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979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汕头市东厦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东厦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

命题人:

高一语文备课组教研组长:

本试卷共7页,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4位座位号(如0101,1101)填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

请将第Ⅱ卷13-16题的答案依次填入答题卡6-10题的对应位置。

3.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请将答题卷、答题卡、作文纸分开收齐。

第Ⅰ卷阅读题

1、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

“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

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

家的回答比较消极。

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

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

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

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

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的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

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

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

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

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

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

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

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

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

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A.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道光间,先生奉命封琉球国王。

礼成,散步于馆外,见一屋中有棺焉,前和有题识曰“天朝参将某公之柩”,异而询之,则乾隆间护送封王之使,至彼国而以病死者也。

问何不归,曰:

“海船忌载柩。

”先生曰:

“是俗忌耳,何足虑。

吾当归之。

”谋于副使,副使不可,先生曰:

“吾两人犹彼也,万一死海外,亦无归乎?

请以吾舟载之,虽沉溺无悔。

”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

先生怒,卒载之行。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

先生曰:

“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

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

“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

“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

“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

“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

”于是仍舁柩下。

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

参将故粤人,访其家而归之。

仁者必有勇,先生之谓欤?

先生曾授衡州府知府。

彭雪琴侍郎其部人也,方应童子试,先生见而才之,招至署中,教以读书作文之法。

衡阳一县应童试者千余人,侍郎是岁县试,咸拟正案第一,侍郎亦自谓然。

至正案发,乃第三。

越数日,县令召而语之曰:

“以文论,汝宜第一矣,亦知不得之故乎?

”谢不知。

曰:

“府尊意也。

府尊曰:

‘彭某他日名位未可量。

一衿之得失迟早皆可不计,今岁在吾署读书,若县试第一人,必谓明府推屋乌之爱耳,是其终身之玷矣。

’”是岁侍郎竟不入学。

后数年,乃隶诸生之籍。

侍郎以此感先生知遇益甚。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一舟之人亦皆执不可坚持

B.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怪罪

C.先生见而才之才能

D.咸拟正案第一打算

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先生作为清国使者去册封琉球国王,看到乾隆年间一位护送册封使而在琉球病亡的的参将的灵柩,因为禁忌不得送回,长久搁置在琉球。

B.高先生决意把灵柩送回国,回来时海上风浪大作,同船的人跪求高先生把灵柩丢到海里。

他坐在一块木板上,对众人说:

“把我也丢到海中。

C.一番相持,海上又是风平浪静。

高先生的封舟抵达粤东,参将的灵柩终于送归祖国,终于得以安息在自己的故乡。

D.高先生任积衡州知府时,特意交代衡阳县令,降低童生彭雪琴县试成绩的名次,他当年也没能进入县学,而彭雪琴对高先生却非常感激。

7.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是俗忌耳,何足虑?

吾当归之。

(5分)

(2)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8-9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

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

,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闲居上饶城北之带湖。

该词为其闲居期间记游所作。

②偃蹇:

高耸,傲慢的样子。

8.作者运用什么手法写出青山、明月怎样的特性和共性?

(5分)

9.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

(2)国破山河在,。

,恨别鸟惊心。

(《春望》)

(3)《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是:

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至(4)题。

(25分)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

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

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

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

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

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

“你说得对!

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

“他读了不少的书。

”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

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

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

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2)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6分)

   (3)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

(6分)

   (4)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

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

请结合文本探究。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共6题,20分)

13.下面各组词语,全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雾霭弛骋针贬时弊B.既使嬉戏责无旁待

C.气概遐想喋喋不休D.苍桑遣责别出心栽

14.下面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3分)

A.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

B.他对市场发展趋势洞若观火,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这与他曾经在国企和外企工作、后来又自己创业的经历有关。

C.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D.虽然计算机英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表明,人类68%的疾病的原因是由空气污染引起的,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是感冒的主要根源。

B.在当今时代,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个“软实力”硬不硬、强不强、大不大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产业强大与否直接关联。

C.记者发现,包里尽管揣着数张银行卡,但不少市民对银行业务收费标准并不清楚,有些人“被扣费”后才恍然大悟。

D.近日有消息称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开展一次大规模降薪,其降幅达到整体工资的30%,有些甚至下调了一倍。

1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D.⑥④①③②⑤ 

17.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形成一个完整的排比语段。

(4分)

雪中送炭总能给人以心灵的温暖:

为受窘的人说一句解围的话,让他走出尴尬;         ;           ;为无助的人说一句支持的话,让他看到希望。

18.下面是某中学为勉励学生珍惜时间,在教学楼显眼位置贴出如下的数学公式,请你谈谈对公式的理解。

(先指出每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然后再把这两个公式所包含的意义阐述出来。

)(4分)

5、写作(60分)

以下面的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按要求写一篇8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多年以后,一想起16岁时的这一幕,在艰辛面前,我一定不会感到生活灰暗。

要求:

1.自拟题目;2.仔细审题,内容衔接合理;3.不得套用抄袭。

(注:

错别字一个扣1分,不封顶。

东厦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级语文科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D项不是“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而是“莫言热”的正面影响。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最根本”不妥。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项,“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与文中观点不符。

2、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答案】A

【解析】B.咎:

过失,罪过。

名词。

C.才:

认为有才能。

名词意动用法。

D.拟:

猜测,揣度。

5.【答案】D

【解析】何敢然!

吾意决矣。

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

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

吾意决矣。

6.【答案】B

【解析】“登木而坐”的“木”指棺木,这里指参将的灵柩。

7.【答案】

(1)这是民间的禁忌而已,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我应该让他回归故国。

【关键词“归”1分,判断句1分,句意2分】

(2)你们可以替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做的意思(缘由)告诉他。

【汝曹1分,省略句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清道光年间,高螺舟先生奉命去册封琉球国王。

礼仪完成之后,在宾馆外面散步,见到一间屋子中有棺材,前面有题识,是?

天朝参将某公之柩?

,感到惊奇,就向人询问,原来是乾隆年间护送封琉球国王的使者,到了这琉球国因为生病死亡的。

高先生问?

为什么不回国?

,回答是:

?

航海的船禁忌运载灵柩(装着死人的棺材)。

?

高先生说:

?

这是民间的禁忌而已,有什么值得顾虑的?

我应该让他回归故国。

?

他跟副使商议,副使不同意,高先生说:

?

我们两人就像他,万一不幸死在海外,也是这样不能回国吗?

请用我乘的封舟运载灵柩,即使船沉没了也不后悔。

?

可是全船的人都坚持不同意。

高先生很生气,最终将灵柩载在船上航行。

船启航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

高先生叹息着说:

?

他死在外国,我运载他的灵柩回国,现在反而要丢进海里。

我将来用什么去面对死者呢?

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

?

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

高先生穿衣带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

?

快把灵柩丢到海里。

?

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曰:

?

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

?

众人大惊,争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大声呵斥:

?

你们怎么敢这样!

我打定主意了。

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在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对死者?

我打定主意了。

?

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着说:

?

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为什么竟然这样啰嗦?

?

于是依然把灵柩抬下船舱。

而大海从此风平浪静,封舟安全抵达粤东。

去世的参将原是广东人,高先生寻访到他的家,派人把灵柩送回去。

仁爱的人一定有胆识,说的就是高先生这样的人吧?

高先生曾担任衡州知府,彭雪琴侍郎是他属下的人,当时正要参加童子试,高先生见了,认为他有才华,招他到知府官署中,教给他读书作文的方法。

衡阳全县参加童子试的有千余人,彭雪琴这一年参加县试,大家都猜测他在名单中是第一,他自己也认为是这样。

等到正式审定的名单公布,却是第三名。

过了几天,县令叫他来,告诉他说:

?

按照文章衡量,你应该第一名,也知道不能够这样的原因吗?

?

彭雪琴表示抱歉,说不知道。

县令说:

?

这是知府大人的意思。

知府大人说:

‘彭某人将来的名誉地位未可限量。

一个秀才的得失,迟早都可以不考虑。

他今年在我官署中读书,如果县试得第一名,人们一定会说是知府大人爱屋及乌了,这就会成为他一生的污辱了。

’?

这一年彭雪琴结果没有考上县学。

后来过几年,才取得入学的资格。

彭雪琴侍郎因此更为感谢高先生的知遇之恩。

(2)古代诗歌阅读

8.【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出青山的傲岸(1分),明月的高洁(1分),以及同样的多情、善解人意。

(2分)

9.【答案】词中的青山、明月都是作者人格化的自我,写青山傲岸、明月高洁,表明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2分);词中描写岁暮天寒的凄清幽独画面,正是作者被诬罢官后闲居孤寂、忧愤的心境的写照(2分);但作者仍夜夜诵读《离骚》,可见其遭遇不平仍不忘国忧的爱国情怀(2分)。

(3)名篇名句默写

(1)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2)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3)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12.

(1)CD

【解析】C项,“乡愿”指的是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

“畏友”指的是自己所敬畏的朋友。

D文中划线句子主要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2)不可以。

最后一段与第一段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3分)用《雪朝》收束全文,高度概括朱自清先生的质朴精神和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3分)

(3)①与人谈话保持诚挚和虚心的态度;②对待他人公平.没有偏见;③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宽容;④做事情坚持原则(或公开).脚踏实地。

((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章分析得2分,满分6分。

(4)不矛盾,朱自清先生的宽容,指的是他身上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对每个文艺工作者的肯定,这也是他对新文艺支持的一种表现;“绝不宽容”是指向恶势力的,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四、语言文字应用

13.【答案】D

【解析】A.驰骋、针砭时弊;B.即使、责无旁贷;C.全对D.沧桑、谴责、别出心裁。

14.【答案】B

【解析】洞若观火:

洞:

透彻。

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象看火一样。

登堂入室:

堂、室:

古代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登上厅堂,进入内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巧夺天工:

夺:

胜过。

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一挥而就:

挥:

挥笔;就:

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5.【答案】B

【解析】A、句式杂糅C、语序不当D、成分残缺、搭配不当

16.【答案】C

【解析】排除法,首先注意②⑤⑥句,因为⑥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②⑤句又明显被镶嵌在⑥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也就是⑤句必在②句前面,而只有C选项符合推测,其他则可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