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115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docx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之三词语包含成语

7月29日—8月1日

【词语(含成语)专题】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指津

语文基础知识之三——词语(包括成语)

【考查题型】

客观选择题,分两种形式,一是填空选择,一是辨析选择。

【考查内容】

1、 近义词的选用辨析:

近义词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因其意义、色彩、功能的差别,用法也不尽相同。

2、虚词的使用:

主要包括关联词的使用和一些易混易错的副词、介词的选用辨析。

3、成语的选用辨析:

主要侧重近义成语的选用、成语使用是否恰当的辨析考查,重点是考查那些常见又易用错的成语。

其实在备考实践中,我们还是应以成语为中心,适当扩展涉及一些内容健康,含义较为固定、短小定型的成语。

【考点说明】

1、 所谓的“词语使用正确”指的是:

(1)词语的表义符合语境的整体意义;

(2)与其它词语组合恰当;

(3)符合语法及用语习惯。

2、“正确使用”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更有是否使用得恰当、更好的问题。

其实从高考的实际要求看,命题者着眼的不仅是正误,更重要的是是否恰当。

必须充分考虑语境,立足于整个句子去选择辨析,决不可单纯就词论词。

 3、正确使用词语,准确理解词语,把握其词义和用法是基础和前提。

也就是说,必要的知识积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准确地透析语境,辨析某个词语或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适用程度,这是关键。

【课时安排】

6课时

【复习过程】

一、正确使用实词(参阅《导航》教师用书P66“名师导航灯”)

正确使用实词,首先要正确理解实词,如果离开了对实词的正确理解来谈正确使用,就无异于试图建造一座空中楼阁。

但这里谈的理解,并不是要求准确无误地写出某个词语的静态词义,而是要求读者能够意会某个词语在动态的语言环境中的词义,准确辨析某个词语与其近义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适用程度。

其次,正确使用实词,要善于辨析词语。

从近几年来高考命题的具体情况来看,考查考生的正确使用实词的能力。

侧重于考查辨析、选用同义、近义词的能力。

因此,在日常语文学习和语言实践中要把主要功夫下在辨析近义词上,尤其要把握只有“微差”的近义词。

常用的辨析同义词的方法有如下三大类别:

从词义上辨析,从用法上辨析,从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义上辨析。

(1)词义适用的范围。

在一组同义词中,其词义的范围是不一样的,有的适用范围大一些,有的适用范围小一些。

比如“灾难”与“灾荒”,“局面”与“场面”。

(2)词义程度的轻重。

不少同义词,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不多,但程度上有的轻些,有的重些。

比如“爱好”和“嗜好”,“准确”和“精确”。

(3)词义的感情色彩。

有些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是表现的感情色彩不同,有的带褒义,有的带贬义,有的只是中性词。

如“保护”和“庇护”,“请求”、“要求”与“乞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词的褒贬义不是固定的,需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才能确定。

如“我们为你的成就感到骄傲”与“他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但是比较骄傲”在这两个不同的语言环境中都用了“骄傲”,在前一句中带褒义,在后一句中却带贬义。

2.从词的用法上辨析。

(1)从词的搭配上辨析。

在语言使用实践中,一组同义词中,不同的词往往有不同的固定搭配对象,如“交流”和“交换”前者多与表示比较“虚”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交流感情、交流信息:

后者多与表示“实”一些的事物的名词搭配,如交换礼品、交换场地、交换资料、交换纪念品等。

又如“发扬”与“发挥”前者多与“传统”、“精神”、“风格”、“作风”等词语搭配.多指在原状况下的前进、发展;而后者多与“作用”、“特长”、“优势”等词语搭配,多指原特点性能的充分表现。

(2)从词性和造句功能上辨析。

如"阻碍"和"障碍前者是动词.主要用作宾语,如阻碍交通.阻碍他人:

后者是名词,主要作主语、宾语,如障碍排除了、设置障碍Q

3.从词的风格、适用场合上辨析。

(1)从词的风格上辨析。

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一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

有些词适用于口语,风格上显得通俗些;有些词适用于书面语。

比如“爷爷”和“祖父”当有同学到自己家里来的时候,向同学介绍时,宜说“这是我爷爷”,不宜说“这是我的祖父”。

因为后者给人的感觉过于严肃、庄重而欠亲切随和。

二是气氛的随和与庄重。

比如“爱人”和“夫人”,在一般生活中,可以说“这是XXX的爱人”,在会议上介绍来宾,则应当说“XXX夫人”。

(2)从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用词方面辨析。

一般用词与文学作品的用词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一定区别,文学作品的用词往往注重体现感情,更注重形象。

比如,一般日常说话或一般性文章为"鸟儿在天上飞",文学语言上却往往写成"鸟儿在天空飞翔"。

在选用同义词的时候.从是否有文学色彩的角度来思考辨析,也不失为是一条思路、一种方法。

以上为了介绍的方便,我们分条分点说明,在实际运用时,往往要把几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从几个不同角度来考虑同义词间的差异,从而确定恰当的词。

 二、正确使用虚词(参阅《导航》教师用书P43“名师导航灯”)

1.准确把握虚词的词义。

一些虚词除了有它的语法功能外,也有它特定的意思。

例如“以至”和“以致”。

“以至”,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如: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

如:

他狠狠地咬了一下手背,以至在手背上留下了深深的齿痕。

“以致”也是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也表示因果关系。

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例如:

他没有认真复习,以致考试成绩不够理想。

2.掌握填充关联词的方法。

(1)所填的关联词语要适应语句表达的具体内容,语句结构所表达的是怎样的意义关系就选取与之相应的关联词语。

(2)在运用和填充关联词语时要注意关联词语常成对成套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

(3)如果要求填充的题是由几个复句组成的较长的文字,那么,就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总观全题,分清这段文字有几个复句、几个分句;其二在总观的基础上再推敲同一复句中各分句的意义关系、复句与复句的层次关系,根据不同的关系,选用不同的关联词语。

三、正确使用成语(参阅《导航》教师用书P81“名师导航灯”)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

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一)要注意熟语(含成语)的语法功能。

1.防止搭配不当。

例如:

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解析: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和人数大幅上升,属搭配不当,故错。

2.防止补充不当。

例如:

集电话、电脑、相机、信用卡等功能于一体,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被发挥得酣畅淋漓。

解析:

“酣畅淋漓”比喻极其畅快的样子。

后来也形容书画文章等作品的笔调畅快。

这里做发挥的补语,明显不当,应为“淋漓尽致”。

3.防止修饰不当。

例如:

被动挨打的尴尬,疲于奔命的惊险,猝不及防的惊喜,让上海申花在中超联赛首场就经历了“最长的一天”。

解析:

“猝不及防”指事情发生突然,来不及防备,修饰“惊喜”不当。

4.不要重复赘余。

例如:

今天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这个论断是错误的,然而在古代,亚里士多德有很高的声望。

他所说的话不应无可置疑。

解析:

“无可置疑”是“不应有怀疑”的意思,与句中的“不应”重复,故错。

5.防止自相矛盾。

例如:

王懿荣与“龙骨”第一次相遇,就刮目相看,从中发现了甲骨文,并成为把甲骨文考订为商代文字的第一人。

解析:

“刮目相看”是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与“第一次相遇”矛盾,因为既然是第一次,就无所谓用新的眼光,故错。

(二)要熟悉熟语的感情色彩。

熟语有褒义、贬义和中性之分.在使用时要注意区分,否则就有可能用错。

例如: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新闻工作者。

解析:

“蠢蠢欲动”是贬义词,用在报考的学生身上,不恰当。

(三)掌握熟语的常见设误类型。

1.望文生义。

如: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爽”,不是爽快的意思,而是差错的意思)

2.断词取义。

如:

据专家测算,在北京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竞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在句中只取了“首”的意思,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3.色彩不明。

如:

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巧舌如簧”是贬义词,不能褒用)

4.对象误用。

如:

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不能用于修饰景观)

5.轻重失度。

如:

我们不要被眼前这几十吨重的庞然大物吓倒,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毕其功于一役,就一定能把这部机器装上车。

(“毕其功于一役”轻重失度,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次行动便完成本应分期做完的事情)

6.谦敬错位。

如:

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

“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抛砖引玉”只能对己,表谦虚,不可用于他人)

7.功能混乱。

如:

为了稳定大家的情绪,老师说:

“同学们还是少安毋躁地等待吧!

”(‘?

少安毋躁”不能当做副词用)

8.不合语境。

如:

“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2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

(“鲜为人知”指很少被人知道,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因为句意不是要强调这棵树很少被人知道,而是强调其极其少有。

9.形近混淆。

如:

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谈笑自若”多指紧张、情势严重时的谈笑,此应用“谈天说地”或“谈笑风生”)

10.不明句式。

如:

成都五牛俱乐部的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专用于否定句中)

(四)熟语运用题的解题技巧。

1.应当根据构成熟语的语素意义,联系熟语的结构特点来把握大意,切不可望文生义。

2.防止以个别词义来代替熟语的整体义。

3.分析熟语的使用范围、搭配对象和感情色彩。

4.尽可能找出与句中相关联的信息,弄清熟语的具体语境。

5.注意熟语与语境的关联。

(五)、使用成语时应注意的几点

为了准确使用成语,我们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明确成语的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

成语来源于四个方面,从神话、寓言中来,从历史故事中来,从诗文中来,从口头俗语中来,有着独特的意义,不能根据我们现在的字面理解,轻易使用。

2.了解成语的结构,准确把握其含义。

例如成语以“四字格”为基本格式,其结构类型主要有:

并列式,如“披坚执锐”文过饰非”;承接式,如“先斩后奏””见异思迁”;因果式,如“水滴石穿”水落石出”;主谓式,如“杞人忧天”夜郎自大”;动宾式,如“顾全大局”蓬荜生辉”;动补式,如“退避三舍”无动于衷”;连动式,如“画蛇添足””刻舟求剑”;兼语式,如“请君入瓮””引狼人室”;偏正式,如“衣冠禽兽”后起之秀”等。

善于分析成语的结构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词义。

如“文过饰非”是并列结构,“过”与“非”意思相同,可推知“文”与“饰”意义也应相同,当“掩饰”讲。

当然,并列结构也有意思相反、相对的,如“言简意赅”中的“简”与“赅”。

3.抓住成语的关键词来理解。

如“不刊之论”的“刊”字是“删除、修改”的意思,懂得了这一点就不会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了。

又如“尾大不掉”的“掉”是“摆动”的意思,就不会误解为“尾巴大了就不会遗失”了。

4.要弄清成语的比喻义。

望文生义往往产生错误理解。

如“猫鼠同眠”,是表示“化敌为友”,还是表示“宽大为怀”?

都不是,而是表示有管辖权的人包庇坏人,彼此勾结干坏事。

又如“亡羊补牢”,并非真指羊跑了之后修羊圈,而是比喻出了差错之后,想办法去补救。

5.辨明色彩。

有些成语明显地带有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运用时也要注意。

下列成语都是褒义的:

颠扑不破、脍炙人口、洁身自好等;以下成语是贬义词:

抱残守缺、盛气凌人、色厉内荏等。

“无微不至”和“无所不至”都有“没有一处不到”的意思,仅一字之差,“无微不至”用于褒义,“无所不至”用于贬义。

如“这些中小学生都在唐山大地震时丧失了父母,学校的老师们对待他们有如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种族主义者对于黑人采取十分反动的政策,压迫剥削直至贩卖屠杀,无所不至”。

6.辨清易混成语。

区别易混成语,可把“近义”的或“外形”相近的成语相比较,体味分析它们的区别,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对近义成语,应从分析词素人手辨析成语的意义和使用的正误。

在分析词素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近义成语之间的微殊。

如“应接不暇”和“目不暇接”两个成语都有没有时间应付的意思,但“应接不暇”重在“应接”,而“目不暇接”重在“目”。

如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①句语境是“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是让你欣赏、用眼睛看的,但“各种”太多了,你眼睛看也看不过来,那么这句该用“目不暇接”,不是要你“应接”。

②句的语境是“汽车奔驰,奇峰异岭扑面而来”,车太快,你对扑面而来的奇峰异岭如何应接得过来?

等你“应接”这个,而车又驰过去了,哪里有暇应接别的峰岭?

所以本句应选“应接不暇”。

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题汇编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1年全国卷)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吴羽先生知道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他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答案:

A(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

繁文缛节:

过分繁琐的礼节或仪式,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于的事项。

这里对象使用错误。

趋之若鹜:

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敢去。

这是贬义词,这里情感色彩不对。

不绝如缕:

声音或气息微弱,时断时续;也形容局面危急。

这里与上文“热闹非凡”的情境不协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011年浙江卷)

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纵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

B.老校区遗留着一种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答案】D。

解析:

A纵令:

即使,表假设,与下文“也”匹配;B装饰:

装点修饰使美观;C投桃报李:

喻友好往来;D求全责备:

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文中无苛责别人之意,倒有自己之意,属于用错对象。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1年山东卷)

办公人员的座椅高度是非常有讲究的。

专家,许多人办公座椅的高度都存在一定问题,久坐会疲劳感,并出现腰酸背痛的毛病。

正确的做法是:

首先根据工作性质把办公桌调整到一个

的高度,然后再依据自身情况来调整座椅的高度。

A. 提出产生适合             B. 提出引发合适

C. 提醒产生合适             D. 提醒引发适合

解析: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011年山东卷)

A.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解析:

答案,C.。

 A漫无边际,应为浩如烟海。

B闲言碎语,应为只言片语。

 D良莠不齐,应为鱼龙混杂。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011年四川卷)

A.我刊以介绍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为主,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炉,欢迎广大读者到各地邮局征订本刊。

B.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C.在岗位技术培训之后,小李成为了生产明星,2010年,他完成的全年工作量超过规定指标的百分之四十,获得了所在企业的嘉奖。

D.九寨海之奇,奇在水,奇在云,奇在雾,奇在乍晴乍雨,波光云影,色彩斑斓,如梦如幻,不由得不让人惊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

答案:

B

解析:

悲天悯人:

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

A.征订:

征求订购;用错方向。

C.“的”导致歧义应删除;D.巧夺天工:

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用错对象。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1年江西卷)

①有人认为他之所以对日,和他那个亲日媚日、飞扬跋扈的老婆的教唆与威逼不无关系。

②“五一”期间,市长会见了新加坡贸易代表团和台湾投资考察团。

③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的人。

A.投降分别深孚众望B.投诚分别深负众望

C.投降分头深负众望D.投诚分头深孚众望

答案:

A。

【解析】投降:

停止抵抗,放下武器,向对方屈服。

投诚:

军队或人员叛离所属集团,归属对方。

投诚强调成建制主动放下武器并归属对方。

①句中为“他”,是个人不是成建制,宜用“投降”。

“分头”与“分别”的区别:

1.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

如:

我准备分别找老李和小张了解有关情况。

2.不同主体各自与不同客体一一对应,只能用“分别”,不能用“分头”。

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性别构成比与年龄构成比分别为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0-14岁占16.60%;15-59岁人口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分别”与“分头”的区别还表现在:

(1)语义指向上,“分头”指向施事主体,所以施事主体必须出现,当施事主体为单数时,客体必须为复数;“分别”不受此限。

(2)“分头”后的动词应具有动作性、分工性和任务性;“分别”后的动词则无此限,它可以是非动作性的。

②句符合“同一个主体对多个客体,只能用‘分别’”这个限制,因此,宜选用“分别”。

“深孚众望”,意为“在群众中享有威望,很使群众信服”;“孚”是诚信的意思。

能与“深孚众望”联系起来的,是“不负众望”中的“负”。

在“不负众望”里,“负”是“辜负”的意思。

“深负众望”是个生造词语。

“不孚众望”这个词倒是有,是人们根据“深孚众望”和“不负众望”这两个成语新造出来的,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的意思。

【备考提示】今年高考把词语、成语考查合并在一起,考查词语的区别。

这个考点的复习应注意三个方面:

a.形或音相近而义不同的,这类词语形或音接近,但语义却迥然有别,在使用中也很容易混淆,因此误用的比例相当大。

如“深孚众望”与“深负众望”。

b、意义相近而又有细微差别的。

如“投降”与“投诚”。

c.弄清使用范围和使用对象。

如“分头”与“分别”。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1年北京卷)

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

B.下午,今年的第一场春雨不期而遇,虽然没有电视台预报的降水量大,但还是让京城一直干燥的空气变得湿润了一些。

C.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诗意油然而上。

D.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

0取得胜利。

【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B不期而遇:

期:

约定时间。

没有约定而遇见。

指意外碰见。

不合语境。

C江河日下:

日:

一天天;下:

低处。

江河的水一天天地向下流。

比喻情况一天天地坏下去。

望文生义。

D兵不血刃:

兵:

武器;刃:

刀剑等的锋利部分。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

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不合语境。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易错提醒】本题较为容易,词语大多较为常见或者经常练习。

【备考提示】使用成语要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词义的轻重,对一些易望文生义的词尤其要引起重视。

8.下列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1年天津卷)

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梅为历代文人雅士所。

此刻,寺院周围庄承的红墙,是我们镜头画面中的中国红;的雪花,是飘舞在空中的精灵;而晶莹如黄玉般的腊梅,暗香,遗世独立的佳人。

A.钟爱洋洋洒洒浮动好像

B.喜爱纷纷扬扬浮动犹如

C.钟爱纷纷扬扬飘动好像

D.喜爱洋洋洒洒飘动犹如

【参考答案】B

【试题分析】本题将实词和成语综合进行考查。

钟爱:

特别疼爱;非常喜爱;比喜爱程度深。

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也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来很畅快。

纷纷扬扬:

纷纷:

众多。

扬扬:

飘落的样子。

形容雪、花、叶等飘落的样子。

也形容杂乱地传扬;议论纷纷或接二连三。

犹如较文雅,好像较通俗。

【高考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易错提醒】本题不是传统的两个词选一个,而是四个词选一个,涉及实词(名词、动词)、虚词、成语,容量加大。

【备考提示】对实词的辨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辨析词义。

包括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词语的词意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

②辨析色彩。

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

③辨析用法。

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虚词要考虑句间关系和习惯搭配。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011年重庆卷)

A.去凤凰,是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凤凰的美便弥漫在这烟雨中,湘西的千年文化也在这烟雨迷蒙中荡漾开来。

B.网络热词不仅以独特的方式即时反映了社会现实生活,而且还表现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C.当今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数字阅读、网络阅读方兴未艾,图书馆的传统职能正逐渐发生变化。

D.他上学那会儿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那种人。

按照规定,他可以申请贫困生助学贷款,但他却硬撑着不肯申请。

【参考答案】D

解析: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即时,立即。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中止。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的意思是说一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

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10.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011年湖北卷)

她盲人和正常人一样也能做很多事情,这正是她只身来到拉萨旅游的原因,她喜欢这座在历史和信仰中的圣城,看不见,她也能感受到这里绵延的雪山,清冽的空气、闪耀着金光的寺庙和那些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