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6712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docx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

篇一:

新手必知:

给领导拍照技巧集锦

1、最好不用闪光灯,如果一定要用,请记得带套,别误会,遮光套,这样,光线就不会直接打在领导的眼睛上。

2、注意会议背景板、演讲嘉宾的一致性,不然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太少,别人不知道是哪里照的。

3、大型会场,一定要用中长焦镜头,我一般是用55~250mm佳能单反镜头,一般400人会场,完全可以

否则,每次领导讲话,你都要跑到最前面,恨不得趴到他脸上去照相,这是最愚蠢的,一是自己累,二是影响别人听讲。

4、拍照时,不要穿鲜艳的衣服,你不是会议的主角,你只是来拍照的。

5、给领导拍特写时,往往会议标题不能全部囊括进去,没有办法,特写的主角是领导,只要被背景拍进局部就可以了。

6、记得开会前进入会场,拿起相机调试一下,光线、角度、焦距,找到你拍照的最合适的位置,用闪光和现场光分别拍几张,做到心中有数。

如果不用闪光效果依然很好,那就不用。

7、如果是正式场合,如大领导来单位视察,本单位领导去下级单位视察,平级

单位之间的交流,不要用你的手机和数码卡片机跑到领导面前拍,一定要单反,相机尽量大,镜头尽量粗尽量长。

8、有的领导很喜欢上去低头念稿子,中间不抬头,这种情况最让人懊恼,所以,不是每个领导你都熟悉,所以,遇见陌生的领导上台演讲,一定要在其走向讲台的时候提高意识,在其做准备还没有开始低头念稿子的时候抓拍几张,否则,你一点机会都没有。

9、现在用得都是数码相机,所以闲暇时一定要检查一下相机里有没有失败的照片,有的话,及时删除,否会耽误后期的图片处理效率,关键是这种照片万一流传出去,领导会恨死你的。

10、如果领导肥胖,满月脸,那就侧面45度拍摄,面部的赘肉就不会那么多。

11、如果领导瘦,刀削脸,那就正面拍摄,如果还是侧面拍摄,那就显得下巴更尖了。

12、如果领导个子矮,甚至站在台上演讲你在下面只能看到演讲台上一堆鲜花,连他头顶都看不到,这种时候,甚至可以牺牲背景板、牺牲其他现场元素,跑到舞台侧面,一定要蹲下来,镜头水平高度一定要低于领导的眼神水平高度,这样拍出的效果才显得其高大威猛。

13、如果领导秃头,记得闪光灯不要打,一旦灯光在其秃头上闪烁反光,这张照片便成了你丑化领导的证据。

14、如果领导一边脸上有痦子,最好避开这个,找到一个理想的角度进行拍摄;如果领导脸上痦子实在很多,两边都有,那就放心拍摄吧,拍完以后请示你的上级领导,请教照片处理意见。

15、拍摄领导讲话的照片,要注重的是眼神、表情、嘴型、手势的四位一体,只有这几个元素最和谐地表现在领导的脸上,照片才好看,领导的形象才好,所以领导讲话时的特写一般要三连拍,拍完找出效果最好的几张,其他不理想的就立即删除,别耽误后面的拍摄。

16一个会议的几个代表性的镜头,一定要留下来:

主持人致辞、领导致辞、领导鼓掌、领导给别人颁奖、领导之间的交流、领导与下级之间的交流、闭幕式、签到台、大合影等。

所以,作为企业或单位的内部工作人员,一定要在事前清楚会议的主题、议程等问题,这样的话,你对抓拍什么照片心里就有数了。

17、注意领导背后的物体,在照片中,领导的头部背后不要有锐器、不要有线条、不要有不祥之物。

如果你的领导在单位有政敌或他不喜欢的人,尽可能不要把他们拍到一起,不要出现在同一张照片

中,实在不能避免,那就算了。

18、新闻记者的拍摄需求和单位工作人员摄影需求是不一样的,但是在中国,

两者差别不是太大,我们在一场会议、活动的摄影中要拍摄哪些照片,要看报道的要求,不管是内刊还是新闻单位,摄影人员事先都要和编辑人员沟通好。

比如领导参加某喜庆活动,那就把他快乐的瞬间拍摄下来;领导参加吊唁活动,要拍摄其悲伤的一面;领导去事故现场,要拍摄出其敢于担当的气势和指挥若定的表情。

19、如果你陪领导去上级开会,你拍摄你的领导时候,一定要拍摄其专注听讲的表情,不要拍其小动作,如果:

挖耳朵、挖鼻屎、目光迷茫、打哈欠、揉眼睛等;如果你的领导在上面做报告,你需要拍摄听会的嘉宾,那么要拍摄这几个镜头:

听会的在做笔记、在凝视领导、在鼓掌、在提问。

20、如果你的领导在和另外一个领导交谈,他们级别一样的时候,那么,你在拍摄的时候,一定要拍摄他们的正面,否则,宁愿不要拍。

如果级别不一样,一定是拍高级别领导的正面,其他的最好是侧面,但不能使背影。

21、每个人的吃相都不怎么好看,尤其是中国菜,看着都很诱人,何况还是吃呢,所以不能拍摄领导的吃相。

在领导就餐时,一般只拍摄领导祝酒时候的形象。

22、对了,如果领导是近视眼,而且是高度近视,一定是带眼镜的,闪光灯千万不能直接打在其镜片上,因为直接打在镜片上易导致反光,看不到领导的眼神,无疑是不败笔。

23、如果会场的光线太暗,用闪光拍领导容易出现红眼,虽然能后期修改,但

是能避免的时候最好避免。

24、最后切记,给领导拍照就是给你拍领导马屁的机会,要正面理解拍马屁的意义,心里要阳光点。

拍得好,那是因为领导长得帅,长得又气质,拍得不好,那一定是你的技术不好。

篇二:

浅谈如何拍摄好会议照片

浅谈如何拍摄好会议照片

对于宣传人员,很多时候需要拍摄各种各样的专题会议。

而在会议中,除了要把会议的场景,如大景,中景拍摄好外,最重要还要把会议的主要参会者和领导拍摄好,如果把主要领导的拍摄搞砸了,整个会议的拍摄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单个主要领导拍摄。

首先应充分运用各种动态构图法,更加突出的表现主体形象,不能呆板、没有活力。

例如,可以首先选好几条推拉路线,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搭配,然后在拍摄过程中把不同的构图有机地串联起来。

给每一个领导足够时间的特写,尽量时间长点,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可以有选择性地把好的镜头剪接出来。

多个主要领导拍摄。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要以平摄为主,但是开会的主要领导很多时候都有多个,这个时候就更加要注意拍摄要领。

如果一部新闻全部一律地使用单独平摄,就会使观众感到平淡乏味。

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影片增色不少,最适合用左右平移的方法。

首先,在给一个领导足够的特写后不要关机,用平移的方法,保持平均的速度把镜头移向另一个领导,再给他足够时间的特写,如此类推;但镜头的平移不能过快或者过慢,否则会破坏节奏的连贯性。

有时候,对人物拍摄时为了突出拍摄的高大形象,可以用仰摄来拍摄,同一个人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

仰望一个目标,观众会觉得这个目标好像显得特别高大。

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注意事项

1.在拍摄时尽可能接近会议的主要领导,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人或者由于拉动镜头过远而导致手颤动,所出现画面的走样和摇晃。

能够在领导面前拍摄,就尽量靠前,要抓紧时间,选择好时机。

2.进行拍摄领导时,构图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

譬如:

发言时麦克风遮住了领导的半个脸、桌面的水平面与领导的脖子等高、领导抽烟或者手拿着烟、会场烟雾弥漫、把隔壁领导的半个头或半只手也拍摄进去等等。

3.拍摄主要领导时,不要给所拍的人物头顶留太多的空间,否则就会造成构图不平衡缺乏美感,很容易把领导拍摄成中年“地中海”。

对领导一定要少用俯拍镜头,特别是对于高个子的记者。

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使观众对画面中的人物产生居高临下的优越感。

画面中的人物看起来会显得矮一点,也会看起来比实际更胖。

4.此外,会议中,一些抢眼的背板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会议主要领导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拍会议照片看起来简单,实际上要想拍好还需要下些功夫,不断在拍摄中总结经验。

无论是大型会议或小型会议,一般情况下拍三组照片就能反映出会议的基本内容,可供报刊、宣传栏等使用或作为资料留存。

一、全景

全景照片是反映会议的主要照片,既要有会标,又要有主席台和听众及会场的相关环境。

拍摄大场照片有四种方法。

一是利用现场光。

为了把照片拍得更清楚,最好使用三脚架,并根据不同的会场场景和自己所需要的景别,采用不同镜头焦段,如24、28、35、50、70毫米的焦段,尽量避免后后期使用时剪裁。

二是利用外接闪光灯。

相机内置闪光灯光值较小,只能照亮前景的一小部分,曝光不均匀。

如果使用外接闪光灯,可根据会场的高度,把闪光灯调至45度左右,用反射法拍摄,这样前景和远景的反差不会过大,较为均衡。

三是测光方法。

首先利用相机内的多点或平均测光(不宜用点测光),先测一下主席台,后再测一下听众席,然后取平均曝光值,再在平均曝光值的基础上再增加2——3档。

这样拍出的照片整个会场清晰,反差适中。

还有一个较为省事的办法,用多点或平均测光进行大场面的测光后,直接增加曝光量2——3档。

以上方法适用于光源较为复杂及亮度不够的会场,光线较明亮的中小型会场用相机自动测光既可。

四是全方位拍摄。

为了拍出新意,除了正面以外,可用高角度、侧方位等多机位拍摄。

二、中景

中景是对全景的进一步说明交待,主要针对主席台及一部分听众,是否需要加用闪光灯视现场光线情况而定。

会议开始后,首先要拍摄主席台,因为此时主席台就座的人员精力集中,坐姿整齐,这是拍摄的最好时机,随后再拍听众。

拍摄听众时宜采用俯拍角度,既能反映出听众的数量,又能表现出排序。

听众是静止的,可以用慢速度大光圈,采用现场光。

三、特写

有了全景、中景,特写必不可少,特别是讲话人的特写。

拍摄方法有两种,一是正面拍摄。

尽量避免与讲话人太近,造成紧张情绪,显得不自然。

可用100——200左右毫米的镜头。

二是侧面拍摄。

与讲话人形成30——45度角,要注意话筒、水杯、鲜花等物件挡住讲话人的面部。

在拍摄时还要特别注意讲话人的眼神、口型,神态,最佳时机是眼晴向前看、嘴微张,如果能抓住讲话人的气质和特点当然更好。

若是讲话人戴眼镜,可采用第二种方法避免反光或不用闪光灯。

谈谈如何拍好会议主题照片

说到拍摄会议主题照片,首先我们应该抓住拍摄的特征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拍摄方式及拍摄器材。

拍摄会议主题照片要善于捕捉精彩瞬间和人物表情,它是一种记录和写实的拍摄手法,所以不会象摆拍静物一样,给摄影师太多准备和思考的时间及空间。

拍摄会议主题照片时既要做到拍摄的专业和美感,还要做到眼疾手快。

这就决定着我们对摄影器材的选择。

就胶片照相机而言,一般选择自动对焦照相机,手动太慢,且对焦点费时间,会失去一些瞬间的捕捉机会,或者焦点不实;如果选用数码相机时,一定要单反数码相机,原因是快门延时时间短。

同时我认为数码相机应当是拍摄会议等的首选设备,方便快捷无须后期成本。

而且数码相机最大的优势还是出片快,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照片,可以用手提电脑加无线上网在现场向各大新闻媒介直接发稿。

会议照片不象艺术照那么追求特有的艺术和视觉效果,所以选择镜头24mm——85mm或28mm——120mm的变焦镜头,有一只就足够。

如果条件允许,带一只70mm——200mm/2.8的恒定光圈镜头,因为会议一般多安排在室内,如果光线不好、距离太远或某些情况下不能用闪光灯,大光圈的长焦镜头就可以发挥作用。

选择闪光灯指数要大,质量要高,能够连闪为最佳。

会议多安排在室内,因此一只高质量的闪光灯必不可少,闪灯指数太小、回电时间太慢等种种原因会造成漏拍、虚拍。

电池和胶卷要充分备足,拍摄不熟悉的会议场地时,最好先到会场看看,观察灯光条件、主席台领导位置、出入口和位置,选择好拍摄最佳的角度。

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接着在拍摄会议中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会场全貌,一般正面远景拍摄,拍摄时要注意把会议标题拍摄完整,主题突出醒目,让人一看便明白是在开什么内容的会议,会议照片在注意构图美感的同时,更要表现出主题内容;必须要重点突出会议的主要领导,可以选择在主要领导步入会场、发言、颁奖的时候靠近主体拍摄;

二是对会议的主要领导人要尽量多拍摄几张,要做到万无一失,千万不能只图拍一两张完事。

万一把主要领导表情不到位,多拍的就可以有得选择;

三是遇到颁发奖项等内容时要尽量靠前,建议使用连拍档,因为这时秩序较混乱,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遇到拍摄上级领导视察或重要领导人接见的内容题材,这是全方位考练拍摄技术的工作。

本身这样一个事件很重要,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于领导人来说也是“机会难得”,作为拍摄来说,没有等待和重拍的可能。

而且照片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和保存意义,一旦拍砸,影响到的就不只是个人。

所以在拍摄这类视察工作的内容时,首先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作好最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般要两个照相机,要使用平日最熟悉的相机,避免用你没用过或借来的那怕是最高级相机。

相机上要全部安装好胶卷或储存卡,胶卷要剥去外壳,全部放在你最方便的口袋中,储存卡也要事先清空,电池充足电能。

必要时,要找一个助手,专门为你换相机换胶卷打灯光

作为摄影爱好者个人来说,似乎都不太喜欢拍会议。

但作为工作内容来讲,拍摄好会议和领导人物的照片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由不得你是否喜欢或不喜欢,从另一个角度看,只有把会议等工作性质的内容拍摄好了,才会得到领导重视,也才有希望让领导为自己配置好相机。

拍摄会议照片,看似容易其实很难,难就难在如何拍摄出新意。

器材准备

相机:

一定要购置自动对焦相机,手动太慢,且对焦浪费时间(这是指胶片相机而言);如果购置数码相机时,一定要数码单反相机,原因是快门时延时间短。

而且我认为数码相机应当是拍摄会议等的首选设备,方便快捷无须后期成本。

但数码相机最大的

优势还是出片极快,对时效性要求极高的照片,可以用手提电脑在现场向各大新闻媒介直接发稿,要求精制的也只需输入电脑作好调整就可直接使用。

镜头:

焦距在24-85mm或28-120mm范围的变焦镜头,有一只就足够啦!

如果条件允许,最好上一只80-200mm/2.8的恒定光圈镜头,因为会议一般多安排在室内,如果光线不好、距离太远或某些情况下不能用闪光灯,大光圈的长焦镜头就可以发挥作用。

闪光灯:

指数要大,质量要高,能够连闪为最佳。

会议多安排在室内,因此一只高质量的闪光灯必不可少,千万不要小看了闪光灯作用,其重要地位不亚于相机本身。

我曾吃亏不小,闪灯指数太小、回电时间太慢等种种原因造成漏拍(:

领导讲话照片拍摄)、虚拍,挨过领导严厉批评。

电池、储存卡(或胶卷)要充分备足,只可多备,不然一旦弹尽粮绝,你就惨啦。

会议拍摄

拍摄不熟悉的会议场地时,最好先到会场看看,一是灯光条件,二是主席台领导位置,三是颁奖的出入口和位置,选择好拍摄最佳的角度。

拍摄会议通常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突出会场全貌,一般正面远景拍摄,拍摄时要注意把会议标题拍摄完整,主题突出醒目,让人一看便明白是在开什么内容的会议,看过一些会议照片,会标不突出或没有照完整,使人一头雾水,不明白今儿开了个什么重要会议;

二是必须要重点突出会议的主要领导,可以选择在主要领导步入会场、发言、颁奖的时候靠近主体拍摄;

三是对会议的主要领导人要尽量多拍摄几张,要做到万无一失,千万不能只图拍一两张完事。

万一把主要领导照瞎了眼或表情不到位,事后你哭都来不及;

四是遇到颁发奖项等内容时要尽量靠前,建议使用连拍档,扫机关枪,因为这时秩序较混乱,是最容易出差错的

视察和接见

还有一类拍摄工作更重要,就是拍摄上级领导视察或重要领导人接见的内容题材,这是全方位考练你的拍摄技术,一丝也马虎不得。

如中央领导或公安部领导来单位视察工作,这种机会对一般领导而言可能一生中也难遇几次,如果你把照片拍砸了,如你单位领导跟中央领导或公安部领导握手时,你却把人拍瞎了眼或表情怪异,你的一世英明就完蛋了,甚至就准备下基层吧!

呵呵~~~

所以在拍摄这类视察工作的内容时,首先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作好最充分的准备工作。

一般需要两台相机,要使用你平日最熟悉的相机,千万不要用你没用过或借来的那怕是最高级相机;相机上要全部安装好胶卷或储存卡,胶卷要剥去外壳,全部放在你最方便的口袋中,储存卡也要事先清空,电池充足电能;必要时,要找一个信得过的好助手,为什么要信得过的好助手?

因为拍摄这类题材时往往人多且容易混乱,万一你拍完

篇三:

如何拍摄会议照片

如何拍摄会议照片?

拍摄会议照片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如果想拍好还需要一些基本功夫。

十多年来的会务拍摄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首先,得到客户通知拍摄时,必须做好会务拍摄的时间、地点、机位数量及拍摄要求。

1、准备工作

在了解客户要求后配备所需的相机、镜头、闪光灯、电池、记录卡等配件,进行试拍,对相机进行全面检查。

如只有一台机位,可备一台机器作为备机,如主机有故障时就可以补充机器,这样不会误事。

一般会场光线都比较差,灯光偏黄,所以一定要备好闪光灯和测白平灰板。

如果光线不错,尽量不用闪光灯,用大光圈镜头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层次分明,色彩自然。

一般配:

16-35mm(F2.8)、50mm(F1.4)定焦、70-200mm(F2.8)这样基本就够用了。

2、根据约定的时间提前15分钟左右进场,与客户联系人沟通,了解会务流程,掌握拍摄重点。

比如有几位领导或嘉宾讲话,有无颁奖环节等。

如果是多机位,要进行工,不同机位的摄影师拍摄的内容和景别等。

3、摄影师在拍摄会务时,要明确自己的拍摄任务,提前确定自己的机位,切忌在一个点拍完后原地长时间查看照片,因为你的高大身躯正影响着别人的视线,所以当摄影师拍好

照片后赶快蹲下或移动到不影响别人的位置,进行查看照片或调到其它角度再进行拍摄。

4、拍摄台上发言人讲话。

拍摄台上领导讲话时不易走的太近,尽量用中长焦镜头。

在测定好光圈后瞄准讲话人,尽量拍摄发言人面向台下的镜头。

一般发言人喜欢看着文稿,眼睛一般都是向下看,这里拍出来的片子效果就不好。

所以,摄影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时机按下精彩的瞬间。

5、会场合影拍摄。

一般会务结束后,有人总喜欢提议拍一个大合影。

这时摄影师要根据场地大小,人数多少来确定使用的镜头和机器位置。

然后安排人员站位,一般女性前排蹲下,第二排领导及贵宾座着,第三、第四排站着。

摄影师要提示让每一个都能看到你的相机,因为,只有被摄者能看到相机,他的脸才能被拍摄到。

然后要放高音量与大家喊话,可以用一些幽默语言逗乐大家,让所有人感到轻松愉快,这样拍摄的照片才能被大家喜欢。

拍摄合影尽量多拍摄几张,这样成功率就会提高。

最后一点,每次拍摄完成后第一个任务就是把照片拷到电脑里并进行查看。

不管多忙也不能拖着等有空再拷,如果不小心把照片丢了,那可是无法想象的后果。

先写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