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295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 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docx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

内病外治敷贴灵验方集第五章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敷贴方

第一节心脏、血管病

第一方

胡氏推荐中药外敷治疗心绞痛四法:

a.七厘散适量加白酒少许调糊状,置于伤湿止痛膏中央,外敷心前疼痛区,每日换药1次,连续3~4周。

b.用三七、蒲黄、乳香,没药各2份,冰片1份共研细末,用时取适量药末白酒调糊,置伤湿膏中央贴敷心俞穴和前疼痛区,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连续3~5个疗程。

或取川芎、白芷各2份,冰片l份,用法疗程如前。

c.袋敷疗法。

将黄芪30g、川芎、川乌、桂枝、红花、瓜蒌各15g,细辛、荜菝、丁香、元胡各log,冰片、三七各6g,打粉袋装固定在胸前区,连续2~3个月。

d.吴萸2份,肉桂l份研细末备用。

用时取药末适量姜汁调糊状,敷于双足心涌泉穴,胶布固定,日换1次,连续7-10天。

胡献国。

怎样选择外治法治疗心绞痛。

中医杂志,2003.44(4);313。

第二方

【处方】①薤白、瓜萎仁、法半夏、陈皮、桂枝、檀香、丹参、川芎、当归、石菖蒲、乳香、没药、丁香、冰片各等份,麻油适量;②丹参25g,生蒲黄(包)20g,川芎5g.郁金、法半夏、薤白各log,生山楂15g,琥珀(冲)、桔梗各4g,瓜蒌仁12g,枳壳6go

【制备用】方②煎服,每日l剂,2个月为l疗程。

方①以麻油熬诸药成膏,用时外贴内关、神门、通里、三阴交、膻中等穴。

每贴取穴2~3个,贴时48小时,休息24小时再贴.20贴为l疗程。

【主治】冠心病、心绞痛。

【功效】经治42例,心绞痛消失者22例,好转15例,无效5例;心电围恢复正常24例,好转8例,无效10例。

【出处】上海中医药杂志,1987.11.载曾先贵经验。

第三方

【处方】大蒜30g,葱白30g,冰片10go方取2剂。

【制备用】每剂捣烂装入纱布袋内,火上烘热,敷于双手掌心.+(劳官穴),约5分钟,外带手套,一般每天敷1~2小时,第二天再敷2剂(装2袋),患者感有胸闷时敷之。

【主治】冠心病胸阳痹阻证。

第四方

【处方】栀子、桃仁各12g。

【制备用】共研细末,蜜调糊膏摊贴心前区阿是穴,纱布覆盖胶布固定,1日换药1攻,5日为1疗程。

【主治】冠心病胸阳痹阻证。

【功敢】报道,经治50例,总有效率88%,心电图总有效率为50%。

第五方

【处方】心绞痛宁膏(丹参、红花、木香、川芎、苏合香、元胡)。

【制备用】成药,橡胶硬膏剂。

外敷心前区。

每日换药1次,连敷15~30天。

【主治】冠心病胸阳痹阻证。

【功效】报道,经治100例,显效61例,有效36例,无效3例。

[5]

第六方

【处方】狗皮膏(由枳壳、青皮、大风子、乌药、羌活、补骨脂、生川乌等43昧中药组方)。

【制备用】成药,膏药剂,微火烘热,敷阿是穴(疼痛敏感区)。

2~3天换药1次.3次为l疗程。

【主治】冠心病胸阳痹阻证。

[5]

第七方

【处方】取膻中、膈俞穴;纯艾条若干。

【制备用】患者仰卧,用艾条燃其一端,在距穴位皮肤l寸处,固定不动,使病人有温热舒适感,局部皮肤红润,潮湿。

一般每穴灸15分钟左右,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

【主治】冠心病。

【功效】经治14例。

显效8例,有效5例,无教l例。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7.8。

载王宗春经验。

第八方

翟秀芹,等。

用麝香、川芎、石菖蒲、郁金、丹参、鸟头、细辛、冰片、二甲基亚砜等治成麝香通痹膏,贴膻中、双侧内关穴,胶布固定,每周2次。

配合口服三七通脉丸(由人参、黄芪、瓜萎、薤白、丹参、川芎、郁金、延胡索、桃仁、红花、三七、血竭、降香、石菖蒲等药制成)每丸9g,每次2丸,1日3.次日4周为1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

除并发症及急性发作对症治疗外,停用一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

【功效】经治20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女性80例,年龄34~82岁,病程2干月~37年;伴心律失常18例,心功能不全12例,糖尿病8例,对照组104例西药常规治疗。

结果:

治疗组愈14例,显效164例,有效2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04%;对照组104例,显效18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68.27%。

【结论】提示中药外敷内服,标本兼顾,虚实同治,故能收到高疗效和好的愈病率效果。

翟秀芹,康日新,高莉,等。

外洽内服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08例。

中医杂志,2004.1145(11);823。

第二节高血压

第一方

【处方】菊花lOOog.川芎400g,丹皮zOOg,白芷ZOOg。

【制备用】以布缝制枕袋,内装上药,作枕头睡眠时用,每袋药可连续使用半年。

【主治】高血压、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神经性头痛。

【功效】经治高血压33例,32例血压-F降,症状改善.1例无效;经治神经官能症36例,明显好转28例,减轻6例,无效2例。

【备注】对白芷气味不适者,白芷量减轻;对体胖、午后潮热者,丹应加至300g;头痛遇寒即发者加细辛200g。

夏季,每周将药枕干蒸一次。

本方不宜癫痫患者。

【出处】中医杂志,1980,7;15。

选自赵国平主编。

《心血管病血液病宴用方》。

第二方

【处方】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王戊甲噻嗪175mg。

【制备用】混合研细面,用药前温水将脐眼擦净,取药粉200~250g外敷,盖以软纸,棉球按紧,普通胶布固定,每周换药1次。

【主治】高血压。

【功效】经治302例,显效170例,有效85例,无效47例,总有效率84.44%。

第三方

【处方】野菊花、淡竹叶、冬桑叶、生石膏、白芍、川芎、磁石、蔓荆予、青木香、晚蚕砂。

【制备用】打粗末,制枕头,每昼夜使用时间不少于6小时。

【主治】高血压。

【功效】平肝镇静,清热醒脑,宁心降压。

经治i00例,血压下降者80例,有效率为80%。

第四方

【处方1桃仁、杏仁各log,栀子15g,胡椒7粒,糯米14粒。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鸡蛋清或水调膏,敷脚心涌泉穴,次日去掉,6次为1疗程,连用3~5个疗程。

【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o[s1

第五方

【处方】吴萸适量。

【制备用】研末,每用30g以醋或凡士林调成软膏。

晚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纱布包裹,绷带固定,次晨去掉,连敷15~20天。

【主治】高血压,阴阳两虚证。

【功效】据报道,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

轻症敷1次,重者敷2~3次,即可显示降压效果。

[5]

第六方

【处方】阳和解凝膏(生川、草乌,当归、白芷、生附子、透骨草、乳没、木香组成)。

【制备用】膏药软化,洗净双脚,候干,把膏药贴两脚心(涌泉穴)。

【主治】高血压,阴阳两虚证o[5】

第七方

【处方】盐附子、大生地各30g。

【制备用】捣烂混融,于每晚贴敷涌泉穴,纱布包扎,次晨去掉。

【主治】高血压兼局部麻木者。

【出处】《中医外治方药手册》。

[2]

第八方

【处方】蓖麻仁50g.吴茱萸zog,附子20g,生姜150g,冰片20g。

【制备用】前三味共研末,加生姜捣如泥,再加冰片,调威膏状。

每晚贴两脚心涌泉穴,7日为l疗程,连续3~4疗程,敷药期间停止一切降压药。

【主治】高血压。

【功效】治疗60例,2~4天显效32例,5~7天见效28例。

[I]

第九方

【处方】川芎、地龙、黄芩、吴茱萸各1份,钩藤、罗布麻各2份,冰片1/2份。

【制备用】上药研细末,混均匀,用取3+一5g,醋调糊状,患者肚脐温水洗净,将药敷脐(神阙穴),外用关节止痛膏固定。

治疗时先按摩后贴药,每日1次.3周为1疗程。

按摩穴位选取:

印堂、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穴、头维、上星、风池、四神聪、台谷、太聪。

每穴按摩由轻至重,由慢到快。

经时约1分钟。

并与口服复方降压片组对照。

【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功效】经治80例,显效51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显效17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

治疗组收缩压平均下降4.15Kpa,舒张压平均下降3.40Kpa;对照组收缩、舒张压下降依秩为2.76Kpa,2.18Kpao

【结论】穴位按摩能激发脏腑机能,调整植物神经功能。

相关中药敷脐具有降压、改善症状,促进心脑血管病变的恢复等综合作用。

此法简便易行,对老年人更具有意义。

张在晨,吕步明。

穴位按摩中药贴脐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80例疗效观察。

当代医师杂志[J].1996,1(9);54。

第十方

【处方】野菊花500g,白芷60g,绿豆壳250g。

【制备用l上药置布袋内,作枕头用。

【主治】多年头晕(高血压)。

[7]

第十一方

【处方】菊花loog,丹皮、白芷、川芎各250g,细辛250g(另包)o

【制备用】上药前四昧打粗末,制为药枕(细辛另外粗末装袋置药枕内,病止时,拿去)o对体胖、下午面有潮红者,丹皮、川芎可增加至375g;胃气弱者如感白芷味不适,可减白芷125g。

睡时枕头。

【主治】眩晕、高血压、偏头痛、头晕失眠等。

【功效】经治27例,其中高血压14例.2例无效,余者分别下降10-62mmHg;眩晕者5例.4例随访半年,疗效巩固;偏头痛,头昏失眠8侧,均有好转。

[21

第三节脑病

一、中风

第一方

【处方】土狗30只。

【制备用】研末酒调敷,左瘫取右,右瘫取左,可敷8~10天。

【主治】半身不遂,面瘫。

[7】

第二方

【处方】生附子(或盐附子)。

【制备用】研末,醋调如饼,敷足心涌泉穴。

【主治】中风昏迷,高热不语,下肢不温。

[4]

第三方

【处方】生菖蒲(去叶用根).生艾叶,生姜,水葱各一握。

【制备用】人石臼内捣如泥,以香油,或醋同炒四药,炒热后布包,乘热由上而下熨头顶、胸背、四肢。

【主治】中风不省人事,痰涎上涌。

[4]

二、口眼歪斜

第一方

【处方】蓖麻子肉30g,冰片0.9g,干姜、香附各30go

【制备用】蓖麻子肉捣泥,后三味研细末,共捣匀。

歪右敷左,歪左敷右,薄涂匀。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二方

【处方】蓖麻子仁(红皮的)6g,乳香3go

【制备用】共捣烂,摊布上,歪左敷右,歪右贴左b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三方

【处方】蓖麻于30go

【制备用】捣烂贴于掌心,右斜贴左手,左斜贴右手,贴后包扎,隔一昼夜除去。

又方①:

加生白附子6g,全蝎3g,冰片0.6g,先将附于,全蝎研细末,再将冰片、蓖麻子仁同捣泥,摊布上,贴頬车。

左斜贴右,右斜贴左。

又方②:

加冰片0.9g,干姜、香附各30g,制备用同又①。

【主治】口眼歪斜。

【功效】一般一次见效。

【7】

第四方

【处方】白芥子30g,生地60g,姜计1杯。

【制备用】前二味研朱,生地打烂如膏和芥子末,打匀调姜汁。

歪左涂右,歪右涂左。

须不干不湿,涂上有火灼热感,起泡即除去。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五方

[处方】鲜附子30g,冰片3g。

【制备用】捣烂,蜜调和,外敷患处,时间不可太长,5小时为限,可发起小泡。

【主治】口眼歪斜。

第六方

【处方l生南星9g,牛栀子20个。

(制备用】共为细末,向右歪敷左颊车,向左歪敷右颊车。

【主治】口眼歪斜。

第七方

【处方】木鳖子1()枚。

【制备用】上药去壳捣烂,以适量胨醋或蜂蜜稠糊状,外敷面部患侧,1日2次。

病情较重者,可将蜈蚣1条去头尾捣烂和上药台用。

患侧应避风寒。

【主治】面部神经麻痹。

【功效】经冶19例,愈14例,无效5例。

【出处】白求思医科大学学报,1981,2。

载孙文献经验。

第八方

【处方】松香15g,烧酒30g。

【制备用】将松香研末,用白布摊匀,将酒合于松香上燃,将药化合后,令稍冷贴患处,歪左贴右,歪右贴左。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九方

【处方】白芨、僵蚕、防风各6g(小儿减半)。

【制备用】上药共为细末,姜汁拌和为膏。

用布摊膏,先用针刺患部稍出血,左斜贴右,右斜贴左,正后即去药。

【主治】口眼歪斜。

【注意】避风,恼怒。

【4】

第十方

【处方】鳝鱼6g(焙干),生白矾、大麻仁各60g,猪油60g。

【制备用】共捣为末,用布包好,在棉油灯上烤,以出油为度。

向左歪搽右,向右歪搽左,1日1次,连搽4状。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十一方

【处方】白芥子1.5g,蜂蜜适量。

【制备用】捣为细末,以蜜调匀,浓度适宜,摊于黑膏药上。

贴患侧太阳穴。

【主治l口眼歪斜。

[4]

第十二方

【处方】白附子、僵蚕、全蝎各15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香油调和后,歪左敷右,歪右敷左。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4]

第十三方

【处方】木鳖子。

【制备用】研末,用清水拌作硬币大小,贴敷歪嘴的另一面耳下八分处,每5日换1次,轻者1-2次,重者3~4次。

【主治】口眼歪斜。

第十四方

【处方】生南星口

【制备用】研末,调姜汁敷贴,斜左贴右,斜右贴左。

叉方:

生南星板猪油各等份,捣匀为膏,贴患处。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十五方

【处方】生南星6g,白芨6g.生草乌6g,白僵蚕6ga

【制备用】共研细末,生鳝鱼血调成糊状,敷患侧,外用敷料保护固定。

【主治】面神经麻痹。

【2]

第十六方

【处方】大皂角6g。

【制备用】去皮,与籽研末,过500目筛,人铜勺(忌铁器).用微火炒至焦黄色,再人醋30g收匀成膏,膏药平摊敷料上厚约3mm,贴于口角处,右歪贴左,左歪贴右,贴药时梢向患侧牵拉固定,每日1次。

2日后改为隔日1次。

【主治】面神经炎。

【功效】经治38例,敷药l—18次后,全部获愈。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1989,24(6);257。

第十七方

【处方】炙甘草9g,生芪、蔓荆子各6g。

【制备用】共研粗末,加适量水捣如泥状,(不粘稍加蜜)。

左斜敷右侧,右斜敷左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4】

第十八方

【处方】椿树根一段(于其向阳面敢之)。

【制备用】去粗皮取中间皮质捣烂,再用白面粉少许加捣成糊,涂白布上O.45cm厚,贴于瘫痪侧。

备注:

发现起泡,按…般处理。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4】

第十九方

【处方】千金子(既续随子)5粒。

【制备用】捣为末,撒于膏药上,贴于口眼角或颊车穴(左斜贴右,右斜贴左)。

备注:

症状严重者,须间日调换1次,至愈即止。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

【4]

第二十方

【处方】乌头末6-15g,鳖血适量。

【制备用】用量按面部大小来定。

取甲鱼血调末成糊,左歪敷右,右歪敷左,待正,洗之。

备注:

取鱼血法,将鳖头拉出,利刀立切除头,倒提滴血人药末成糊。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o[4]

第二十一方

【处方】白附子、川芎、川乌、草乌、细辛各I.5g。

【制备用】共研细末,以蜜调成糊状。

歪向左侧,贴右侧颧骨凹陷处;歪向右侧,贴左侧。

备注:

又方①用后三味各3g,共为末。

纱布包后塞鼻孔,右歪塞左,左歪塞右。

发汗后稍停取出。

②川乌0.9g,草乌1,5g.白芷3g,共为细末。

加鳝鱼尾血,调鸡蛋清。

歪左涂右,歪右涂左。

【主治】口眼歪斜。

[4]

第二十二方

【处方】丛枝蓼(学名:

polygonum.caespitosumBL)、鳝鱼血各适量。

【制备用】将丛枝蓼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

先将鳝鱼血辣患侧面部(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右侧歪斜涂左侧),待鳝鱼血干后,将炒热和未炒热的丛枝蓼混合拌匀敷涂鳝鱼血的部位,每日换1次,直至痊愈。

【主治】面神经麻痹。

【功效】经上方治疗25例,除l例中断治疗,余24例均愈。

短者3天,一般5天,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2.2,载苏骏声经验。

第二十三方

【处方】川乌、细辛各15g,荆芥、防风各20g,肉桂10g,马钱子30g,麻油500g,黄丹250g。

【制备用】将麻油置锅内烧开后,人前六味药炸至焦枯,去渣人黄丹,用桑条棍旋转搅拌至起浓烟,待烟尽膏成,软硬适度即可。

用时将患侧皮肤洗净,再用生姜捣碎揉搓患侧皮肤10分钟左右贴敷膏药。

每5~8天更换1次。

【主治】面神经麻痹口

【功效】经治12例。

1贴痊愈者3例,2贴3例,3贴2例;4贴以上好转2例,无效2例。

【出处】河南中医学院学报,1980.1。

载郭俊田经验。

第二十四方

【处方】蔓荆子6g.黄芪6g,炙甘草9go

【制备用】捣如泥,涂于患侧。

【主治】面神经麻痹。

【l】

第二十五方

【处方】番木鳖500go

【制备用1上药加水3600ml,煮沸20分钟后.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瓦上文火烘酥,研末过筛为细粉,白蜜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1分钟,以备用。

用时将药涂患侧面部,向左歪斜涂右边,向右歪斜涂左边。

厚约2mm,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

【主治】面瘫^

【功效】涂药处3~5日出现奇痒,6~8日出现疹子,9-14日出现剧烈疼痛,则为向愈之兆,即可停药。

治疗244例,痊愈199例,占88.8496;好转12例,占8.04%;无效7侧,3.12%。

【注意】用药时患者勿受风寒,取膏2日后温水净面,黑垢处每口擦鲜人乳,3~7天后肤色还原。

【l】

第二十六方

【处方】熟附子、制川乌各90g,乳香60g。

【制备用】上药共研为细末+分8~10包,每日1次,l包。

用时加生姜末3g于药末中,开水调成糊状。

敷患侧迎香、地仓、颊车穴,覆盖纱布,胶布固定,以热水袋热敷片刻,1日1换。

敷药前嘱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用拇指指腹着力,分别按压上三穴位各2min,以患者感觉酸、麻、胀为度,每日换药均需按压。

【主治】面神经炎,面瘫。

【功效】经治30例,总有效率100%。

高海妮、张淳珂。

穴位按压及中药外敷治疗面神经炎30例。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5);3580

第二十七方

【处方】马钱子五份,麝香1份。

【制备用】研极细末,储瓶密封保存。

用时取药末1.2g,醋调或鳝鱼血调敷翳风、卜_关、颊车3个穴位,每日1次.半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神经性面瘫。

【功效】经治40倒,痊愈35例(占87.5%),好转4例(10%),无效l例(2.5%),1个疗程治愈30例.2个疗程治疗的临床有效率97.5%。

杨东东。

面瘫一贴灵治疗神经性面瘫40例。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J].1999.22

(2):

330

第四节心脑血管系统杂病

第一方

【处方】菖蒲、皂角(煅)、雄黄、梁上尘。

【制备用】上药前三味研末共调匀,吹鼻。

【主治】卒厥之尸厥、魇死,窖忤中恶等。

【出处】《本草纲目-丰治第三卷》。

第二方

【处方】紫革30g,茜草、白芷、赤芍、苏术、南红花、丝瓜络、川厚朴、木通各15g。

【制备用】上药加水2000~2500g,煮沸15~20分钟,稍温后溻洗温敷。

【主治】汗斑、中毒性黑皮病、面部续发性色素沉着、下肢结节性红斑、下肢静脉曲张。

【出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第三方

【处方】芒硝60g,乳香、没药各20g,露蜂房20g,透骨草20g.水蛭15g,地丁30g。

【制备用】诸药共研细末,以猪油调和敷患处,每次1小时,早晚各1次。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备注】如有破溃,应局部消毒后外敷。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1989.13(9);28。

第四方

【处方】雄黄、地龙泥便各等份,老陈醋适量。

【制备用】研细末过筛,装瓶备用。

用时将药柬置玻璃瓶中,以老陈醋调成糊状,以毛笔蘸药湖,均匀涂于颈椎上,稍干加涂,直至药糊涂完。

等半小时后用布少蘸水擦净药糊,每日1次,7-10天为l疗程。

【主治】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功效】经治35例,显效12例,好转16例,无效7例。

【出处】陕西中医,1986.9。

载王知侠等经验。

第五方

【处方】活壁虎I条。

【制备用】在尾部剪下一块稍大于溃疡面的带皮肌肉,以75%酒精洗去血迹,敷于溃疡面,消毒纱布包扎。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局部溃烂。

第六方

【处方】干红花loog.75%酒精500mlo

【制备用】共置于密封玻璃容器内,浸泡7天即可使用。

用时以棉签蘸药液轻涂患处。

1日3次。

【主治】脉管炎。

【功效】经治28例,均痊愈。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5.8(3);35。

第七方

【处方】朱砂3~5g。

【制备用】用干净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细末均匀粘附于上,然后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药前先以热水把脚洗净,睡前贴敷。

【主治】不寐。

【出处】广西中医药,1988.11(6);480

第八方

【处方】丹参20g,远志20g,石菖蒲20g.硫磺20go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用时加白酒适量,调成糊状,贴于脐中,再以棉花填平脐窝,用胶布固定,每晚换药1次。

【主治】失眠。

【功效】经治35例,痊愈15例,显效¨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43%。

【出处】吉林中医药,1989.3.28。

第五节头痛、偏头痛

第一方

【处方】生草乌、生南星、生白附子各15g。

【制备用】上药共研细末,用葱(连须)7根,生姜l块,切碎共捣成泥,软布包好蒸45分钟后,温敷痛处。

另用香瓜蒂不拘数量焙干,研成末。

左侧头痛瓜蒂粉塞右鼻孔,右侧头痛,瓜蒂粉塞左鼻孔,有效。

【主治】偏头痛,头痛,痛不可忍。

【功效】温阳散寒,除湿止痛。

本方辛温燥烈,功专力宏,宜寒饮湿浊性偏头痛,伴见昏沉、胸闷,有呕恶吐涎,或得温则轻,得寒则重,四肢发凉之患者。

又:

祛风止痛速效。

【出处】王旭中,胡兰贵。

《神方仙方灵验方》、《蒲辅周医疗经验》。

第二方

【处方】正天丸口服(深圳南方制药厂生产),生白芷、生半夏、生川乌、生南星各等份。

【制备用】上方后四味研细末,凡士林调,每用30g敷患处。

并设单服正天丸对照组。

【主治】偏头痛。

【功效】治疗组显效率66%,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率40%,总有效率65%。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吴钧俊。

加用四生膏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

广西中医药[J].2003.26{3);19-20。

第三方

【处方】嫩柏树果30g,食盐600g。

【制备用】将柏树果合食盐捣烂,炒热包敷患处。

【主治】偏头痛。

【4】

第四方

【处方】生牛蒡子梗叶或根适量。

【制备用】上药加水2碗,陈酒1杯,食盐2.4g,熬成浓汁,趁热取汁搽患处。

【主治】偏头痛。

[4]

第五方

【处方1谷精草30g。

【制备用】上药研末,加白面15g,调匀摊在皮纸上,贴痛处。

【主治】偏头痛。

[4】

第六方

【处方】白芷9g。

【制备用】上药研末和米粉6g.炒热,作饼,趁热贴患处,用布扎,1日3次。

又方:

加细辛3g共研,作饼贴患处。

【主治】偏头痛。

第七方

【处方】川乌头、天南星各等份。

【制备用】共为束,以葱汁或姜汁调匀涂太阳穴。

注意药末不可人口。

【主治】头风痛。

[4)

第八方

【处方】荆芥穗

【制备用】用上药做枕心或铺于床下。

【主治】头痛凸[4]

第九方

【处方】细辛、徐长卿、川芎各9g,蜈蚣、山奈各6g,冰片0.590

【制备用】上药分研细末,装瓶备用。

以纱布、药棉包药末少许,塞鼻孔,左右交替,每日更换l~2次。

偏头痛者左塞右,右塞左。

上方剂量用完为l疗程,间隔3~5日再行第2疗程。

【主治】各种原因头痛。

如血管性头痛、偏头捕、紧张性头痛、慢性头风痛。

【功效】经治43例,半年后随访32例,痊愈26例,显效5例,无效l例。

【出处】山西中医,1987.8(6);2660

第十方

【处方】红皮白心萝卜1只,冰片末少许。

【制备用】将萝卜削如手指头大小,用竹针在萝卜上端刺一小孔,孔内放冰片未少许。

右侧头痛塞右鼻孔,左侧头痛塞左鼻孔,吸气3分钟。

【主治】剧烈头痛,立效。

【出处】《祖传秘方大全》。

[2]

第十一方

【处方】细辛、雄黄各等份。

【制备用】研细末吹人鼻孔。

【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