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设计门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2105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1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设计门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施工设计门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施工设计门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施工设计门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施工设计门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设计门家.docx

《施工设计门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设计门家.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设计门家.docx

施工设计门家

施工方案

(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2)主要部位施工措施

(3)安全措施

(4)文明、环保措施

(5)工期计划、工期保证措施

(6)冬、雨季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7)主要管理人员及劳动力安排

(8)主要机具安排计划

(9)成品保护和工程保修工作的管理措施和

(10)紧急情况的处理措施、预案以及抵抗风险的措施

施工方案

(1)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为全面实现工程质量目标,在施工全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原则,视工程质量为企业的生命,认真依照合同所明确的各项施工技术规范、规则和各项质量验收评定标准去组织实施。

1.组织措施

在全体员工中不断强化质量意识,实行全员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把质量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

2.组建高素质的施工队伍

2.1主要领导干部的选拔

选拔质量意识强、领导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身体素质好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部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

并配备功能齐全,业务熟练,配合默契的精干工作班子,具体做好质量管理和监察工作。

2.2队伍的组建

组建一支精干、技术过硬、工种齐全、作风顽强、能打硬仗的施工队伍,加强队伍思想建设,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科学、规范、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措施是保工期、保质量、保安全、求效益的重要条件,我们要做到:

3.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和岗位责任制

实行以项目技术负责人为主的项目经理部技术责任制,同时建立各级技术人员的岗位责任制,逐级签订技术包保责任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格遵守基建施工程序,坚决执行施工规范。

3.2认真编好施工组织设计及各项施工工艺

3.2.1运用统筹法、网络计划技术等现代化管理方法。

在经过周密调查研究取得可靠数据的基础上,编制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并严格按网络计划组织实施,坚决杜绝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随意性,使整个施工过程时时处于受控状态,做到环环相扣,井然有序。

3.2.2认真编制施工技术方案。

由施工科科长牵头,针对所承担工程的技术难易程度和环境特点,拟定两个以上的施工技术方案,提交给项目技术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对所提出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对比分析、优化,最后确定一个实施方案。

3.3保证技术力量

我们将挑选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优秀队伍,精良的设备投入本工程施工。

同时选派有施工经验、责任心强的工程技术人员参加该工程施工,以确保技术工作顺利进行。

3.4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

3.4.1认真核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资料,切实领会设计意图,查找是否有碰、错、漏等现象,及时会同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解决所发现的问题。

3.4.2认真进行技术交底。

图纸会审后,由项目经理部的技术负责人、施工科科长、质检科科长、技术人员逐级进行书面及口头技术交底,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各项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质量标准等。

3.4.3认真进行复测,补齐定测时设置的点桩,用地界桩。

复测工作要核对,并换手复测。

3.5抓好技术资料管理。

施工过程要做好详细记录,各种原始资料搜集齐全,用以组织后期施工、编制竣工文件,并进行施工技术总结,为做好技术档案和技术情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6设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符合任职资格的试验人员和经过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确保填料、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符合技术标准。

3.7制定工艺标准,实行标准化作业。

4.强化监督检查

4.1项目经理部质检科科长由坚持原则、不循私情、秉公办事的质检工程师担任,严把工程质量关。

4.2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检查签认制度,凡须检查的工序经检查签认后才能转入下道工序施工。

4.3主动配合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积极征求监理工程师的意见和建议,坚决执行监理工程师的决定。

5.实行工程质量包保责任制

5.1公司与项目经理部签订质量责任状,保证主控项目合格率达100%,一般项目合格率达95%以上,无质量事故,每月一考核,每季一总结,奖优罚劣,奖罚兑现。

5.2项目经理部对班组实行与工程质量挂钩的计分工资制,并使工程质量在工资分配上占重要的发言权,体现重奖重罚,优质优价。

5.3建立内部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对工程质量好的班组和个人,在评先、调资等问题上予以优先考虑,对工程质量差的班组和个人,予以经济处罚,以示鞭策。

6.严格制度,狠抓落实

制度落实是创优达标的主要途径,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贯彻执行八项制度。

即:

工程测量双检复检制度;

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度;

质量责任挂牌制度;

质量评定奖罚制度;

质量定期检查制度;

质量报告制度;

验工质量签证制度;

重点工序把关制度。

努力做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坚持做到定期质量检查,对每次检查的工程质量情况及时总结通报,奖优罚劣,使工程质量通过定期检查得到有效控制。

各级质检人员要明确岗位责任制和工作职责标准,坚持做好经常性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7.全面科学地组织施工

7.1合理安排施工组织顺序,最大限度地开展平行作业,组织好流水作业,发挥好专业队伍的优势。

7.2合理使用施工机械和机具,为保证工程质量创优提供物质条件。

8.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

对承包范围内的工程,工前认真搞好技术交底,工中循环检查,工后总结评比。

使广大职工熟悉和掌握有关的施工规范、规程和质量标准。

在施工中,加强质量监督和技术指导,保证人人准确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9.主动做好施工中的协作配合工作

本工程因其为施工项目多。

为了保证操作面的宽松而又能有效地利用,使整个现场施工有条不紊得进行,特制定如下制度:

9.1现场项目经理、施工工长应从施工机械的有效利用及操作着手、合理、科学的调配劳动力,各施工队、各作业班组应本着局部服从整体原则;辅助工序、穿插工序给关键工序让路的原则,服从项目经理部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

9.2项目经理部每日及时召开“碰头会”,由项目副经理主持,及时安排当日工作协调事项和解决施工问题。

9.3每周定期召开一次施工现场协调会,邀请现场监理参加,对整个项目施工进行阶段性协调工作。

协调会由项目经理主持,广泛听取各部分项目工程及其他负责人的汇报、要求和意见。

考虑整体形象进度以及质量目标等因素,综合平衡工程施工的每个具体环节。

9.4现场经营管理部门,作出切实实际的配合作业计划,安排好各分部分项、各工种之间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尽可能避免工作存在同一时段范围内重叠。

9.5项目经理实行阶梯统一管理模式。

现场施工由项目生产经理统一安排、统一协调。

项目生产经理的工作安排应科学、合理、周密。

(2)主要部位施工措施

1.工程测量

1.1施工平面控制网及水准网测设

根据测量定位放线依据,建立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

成立专门测量小组,负责施工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及现场一切测量工作,并由专业测量员整理资料。

工程测量仪器选用经有关计量检测部门检定合格的J2级经纬仪完成施工平面控制网,标高控制用DS-3水准仪。

测量开始前,复核业主及有关部门移交的平面坐标控制点及水准控制点,防止人为或自然引起的控制点移位,准确无误后才开始开展下步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对坐标控制网及轴线控制点,水准基点复核检查,并加以保护。

施工控制网点,水准点及建筑物主轴线控制点标志应做到牢固、稳定,不下沉,不变位。

可标记在附近固定建筑物上,埋设地面上点应用混凝土包护。

施工控制网点测量应进行闭合误差校核,误差在1/5000内。

2、施工放样

2.1开挖放样需在实地放出控制开挖轮廓的坡顶点、转角点或坡角点,并用醒目的标志加以标定。

2.2所有细部放样点,均应注意校核。

校核方法宜简单易行,以能发现错误为目的,并将校核结果记入放样手簿。

2.3在开挖过程中,应在经常预裂面或其他适当部位,以醒目的标志标明桩号、高程或开挖轮廓线。

2.4开挖部位接近竣工时,应及时测放基础轮廓点及散点高程,并将欠挖部位及尺寸标于实地,必要时,在实地画出开挖轮廓线,以备验收。

3.沟渠清淤

3.1基础开挖:

对于挖深超过1m的渠段,采用挖掘机配人工开挖,依据道路情况采用自卸汽车或小四轮运输。

挖深1m内的地段,采用人工开挖,1T翻斗车集中,装载机配自卸汽车或小四轮运输。

3.1.2边坡开挖:

采用人工开挖,1T翻斗车集中,装载机配自卸汽车或小四轮运输。

3.2渠道土方回填

3.2.1对渠线进行详细的测量,进行土方平衡计算。

以所有开挖出的土方能最短程利用为原则进行回填。

3.2.2施工顺序:

测量计算各处挖填方量→按已确定的不足方量进行通行回填和备料→边开挖边回填

3.2.3具体回填时,全部采用人工摊铺,电夯或压路机压实,虚土厚度30cm。

渠底分层夯填,用压路机配推土机进行。

渠坡全部采用填土宽度比设计尺寸加宽30cm分台阶填筑,电夯夯实后人工按设计尺寸削坡成型。

土渠段渠顶压路机压实。

3.3整渠修面:

人工对已夯填成型的断面进行最后整修。

4.水工建筑物

4.1土方工程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及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线,采用1m3挖掘机对建筑物设计边线进行土方开挖,开挖宽度超出设计边线0.3m以作保护,采用0.5m3挖掘机对基底及边坡进行逐层土方回填,土方回填宽度超出设计边线0.3m,使用羊角碾、蛙式打夯机对施工范围内的边坡及基底进行逐层夯实。

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土方回填夯实后,利用人工对边坡、基底土方进行整理。

土方工程满足设计要求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4.2混凝土工程

4.2.1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设计的混凝土强度和抗渗性等要求和施工的和易性需要,进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选试验,同时满足施工水灰比和坍落度的要求。

用施工所用的原材料进行试配,检验其和易性,测定其坍落度等。

施工时按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调整到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由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

4.2.2混凝土搅拌:

4.2.2.1混凝土采用JL350搅拌机搅拌,投料顺序为:

先加砂、石和水泥搅拌1min后,再加水继续搅拌。

4.2.2.2混凝土配料采用质量分数。

材料配制允许偏差为:

水泥和外掺混合材料2%;砂石料3%;水2%。

配制用砂、石需经常测含水量、雨天增加测定的次数,控制好含水率。

4.2.2.3混凝土搅拌必须保证搅拌时间,组成材料在搅拌中延续搅拌的最短时间达到90s。

4.2.2.4混凝土搅拌完毕后按要求检测混凝土拌合物的各项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每一工作班不少于一次,同时还需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和保水性。

4.2.3混凝土浇筑:

4.2.3.1混凝土由拌和场到浇筑现场,采用小翻斗车运输,为防止沿途出现分离、漏浆现象,运输车辆要求密闭良好,运至施工现场后如产生离析(可在卸料地点检测和易性),则采用人工二次搅拌后入仓。

对运输道路进行经常维修,保证混凝土运输的顺利,减少离析现象的发生。

4.2.3.2浇筑前检查模板及钢筋工序施工质量,检查模板的各部尺寸及其支撑牢固情况,检查时将模板的缝隙、孔洞堵塞严密,并作自检记录。

检查完毕后,提前24小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做好所有的浇筑前准备工作。

4.2.3.3浇筑前主要检查和控制模板、控制钢筋保护层的措施,检查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和位置,检查模板支撑和稳定性及接缝的严密性,由工程师对该浇筑部位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检查混凝土所占空间的杂物是否清除,检查钢模板刷隔离剂和钢筋定位情况。

4.2.3.4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每层浇筑厚度根据工程的部位、配筋情况、捣实方法而定。

基础和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法;柱采用水平分层浇筑法。

4.2.3.5混凝土浇筑时,为避免离析现象,其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如高度超过2m,设溜槽或串筒。

4.2.3.6在施工缝混凝土继续浇筑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方可进行,并对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凿去表面松动的砂石、软弱混凝土层、水泥薄膜,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少于24h,清除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和杂物。

清除钢筋上的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

在水平施工缝浇筑前,水平施工缝上先铺上5-10c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同。

垂直施工缝浇筑前,在接触面上刷一层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浆。

4.2.3.7为保证施工缝处的模板接缝严密,施工缝隙处的一期模板可暂不拆除,直接与二期混凝土模板联接,并在模板接缝处夹密封条。

4.2.3.8混凝土浇筑时,主要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减少周转次数,尽可能使混凝土一出搅拌机短时间就到达浇筑地点,运到现场的混凝土如发现和易性较差时,人工二次搅拌,若混凝土入仓后,出现骨料集中现象,可将粗骨料均匀地摊铺到砂浆较多的部位,不得用水泥浆覆盖,以免造成内部蜂窝。

4.2.4混凝土的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基础和底板等板式结构采用斜面浇筑时,振捣器从下方开始逐步向上,柱、墙体按浇筑层厚度分层振捣,插点间距均匀排列,约30~40cm插入一点,以免漏振,每次振捣时,振捣棒要插入下一层混凝土中50mm左右,以保证下层混凝土结合密实。

振捣时不得触动钢筋、预埋件等,对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辅以人工捣固。

4.2.5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振实后12h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浇水养护,浇水次数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持续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

当气温低于5℃时,不得在混凝土表面上浇筑水,而采取塑料布覆盖保温养护的方法。

混凝土养护应符合GB50204-92《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

4.3浆砌石工程

4.3.1石料质量

1)石料规格、尺寸、等级应符合图纸规定或监理人要求。

2)石料应强韧、密实、坚固与耐久,质地适当细致,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及结构缺陷。

块石色泽要尽量均匀。

石料不得含有妨碍砂浆的正常粘结或有损于外露面外观的污泥、油质或其他有害物质。

3)片石

片石的厚度不应小于150mm(卵形和薄片者不得使用)。

镶面石料应选择尺寸稍大并具有较平整表面,且应稍加粗凿。

在角隅处应使用较大石料,大致粗凿方正。

4)块石

块石应方正,上下面平行。

石料厚度不小于200mm,石料宽度及长度应分别为石料厚度的1~1.5倍和1.5~3倍。

石料的尖锐边角应凿去。

所有垂直于外露面的镶面石的表面,应加以修凿,使其表面平整度不得大于20mm。

角隅石或墩尖端的镶面石,根据需要应修凿至所需形状。

4.3.2砂浆

1)砌体所用砂浆配合比,应根据试验室配比试拌试验做出施工配合比,并向监理人报验。

水灰比不应大于O.65。

砂浆应有适当的和易性和稠度,其值当用标准圆锥体沉入度表示时为50~70mm。

2)砌石和勾缝所用砂浆等级应按图纸规定。

砂浆用机械拌和。

机械拌和砂浆应在监理人认可的拌和机内进行,其拌和时间不少于1.5min。

砂浆拌和后2~3h内应使用完毕,不允许加水重塑。

在运输过程或在储存器中发生离析、泌水的砂浆,砌筑前应重新拌和;已凝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砂浆所用水泥、砂及水应符合规范规定。

砂浆中宜用中砂或粗砂,砂的最大粒径,当用于砌筑片石时,不宜大于5mm;当用于砌筑块石时,不宜大于2.5mm。

4)勾缝砂浆强度等级对于主体工程不低于M10,附属工程不低于M7.5,且均不低于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

4.3.3砌筑施工要点:

1)在砌筑前石料均应用干净水冲洗并使之吸水饱和,其垫层亦应干净并湿润。

所有石块均应坐于新拌砂浆之上,在砂浆凝固前,所有缝应满浆,石块固定就位。

垂直缝砌筑,先将已砌好的石块的侧面抹浆,然后砌下一相邻石块然后用扁钢钎边捣实边灌入砂浆使砌缝砂浆饱满密实。

2)所有石料均应按层砌筑。

当砌体相当长时,应分为几段。

砌筑时相邻段高差不大于1.2m,段与段间设伸缩缝或沉降缝,各段水平砌缝应一致。

3)先铺砌角隅石及镶面石,然后铺砌帮衬石,最后铺砌腹石。

角隅石或镶面石应与帮衬石互相锁合,帮衬石与腹石应互相锁合。

4)如果石块松动或砌缝开裂,应将石块提起,垫层砂浆与砌缝砂浆清扫干净,然后将石块重铺砌在新砂浆上。

5)在砂浆凝固前应将外露缝勾好,勾缝深度不小于20mm。

如若不能按这样将外露缝勾缝,应在砂浆未凝固前,将砌缝砂浆刮深不小于20mm,为以后勾缝作准备。

6)勾好缝或灌好浆的砌体在完工后,视水泥种类及气候情况,在7~14d内应加强养生。

7)基底面、施工间歇层面砌筑前要清扫干净无造物,表面湿润。

4.3.4片石砌体

片石应分层砌筑,一般2~3层组成一个工作层,每一工作层应大致找平。

应选用具有比较整齐表面的大尺寸石块作为角隅石及镶面石。

相对长和短的石块应交错铺在同一层并和帮衬石或腹石交错锁结。

竖缝应与邻层的竖缝错开。

一般平缝与竖缝宽度,当用水泥砂浆砌筑时不大于4cm,砌块应错缝、坐浆挤紧,嵌缝料和砂浆饱满,无空洞、宽缝、大堆砂浆填隙和假缝。

4.3.5块石砌体

1)块石砌体应成行铺砌,并砌成大致水平层次。

镶面石应按两顺一丁砌筑。

任何层次石块应与邻层石块搭接至少15cm。

砂浆砌筑缝宽应不大于3cm。

2)帮衬石及腹石的竖缝应相互错开,砂浆砌筑平缝宽度不应大于3cm,竖缝宽度不应大于2.5cm。

每工作班取一组试件。

4.3.6沉降缝

基础应按图纸要求设沉降缝。

并按图纸规定填塞嵌缝料或采用监理人批准的沥青浸过的麻絮或纤维板紧密填塞,和用有纤维掺料的沥青嵌缝膏或其他材料封缝。

4.3.7砌体养护

砌体砌筑间歇时,采用草帘覆盖。

砌筑完成12小时后浇水养护。

4.4砼管吊装

4.4.1准备工作

1)检查合格证:

铺设前做好各项工序的交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排管;管材有无合格证;土方施工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管节内外是否合格等。

2)管材要求:

管子外观要求:

表面无明显划痕等不良现象,无超过壁厚负偏差的凹陷,无机械损伤。

要求表面平整、无皱折,压边和搭边粘接紧密,下管前要再检查,合格后方可下管,入槽后如有损伤,要标出记号,按要求修补。

3)清理、编号、组合:

在安装前,对管子、管件及配件等内部要清理干净,不得存杂物;对每根管子要量测、编号配管,选用其壁厚相同及管径相差最小的管节组合对接;如组成管段下管时,管段的长度、吊距要根据管径、壁厚、材料、下管方法及工作环境考虑,在施工中制定方案。

4)配备配件和吊装机械:

根据管子的材质和现场条件,用合适的相对应的配件,其质量要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使用前要根据所安装涵管的长短、管径与施工环境,配备适当的工具和吊装机械。

4.4.2下管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卸管以及排放在沟槽2.0m以外的实地上,装卸过程中,严禁用钢丝绳穿心搬运,搬运时轻起清落,防止碰撞损坏管端,卸管及排管用的绳索应用牢固。

成品管道运至沟槽边待用的管节应垂直槽边放置并垫稳。

吊车卸管时应有专人指挥。

排管时应清除沟槽里面污泥、杂物、积水,复核好高程样板的中心位置和标高。

管节在沟槽内移动时,操作人员应紧密配合,防止碰撞;排管时,应以管底标高为准。

4.4.3管与配件采用承插连接,该种接口质量稳定,操作简单。

连接时管端表面清洁、干燥、无油、无灰尘;然后将管件安装到两个管端上,对准、对正,并用专用固定卡具将其固定。

4.5田间道路工程

4.5.1三七灰土路基

1)清理基土

铺设灰士前先检验基土土质,清除松散土、积水、污泥、杂质,并打底夯两遍,使表土密实。

2)弹线、设标志

在墙面弹线,在地面设标桩,找好标高、挂线,作控制铺填灰土厚度的标准。

3)灰土拌合

灰土垫层应采用熟化石灰与黏土(或粉质黏土、粉土)的拌合料铺设,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黏土含水率应符合规定。

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石灰:

黏土=3:

7。

通过标准斗,控制配合比。

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灰土拌合料应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加水量宜为拌合料总重量的16%。

工地检验方法是:

以手握成团,两指轻捏即碎为宜。

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应晾干或洒水湿润。

4)分层铺灰土与夯实

灰土垫层应铺设在不受地下水浸泡的基土上。

施工后应有防止水浸泡的措施。

灰土垫层应分层夯实,经湿润养护、晾干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灰土摊铺虚铺厚度一般为150~250mm(夯实后约100-150mm厚),垫层厚度超过150mm应由一端向另一端分段分层铺设,分层夯实。

各层厚度钉标桩控制,夯实采用蛙式打夯机或木夯,大面积宜采用小型手扶振动压路机,夯打遍数一般不少于三遍,碾压遍数不少于六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错。

灰土最小于密度(g/cm3):

对黏土为1.45;粉质黏土1.50;粉土1.55。

灰土夯实后,质量标准可按压实系数(λc)进行鉴定,一般为0.93~0.95。

每层夯实厚度应符合设计,在现场试验确定。

质量控制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

也可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但应先进行现场试验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以达到控制压实系数所对应的贯入度。

环刀取样检验灰土干密度的检验点数,对大面积每50~100m2应不少于1个。

并注意要绘制每层的取样点图。

5)垫层接缝

灰土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不得小于500mm。

当灰土垫层标高不同时,应作成阶梯形。

接槎时应将柱子垂直切齐。

接缝不要留在地面荷载较大的部位。

6)找平与验收

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4.5.2水泥混凝土路面

4.5.2.1材料的准备及其性能检验

1)水泥:

水泥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要符合国家标准,并且每一批水泥都应有质保书。

并且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的频率进行自检。

2)砂:

质地坚硬、耐光、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量在2.5以上。

含泥量(冲洗法)不大于3%,有机含量(比色法)不深与标准溶液的颜色。

3)碎石:

质地坚硬、耐光、洁净、符合规定级配,最大粒径不应超过31.5mm。

石料的等级强度大于Ⅱ级,压碎值符合规范规定,针、片状颗粒含量大于15%,含泥量(冲洗法)不大于1%。

4)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组织好各种材料的进场。

并对已进场的砂、碎石、水泥、钢筋要进行各种性能检验,若有不符合要求的,应另选或采取补救措施。

5)混合料配合比检验和调整

工作性的检验和调整,按设计配合比取样试拌,测定其工作性,必须时还应通过试铺检验,如测得其工作性低于要求,则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用量。

每次调整加入少量材料,重复试验。

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强度的检验,按工作性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适当增减水泥用量,配置3组配合比的新拌混凝土试件,并测定其实际密度。

到规定龄期后测定其强度。

如实测强度未能达到要求的配合强度时,可采用提高水泥标号、减小水灰比或改善粒料级配等措施。

通过选择不同水量、不同水灰比、不同砂率或不同粒料级配等配制混合料,通过比较,从中选择经济合理的方案。

施工现场砂和石子的含水量经常变化,必须逐班测定、并调整其实际用量。

4.5.2.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案

1)施工放样

在路面基层验收合格后进行施工放样工作,直线每段20米一桩,曲线段每4米一桩(与模板长度同)。

同时要设胀缝,缩缝,锥坡转折点等中心桩,并相应在路边各设一边桩。

根据放好的中心线及边桩,在现场核对施工图的砼分块线。

对于曲线段,必须保持横向分块线与路中心线垂直。

测量放样必须经常复核,做到勤测,勤核、勤纠偏。

2)路面基层处理

所有挤碎、隆起、空鼓的基层应清除,并使用素砼重铺,同时设胀缝板横向隔开,胀缝板应与路面胀缝和缩缝上下对齐。

当基层产生非扩展性温缩,干缩裂缝时,应进行密封防水。

基层产生较大纵向扩展裂缝时,应分析原因,采用有效的路基稳固措施进行处理。

对部分地段的基层需要进行大面积填补时,应以水泥稳定碎石作为基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