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1301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6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韶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韶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韶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韶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韶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韶山.docx

《湖南韶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韶山.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韶山.docx

湖南韶山

 韶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

新中国建立以来,她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与重视,在党的领导下,韶山经过韶山人民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创业,她已由一个偏僻落后的山村,变为工农业迅速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水平普遍提高,纪念景点众多、服务设施完备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管理机构:

湖南省韶山管理局,由中共湖南省委派驻,正厅级,负责韶山纪念地和风景区的宣传、接待、建设、保护、管理工作。

韶山市,县一级政府,1990年成立,辖区210平方公里。

韶山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万人次以上,是中国优秀文明旅游城市,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访湘人士首选和必选的旅游目的。

1994年1月10日,湖南省韶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韶山位于距湘潭市40公里的地方,离长沙100公里,传说舜曾在这里演奏过“韶乐”。

这是一块山明水秀的地方,一直到近代它都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伟人毛泽东就出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现在,韶山冲留有毛泽东故居、其父母墓、毛氏宗祠、毛泽东纪念馆、南岸(毛泽东小时候念书的地方)等可供人瞻仰的景点,此外滴水洞景区也是必去之处,据说这里的山岭间暗藏着“龙脉”(山脊确实有点象根龙骨),而毛泽东小时候经常在这一带放牛的。

图为滴水洞一号楼,1966年6月间毛泽东曾在这里小住了十一天。

   毛泽东铜像重3.7吨,像高6米,基座高4.1米,通高10.1米,象征着“10.1”国庆,更象征着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

像面朝东南方,身着中山装,左胸前挂着“主席”证,手执文稿,目光炯炯,面带微笑,正视前方,巍然挺立,成功地再现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出席开国大典时的风采。

铜像褐红色大理石基座正面,镌刻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五个贴金大字。

   铜像由著名雕塑大师、中国美术馆馆长刘开渠和他的高足国家一级美术师程允贤设计,国家一级企业、航空航天工业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铸造。

   1993年12月20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专程赴韶山为毛泽东铜像揭幕。

韶峰古寺

   韶峰,顾名思义,韶山的最高峰,海拔518.9米。

它是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长沙岳麓山高出200多米,南岳山脉绵延横亘湘中大地,从衡山北行约一百公里,至湘潭、湘乡交界处,突然高耸,撑天立地,拔起一座险峰,有如寒光闪闪的利剑,又似巨鲸泅海喷吐的水柱,这就是韶峰。

   韶峰位于韶山冲南,距毛泽东故居3公里,山南为湘乡,山北为湘潭。

传说圣帝巡视江南,在云中视察,只见一座山峰奇丽险峻,遍地奇花异草,长满古柏苍松,欲在此设立神殿,作为统辖管理南岳七十二峰的大本营。

谁知韶峰地界上的异兽争风斗殴,特别是龙神虎神打斗撕杀,惊扰了半夜打座的圣帝,盛怒之下,圣帝将龙虎二神降服,把二神一个镇住在龙头山,一个镇住在虎歇坪。

圣地在韶峰遇此二神,心想南岳七十二峰肯定还有妖神相扰,弄得民不聊生,需要去一一治理,于是便决定神殿不设在此,次日就飞离了韶峰。

后来,人们就在韶峰顶上造了一座庙,叫“圣帝庙”,也叫“仙顶灵庙”。

   登临韶峰,气象万千,晴好之日,湘潭、湘乡、宁乡三县,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或于夏日凌晨,观日出,只见一轮金太阳,为白云彩霞烘裹,破晓而升,俨如一幅奇特壮美的画卷。

   目前,在韶峰顶,恢复了旧有的寺观,名为“韶峰寺”,韶峰半山腰则营造了一座气势磅礴的毛泽东诗词碑林,连接碑林和韶峰寺,有韶峰索道,到韶山,游韶峰,已成为游人们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

   毛泽东纪念园位于毛泽东故居西侧约500米的层山叠岭之上,纪念园最初定名为“毛泽东之路景园”。

景园的构思显然受到了全国许多大城市“世界之窗”微缩景观的启示,整座景园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在一九九五年底,占地约二十万平方米,大小建筑近百处,集纪念、教育、游览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景园便展现于世人面前。

毛泽东读私塾的旧址--南岸

   南岸私塾旧址位于毛泽东同志故居西侧。

始建于清代。

青砖青瓦,白色粉墙,建筑面积几近400平方米。

原为邹姓祠堂公产,右侧曾办私塾。

1901年毛泽东八岁时曾发蒙于此,读书两年。

塾师邹春培先教毛泽东《三字经》、《百家姓》,接着教《论语》、《诗经》、《孟子》等儒家经典。

毛泽东刻苦攻读,并深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和影响。

   解放后南岸为本地农民住,1965年由国家征收。

1968年经韶山革命纪念地建设办公室和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主持,进行过全面维修,使私塾旧址保持当年原貌,是年年底开放至今。

   1972年9月,南岸被列为湖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颁文,把南岸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

韶山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英勇献身的韶山英烈,为了让现实永远记住历史,韶山人民在毛泽东诞生百周年之际,建起了一座气势雄伟的韶山烈士陵园,以人微言轻永久的祭奠。

   韶山烈士陵园位于韶山市政府所在地清溪镇。

在韶山冲东北口,在韶峰东北口,在韶峰东麓,新辟了一条宽40米,长1020米林荫大道,这便是英雄路。

英雄路北端与毛泽东青年时代塑像广场相通,南端即是天鹅山,韶山烈士陵园就建在天鹅山上。

   这是一座没有灵柩的陵园,因为英烈们当年或捐躯在外,或身首异处,人们不忍再打搅他们的在天之灵。

人们只是以塔、亭、馆、台、群雕等等熔铸古今建筑艺术的形式来表达隆重的祭奠。

 西方山洞——滴水洞

   滴水洞位于毛泽东铜像以西约四公里处的狭谷中。

洞中碧峰翠岭,茂林修竹,山花野草,舞蝶鸣禽,自然景观清雅绝伦。

《毛氏族谱》赞之曰:

“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1959年6月,毛泽东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来到了滴水洞口的韶山水库游泳,兴之所致,随口对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说:

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

中南局有些小型会议————。

于是而有滴水洞别墅之建。

   别墅始建于1960年,房屋建筑形式与北京中南海房屋的结构相近似。

1966年6月,毛泽东南下视察到韶山,在一号楼住了11天。

他于这年7月8日在武汉写信称此处为“西方的一个山洞”。

1970年,由欧阳海英雄连队在别墅后修建了长100米的防空洞。

洞的一侧有防震室、指挥室等军事设施。

洞的两端各有厚度近尺,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粗重铁门。

即使洞外施放原子弹,也无损洞内指挥系统和洞里人员的安全。

  “西方山洞”保密管理极严,曾一度十分神秘,知道它的人极少。

1986年秋,经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滴水洞景区的三大核心部分:

以一号楼为中心的别墅系列;西面以毛泽东祖坟,虎雕、虎亭、滴水清音为主的虎歇坪景观系列;东面以毛泽东曾祖父母坟、龙泉三叠、奔龙泉池、观音远眺为主的龙头山景观系列。

   滴水洞景观集造化之神秀,萃人文之盛事,因而蜚声海内外,吸引游人如织,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欣然前往浏览。

这颗被人们喻为湖南“山水明珠”的“西方山洞”开放15年来,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1500多万人次。

著名党史专家冯文彬这样赞誉滴水洞风光:

“三湘灵秀地,洞中别有天。

韶山农民夜校旧址--毛氏宗祠

   毛氏宗祠是韶山毛氏家族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1763年建成。

建筑系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

宗祠大门天头有"毛氏宗祠"四字。

大门外两边各立一石鼓。

   祠堂房屋分为三进。

第一进为戏楼。

楼阁中部为戏台,可容纳数十人登台演庆。

楼两侧为化妆室。

楼下中部为一小厅。

两侧各一厢房,左为庖厨地,右为酒饭舍。

第二进为中厅。

右廊悬钟,左廊悬鼓。

是全族办公、讲约、祭祀和摆酒设宴的地方。

第三进是"敦本堂",堂中安放历代祖宗神主牌位。

堂左为住宿处,堂右为钱谷、祭器等的收藏处。

   1921年秋,韶山冲进步知识分子毛麓钟、毛简臣曾在此创建毛氏族校,1925年初春至仲秋,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回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曾利用族校课堂开办农民夜校,这是韶山办得最早的农民夜校。

杨开慧是该夜校的负责人,并在夜校讲过课。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韶山支部在此办过图书馆。

解放初期此处曾是中共湘潭县韶山区委、区公所和韶山区文化馆所在地。

   1968年有关部门对该祠进行过较大维修,使其保持20年代原貌并对外开放。

80年代初,湖南省人民政府将该祠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其包括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故居范围内。

90年代以来,毛氏宗祠被大规模复原修缮,举办过影响颇大的《毛泽东家世展览》,以文物、图片、电视录相为媒体,介绍毛泽东家族渊源和毛泽东的家世家庭,收到了良好的展出效果。

毛泽东诗词碑林

   毛泽东诗词碑林,位于韶峰半山腰,距毛泽东故居4公里,1991年动工兴建,1993年正式对外展出,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园中由100块汉白玉、大理石、花岗岩等组成,收录了毛泽东的100首诗词,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整个景园按照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分为5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分为4个时期:

       第一区为毛泽东青年时代所写的诗词。

 

       第二区为大革命和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三区为红军长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

       第四区为新中国建立以后的毛泽东诗词。

   园中的诗碑,造型各异,变化无穷。

即突出古朴.单纯的传统特色,又追求新颖别致、大胆变化,使诗碑与韶峰的自然美景浑然一体,令观者流连忘返。

   碑林出口处耸立一块巨大的诗碑,上面镌刻了毛泽东在1959年6月26日于韶山写下的一篇《七律.到韶山》。

此碑宽12.26米,高8.3米,厚0.99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

   毛泽东诗词碑林,整体特点就是注重“造境”与“创意”,动静相宜、诗景相得,每首诗是景,每一景又是诗,为韶山陡添一绝,无时不让造访的游人感受到毛主席诗词中透出的豪迈气概。

附:

韶山毛泽东诗词碑林之《碑序》

    毛泽东诗词碑林,盖毛公百岁诞辰之志也。

位于衡岳七十二峰韶峰山麓,营地二万平米。

以大理石、汉白玉、花岗岩为之。

巨细个异。

形态迥然,树碑成林,错落有致。

千峦拥戴,悦泉琴羽曲之音;万壑朝归,养竹节松高之气。

雨雾晴岚,四时各别,为韶山八景又添一绝。

朝霞紫气连衡岳,暮雨飞花下洞庭,诚洋洋大观者矣。

   碑林设五景区,按年分为四时期,镌刻毛公诗词手迹二十八首,当代书坛泰斗恭录二十二首。

巨碑长十二点二六米,高八点三米,厚零点九九米,寓意诞辰寿辰和忌日,规模为全国之最。

   毛公乃韶山之娇子,力转乾坤,泽荫生灵,气吞山河,立国东方,文韬武略,绝今旷古,诗书盖世,泣鬼惊神,有如雷霆万钧之势,金戈铁马之声。

读之如临战阵,令人激奋忘返。

骚坛巨子,莫不观止,立此碑林,光前裕后,人天共仰,功莫大焉。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位于韶山冲引凤山下,引凤山为韶山山脉落脉。

纪念馆于1963年开始筹建,1964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加上后来扩建面积,总面积约8千余平方米。

   纪念馆位于毛泽东故居南侧约五百米处,为一座水泥砖木混合结构,根据当时任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指示,纪念馆设计原则为:

“乡村外貌,城市内容”。

按照这一原则,整座建筑物创造性地把湖南乡间农舍格调同苏州园林风格相结合,集庄严、朴素、美观于一体,白色的粉墙,疏朗的内园,明快的单廊,小桥假山、花园亭台,给人一种走进革命传统教育艺术殿堂的感觉。

   纪念馆前,左右原来各有一口池塘,馆前是一个大广场,大门顶上缕刻着邓小平手书金色大字: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进门是一宽敞大厅,厅前,一尊高2.67米、重达3吨多的毛泽东塑像立于红帐之前,毛泽东身着风衣,左手捏军帽,右手前挥。

沿着一条开满鲜花的走廊,走近序厅,厅内依次陈列了全国六大革命纪念地的图片,即韶山、毛泽东故居、上海一大会址、黄洋界、遵义会议旧址,延安、天安门。

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序厅中央,展示了一座韶山山水模型,将韶山210平方公里浓缩于此中,出序厅,上台阶,过假山,沿回廊来到会客室,会客厅靠墙竖立着一尊巨型毛泽东铜像。

再往东通往楼上,三个院落呈品字形排列,在中庭的对角,各有2个小院,南院是一处台地,与下栋参差错落,这儿光线较暗,为纪念馆内两处藏宝之地:

毛泽东遗物展和中南海故居(复制)。

   北院的过厅上,静卧着一灰色吉姆车,说明牌上标着:

毛泽东1959年6月回韶山的座车。

现在已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往东,是纪念馆的最幽深处,一个长十余米,宽约七、八米的院子,与毛泽东文物仓库和毛泽东图书馆相通,院内有两个展厅:

韶山风物耐人思和国际友人在韶山。

其中陈列了中外著名人士访问韶山的照片、题词和赠送的礼品原物。

   邓小平同志在参观纪念馆时曾留下了一句扎扎实实的话:

“你们陈列的是历史,只要符合历史就行”。

   为迎接毛泽东同志110周年诞辰,现正抓紧进行陈列内容和陈列形式改造工程。

根据计划,2003年9月完成整个陈列改造,10月1日试展。

   韶山毛泽东纪念园最大的特点是将纪念意义寓于复制实物,让人们于游园之中感受历史进程。

景园有两大入口,即南门与东门,南门由毛泽东故居前的通道自然延伸,过关公桥,跨韶河,绕韶山嘴,在桥与嘴之间砌有一仿古牌坊,引导游人北去,这非常符合当年毛泽东由南北上的征程。

毛泽东纪念园南门

   由南门入景园,穿过一座巍峨雄壮的门楼,正面凸现一线长城古垒,象征伟人毛泽东的民族之魂。

沿大道,拾台阶,但见眼前高岩上耸立一宏伟建筑,此即园中最气魄之处:

韶山毛泽东纪念堂。

纪念堂为全园主体建筑,与故居遥相呼应,占地五千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平方米。

建筑采用传统庙堂式,白色粉墙,琉璃青瓦,既有高堂的雄伟,又有韶山民居特征。

纪念堂建筑群由入口前院,主体建筑和后山园林组成。

入口前前院为瞻仰活动,集散休息处。

主体建筑为前后厅与侧厅,走廊围成的内院式建筑,室内展览了毛泽东各时期生平简介,后厅内有毛泽东及六位亲人的汉白玉雕塑。

沿右侧小门行进,可按毛泽东人生路的顺序欣赏到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景点。

   首先,是立于花木丛中的湖南第一师范井亭,随后是中共一大会址:

南湖。

湖边泊着一艘游船。

然后是清水塘旧址、武昌都府堤41号、井冈山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纪念碑、瑞金甜水井,园内第二大建筑——遵义会议旧址。

瑞金水井和遵义会议在山谷之中,暗示毛泽东领导的革命事业将由低潮走向高潮。

韶山毛泽东纪念堂

   景园最高处是延安窑洞与延安宝塔。

景园除复制了与毛泽东一生最相关联的纪念物,还配置了一些游乐设施,以寓“前人辛苦,后人享福”,园内的一些神话传说造型,也体现了毛泽东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个人特质。

毛泽东青年时代塑像

   毛泽东青年时代塑像坐落于韶山火车站正前方约200米处的山岗上,建成于1967年12月。

为永久纪念毛泽东同志12月26日诞辰,塑像总高为12.26米,其中像身高6米,基坐高6.26米。

   塑像面朝东南,身着长衫,左手撑腰,右手刚劲有力地伸向前方;同时,右脚向前迈开健步。

面部神采奕奕,雄姿英发,生动而形象地体现了青年时代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伟大抱负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造型艺术珍品。

   塑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像身用斧剁石作表面装饰,仿花岗岩效果;基座外侧用花岗岩薄片贴面,上部是"白虎涧",下部为"南口红";平台铺大理石,细麻石镶边。

   塑像远处是巍峨青山,近处,八面红旗映着蓝天迎风招展;塑像四周山坡上,樟、枫、雪松、山茶、蜜桔,成林成行,且呈放射状栽植,线条分明。

这里是游人瞻仰观光的好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