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929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docx

高二历史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出题试题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题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得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刮纸刀。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70分)

1、(共55题,1--30题每题1.5分,31--55题每题1分)

1.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2.《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周:

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西周:

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西周:

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西周:

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3.战国时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主要针对旧贵族,认为楚国的弊端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必须清除。

商鞅在秦国变法时,“日绳秦国贵公子”,并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

”这些改革措施根本上是为了(  )

A.加强中央集权B.消灭旧贵族C.实现以法治国D.废除分封制

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白痴、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源自于(  )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5.钱穆:

“拿历史大趋势来看,可说中国人一向意见,皇室和政府是应该分开的,而且也确实在依照此原则而演进。

皇帝是国家的唯一领袖,而实际政权则不在皇室而在政府。

代表政府的是宰相。

皇帝是国家的元首,象征此国家之统一:

宰相是政府的领袖,负政治上一切实际的责任。

”下列符合钱穆观点的是(  )

A.中国传统政治是皇帝专制B.中国传统政治是宰相专制

C.中国传统政治不是专制制度D.中国传统政治不是皇帝专制

6.《琅玡台刻石》(右图)是最可信的秦代传世石刻之一。

碑刻铭文有:

“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

端平法度,万物之纪。

以明人事,合同父子。

……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

莫不受德,各安其宇。

”关于碑刻铭文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反映小秦始皇对法家思想的推崇

②铭文反映秦始皇时期统一文字、度量衡等信息(琅玡台刻石)(局部)

③铭文应是小篆,字体特点是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④该铭文的描述有一定夸大之嫌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7.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把战国至明清中国历史描绘为游士社会、郎吏社会、门第社会、科举社会。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士社会”出现了夜市和草市B.“郎吏社会”出现了百家争鸣

C.“门第社会”开始了儒释道合流D.“科举社会”开始在地方设置郡县

8.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

“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9.中国历代王朝都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下列属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②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③元朝推行行省制度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②③

10.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该时期是(  )

A.两汉时期B.魏晋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

11.马克斯·韦伯在论述某一制度时说:

“……全面推行,成为世袭君主的一种手腕,用来阻止一个孤立他的等级的形成,否则这个等级会按照藩臣和内阁的作法垄断所有的官俸……追官逐禄者的竞争排除了联合为封建性质贵族的任何可能性;任何人,只要能证明自己是受过教育的合格者,都能济身俸禄补缺等级。

”下列表述,与此制度相吻合的是(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洁北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12.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朝廷决策机构

C.地位上升但职能基本未变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13.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

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

14.陈旭麓先生说:

“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

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

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

”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B.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D.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15.中国近代某思想家曾说:

“吾畴昔确信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

”对其思想解读正确的是(  )

A.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否定了民主共和制度的进步性

C.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D.体现了其托古改制的特点

16.2013年8月29日英国议会下院投票否决了政府对叙利亚进行军事干预的动议。

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国会反对向叙利亚动武,政府将“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表明(  )

A.英国首相不再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但依然掌握着国家大权

B.英国议会权力高于首相,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C.如果卡梅伦首相坚持对叙利亚动武,议会也只能同意而不能提出对政府的不信任案

D.卡梅伦首相也可以选择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让新议会通过对叙利亚动武的议案

17.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最早创立了近代政治制度,恰好在此前一年,牛顿完成了他的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两件大事(  )

A.构成17世纪“双元革命”的奇观B.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产物

C.对全球化产生了一定影响D.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18.1831年9月的英国《贫民卫报》评论说:

“不过据说这些中等人,即由这项措施授予立法权之人,较乐于听取我们对正义的呼吁——别这样想,可不是吗——他们会容忍我们哪怕只是提到普选权吗?

——而财产,那是你们所没有的,不正是他们全部的思想和愿望所寄托的枢纽吗?

”据此判断,报纸的评论认为(  )

A.工业资产阶级是改革的受益者B.贫民获得财产就能获得普选权

C.“正义的呼吁”最终毫无作用D.经济地位与阶级立场毫无关联

19.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材料反映了美国民主政治中的(  )

①人民主权原则②邦联制原则③分权制衡原则④民主共和原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

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

它在解释宪法是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了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符宪法的怀疑。

”这个“罗斯福法院”(  )

A.是罗斯福总统违法宪法的产物B.虽违宪,但有利于新政的实施

C.反映了总统的实际权利有所扩大D.是罗斯福总统操作司法权的结果

21.1877年3月,法国《社会和宗教卫报》透露了君主派的杀机:

“香榭丽舍宫从来没有把宪放在眼里……麦克马洪元帅正在等待宣布结束(共和制)试验的时机……以后,他再也不许(共和派)越雷池一步了。

”材料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王朝的复辟B.巴黎公社的失败

C.“一票共和”的实现D.共和政体面临挑战

22.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军官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

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

A.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

C.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D.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23.“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  )

A.礼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

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

24.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

人物

看法∕史料

结论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

天子受命于天

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专制

黄宗羲

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

君,皆大盗也

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25.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óu,校对)中说:

“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

《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

”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  )

A.有教无类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D.百家争鸣

26.《春秋繁露•人副天数》曰:

“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

”这一学说(  )

A.倡导格物致知的认识论B.重视探求自然规律

C.旨在维护封建君主统治D.蕴涵朴素的唯物论

27.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B.两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两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D.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28.史家认为,“宋词、宋文、宋画、宋代文玩以及宋代理学,构成一个精致而又森严的贵族世界,而在这一世界之外,别有一种文化形态崛起……”。

“别有一种文化形态”是指(  )

A.科学技术B.市井文化C.佛道文化D.外来文化

29.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人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

A.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30.有学者认为,王阳明心学对朱子理学的改造正如在西方马丁·路德对基督教神学的改造具有同等的价值与地位,称其为“中国的马丁·路德”。

主要是因为二人(  )

A.都重视个人的主体作用B.都反对教权对人们的束缚

C.都打破了正统思想的权威D.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31.《后汉书蔡伦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32.在毕升发明的泥活字传入欧洲400年以后,德国人约翰内斯·谷登堡发明了铅活字印刷术,开始使用铅合金浇铸活字排印书籍。

谷登堡对印刷术的创新发明推动了(  )

A.中国宋明理学的传播和地方教育的普及

B.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的进程

C.中国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艺术的繁荣

D.欧洲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启蒙运动的发展

33.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34.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

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代

科技发明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l%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①③①B.①④C.②③D.①②④

35.有学者认为:

“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

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傩戏

36.某同学在探究中国绘画发展时,发现这样一段描述:

“绘画在……基础上继续发展,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彼此间又互相影响、吸收、渗透,共同构成……绘画的面貌”。

此描述的朝代应该是(  )

A.秦朝B.唐朝C.北宋D.清朝

37.《巴黎圣母院》和《西游记》这两部东西方文学巨著,享誉世界、深受不同年龄人们喜爱,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情节跌宕、离奇,体现明显现代主义文学风格

B.都源于对封建制度不满而体现出浪漫主义色彩

C.西学东渐使中国文学汲取法国文学的优秀因子

D.体现出启蒙运动追求自由,歌颂人性美的主旨

38.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

这表明(  )

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39.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

“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B.古代希腊人缺乏人民主权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40.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三次大的演进和变化,涌现出许多时代巨人,发出具有震撼力的时代呐喊。

下列人物和主张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普罗塔哥拉——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B.薄伽丘——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C.伏尔泰——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康德——人必须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

41.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42.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

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

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

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43.1921年《学艺杂志》之《文学与国家关系》一文中写到:

“欧化而兼重国粹可也,弃国粹而偏重欧化不可也。

数典而忘祖,舍田而耘,立见其败。

”这段文字反映了作者(  )

A.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固思想B.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价值

C.反对中西文化的调和D.没有摆脱“中体西用”的窠臼

44.王韬《弢园文录外编》中载述:

“朝廷有兵刑礼乐赏罚诸大政,必集众于上下议院,君可而民否不能行,民可而君否亦不能行;必君民意见相同,而后可颁之于远近。

……英国政治之美,实为泰西诸国所闻风向慕,则以君民上下互相联络之效也。

”王韬的认识(  )

A.准确反映了议会的职权B.仍受古代民本思想影响

C.揭示了君主立宪制的本质D.深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45.鉴于“今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康有为提出“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

其“改易服饰”的主要目的是(  )

A.推动社会近代化B.增强民族自我意识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促进社会生活近代化

46.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赛创立了以“适者生存”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达尔文主义,以此来捍卫进化论。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了进化论。

两者的共同影响是(  )

A.否定了上帝的权威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直接导致了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47.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

”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

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48.近代以来,中国相继发生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反映的基本趋势是(  )

A.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B.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C.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D.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化转变

49.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

“我老老实实讲一句话,这同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

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

……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

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

”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

A.弘扬民主科学的时代精神B.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C.推动中国思想界学习苏俄D.颂扬五四运动取得的胜利

50.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论述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他指出: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这两个革命阶段能够有机连接的原因是(  )

A.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B.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提供了经验

C.民主革命包含了社会主义因素D.中国国情决定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5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概括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突破主要体现在(  )

A.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水平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认识

B.否定了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的认识

C.摆脱了长期以来重视阶级斗争的认识

D.制止了把计划经济等同于市场经济的认识

52.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以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

”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文学派别(  )

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53.央视三套对星光大道2013年度总决赛进行了精彩回顾。

选手们的精彩表演让各国观众尽情地享受了一顿文化大餐。

《星光大道》栏目主要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

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

54.某学校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来校演讲。

讲题包括:

歌德的诗歌创作、拜伦与希腊独立运动、雨果的小说艺术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舒伯特之夜”。

这次文化活动的主题,应当定为(  )

A.启蒙运动的学术B.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C.浪漫主义的文艺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55.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

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

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

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第Ⅱ卷(非选择题30分)

2、非选择题(30分)

5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材料二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