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242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培训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培训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培训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培训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训讲稿.docx

《培训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讲稿.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训讲稿.docx

培训讲稿

财政专管员培训讲稿

1996年,我国粮食大丰收,粮食产量第一次超过1万亿斤,此后4年大体保持这个水平。

但2000年后,粮食产量逐年下降,2003年只有8600亿斤,当年粮食消费需求量9800亿斤,消费出现很大的缺口,导致国内粮价下半年出现了强力上涨,比上半年上涨了46%,为了平抑市场粮价,只有挖库存粮食,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因此,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惠农补贴政策,特别是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以下简称“粮食两补”)等政策的出台,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保护了种粮农民的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安全,是一项深得民心的德政工程。

下面,从政策、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几点要求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粮食两补”有关政策

(一)粮食直补:

粮食直补即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是为了保护粮食生产能力和种粮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促进国家粮食安全,国家财政按照一定的补贴标准和补贴依据,对种粮农民直接给予的补贴(以下简称“粮食直补”)。

综合直补:

对种粮农民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以下简称综合直补),是国家为了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和粮食生产能力,综合考虑成品油价格调整和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预计增支因素,国家财政对种粮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垦企业职工)给予的补贴。

(二)确定粮食补贴品种

全市直补的品种是:

稻谷、小麦、玉米。

油料作物、棉花、蔬菜、草、花、鱼塘、林地等都不给于“粮食两补”。

具体补贴品种由我市人民政府依据当地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确定,但要求在兑付资金钱向社会公布,原则上与上年保持一致。

(三)坚持“五个统一”

一是统一补贴范围。

根据市人民政府确定的补贴品种,在全市范围内,对所有种植补贴品种的农民给予补贴。

国有农场、农垦企业和国有农牧渔良种场的粮食生产者,纳入属地补贴范围。

二是统一补贴时限。

全市统一在市政府规定的时间内(如2010年要求在4月30日前,2011年、2012年在3月底前),将直补资金一次性兑付到农户。

三是统一计算依据。

以市为单位,安核实的上年度农户的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计算对农户补贴。

四是统一补贴标准。

市里接到省里拨付的补贴资金后,根据核实的上年度全市实际种植面积分别计算每亩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补贴标准。

五是统一发放程序。

补贴范围、补贴时限、补贴依据、补贴标准确定后,全市将粮食直补资金计算、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农户后,通过邮政储蓄银行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民的“一折通”上。

(四)健全财务公开制度

“两补”资金的对付,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都必须以村(组)为单位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面积核实的程序为:

农户申报——乡镇审核——重点核查——最终认定——乡镇汇总——上报。

(五)发放补贴通知书

通知书中应明确“粮食两补”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让农民清楚对柴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增支,国家给予了补贴。

同时,将农户的补贴情况填入《湖北省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内。

(六)严格规定兑付方式

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市分行等部门进行沟通,组织调度资金,试试专门管理制度,补贴资金集中在财政专户中进行统一核算和拨付,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

严格规范兑付程序和手续,委托邮政银行只能凭农户本人身份证(或户口本)和存折方可想农民兑付补贴资金,乡镇或村组不得集中代领转付,并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

二、我市“粮食两补”落实成效

“粮食两补”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我市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我市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有力的保障了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供给。

一是稳定扩大了播种面积。

2011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达到84.85万亩,为我市实现粮食八连增奠定了基础。

二是保持了粮食继续增产。

2011年全市粮食总产6.59亿斤,比上年增加了0.37亿斤,比2003年增加了1.91亿斤。

三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上年增收了近800元,比2003年增收近1000元。

三、落实“粮食两补”政策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惠农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列入党委、政府工作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有关部门重度重视,纪检、监察、农业、综改、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制定方案,加强监督监察,形成“领导重视、部门系统、齐抓共管”的格局,为各项惠农补贴政策落实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宣传政策,知晓政策

9年来,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切实了解惠农补贴政策,做到家喻户晓,创造良好的糊弄补贴落实工作氛围,每年粮食直补、综合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确定后,市财政局都及时起草《告农民朋友们的一封公开信》,报市政府批准后,以市政府的名义发至全市种粮农户,并在《××日报》上公开发表,宣传当年的补贴依据、补贴标准、补贴对象和兑付时间,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同时在电台、报纸、网络等传媒上进行宣传,讲解正常,回答提问。

绝大多数地方还向受益农户发放补贴通知单,在农民“一折通”上载明当年补贴项目及金额。

(三)畅通渠道,防止侵占

2004年实施粮食直补等惠农补贴政策以来,为确保国家直补农民的资金能直接兑现到户,市财政局报经市政府批准,在全省率先实行乡镇邮政银行为广大农民开立银行活期存折的“一折通”发放办法。

规定农民必须凭身份证或户口薄才能领取补贴;不得由村组干部代发;不得集中代领补贴、不得抵扣任何款项;不得截留、挤占、挪用补贴资金。

2007年开始,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财政部启动奖励了全国农民补贴网工作。

所有农户享受补贴的信息,包括姓名、村组、种植面积、补贴资金、身份证等均通过网上登录、确认、发放。

前几年,由于没有充分认识补贴网的重要性。

只注重补贴面积和补贴金额的准确性,没有强调其他基础信息的填写,导致网上的信息五花八门。

为了能审核过关,整组、整村、甚至整镇一个身份证号;有点干脆什么都不写。

导致同名、同姓、同身份号等“三重”户现象相当严重。

今年2月份“麻城事件”发生后,财政部针对2011年“农民补贴网”的数据进行筛选,全省“三重”农户信息达上百万条,我市也有1.53万条,其中:

鄂城区0.61万条,华容区0.42万条,××湖区0.5万条。

究其原因有二:

一是主观方面。

即平时深入村组不够,对村组干部的依懒性较大,上面布置的一切任务往村里一送,万事大吉,不管多与少、对与错,不核对,不检查,回到所里,往汇总人手里一交了事,缺乏责任心。

二是客观方面。

由于平时农户信息不全,上网时间要求紧,为了能网上通过,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为了防止类似情况发生,财政部对2012年“农民补贴网”全面升级,省财政厅对“粮食直补”必须通过网上操作。

为此,我们各区、乡镇财政所按照农民网的程序对每一户农民身份证信息进行了核实,在往年核实的基础上,因“死亡、转包、转让、租赁”等需要变更种植面积的一律凭流转合同增减;对真正同名同姓的在身份证号上进行区别;对确实租种其他村组面积的进行了合并,并采用微机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和管理,以农户为单位进行登录,按乡镇、村组分类,在各专管员齐心协力奋战了四天四夜后,2012年的补贴数据直接由补贴系统卸出,导出银行发放数据,由邮政储蓄银行通过“一折通”发放到农户手中。

在今年的“粮食两补”的工作中,收到了较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第二次综合直补时,我市率先发放到位,填补了湖北省在全国中的空白。

2012年在全国“三重”筛选时,全省需修改的信息仍有一定数量的重复,通报中××榜上无名。

有效地保障了种粮农民的利益,提高了资金兑付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深受农民朋友的拥护。

(四)网上公开,接受监督

2006年,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在全省建立了全国第一张政务深度公开的网——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除在网上公开各部门编制和人员信息外,将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财政专项资金,包括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分配办法、分配标准、受益对象、种植面积、补贴金额等在网上进行公开,查询点遍布全市各区、乡镇,每位受益农户都可以清楚地查询到自己及他人补贴资金的情况。

同时,在网上设立咨询、投诉、建议、答复等专栏,局政务公开办公室专人负责群众诉求处理工作,做到农民投诉件件有处理,件件有回复,有效地规范了“粮食两补”资金的分配和兑付行为,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到了2011年底,全市在《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共公开惠农补贴资金近49项(共公开项目111项),金额占公开的财政撞向资金的44%以上。

(五)落实责任,强化督导

2006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做好财政惠农补助资金发放的通知》(鄂办发电[2006]23号)要求,我市明确规定各地要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检查、亲自督促,各级财政、农业等部门及相关金融机构要明确责任、通力协作,确保落实。

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负责补贴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和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并制定补贴具体操作办法;各级农发行负责系统内资金的归并、汇总、划拨和柜台监督工作;各级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具体负责系统内补贴资金的归并、办理储蓄存折、汇总、划拨和柜台监督,及时办理农民的“一折通”存泽及资金的存兑工作,并严格把好资金的存取关,坚决杜绝集中冒领等现象。

各区、乡镇政府要组织农业、财政等相关部门,认真做好对农户补贴基础数据资料的申报、公示、审核等工作;个乡镇财政所要具体负责“农民负担及补贴政策监督卡”的填写和发放,以及农户补贴有关数据的微机录入、汇总上报、补贴资金的分解到户工作。

各级财政。

纪检监察、农业等部门每年都组织监督检查,结合群众反应的问题组织专班进行调查核实,纪实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粮食两补”落实高压态势。

四、落实“粮食两补”资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机制层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门责任不落实、工作合力不够。

种植面积是补贴的基础,面积不实,补贴就会出现偏差。

“粮食两补”工作不仅仅是财政部门的事,还涉及到农业、金融等部门,但目前中央还没有正式文件对这些部门的责任予以明确界定,缺少奖惩机制,约束力十分有限,导致相关工作责任无法落实。

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更多的把责任落到财政部门身上。

例如:

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等部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的意见(鄂财商发[2005]9号)》第十五条规定:

“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粮食直补工作。

财政部门负责补贴资金的筹集、兑付和管理,制定粮食直补的操作和监督管理办法;农业部门负责会同财政部门统计核实农户的实际种植面积……”。

但在实际工作中,资金分配、兑付、面积核实、监督等工作都落到财政部门头上,而有的乡镇财政所人员少,村上报多少面积就补贴多少面积,致使面积审核环节落空。

一旦出现问题,责任的风险全部落到财政部门。

二是基层工作量大,责权利不统一。

目前,国家出台的惠农补贴政策较多,项目不同,政策要求、管理方式与补贴资金发放时间不尽相同,增加了基层干部尤其是乡镇财政干部工作责任。

多项目多部门的管理体制使农民各地得到不同项目,多次补贴,加大了基层工作量,增加了管理成本,基层干部申报、核实、发放的工作量大,责任大,压力大,而人力和财力有限。

(二)操作层面的问题

一是补贴面积难核准。

目前,“粮食两补”按农户的粮食实际种植面积进行补贴,虽然有利于鼓励农民粮食生产,但由于农村面广人多,不同粮食品种种植分散,既有套种又有复种,面积核实工作难度打,操作性不强,准确性不够,为虚报面积、冒领补贴开了方便之门。

二是基层财政责任心不强。

部分财政所在审核面积及农户相关基础资料时把关不严格,只从总面积上把关,认为只要村总面积不突破上年面积即可,而不是从每个种粮农户的实际面积上审核,给村干部骗取补贴以可乘之机;同时,由于财政所有的属区财政直管,有点属开发区直管,致使一个村补贴表一个农户多次出现也没发现(不是承包别人的地),并开设了补贴账户、发放了补贴存折,且时间长达多年。

三是工作程序不落实。

在核实农户补贴面积后,补贴资金发放前,按规定要将农户的基础资料、种植面积、补贴资金等进行两次公示,一次是公示面积,一次是公示补贴资金。

这一工作应由乡镇组织进行,但有的乡镇将公示表交由村完成,而村又没有公示,另外,有的公示方式单一,由几张打印的A3、A4纸公示,字体小,风一吹就掉,使公示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告示、监督作用,更有甚者,“搞两张”上报的与公示表不一样。

四是信访处理不及时。

群众信访无小事,对举报虚报冒领、骗取粮食补贴款,或补贴不到位、不落实等,无论是电话、信件、网络、来访,财政部门都应该认真对待、处理。

基层财政部门对上级要求查处的案件很重视,但对本地举报的事情不深入调查,或调查后不及时处理,或将处理结果不告知举报人,使举报人不知情、不满意,多次举报。

有点只好向高层领导、新闻单位、司法机关举报,使本来很容易处理的事情变得复杂,使工作陷于被动。

五是代发环节有待规范。

自2004年以来,我市都是委托邮政储蓄银行将“粮食两补”资金通过“一折通”直接发放到农户手中,但有少数代发机构因为工作量大,或者为了储蓄任务,不愿意纪实为需要取款的农民汇款。

同时,由于代发金融机构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换代升级不够,工作效率较低,导致农民取款要等待很长时间,甚至无法取款,耽误时间,特别是有的乡镇还没有邮政网点,这样无疑给当地农户取款造成极大地不便。

六是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虽然我市粮食补贴工作总体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的还很严重。

例如:

有点村组抵扣、冒领甚至贪污粮农补贴;有的村组干部虚列名单、虚报面积骗取补贴;有的乡镇套取补贴资金弥补公用经费等。

五、具体做法

近几年来,基层财政是的同志在“认真落实惠农补贴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户”上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应更清醒的认识到成分发挥财政职能,进一步完善“粮食两补”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是各级财政部门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职责,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决定的必然要求。

针对形势,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强化责任意识,加强对“粮食两补”资金发放工作的认识。

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是新形势下当和政府在农村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创新。

财政部门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财政惠农补助资金发放工作。

不能因为资金量少而忽视补贴资金发放工作,不能因为工作量大而改变发放工作程序,更不能因为运转资金不足而改变补助资金的用途。

(二)做好基础工作,确保“粮食两补”资金发放到位。

多年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扎实做好农户基础信息工作是准确发放“粮食两补”工作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地方来说,补贴规模是上级核定的,补贴面积是我们基层干部上报而来的,只要这两个因素确定了,一旦上级规模已经核定,这个地方当年的亩平补贴标准就来了,网上自动生成每户的补贴资金。

所以说,农户基础信息工作是准确发放“粮食两补”工作基础的基础。

农户的基础信息无外乎是:

补贴农户的姓名;所在区、乡(镇)、村、组;身份证号;补贴品种的种植面积和农户的补贴账号等。

这就需要我们基层干部要有严禁的工作态度、扎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的工作方法,就不难完成。

只要我们平时把基础工作做扎实了,我市的“粮食两补”工作就能更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大公开力度,将财经纪律贯穿“粮食两补”发放工作的始终。

惠农补贴资金是“高压线”。

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各种处罚措施非常严厉,稍不小心,不仅牵涉自身,同时也涉及主管领导。

因此,我们在发放粮补资金的过程中,必须做到政策公开、对象公开、结果公开。

要把各项财政惠农补助资金的标准、面积、金额真实填入“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监督卡”,及时向农民公开。

要将各项补贴具体品种、面积、标准和各乡(镇)资金数额,以及每个农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等情况,在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发布,向社会公开。

说到这里,我再次提到“农民补贴网”。

2012年通过升级,增加了导出公示表的功能。

就是说,我们在做好录入基础信息工作后,可以直接从网上打印出公示表格。

与此同时,财政部门专门出台了相关文件,明文规定了“粮食两补”的公示由乡镇人民政府父子,分管农业的副职为直接负责人。

但是,我们各级财政部门也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明察暗访,对违背正常规定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绝不姑息迁就。

(四)加强团结协作,奖励“粮食两补”资金发放工作长效机制。

要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

要认真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看,对本地区财政惠农补助资金分配拨付和落实到户工作负总责,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检查、亲自督促。

各级财政部门具体故障补贴资金的筹集、审核、分配、拨付、专户管理和资金发放的监管等工作,并制定补贴具体操作方法。

农业、金融、纪检等线管部门要履行好各自的职责,要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建立“粮食两补”资金发放工作长效机制。

(五)坚持队伍建设,打造一批高素质的财政专管员。

各位专管员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学习新的财政理论知识,新的财政工作经验,新的财政改革措施,特别是对“粮食两补”补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并予以解决。

要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品味,境界要高、眼界要广、胸怀要宽,要自觉遵纪守法,保持廉洁,防止腐败的行为发生。

二〇一三年三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