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筒启封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304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筒启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井筒启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井筒启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井筒启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井筒启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井筒启封方案.docx

《井筒启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筒启封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井筒启封方案.docx

井筒启封方案

 

乌鲁木齐白土窑矿业有限公司

火区治理井筒启封

 

 

乌鲁木齐白土窑矿业有限公司

2013年2月11

2012年2月20日火区治理方案

一、矿井发火情况及火源位置分析

2011年12月27日,白土窑矿井下发现高浓度CO,且在多个地点检测到高温烟气,被迫于2012年元月2日封闭三个井口(主立井、副立井、回风斜井),见图1至图3。

图1井下采掘及火区情况示意图

图2井下火区剖面图

图3火区巷道情况剖面和断面图

发火位置分析:

1)原生火源最有可能来自于行人上山西侧的采空区,通过与行人上山、轨道上山的联巷闭墙烧出;

2)其次,原生火源还可能来自于行人或轨道上山碹顶的松散煤体;

3)行人、轨道上山及相关联巷碹顶松散煤体经高温气流加热,氧化自热加速,可能形成次生高温火源点。

发火程度分析:

1)原生火源已达到明火状态;

2)+900水平的巷道,以及行人、轨道上山碹顶松散煤体经高温气流加热,初始煤温已达到临界温度以上,且局部地区可能已形成次生高温火源。

二、火区治理及启封目标

本次火区治理工程须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控制西侧采空区内的高温火源,防止其继续发展;

2)消除轨道、行人和回风上山内的高温,启封主、副、风井筒,恢复井下主要采掘巷道;

3)防止煤层内主要巷道(轨道、行人和回风上山)复燃或自燃。

三、火区治理总体思路

考虑到矿井实际情况和火区治理的紧迫性,依据可能发火位置分析,以及火区现状,确定火区治理总体思路为“消高温、控火源、建隔离、防复燃”。

1)消高温:

在地面向行人、轨道和回风上山的碹顶施工钻孔,灌注液态N2,消除行人、轨道、回风上山内的大范围高温,同时降低火区氧浓度。

2)控火源:

在地面向与行人和轨道上山西侧采空区联巷闭墙内施工钻孔,灌注液N2降温,并压注胶体泥浆(凝胶),充填闭内巷道,防止启封后,西侧采空区内的高温火源从该处烧出。

3)建隔离:

地面钻孔注完液N2后,再压注胶体泥浆(凝胶)对碹顶进行充填,切断巷道碹顶的漏风通道,并为缩封或启封后建立临时闭墙及防复燃打好基础。

4)防复燃:

火区启封后,迅速对行人、轨道和回风上山进行喷浆,并向碹后压注复合胶体泥浆充填,防止碹后松散煤体自燃或复燃。

四、火区治理及防复燃技术方案

本方案依据“风险小、速度快、成本低”的原则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火区的变化作相应修订。

技术要求:

针对强、手段精、易操作、数量足、质量高。

1)地面钻孔布置

根据火区状况,依据液氮和胶体泥浆的单孔作用范围,结合“消高温、控火源、建隔离”的需求,在布置钻孔时尽量考虑一孔两用。

钻孔具体布置见图4和图5。

2)地面钻孔工程量

地面钻孔按8个考虑(含+840水平工作面采空区灭火钻孔)。

即:

+900水平5个,平均每个孔深200米,共计1000m;+850m水平1个,孔深约260m;同时,在因自然发火而封闭的工作面采空区内施工注液氮钻孔2个,孔深约270m,合计钻孔长度1800m,根据施工情况增减。

图4地面钻孔布置平面示意图

图5地面钻孔布置剖面示意图

3)地面钻孔参数

地面钻孔终孔位置至巷道顶部2-5m左右,且不返水。

孔径120mm,全长下直径108mm普通套管,套管内再下直径65mm特种耐低温套管。

4)井下钻孔(防复燃)

井下巷道碹后充填钻孔待矿井启封后施工,钻孔长度6~10m,井下钻孔(下套管)施工位置、长度视情况而定,钻杆(套管)外径50mm,内径38mm。

5)防灭火材料

采用液态N2做为灭火降温材料;

采用快速密闭(板闭+聚氨脂喷涂)构筑临时闭墙;

采用水泥喷浆对井下主要生产巷道进行表面喷涂;

采用复合胶体充填巷道碹后空间。

复合胶体

6)材料使用量

液态N2用量:

1200t,平均每孔150t。

快速密闭:

10套,封堵4至5道闭墙。

复合胶体胶凝剂:

20吨,形成复合胶体约20000m3。

黄土:

约12000m3。

7)施工工艺

地面钻孔使用定向钻机,孔径120mm,套管内径108mm。

井下钻孔使用“井下一次成孔钻具”进行施工,使用钻杆当套管。

地面使用液态N2可通过钻孔直接灌注,无需设备。

灌注胶体泥浆(凝胶)和复合胶体,采用专用的灌注系统,装载机配合。

8)火区监测

准备相应的检测仪器,对钻孔孔底温度和火区内的气体成分进行监测与分析。

五、启封方法及顺序

1)井下气体及温度指标达到规程规定的要求时才能进行启封工作。

2)启封时采用独头通风方工启封副井,至井底后进行侦察,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启封风井形成短路风流,井下形成通风系统。

3)启封时按如下顺序进行:

气体、温度达到规定——启封副井井口——采用局部通风机排井筒瓦斯——进入井下进行侦察——确定启封区域(行人、轨道、回风上山;行人或轨道上山和回风上山;+950水平以上)——构筑临时通风设施——启封风井形成通风系统——维护巷道消除隐患——启封主井筒。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与设计方案基本相符,只是把注液氮的时间和注入量进行了调整,实际注液氮约500t,注液态二氧化碳约100t。

2012年7月9日火区治理方案

一、火区治理情况概述

2012年5月16日启封副井口,5月19日上午排完副井底积水,中午启动主扇通风,半小时后下井侦察,随后指挥部、技术人员、工人下井进行工作,至下午6点左右井下巷道复燃,采取措施后控制住火势,经过3天左右的钻孔、注胶工作,+900车场启封成功,车场所有启封巷道消除了高温及复燃隐患。

进一步巩固灭火效果的同时,对+900车场的巷道进一步缩封,至6月8日止,+900水平除绞车硐室及轨道上山全部启封。

经过准备,于6月10日启封主井井口,恢复矿井通风、供电、排水及+800、+850水平运输系统,同时+800水平向火区漏风较为严重,+850水平火区发展较快,采取相应措施后(+800水平打孔注胶封堵漏风,+850水平打孔注胶灭火、降温、封堵漏风),+800水平漏风得到有效控制,+850水平火区也得到抑制,全矿井已启封巷道全部进入安全状态。

见下图。

经过近40天的井下灭火、降温、封闭、堵漏,已启封的+900、+850、+800车场巷道已基本正常,但火区仍然有漏风现象,经分析主要漏风点在+850、+800车场巷道较为破碎的支护,经过讨论决定对已启封的+900、+850、+800车场巷道进行喷浆处理,彻底消除行人、轨道上山的火区漏风。

6月27日上午打开+900绞车硐室,由于处理绞车硐室工作人员有CO中毒现象,且绞车硐室灭火工作难度较大,决定对绞车硐室进行再次封闭。

27日下午井下封闭时由于位置较上且采用砖墙,造成工作时间较长,火区发生小范围瓦斯爆炸,井下人员于18点全部撤离井下,20点停止主扇运转,21点风流开始逆转由风井进风副井出风,采取断电及撤离副井附近所有人员后观察,28日凌晨2点左右,副井井口地面发生瓦斯爆炸,造成副井井口设施损毁。

6月28日由于副井口发生瓦斯爆炸,30日封闭副井井口,7月1日封闭主井井口后井下发生瓦斯爆炸,根据爆炸规模及井下灭火的情况,经分析后井下情况可能如下图所示。

图5井下6月26日火区治理情况示意图

图6井下6月28日火区情况推测示意图

二、火区治理方案

1.治理方案思路

发生灾害后,经多次讨论并请国内著名灭火专家进行会诊,提出各种治理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水淹法:

引附近河流及水库水源,加上矿井本来的供水及涌水,把矿井用水全部淹没,直至+915水平。

2)下井恢复法:

井上、下同时采取措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恢复井下各处闭墙,使火区处于井口爆炸前的状态。

3)地面隔离充填法:

在地面施工5个钻孔,复用原钻孔2个,把行人、轨道上山从+800水平一直充填至+900水平,再采用土堆法充填绞车硐室。

4)保留主、副井法:

采用隔离方式把主井、副井与火区隔开,在主副井之间重新施工巷道,让老系统与新系统全部分开,彻底放弃老系统。

5)保留主井法:

彻底放弃副井、风井及井下+900、+850车场及设备,采用隔离方式把主井与火区隔开,解放+800车场及采区上山。

2.治理方案确定

根据上述方案论述,结合各方案的施工可行性、难度、可靠性、治理时间、恢复生产时间、治理投资、恢复生产投资、改扩建可利用设备、巷道等方面综合考虑,经过各方面交流、沟通,这里推荐方案3:

地面隔离充填法。

3.治理方案论述(地面隔离充填法:

见图8)

在地面施工5个钻孔,复用原钻孔2个,把行人、轨道上山从+800水平一直充填至+900水平,再采用土堆法充填绞车硐室。

本方法分为几个关健步骤:

(1)从地面施工5个钻孔至井下巷道:

由于前期施工钻孔准确率较高(最深250米),虽然钻孔深度最大加深到300左右,应该可以实现。

详细位置见下图。

(2)封闭轨道下山口:

由于采用地面注胶方式充填巷道,必须把轨道下山封闭以阻挡胶体进入水泵房和井底车场,封闭物须有阻挡胶体的强度。

经过研究讨论认为,通过地面钻孔向轨道上山内注速凝砼,灌注长度按10-20米考虑,详细砼比例及速凝时间需现场实验后确定。

(3)封闭其它水平巷道:

需封闭的水平巷道有:

+900轨道上山联络道、+850行人上山车场绕道、+850轨道上山车场联络道,如果轨道上山能封堵成功,这几处封堵应更容易实现。

(4)灌注胶体充填+900以下轨道、行人上山及+850车场,使巷道内及砌碹上全部充满胶体泥浆,胶体泥浆脱出的水会慢慢全部淹没火区。

(5)用注细黄土及间断灌水的方式充填+900水平以上轨道上山及绞车硐室。

根据推算注砼量:

400m3;黄土量:

10000m3;注胶量:

15000m3;钻孔:

1200m。

图7地面隔离充填法示意图

三、施工方法及顺序

1.施工方法

1)钻孔施工:

推荐用原钻孔施工单位施工(准确率高、地层熟悉、环境适应)。

钻孔终孔位置打透巷道砌碹,孔径114mm,套管直径89mm,下至砌碹处。

2)灌注砼:

灌注施工前对砼比例、水玻璃加入比例进行试验确定。

3)灌注胶体:

灌注时水土比1:

1,胶凝剂添加量0.1%。

4)灌注黄土及间隔注水:

过筛的细黄土从绞车硐室钻孔灌入,每灌入约100公斤黄土,从钻孔倒入30公斤水,如此反复,直至钻孔注满。

2.施工顺序

1)利用原5#钻孔注胶体泥浆,注入黄土量约800m3,水土比1:

1,注完800m3土后,暂停等待。

2)注5#孔进同时施工轨道下山下部钻孔,钻孔完成后立即进行注砼工作。

3)施工+850水平车场隔离钻孔,施工完成后注砼。

4)继续原5#钻孔注胶体泥浆,水土比2:

1,直至注满为止,黄土量约2500m3。

5)同时施工绞车硐室钻孔、清通原2#钻孔并打通至砌碹下、施工行人上山上部钻孔。

6)通过原2#钻孔注砼隔离。

7)通过行人上山上部钻孔注胶体泥浆,水土比1:

1,注黄土量约1300m3。

8)通过轨道上山绞车硐室钻孔注胶体泥浆,水土比1:

1,注黄土量约5000m3。

9)根据钻孔气体变化情况,确定胶体高度达到+900水平。

10)所有以上过程必须检测副井、风井、各钻孔气体、负压指标。

2012年12月23日火区启封方案

一、火区治理情况及分析

1、火区治理情况

根据确定的火区治理方法,从2012年7月至今,主要进行了如下工作(见下图):

1)施工了新1#钻孔(成功),新2#钻孔(正在施工),新4#钻孔(未到位,已报废),新5#钻孔(成功)。

2)利用新1#孔注黄土200m3,砼150m3,把轨道上山下部封死。

利用新5#孔注黄土胶体2500m3,根据计算已彻底充填轨道上山及+850水仓、泵房。

3)利用原5#钻孔和新4#钻孔灌注黄土约200m3,估计行人上山下部已部分充填,砌碹上部空间局部已充满。

4)CO气体由封闭前的2000ppm降至目前的40ppm左右。

2、火区情况及启封条件分析

根据近几个月所做工作,现对井下火区情况进行分析(见上图):

1)轨道上山的高温已消除,+850水仓及泵房火源有可能未彻底熄灭,但可以确定已被封闭;

2)行人上山火源及高温未消除,+850车场及绕道火源未熄灭,与+900水平连通;

3)+900以上轨道上山与绞车硐室火源及高温未消除,且与+900水平连通。

4)井下高温及火源点仍有少量漏风。

5)+900水平四道风门有可能损坏或变形,并处于打开状态。

6)+900水平巷道积水较深,四道风门处有可能水深0.4米,最深处可达到1.5米。

7)+850水平车场可能积水,在回风上山下口处最深,有可能达到1.5米,水下可能有大量於积物。

8)+800水平水泵房於积物较多,可能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各处巷道可能有於积物。

图8火区治理效果分析图

二、井筒启封思路

经过以上地面治理工作,火区得到有效控制,井下火区并未全部熄灭,局部高温点仍处于阴燃状态,而在地面很难有效治理这些区域,为了彻底熄灭火区使矿井得到恢复,在具备了井筒启封条件时,启封井筒进入井下进行火区治理工作。

1)利用+850人行上山处的地面钻孔注液氮,控制井下气体指标及火区漏风情况,启封主、风井,形成井下通风系统。

2)启封后12小时内救护队员从主井—+773水平—+850水平—+900水平关闭并加固四道风门。

3)加固封闭+850车场、水仓的封闭,杜绝向火区供风。

4)恢复+773—+850水平供电、排水、运输系统,清理巷道,形成+850运输、排水系统。

5)建立+850—+900水平供电、供水、行人系统。

6)对+900水平进行缩封,逐步解放+900水平,把火区压缩在最小范围内。

三、启封前的准备工作

1)通过钻孔或井筒连续监测火区内气体变化趋势,掌握缩封前火区内的气体成分和浓度,准备气相色谱仪、瓦检仪、CO便携仪、两用仪及其它仪器,并全部检修校正。

2)准备两种以上立井井下与井上的通讯器材或方式。

3)救护队加强窒息环境中建立临时密闭的学习和训练,学习和熟悉缩封区的位置及周围环境。

4)预备好建临时密闭所需材料(所需材料清单见下表),由矿方提前准备好码放在井口附近,火区封闭或加强封闭灾区时使用。

5)准备好缩封时所需的设备、线缆、压风系统管路及接头。

6)恢复井下通风系统的一切准备工作。

7)缩封后进入井下工作人员的准备和安排。

8)启封清理井口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启封技术方案

1、井口启封

1)清理主井口的覆盖物,打开相应的小口,调整固定主井潜水泵。

2)水泵调整完成后,清理主井口所有覆盖物,空载试运行箕斗。

3)箕斗运行正常后,打开暖风道供暖风,同时风井口清理工作(救护队施工)完成打开主扇,调整风量在200m3/min左右。

4)风井气体指标正常后救护队员可下井侦察。

2、井下侦察

缩封时先打开副井井口,在风流稳定的情况下开启提升设备送救护队员下井侦察。

侦察路线:

主井井筒—主井井底车场及硐室(变电所、水泵房、井底清理巷、车场绕道等)—+800-850m轨道上山、皮带上山—+850m水平回风巷—+850m水平车场闭墙—+850m-+900m回风上山—+900m水平四道风门情况(关闭)—按原路返回。

侦察内容主要包括:

井下巷道支护情况、气温、积水、水温、气体成份、风门、巷壁温度情况等。

侦察携带的主要仪器有:

(1)光学瓦检仪:

主要用于检测CO2气体浓度。

(2)便携式瓦检仪:

主要用于检测CH4气体浓度。

(3)便携式氧气检测仪:

主要用于检测O2气体浓度。

(4)便携式CO检测仪:

主要用于检测CO气体浓度。

(5)便携式四合一气体检测仪:

主要用于检测、校核CO、O2、CH4气体浓度。

(6)红外测温仪:

主要用于检测巷道、积水温度。

(7)红外热成像仪:

主要用于检测巷道、积水温度。

红外热成像仪可实时形成热图像,并可储存可见光与热图像的对比照片。

(8)需要的通讯仪器。

图9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图10TH7700型红外热成像仪

 

图11红外热像图

3、启封后的主要工作

根据侦察结果如无意外情况,立即开展以下工作:

1)采用人工运输方式运所需材料及设备至+850m水平。

2)以最快速度恢复+850绞车房供电或供电至+850水平巷道,供电功率不得小于15KW。

3)+850水平抽水,在人员能够自由行动时,使用快速密闭对+850m水平车场两道闭墙进行加固。

4)同时尽快对+900m水平四道风门进行关闭并加固封闭。

5)检查所有可能与火区沟通的巷道及通道,采取加固、堵漏及水封等方式进行密封,确保这此通道不再向火区供风。

图5启封平面示意图

4、启封成功后的主要工作

1)清理+800水平巷道及恢复变电所及水泵房,形成+800运输、供电等系统。

2)恢复+800-+850的运输、供电、供水。

3)通过+900回风上山口处的钻孔形成从地面到井下的输浆系统,由地面制浆输送到井下使用。

4)灌浆充填+850水平车场及水泵房通道。

5)缩封+900水平车场,解放+900水平主要巷道(除轨道上山和绞车硐室)。

6)启封副井并进行恢复工作,同时灌浆充填人行上山。

7)灌浆充填轨道上山和绞车硐室。

至此,井下火区全部使用泥浆充填完毕,也可认为火区已彻底熄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