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828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docx

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技术

1、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

立地类型是小地形、土壤(土层厚薄)、水文条件、小气候和植被等各种构成要素,即立地因子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它反映了坡向、坡位、土层分布、土层厚度等方面的变化.

该区类型的分布格局具有一定规律,即从洼地到峰丛顶部,立地类型的分布格局呈“耕地—林地-荒地”或者是“耕地-荒地"过渡,立地条件则有较好到一般再到较差和极差。

Ⅰ1主要位于平洼地和山脚地带,土层连续而深厚,立地条件最好;Ⅰ2为坡度较缓的坡地,主要分布在山脚至山坡中下部,土层连续,但土层厚度较小而裸岩率较大,立地条件次之;

Ⅰ3为陡坡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坡的中上部,坡度大,多为石穴土,土层浅薄且土被不连续,在耕地中立地条件最差。

Ⅱ1郁闭度较大,但由于面积有限,密度较小且没有形成乔、灌、草等层次结构,生态调节作用不明显;

Ⅱ2密度低,郁闭度小,生态调节作用微乎其微。

Ⅲ以荒山坡地为主,同时也包括一些弃耕地,其现存植被全部为低矮灌草丛:

Ⅲ1以藤刺灌丛为主,高度在1m以上,分布较为均匀,灌草植物生长较好,有一定的自然恢复能力;

Ⅲ2以草丛为主,高度不足1m,灌草植物生长一般,自然恢复能力较差;

Ⅲ3植被稀疏,自然恢复能力最差。

在广西石漠山区,小气候环境因子如光照、气温和湿度等除受外界气候条件直接影响外,还与该植被生态系统或具体地段的群落结构、群落高度和群落盖度等因素紧密相关.生境异质性是广西石漠化山区植被恢复必须予以重点考虑的主导性因子,如果脱离了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的具体要素,一味强调森林的恢复而在不宜人工干预的地段实施人工造林,即便选择适生优良的乡土树种,也可能造成脆弱生境的严重或者再次破坏,因而必须在小尺度上采取针对性的恢复措施。

一般而言,石漠化山地上部与阳坡光照较强,空气及土壤较为干燥,土层浅薄,需要选择耐旱性较强、喜光的阳生性树种;而山地下部和阴坡光照较弱,空气和土壤较为湿润,可以选择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格的乡土树种混交建立先锋性群落.在土壤条件较好植被覆盖率低的荒山缓坡或退耕地,采取直播灌草和定植乔木幼树的方式构建乔灌木群落;而植被覆盖较多、群落高度较大和乔木幼树稀少的灌草丛荒地,主要采取植苗造林法定植乔木幼树而使其形成有利于植被快速恢复的乔灌草群落雏形;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缓坡地和梯地,可以选择多用途和经济价值较高的乔灌植物种植,以逐步造成乔、灌、草的复层植物群落来增强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功能和提高林地土壤肥力。

广西岩溶地区乡土植物或树种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宜于中性偏碱性和钙质土壤生长;2、根系特别发达,趋水趋肥性和穿窜岩隙缝间生长能力较强;3、能忍耐土壤周期性干旱和热量变幅;4、树种易成活,生长迅速,具有较强的萌芽更新能力等.

适生植物收集原则:

1、乡土性为主、气候相似性为辅原则;2粗生性与速生性兼顾原则;3、短期效益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原则;4、经济效益与生物多样性并重原则。

2002年以来,广西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先后引进了不少适生、高效的经济作物和造林树种。

如玉米优良品种正太618、正太619和澄海一号,花生优良品种桂花系列,果树主要有火龙果、无核黄皮、桃和大果枇杷等,传统中药材有金银花、猫尾草、板蓝根和苏木等,造林树种有枸骨木、茶条木、银合欢、海南蒲桃和女贞等。

以火龙果为例,火龙果是原产于巴西和墨西哥等热带美洲国家,具有耐旱、早实、适应性广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是一种新型的营养型水果,适宜于桂中以南广大地区种植。

桂中和平果等示范区于2002年开始引进火龙果,2004年挂果投产,2005年开始采用扦插法和嫁接法就地培育火龙果苗,其中嫁接法包括切接法和芽接法,以量天尺扦插苗作砧木,一般15天内开始萌芽,成活率可达85%以上.

3种植被恢复方法

3.1、自然封育技术

3.2、人工干预半封育技术

3。

3、人工造林技术(适地适树)

3.4、外来生物入侵治理(蔓延速度快、分布面积广、危害严重)

(紫茎泽兰、飞机草、一年蓬、喜旱莲子草…)

2、土地整理技术

土地整理:

是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和工程措施改变土地资源的原始状态.

上坡部位土地整理。

上坡位通常坡度陡,土壤极缺,只在石缝中见少量土,一般配置为生态用地。

除造林种草外,尽量减少扰动,土地整理主要是封山育林,或见缝插针、或采用客土人工造林恢复植被.

中坡部位土地整理。

中坡部位坡度较缓,但大多仍大于25°,通常优化配置为生态用地或农用地,农用地内以园地、草地、生产性林地为主。

生产性林地内可种植多年生牧草,实现林+草立体种植。

下坡部位土地整理。

下坡部位坡度较缓,大多小于25°,基本开垦成耕地,土地整理优化配置主要为耕地、园地、牧草地。

洼地(谷地)土地整理。

土地水肥条件较好,但旱涝灾害频繁,主要优化配置为耕地,对于淹水时间短,短期内无法治理的低洼部位,优化配置为园地和牧草地。

土地整理主要是清除石碓、石芽,归并地块,平整土地,建设排灌系和田间道路,改良土壤.

土地整理配套措施:

客土法增加土层厚度;增加沙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

利用附近糖厂大量廉价的虑泥和甘蔗渣以及附近平原区的稻草秸秆改良土壤;修建蓄水水柜,引泉蓄水;

案例:

岩溶洼地整地种植火龙果技术

洼地岩溶强烈发育,石漠化产生后,土被被裸露石芽分割,厚薄分布极不均匀,地块坑洼不平.为了充分合理高效利用这部分的土壤资源,在广西平果果化示范区研发了洼地整地后种植火龙果技术,该项技术的核心主要包括:

清除地块内零碎的裸露石芽;充分利用裸石资源浆砌成柱,用作火龙果的攀岩体;对于相对低洼的地块或者因清除石芽而导致的石坑,采用客土回填;平整洼地地块;改良土壤;采用浆砌块石做地埂;火龙果与牧草、蔬菜等立体种植。

3、水土保持技术

生物技术,不同地貌部位水土保持林的建设、水土保持植物篱技术、微地貌单元水土保持技术、坡面植物梯化技术(坡面牧草+金银花(长期)梯化种植技术“牧草+畜+沼气+沼肥”(短期))

(坡面牧草+火龙果梯化种植技术。

火龙果耐旱、耐贫瘠,种植技术简单,农民易于掌握,当地农民种植意愿强。

但是种植在石漠化严重的石缝地上,因夏季中午裸岩升温过高影响火龙果产量。

该模式中,火龙果单行种植在土壤斑块内侧,外侧种植牧草。

利用内侧裸岩作为火龙果攀附的支撑,3年后火龙果可挂果,此时火龙果的枝条刚好对内侧裸岩起到遮阴覆盖作用,外侧的牧草还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土作用,与火龙果一起改善周围的小气候环境,促进岩面地衣、藻类、苔藓、蕨类等植物群落的发育,降低周围岩石夏季中午的温度,实现火龙果的高产,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工程技术:

浆砌石作梗,沉砂池、截水沟、蓄水池或水窖、排水沟。

4、水资源开发及其高效利用技术

地下水开发(高位地下河出口引水、地下河天窗提水、地下河堵洞成库、地下河出口建坝蓄水、地表与地下联合水库、岩溶地下河联合开发)

表层岩溶水资源开发技术(洼地水柜山塘蓄水,山腰水柜蓄水、管渠引水,山麓开槽截水、水柜山塘储蓄、管渠引水,泉口围堰、管渠引水,洼地底部人工浅井)

农艺节水技术

1、种植制度优化节水技术(两个原则:

一是充分利用本地的光、热、水资源;二是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2、抗旱品种的筛选与引进

3、覆盖保墒技术

4、化学制剂保水技术

生物(生理)节水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滴灌、微喷灌(根部部位)涌泉灌(小管出流灌)地下渗灌(地表下管道))

5、种草养畜技术

6、岩溶土壤改良技术

种植绿肥改良技术

绿肥即作肥料施用的植物绿色体,大多数绿肥可用作牲畜饲料。

选用原则:

1、岩溶区缺少水土,居民贫困,种植绿肥改良土壤必须与种草养殖相结合进行,进一步扩展到生产沼气,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农户易接受,易辐射推广;2、豆科绿肥植物与农作物、果树等间作,为不影响作物生长,宜选择耐贫瘠、耐旱、耐隐蔽等特点的绿肥植物,如苕子、菊苣等;3、在坡面及梯形地种植果园中,宜选择耐旱、耐贫瘠、耐酸碱的绿肥植物,如肥田萝卜、菊苣、黑麦草等;4、在石缝地、梯形地、坡耕地中,宜选择耐旱、耐贫瘠、耐钙、根系发达的多年生绿肥植物,如桂牧1号、狼尾草、木豆、紫花苜宿等;5、易涝洼地,宜选择耐涝的绿肥作物,如桂牧1号、象草、银合欢等.

7、洼地内涝防治技术(完全封闭的洼地、一端有开口的洼地)

典型案例:

弄拉示范区排涝工程

弄拉示范区下弄拉洼地,四周完全封闭,年年受淹,要利用土地必须查明洼地底部的岩溶发育规律,实施排涝工程。

在探查后,制定了洼地排涝工程方案,修建排水沟500m余,拦水坝100m,沉沙池6个,落水洞坊1个,基本解决下弄拉洼地的排涝问题,同时利用排水沟旱季实现多机蓄水灌溉。

8、石漠化区域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产业培育技术

传统农业:

以粮食(玉米)和低效作物(黄豆、花生等)轮作的单一结构为主;过重的人口压力,山坡上开荒种地十分普遍;坡地地块破碎,耕地面积一般不大于3平方米,且该类型耕地占总耕地的50%以上;岩溶作用强烈,地表物质和能量迅速渗漏转移,土层浅薄贫瘠,植被少,裸岩多,保水能力差,调节功能微弱,旱涝灾害频繁,连片干旱和严重过多的农田用水,人畜饮水困难;

此外,养殖业也发展迟缓,粗放的放牧方式一方面严重破坏了山区的生态系统,另一方面草料品质低,家畜产量低下,经济价值低,无法脱贫致富。

方案:

引入高效生态农业技术,转换生态功能,构建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复合农林经营系统,提高效益的同时抑制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达到植物恢复、生态重建与经济开发相统一。

措施:

生物措施、工程措施、耕作措施、管理措施。

结构调整: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生经济树种,建立果树和木本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种草养殖,改进传统种养结构和方式.

 

平果果化龙何示范区:

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高效节水系统种植火龙果,套种牧草养兔,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案例:

白宝示范区生态果园模式—以沼气池为纽带,种养结合。

火龙果、翠冠梨果园间种绿肥、牧草,养殖家畜,配备沼气池,形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用.

9、其他技术(沼气池+薪炭林+节能灶,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