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8439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docx

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教案十三里前l四周

一年级音乐教案上期

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红眼睛绿眼睛》,做到能在心里默唱歌曲。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

2了解小学生常见的行为规范。

3能在心里默唱《红眼睛绿眼睛》的歌曲片断。

教学过程:

一、听唱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做游戏。

1.教师提问:

同学们上学是采用什么交通方式到学校的?

走路、坐公共汽车、自行车、家长开车送等等。

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走,应注意行人靠右,大人带着,走人行横道,注意看车,看红绿灯信号等等。

在城市交通里,红绿灯是警察的帮手,与警察共同指挥交通秩序,保证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红灯和绿灯各有不同的作用,例如红灯亮时,车辆行人停止通行,绿灯亮时,车辆行人通行等。

2.听音乐,做游戏。

要求:

每个同学手上都有一张红纸牌和一张绿纸牌,听教师唱歌,教师唱到"红灯红,红眼晴,眼晴眨一眨车子停一停"时,同学们举红牌,唱到"绿灯绿,绿眼睛,眼晴眨一眨车子向前进"时,同学们举绿牌。

3.跟唱歌曲,做游戏。

跟着教师一边唱歌,一边举纸牌。

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其他同学边唱边扮演行人和车辆,看见红灯停止做动作,看见绿灯继续行走。

二、看图标、做判断,选择放声歌唱与心里默唱。

1.请一名同学做警察举纸牌,举红灯时,教师在心里默唱,举绿灯时,教师大声歌唱。

教师做警察举纸牌,同学们默唱或放声唱。

2.看图标,选择大声唱或心里默唱。

在足球场上,如果球员违犯了比赛规则,裁判就要对球员亮红牌,禁止他继续参加比赛。

在生活中,违反了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同样是需要禁止的。

教师请同学们做裁判,对人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裁决。

教师将红绿纸牌换成画有吸烟、鸣喇叭、走人行横道、废品扔到垃圾箱等图案的标志,请学生们自己判断,哪些行为是应该禁止的,需要亮红灯;哪些行为是值得提倡的,需要亮绿灯。

然后请学生们用两种不同的歌唱方式或行为表现出来。

三、请学生自己设计图标,推荐给同学们做游戏。

教师启发学生,除了书上己标志出来的,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中,还有哪些是违反公共道德,遭到大家反对的;哪些是符合公共道德的,应该提倡的,用文字或图标表达出来(随地吐痰、浪费水资源、践踏草地、占用耕地、乱砍滥伐、排放污水、植草种树、废物利用、给老人让座等等)。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学生自己设计的图标做游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小胖胖》。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胖胖》。

2.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了解领唱与齐唱这两种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红灯停绿灯行》和上节课的游戏。

二、教师演唱歌曲《小胖胖》。

1.教师演唱,学生根据歌词内容,对小胖胖的行为作出判断,举红牌或绿牌。

2.教师将歌曲中"领唱"与"齐唱"两部分用两种不同的声音演唱,并同时表演两个不同的角色。

学生判断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叙述者与听众)?

3.教师演唱,学生分两组分别表演叙述者与听众两个不同的角色。

三、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演唱。

1.学生跟教师学唱歌曲。

2.学生一边演唱,一边自行设计表演动作。

3.学生分两组对唱,并表演。

四、领唱与齐唱。

1.教师唱"领唱"部分,学生唱"齐唱"部分。

2.学生唱"领唱"部分,教师唱"齐唱"部分。

3.学生以多种形式演唱歌曲,领唱、齐唱或对唱等。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四分休止符,有节奏地念儿歌《做个好娃娃》,用打击乐器领奏、合奏。

学唱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教学目标:

1.感受和认识四分休止符。

2.按节奏念儿歌。

3.演奏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红灯停绿灯行》游戏。

举红牌时,在心里默唱;举绿牌时,放声歌唱。

二、学念儿歌。

1.教师一拍一拍有节奏地出示绿牌、红牌,指导学生看见绿牌念"ga",看见红牌念"m",模仿鸭子叫出声或不叫出声。

如:

绿红绿红绿绿绿红gamgamgagagam

2.请学生将鸭子的声音换成其他动物的叫声,如青蛙、小鸡、猪、猫等,继续按教师的节奏发声或不发声。

3.教师一边念儿歌,一边有节奏地出示红牌或绿牌。

如:

绿绿绿红绿绿绿红小黑鸡m叽叽叽叽叽,m绿绿绿绿绿绿绿红叫我不要乱到拉圾。

4,学生跟着教师学念儿歌。

三、认识四分休止符

1.音乐中的声音用音符表示,如:

一拍X,两拍X-。

音乐的静默用休止符表示:

如:

一拍休止0。

2.再用"X"替代绿牌,用"0"替代红牌,看着节奏谱,念儿歌。

四、打击乐器演奏

1.请学生用一件打击乐器替代一种动物的叫声,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判断。

如:

碰铃与小黑鸡,双响筒与小青蛙,铃鼓与小白猪,三角铁与小花鸡,响板与小黄鸭等,可以有多种方案。

2.边念儿歌边演奏打击乐器。

3.将学生分组,一部分学生念儿歌,一部分学生担任齐奏与领奏。

4.换一种节奏演奏打击乐器。

5.请学生自己设计节奏并演奏打击乐器。

五、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

1.教室教读歌词

2.听歌曲范唱

3.教唱歌曲

4.齐唱歌曲

5.分组演唱歌曲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小蚂蚁》,跳邀请舞。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赞美的情绪演唱好歌曲《小蚂蚁》。

通过演唱歌曲,教育学生学习小蚂蚁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勤劳勇敢的精神,从小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

2.通过学习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两大乐句节奏相同、曲调不同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专心听音乐的习惯。

3.通过跳集体邀请舞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同学的协作能力,同时主要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和集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和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歌词的记忆。

教学准备:

课件、小蚂蚁头饰,学生提前搜集的蚂蚁资料等。

起学过程:

1.组织教学。

(l)让学生边听着《小蚂蚁》音乐,边按节拍踏步走进教室。

(2)做一个拍手律动。

让学生听着小蚂蚁的音乐跟着教师拍手,每四小节的前两小节分别在胸前左右拍手,每四小节的后两小节分别作邀请动作、招手动作、点头动作和握手动作(听着音乐做两遍)。

2.导入新课。

(提前让学生搜集关于蚂蚁方面的资料,观察、了解蚂蚁有什么生活习性,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资料准备,教师就可以提问。

教师提问:

“课下,你们观察到蚂蚁有什么特点?

你对蚂蚁有哪些方面的了解?

学生回答:

“蚂蚁的群体性很强;善于合作;蚂蚁见面相互用触角问好,用触角传话,很有礼貌;蚂蚁懂得天气,一到下雨天他们就把家搬到树上;蚂蚁注意积蓄,具有吃苦精神;蚂蚁的种类很多;蚂蚁的分工不同,有指挥的、有传信的、有搬运的、组织得很有秩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及时提示、引导,给予表扬。

然后播放音乐课件;(几幅蚂蚁图)

第一幅:

蚂蚁面对面相互用触角问好(体现蚂蚁讲文明、懂礼貌)。

第二幅:

蚂蚁排队搬运粮食,同时有指挥的,有传信的,各有分工(体现蚂蚁遵守纪律,很有秩序)。

第三幅:

蚂蚁集体搬运一种大的食物(体现人多力量大,齐心协力、合作精神)。

边放画面,边放《小蚂蚁》伴奏音乐,教师达朗诵歌词,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记忆小蚂蚁的特点。

然后教师总结:

蚂蚁这样讲文明、懂礼貌,蚂蚁能做到的,我们更能做到。

接着对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师说蚂蚁的行为真值得我们歌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蚂蚁的歌曲,歌名就叫《小蚂蚁》。

(用这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讲文明。

懂礼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听录音唱。

让学生完整欣赏一遍《小蚂蚁》这首歌曲,体会情绪,感受节奏。

教师边听音乐,边加上动作表演一遍。

听完后,让学生观察大歌谱(课件),教师领学生数出一共有16小节旋律,前八小节是第一大乐句(教师视唱),后八小节是第二大乐句(再现唱),然后提问:

谁观察出两个大乐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这时教师拍着手,唱着音高,拍出节奏,让学生边观察边感受,找出两大乐句节奏相同,音高木同的特点。

4.朗读歌词。

让学生先听教师跟着音乐按节奏读一遍歌词,然后学生再听着音乐接节奏朗读一遍。

5.填唱歌词。

先听录音范唱,小声跟唱一遍歌词,再听伴奏音乐跟唱一遍。

6.做歌词接龙游戏。

为了让学生便于记住歌词,让学生做歌词接龙的游戏,先是老师和学生接龙,然后学生分组接龙,采用出声接龙和默唱接龙交替进行,直至学生掌握记熟歌词。

7.表现歌曲。

8.老师简单总结活动情况。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上这节音乐课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师期望学生都做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春天来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管弦乐曲《春之歌》。

2.朗诵《春天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

2.通过音乐朗诵《春天在哪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

3.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过程

一、感受春天变化:

春天来了,你们感受到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二、欣赏乐曲

1.初听《春之歌》

欣赏钢琴版的《春之歌》,以感受情绪为先,对乐曲有初步的感知,先不出示乐曲的标题,通过自己的感受体验给乐曲写上标题。

2.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乐曲,大家认真听,感受一下乐曲,想象乐曲表现怎样情景?

3.告诉学生今天这首乐曲的名字是《春之声》,由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作曲。

揭题、简单介绍乐曲创作背景及作者。

总体描述乐曲的情绪、速度、节奏等。

(三)再听(小提琴钢琴版)

分段欣赏

听赏第一段主题:

讲述这段主题中小提琴所描绘的音乐形象、钢琴所表现的音乐形象。

演奏第一主题旋律片段。

轻轻地跟着老师的琴声哼唱主题旋律。

听赏第二段:

感受乐曲的速度,打击乐器或拍手为乐曲伴奏。

律动表现乐曲,体验乐曲与第一段情绪与节奏的变化。

用“la”哼唱主题

(3)听赏第三段

找出与前面两段相同的地方。

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

(四)完整欣赏《春之歌》(视频)

边看边哼唱主题,跟着旋律节奏轻轻摇晃身体。

视频把乐曲表现的意境通过直观的图像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如诗如画的意境,整体感受乐曲的情绪。

五、互动拓展

1.用课本上的插图来引入音乐活动《春天在哪里》。

2.介绍有关“春游”、“春耕”的常识。

3.结合课本上的插图鼓励学生创编以“春游”和“春耕”为主题的音乐游戏。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小雨沙沙沙》

教具准备:

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小雨沙沙沙》

2.说出沙锤的名称学会演奏方法。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小朋友听着音乐有序的进入专用音乐教室,跟着老师动一动,等小朋友都走到板凳边坐好。

二、唱师生问好歌

三、律动:

《小动物的歌》

四、复习歌曲

师让孩子边看红绿灯歌表演:

《红眼睛绿眼睛》、《小蚂蚁》、《小胖胖》

五、新课教学:

1.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引入歌曲《小雨沙沙沙》的教学。

2.听歌曲《小雨沙沙沙》的录音范唱。

3.教师范唱一遍。

4.让学生跟着老师模唱曲谱。

5.师朗读歌词,并讲解歌词内容。

6.用听唱法教唱歌词。

7.分句弹奏旋律,生分句唱歌词。

8.生完整地齐唱歌词。

9.听听,歌曲中哪两句旋律完全相同,请涂上颜色?

六、器乐教学:

1.出示沙锤实物,让学生认识沙锤,并演示基本演奏法。

2.用教科书上的插图提示沙锤强弱的演奏方法。

3.学生选择不同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4.在歌词“小雨沙沙沙”处加上八分音符节奏型的演奏。

5.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唱,一组伴奏。

6.全体学生边唱边演奏。

七、课堂小结

师:

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

互相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听赏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

2.用打击乐器表现《春天音乐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聆听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

2.用人声以及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音乐会》,培养小朋友合作协调能力以及音乐表现能力。

3.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红眼睛绿眼睛》、《小蚂蚁》、《小胖胖》

集体唱;

背唱;

抽查个别小朋友。

三、新课教学:

1.用课本上的插图引入童声齐唱《春天音乐会》的欣赏教学。

2.师朗读歌词。

3.生朗读歌词。

4.师范唱一遍。

5.教师结合歌词讲解春天的自然常识。

6.完整听赏《春天音乐会》。

7.启发学生用人声和各种打击乐器来表现春雨、春风、春雷、春水来临时的景象。

8.学生再完整听赏一遍,并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四、拓展教学:

1.生跟着音乐即兴做动作

2.再听一遍用打击乐器为之伴奏。

3.复习歌曲《小雨沙沙沙》,用自制打击乐器伴奏。

五、课堂小结

师:

今天,小朋友都有哪些收获呢?

互相说一说: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柳树姑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柳树姑娘》的学习,从诗、歌、画中感受柳树的形象,并由主题向速度、情感及审美的拓展。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

3.通过“意境”方式,培养学生进行简单二声部合唱练习。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柳树姑娘》。

2、二声部合唱教学。

教学准备:

钢琴、头饰、多媒体课件

一、节奏练习:

1=D16122︳36122︳

春风:

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53566︳53566‖

春雨:

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沙

(1)按节奏念:

春风、春雨是怎么说话的呢?

(2)唱旋律:

跟着老师的琴声,让我们把她们的声音唱出来吧!

二、赞柳树

1.配乐欣赏柳树图片。

2.欣赏后用音乐的方法来赞美柳树。

(语言、动作、旋律…)

3.歌词教学

(1)指名朗诵: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朗诵呢?

你能来试一试吗?

(2)教师按节奏念。

(3)老师按节奏念和生齐念五、唱柳树

三、歌曲教学

(1)初听感受歌曲师边唱边表演歌曲。

(出示歌谱)

(2)学唱歌曲旋律A、跟琴模仿风声“呼”唱旋律。

跟琴模仿雨声“沙”唱旋律(师带生齐唱)

(3)跟歌曲原唱轻轻唱,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姿势唱,也可手随音乐划动(如:

划圆、划波浪、弧线…)。

用自己最喜欢的姿势(坐着或站着),和着优美的音乐轻轻边哼唱歌曲边划动自己的小手。

四、拓展延伸

1.出示诗歌。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指名(柳树诗人)朗诵

3.配乐朗诵。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第一课时:

《小动物唱歌》

教学内容:

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能比较准确的唱好弱起节奏。

3.能用歌声、律动表现歌曲的情绪,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音乐故事就要开始了,大家大家赶快做好,就要开始了!

大家好!

我是动物王国的使者!

今天,动物王国要办一场音乐会,会有许多的小动物在那里表演节目,你们想去看看吗?

可是,动物王国有规定,进入王国的人都要掌握一条密码.(多媒体出示节奏图)我的琴声再加上这个密码,才能进入动物王国,你们记住了吗?

(找两个学生试做,然后集体做)

2.大家准备好了吗?

现在跟着我的音乐带上密码,我们一起进入动物王国吧!

记住!

琴声一停,你们就拍出密码,一共两遍.

3.你们的小脑瓜真聪明!

欢迎大家进入动物王国.(播放小动物的图片,背景音乐是歌曲1听)

二、歌曲学唱

1.师唱:

(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听!

多美的歌啊!

大家听听看是谁在唱呢?

(播放歌曲2听,贴第一句歌谱)谁来模仿一下小猫?

(小狗)

2.谁能告诉我,小猫和小狗他们是怎样唱的呢?

我们再去听听。

小猫的声音好好听啊!

谁能来学一学.(生唱,贴2句谱子)

3.同学们,小猫唱了两句,可是这两句唱的一样吗?

(用手式引导学生观察曲谱,每句最后一小节用彩色标出不同)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我们再仔细听听(听小猫唱)谁能像小猫那样唱两句不一样的?

你和小猫唱得一样好听,还加上了可爱的动作,就请你来做这只小猫领我们大家边唱边跳吧!

你来领着大家唱这两句(师指谱子,弹琴唱)生在1515这个地方用手势来引导声音高低演唱。

三、歌曲处理(重难点解决)

1.师:

同学们,告诉大家歌曲当中还藏着一个秘密,谁发现了这个秘密,谁就能唱得更好。

现在,我来唱一遍,大家找一找.(师用夸张对比的方法表现第二句的强弱。

生找出并回答。

2.教师出示强弱记号牌:

对啦!

秘密就在这里!

现在我们来认识它们!

这是f记号,这是p记号。

A.当我们遇到f记号的时候,我们要唱得强一些,声音大一些。

B.当我们遇到p记号的时候,我们就要唱得弱一些,声音小一些。

3.现在你们来试试,看谁能唱出强和弱.<师拿强弱牌,引导学生唱,师唱前一句,学生用上强和弱对比唱后一句(可以左|右边,男|女生唱,开火车游戏唱)

四、歌词创编

1.我们的小狗呢?

小狗是怎样唱的?

就请你代表小狗和大家一起表演吧。

2.还有小鸭,小牛,小羊都排队等着呢,现在,请你们三个组,分别选择一只你们喜欢的小动物来代表它们表演.(生分组讨论)

五、小结

观看图片。

小动物们希望你们能关系和爱护它们,让我们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里吧!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管弦乐合奏《大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听辨低音提琴的音色,感受乐曲的形象。

2.感受乐曲情绪,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3.随音乐模仿大象动作,感受乐曲的情绪,使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我们学过的曲子,播放《狮王进行曲》的主题片段,你们还记得这首乐曲吗?

通过欣赏我们能感觉到什么?

二、欣赏乐曲《大象》

1.初听乐曲,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展示的什么动物的形象?

老师

提醒:

是大动物还是小动物?

是轻巧的还是笨拙的?

2.我们再来欣赏一遍这首由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管弦乐合奏曲《大象》。

他用低音提琴厚重的音色,形象的表现了大象憨厚、可爱的样子。

3.我们一边欣赏,告诉老师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

三、分段欣赏

1.聆听第一主题:

这段音乐好像在描写大象在干什么?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

它的心情怎么样?

我们再听这个主题并进行模仿。

2.聆听第二主题:

这个主题与第一主题有什么不同?

你能想象大象在干什么?

这个主题表现大象走累了,停在大树边休息,它会是什么状态呢?

边听边模仿。

3.聆听第三部分音乐:

经过短暂的休息,大象又恢复了一开始的神态,我们听音乐表现了什么?

和前面哪段音乐相似?

四、完整欣赏

森林召开动物狂欢节,小动物们都在这个节日里快乐的唱歌、舞蹈。

大象也赶来了,它迈着笨重的脚步,费力的旋转舞蹈。

我们完整的欣赏乐曲,想象一下大象笨拙的舞姿。

五、课堂小结:

我们现在已经欣赏了圣桑的两首作品,《狮王进行曲》和《大象》。

他是一个非常有音乐天赋的人,一共创作了170部作品,涉及各种体裁。

以后我们再一起欣赏他的其他音乐作品。

第三课时《咏鹅》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的歌曲《咏鹅》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音乐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2.了解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

明确休止符在歌曲中的用法。

3.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感受2/4的韵律美并运用到歌曲《咏鹅》的演唱中,用中速、稍慢的速度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反复跳跃记号的用法以及休止符在歌曲中的运用。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一位朋友,你们猜它是谁?

你们喜欢鹅吗?

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出了点小难题,你把它解决了,自然就成了鹅的朋友。

怎么样,同学们你有信心吗?

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咏鹅》吧!

二、感受歌曲

1.做“传递鹅”的游戏

“传递鹅”的游戏规则是按所给的音乐的节奏将鹅从第一位同学的手中传递到最后一位同学手中。

听!

音乐响起来了,让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来做。

在范唱的音乐声中,有节奏的传递。

2.听音乐,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大家都听的很认真,听后说说你的心情怎么样?

3.究竟出现了几次?

让我们再听音乐,这次都伸出你的手,当听到第一遍时伸出一个手指头,听到第二遍时再伸出一个手指头,最后看看到底是几次?

(4次)

4.同学们仔细看大屏幕,歌片中出现了三次,我们为什么要唱四次呢?

因为这首歌的旋律当中出现了这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因为有了它,才使得反复跳跃记号之间的部分要重复演唱一次。

我们一起来看在哪些地方运用了这种记号?

接下来听老师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

(师范唱)

三、学习歌曲

1.按节奏读歌词

朗读是我们最拿手的事了,但按照一定的节奏读可不太容易,请看大屏幕,按节奏读歌词。

试试看你会读吗?

(1)鹅鹅︱鹅0︱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读完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这两种节奏不同。

)有什么不同?

(原来呀,第一种节奏在鹅后使用了休止符。

)我们来练习一下第一种节奏,为了能读准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代替休止符呢?

拍手、点头、弹舌等。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1)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范唱小声唱唱试试。

(2)看老师的手势,第一遍和第三遍的演唱高低有什么不同。

师唱111和555用手势引导学生唱出音的高低。

(3)前两遍在中音区,就像是大白鹅在悠闲的游来游去,后两遍就好像它们玩的很高兴在引吭高歌。

我们现在就模仿大白鹅来唱一唱吧。

四、巩固、提高

(师播放课件:

比比谁的耳朵灵)

听老师弹奏第一组的两个乐句,你能听出来它在歌曲什么地方出现吗?

第一句在第一、二遍的开头;第二句在第三、四遍的开头出现。

这两位同学的耳朵最灵,你们想要挑战他们吗?

还有机会。

接下来请听第二组的四个乐句,请说出它在歌曲什么地方出现的?

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遍的结束句出现。

看这四个乐句,你又发现了什么?

从这你们看出了每一遍的结尾的旋律是不同的。

下面再跟老师唱两遍。

五、表现歌曲

优美的音乐,激起了我们的表演热情,每个同学都有表演天分,可以选择你喜欢的乐器;可以与你身边的小朋友想办法合作表演,看谁的动作最新颖、有创意、最精彩,谁的表情最丰富。

(1)我们先分小组合作表演。

(2)让我们随着歌声集体表演。

把我们的歌声送给所有关心我们的人。

同学们美妙的歌声,优美的舞姿,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愿所有同学继续乘着歌声的翅膀遨游在音乐的殿堂,知识的海洋。

第四课时:

《跳圆舞曲的小猫》

教学内容:

欣赏《小猫圆舞曲》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表演、歌唱、图谱等教学活动,正确把握乐曲的基本情绪,想象和观察能力得到提高。

2.通过聆听,身体动作学生能感受三拍子的节拍特点。

3.通过两首乐曲的比较,学生能辨别乐曲的速度、情绪的不同。

教学难点与重点:

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感受圆舞曲的特点及乐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随歌曲《请你唱个歌吧》律动

师:

同学们,我们每一位同学送给老师一个美丽又灿烂的笑脸好吗?

好!

让我们一起跳起来吧。

(播放《请你唱个歌吧》,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2.谁能告诉我这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的呢?

那三拍子我们用一个动作来表示谁会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