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94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8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docx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

1.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和重要内容

2.世界各国对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以及外语课程的整体发展趋势

3.不同国家外语课程设置的特点

4.世界各国小学开设外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1977—2000年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发展过程

6.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进步和问题

7.英语课程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8.英语课程的任务

9.关于“基本理念”的说明

10.体现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分级目标体系

11.关于基本要求级别和过渡级别的说明

12.课程目标级别和年级教学要求之间的关系

13.课程分级目标要求的管理

14.语言知识的内容

15.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

16.对语言知识目标的进一步解释

17.为什么要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18.英语课程中的情感态度目标

19.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20.为什么要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

21.英语课程中的学习策略目标

22.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

23.文化知识与跨文化意识

24.如何理解和落实“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5.为什么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

26.新的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这些变化对教师会产生什么影响?

27.英语教学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28.课程资源的含义及其对英语课程的意义

29.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30.教材的含义及其对英语课程的意义

31.如何评价和选用教材

32.教材使用建议

----------------------------------------------

《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和重要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的研制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直接组织和领导下,英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在前期理论研究、现状调查和专家研讨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的设想。

经过近两年的时间,通过多次全国范围的征求意见和反复的研讨和不断的修改,形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3-12年级)》(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

  

《标准》的主要特点为:

一、英语课程目标的确定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能力为目标的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

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

一级为小学三、四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二级为小学五、六年级的教学参考目标;三、四、五级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六、七、八级为高中阶段的教学参考目标;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外语特色校和其他学校外语特长学生的教学参考目标。

《标准》规定,二级、五级和八级分别为小学、初中和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同时,《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

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三、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

《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五、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

《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

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六、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标准》包括四部分及附录:

一、前言

  前言部分简要阐述了课程改革的背景,明确了课程的性质,概括地阐明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

二、课程目标

  《标准》通过采用直观的课程目标结构图的方式展现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

明确指出课程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之上的。

以此为出发点,《标准》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按九个级别描述了各个级别的目标总要求。

三、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详细地列出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分级目标。

对听说读写四个技能列出了以行为表现为特征的九个级别的目标要求。

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分别提出了二、五、八级的分级目标要求。

四、实施建议

  课程实施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了确保课程的理念和目标在实施中得以有效地贯彻和落实,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课程的评价、教材的选用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都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在教学和评价建议中还提供了参考案例。

五、附录

  《标准》共有七个附录。

主要收录了语言知识部分的学习项目,如:

语音项目表、语法项目表、功能意念表、话题项目表和词汇表。

此外,还收录了技能教学参考表和常用的课堂教学用语供教师参考。

 

世界各国对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的认识以及外语课程的整体发展趋势

一、世界各国在中小学外语课程价值方面所取得的基本共识

(一)学习外语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素质的提高

21世纪是各个国家和民族相互依赖的世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世界科技进步、国际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必备条件。

所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使学生至少学习一门外语。

如果学生缺乏外语技能,他们今后的教育选择、职业发展以及就业等人生设计都将受到限制。

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利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国际合作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学习外语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迅猛发展,知识更新极其迅速,计算机网络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21世纪的人才应该具有通过多种媒体和多种信息资源获得信息的能力。

“虽然高新技术的发展大大扩展了交际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渠道,但是它并没有减少对语言的需求,具有多种语言能力的人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的技术,他们才是信息时代的最大受益者”(Genesee&Cloud,1998:

62)。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习一门外语对学生今后全面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21世纪的人才应该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相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

学生掌握了一门外语,就等于打开了一扇通往新的社会与文化的大门,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异国的文化与社会,在将来多元化的社会中学会理解他人,并在学会互相尊重的同时,寻求合作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四)学习外语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发展。

在通过体验、比较、分析和理解等方式学习外语的同时,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大量研究表明,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的人比只会一种语言的人在智力发展上更具有优势。

(五)学习外语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品格、意志和交往合作精神的发展

母语与外语常常在发音、文字、语法、词汇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差别,学生学习外语需要大量的实践,要敢于开口,不怕犯错,并要不断地与遗忘做斗争。

因此,学习的过程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过程,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同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分析,对语言的功能和作用理解更加深入,有利于学生学会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和包容的性格,培养学生善于交际和善于同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国际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内外外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趋势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在课程总体目标上

从以单一的学科教育为目标向以全人教育为目标的转变,从升学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

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同时,重视外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打基础。

在教学的目标上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问题,关注外语学习与其他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的问题。

(二)在教学观念上

从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向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转变。

特别强调交际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强调学生能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

同时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强调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提高对语言功能和结构的理解和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功能,为有效的开展交际而服务。

(三)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

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两人、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

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在教学方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转向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理解和表达能力、思维与想像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课程评价上

从单一的针对语言知识掌握程度的知识性测试向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多样化评价方式的转变。

评价的内涵、标准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

从一次性的终结性考试向终结性与形成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转变,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采用更加全面公平的评价方式,使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改进教学。

(五)在教育技术上

从简单的黑板粉笔向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转变。

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开发与有效利用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六)在研究焦点上

从教什么向如何教的转变,从学什么向如何学的转变。

学习方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学习策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外语课程中已经渗透了学习策略的培训。

 

不同国家外语课程设置的特点

一、外语课程设置的不同背景

关于外语课程设置的分析按不同国家的语言背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一)以英语为母语的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由于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特殊地位和使用的广泛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历史上都不太重视外语课程的设置。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赖性的增强,这些国家纷纷意识到外语课程对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外语开始给予高度的重视,并着手制定外语课程标准。

美国的很多州都在1997—2000年出台了外语课程标准。

在这些国家的外语课程中,可供选择的语种相对较多,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汉语、俄语等,而且允许多种起点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强调能够有效地进行交流,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如韩国、日本、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

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外语课程,目前主要开设的是英语课程,而且都已经开始尝试从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直到高中毕业。

过去的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和书面考试的成绩,而现在都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三)英语为官方语言或第二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纳米比亚、印度等

这些国家或地区非常重视英语课程,提倡双语教学,课时较多,教学目标要求较高,除听、说外,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也很高。

学生的语言环境比较好,投入的课时比较多,有些课程甚至使用第二语言讲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对比较高。

二、外语课程设置的方式和特点

(一)美国21世纪的新课程

目前,美国开始提倡从幼儿园起到高中连续设置世界语言课程,共13年。

有些州还制定了本州的外语标准等级考试,学生必须通过该项考试才能毕业,如俄亥俄州和新泽西州等。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州按13年设置世界语言课程,如怀俄明州提出,将从2002年起在所有地区从幼儿园起开设外语课程。

科罗拉多州也提出将从幼儿园起开设外语课程。

美国外语课程的要求对不同的语种有所不同,对于选择西方语言课程的,如法语、德语等,与选择东方语言课程的,如日语、汉语、韩语等,要求不同,后者要求偏低一些。

新泽西州的世界语言课程从人际交往、理解与分析、表达与展示等三个维度提出目标要求。

他们认为采用这种维度比采用传统的听、说、读、写的技能维度对交际的意义的体现更加丰富和自然。

每个维度都从以下五个方面描述行为目标要求:

表达能力、理解能力、语言掌握、文化意识和交际策略。

有些标准按照不同的维度设计,例如,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的外语课程按照交际、文化、跨学科知识、语言与文化比较和参与社区活动等五个方面提出目标要求。

(二)澳大利亚除英语以外的语言课程标准

澳大利亚是分地区和省制定外语课程标准的。

例如,首都地区的外语课程标准从学前一直到12年级,分为5个等级:

学前级、小学低级(1~4年级)、小学高级(4~7年级)、中学级(7~10年级)以及后义务教育级(11~12年级)。

昆士兰州则要求从小学4年级至10年级开设外语课程,分为6个等级,每个等级平均需要60个学时的学习时间。

澳大利亚对外语课程的设置给予很多的灵活性,以保证不同民族背景和移民背景的家庭的孩子能够选择一门外语并能选择适当的起点。

高中11年级与12年级的课程成为义务教育后的课程。

课程目的包括为学生考大学、进入培训课程以及就业而服务。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不同来源(如复读、移民、自费留学等)以及语言学习的不同需要,课程允许不同的起点和不同的达成目标。

此外,课程强调了外语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对于如何使外语课程与其他学科建立紧密的联系,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和活动举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义务教育后的课程模式具有多样化的特征,有听说交际课程、双语学科课程、特殊用途语言课程(烹调英语、旅游英语等)、强化英语课程(增加课时使学生达到高级水平)等。

本阶段的课程还强调指出,学生在这个阶段,已具备了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研究能力,应使他们把这些能力迁移到语言课程的学习之中。

表1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学习的范围

听、反应与说

1.学生通过听、反应与说进行理解与交际。

看、读与反应

2.学生看(电视、图表等)、阅读不同文体的语篇做出适当的反应。

写作

3.学生运用目的的语写出不同的文体的语篇。

文化理解

4.学生发展社会语言理解和文化理解的能力并运用于实际中。

语言系统的学习

5.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帮助他们理解与表达。

语言学习策略

6.学生发展一系列技能与策略用于理解和表达。

(三)英国的外语课程改革

英国要求中学11~16岁的学生学习一门外国语,并有国家级(英格兰和威尔士)的课程标准。

该标准指出,学习外语有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品格的发展、交往能力的发展和文化意识的发展。

课程目标按听、说、读、写等四项技能描述,共分9个等级。

一般学生应达到8级,第9级是为超常学生制定的。

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发展语言技能、发展语言学习策略和开展语言知识的学习,同时重视文化意识的形成。

另外,强调在课程内容上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

从2000年起,政府鼓励小学为9~11岁的学生开设外语课程,并在其课程标准中增加了对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共分4个等级,但暂时不作为必修课程。

(四)日本的外语课程设置

日本从初中一年级起开始设置外语课程,英语课程在高中阶段实行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课程设置。

英语分为英语一、英语二、口语一和口语二。

英语一和口语一为必修课,英语二、口语二、阅读和写作为选修课。

(五)韩国的外语课程设置

韩国从1997年起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一直到高中一年级为必修课程,高中二年级起开设英语阅读、写作、会话等选修课程。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基本的交际能力,重点放在流利的表达和成功的交际上,强调让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习得语言,通过活动式的教学发展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计

大部分国家或地区的外语课程设计实行分级或分阶段的要求,在难度、程度和范围上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如英国(9级)、中国香港(8级)等。

美国的新泽西州采用3级(初级、中级、准高级)课程目标体系,其他一些州也都分三段来设计水平,幼儿园到4年级为第一段,5~8年级为第二段,9~12年级为第三段。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4~10年级的德语课程分6级4段,即入门段(1、2级)、初级段(3、4级)、低中级段(5、6级)和中级段(6级上),有的省(州)分5级要求,1级(幼儿园到小学1年级)、2级(1年级到4年级)、3级(4年级到7年级)、4级(7年级到10年级)和5级(11年级到12年级)。

其他一些国家还是按年级提出各个年级的要求,如韩国、日本、纳米比亚、斯里兰卡等。

四、教学方法

在所有的新的课程标准中,没有一个标准明确提出要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但几乎都提出了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提倡采用多种教学活动,设置尽量真实的语言情景,使学生能够使用语言做事情,通过做事情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同时,各个国家都非常注重将语言学习与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使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文化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评价方式

评价的功能主要是为了判断和描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反馈,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和问题,选择更好的方法和策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

各个国家的课程标准都强调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强调评价应是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相关能力。

有些课程标准还列举了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以及评价的步骤等等。

世界各国小学开设外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欧洲国家小学外语教学研究与发展趋势

欧洲国家历来重视小学的外语教育教学与研究工作。

随着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和发展,欧洲各国的贸易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小学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欧洲各国的重视和研究。

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方法、教学评估标准与手段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始终都是欧洲国家教育研究的重点。

早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即开始了低龄外语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的研究与实验。

1969年,欧洲委员会通过决议,提出在其21个成员国中有条件的要从10岁起开始外语教育。

从1962年到1979年,欧洲委员会共召开了7次关于低龄儿童外语教育的研讨会,最终提出五点共识:

第一,小学开设外语可以更好地利用儿童习得语言的天赋;

第二,目前还没有提出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的理论,但经过一些实验,当时倾向于9岁开始学习外语比较合适;

第三,低龄外语教育应与学校的其他科目的教育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第四,低龄外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学的外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五,教师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能力是两个最重要的因素。

经过实验和研究,1990年一些国家已将开设外语的年龄提前到了8岁,如奥地利、芬兰、爱尔兰、卢森堡、瑞典和瑞士等。

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比利时、法国和意大利正在实验当中。

到20世纪末,实施从8岁开始外语教育的国家进一步增加,并且年龄有进一步下移的趋势。

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开展低龄外语教学的优势与障碍;低龄外语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问题;学习外语和学习外语知识的益处;如何使低龄外语学习与学校其他科目的学习相互结合;如何使低龄外语学习与中学的外语学习有效地衔接;如何评价低龄外语学习的效果;如何补充和培训低龄外语教学所需要的师资。

目前,欧洲委员会教育机构已经明确提出,作为21世纪的欧洲公民,每个学生从学校毕业时要学会两门外语,也就是说每个欧洲公民要能够使用三种语言与他人交际。

目前很多欧洲国家的外语教育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不少国家已开始尝试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起开设第一门外语,从中学起开设第二门外语,以保证学生学习外语的时间、机会和两种外语能力的形成。

二、各国小学开设外语课程的具体情况

韩国从1997年开始从小学3年级起至6年级开设英语课程,每周只设一个课时。

词汇量要求约为700词左右(韩国小学英语教学大纲,1997)。

英国的苏格兰有自己独立的教育体制,从1989年开始在小学实验从10岁起开设外语,根据评估的结果,从1997年起已经在所有小学从10岁起开设外语课程,主要语种为法语。

每周平均80分钟,分两课时。

英格兰和威尔士目前还没有要求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

法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尝试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程,进入90年代后,明确学生从7岁起开始学习一门外语,由于师资短缺,很多地方采用录像和卫星节目的方式,每天开设15分钟,有辅导教师进行指导。

90年代末,这一方案不再被推广,政府明确要建立国家级的在职培训课程专门培训小学外语老师(Low,1999)。

匈牙利小学多年开设外语课程。

90年代以前主要是俄语,教学效果不很理想(Radnai,1996)。

90年代以后主要是德语和英语。

课时有2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