件的部份但不是全部,如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有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人口稀少,且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实力有限;日本1.3亿人挤在3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战略空间先天不足,所以甘心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是不得已而非真心如此;印度虽有298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已超11亿,而印度政府夜郎自大难有作为,印度目前连南亚的霸主地位都坐不稳当,经常受到巴基斯坦的挑战。

至于英法德意西等国,国土狭小且人口偏少,虽然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由于实力有限将来只有退居二流国家。

至于欧盟,不过是乌合之众,成员之间各怀鬼胎,难成气候。

当今世界,无论在从何方面,只有中美俄三个国家有实力、有资格主导全球事务。

尽管中俄目前在全球影响尚不能同美国相比,但随着中国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以及俄罗斯经济迅速复苏,中俄在全球的角色将会愈来愈重要。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世界将上演三国演义,那就是中美俄三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大角逐。

五课堂感悟

在这次的形势政策课上,老师就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讲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当今世界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政治经济格局,作为“多强”中的一员,中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

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令世界惊呼:

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科技的快速进步。

中国在国际事务上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发展历程时刻警醒着我们:

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最有创造性的群体,因此,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

     当今国内外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如此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