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6646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docx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166题)

连云区小学生防震减灾知识竞赛试题库(共166题)

一、判断题。

(65题)

1.我国第一个防震减灾示范区在福建省闽南地区。

2.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3.《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

4.《地震预报管理条例》是1998年12月17日由国务院第255号令发布施行,同时废止国务院在1988年6月7日批准,同年8月9日国家地震局发布的《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

5.《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是2011年9月23日经过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订,并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6.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如有条件,任何组织或个人均应及时发布地震临震预报。

×

(答:

《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地震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有关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统一发布,其他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发布地震预报。

7.地球表面是一块完整的岩石。

×

(答:

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

8.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

9.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低,破坏小;反之烈度高,破坏大;×

(答:

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10.横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

(答:

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11.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为弱震。

12.我国自建最早的地震台是建于1930年的北京西山鹫峰地震台,自建最早的遥测台是建于1966年的北京遥测台网,有8个子台。

13.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尧舜时代发生在蒲州的地震。

14.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司马迁发明的。

×

(答:

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15.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16.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

17.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

18.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上下晃动。

×

(答:

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

19.地震之前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会在冬眠期间大量出洞。

20.地震之前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等会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

21.地震前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有时会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22.地震前飞行动物会惊飞、惊叫、不进巢、不进食、撞笼、改变栖息方式或呆滞无神。

23.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

(答:

动物行为异常不一定与地震有关。

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

24.地震是有前兆的。

25.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称为宏观前兆。

×

(答:

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称为微观前兆。

26.微观前兆是指人的感官能够察觉的现象,如井水异常,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

(答:

宏观前兆是指人的感官能够察觉的现象,如井水异常,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27.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

×

(答:

不一定。

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

28.观测地壳应变、地壳应力能预报地震。

29.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30.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主要直接灾害是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

×

(答:

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最主要直接灾害是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31.地震破坏作用有破坏面积广、具有连锁性、多发性等特点。

32.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秩序地做好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33.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

34.3.11日本宫城县海域9.0级地震发生在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35.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造成2220人遇难,经济损失达8000亿人民币。

36.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

37.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

(答:

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38.社会文明程度决定着人类抗震防灾能力的大小。

39.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40.户外避震时应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41.地震时,可以选择躲避在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

(答:

避震时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如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避开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下。

42.地震时应避开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43.地震时可以在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避震。

×

(答:

避震时,应避开其他危险场所,如狭窄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44.地震发生时,如正在街上行走,可以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迅速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45.地震逃生时应争分夺秒,如楼梯道拥挤,可撑伞从楼上跳下。

×

(答: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卫生间。

46.在家中遭遇地震,要及时跑到阳台、窗边呼救。

×

(答:

在家中遭遇地震时,千万不要到阳台上去;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47.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

×

(答:

不要到楼梯去;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48.在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遭遇地震,应立即从逃生通道逃生。

×

(答:

在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场所遭遇地震,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49.在商场、饭店等处遭遇地震时,要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或柱子边、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避震,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

50.在野外避震要选择在山脚、陡崖和陡峭的山坡旁。

×

(答:

在野外避震既要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不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又要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51.在海边避震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的袭击。

52.地震时遇到火灾,应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待摇晃停止后弯腰或匍匐、逆风向安全地方转移。

53.地震时如遭遇燃气泄漏,要用湿布后住口鼻,逆风逃离,并不能使用明火。

54.震前预报可以精确的预测地震发生的震级、发震时间、发震地点。

×

(答:

目前水平,震前预报无法达到精确预测地震发生的震级、发震时间、发震地点的程度,如传闻的地震预报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那一定是地震谣传。

55.地震后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取水要用公用水桶。

56.地震时死伤牲畜较多,难免会有一些蚊蝇,不必要过分紧张。

×

(答:

震后由于厕所、粪池被震坏,下水管道断裂,污水溢出以及大批尸体腐烂,加之卫生防疫管理工作一时瘫痪,可以形成大量蚊蝇孽生地,在短时内繁殖大批蚁蝇,威胁群众安全,必须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大力杀灭蚊蝇。

57.郯城大地震是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山东省郯城县发生的一次8.5级地震。

58.地震时,一般晃动的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59.在家中遭遇地震,在感到摇晃时应立即关火,如已失火,要立即灭火。

60.地震时如在室内,要立即向户外跑。

×

(答:

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61.地震时,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62.地震时,如有条件,应尽量选择乘坐交通工具逃生,并多携带日常生活用品。

×

(答:

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所以切勿乘坐交通工具。

63.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64.我国不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

(答: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我国处在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65.“井水是个宝,前兆来的早”,井水在震前会发生水位变化、变味、挥发、冒泡、翻花等异常现象。

二、选择题。

(46题)

1.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

(C)

A1990年B1989年C1988年D1986年

2.《防震减灾法》规定,重大建设工程是指(A)

A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B非常豪华的建筑工程

C建筑面积大、施工范围广的工程D企事业单位建筑项目

3.省、设区的市(地)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B)。

A指导和评估B监督和管理C决议与评价D规划与建设

4.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应在接到报告之日起(B)完成地震灾害安全性评价报告的评定工作。

A三十个工作日内B二十个工作日内C七个工作日内D十个工作日内

5.《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规定的临震应急期为(C)。

A15日B20日C10日D7日

6.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D)。

A10倍B15倍C20倍D30倍

7.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A)。

A火山地震B塌陷地震C诱发地震D人工地震

8.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B)。

A火山地震B塌陷地震C诱发地震D人工地震

9.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C)。

A火山地震B塌陷地震C诱发地震D人工地震

10.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D)。

A火山地震B塌陷地震C诱发地震D人工地震

11.震级等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为(C)。

A弱震B有感地震C中强震D强震

12.(A)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

A烈度B震级C震源D地震波

13.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C)。

A中国东西地震带B中国东南地震带C中国南北地震带D中国西北地震带

14.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D)。

A北美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B南极地震带与北美地震带

C环太平洋地震带与非洲地震带D环太平洋地震与欧亚地震带

15.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A)。

A震源B震源区C震中D震中区

16.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C)。

A震源B震源区C震中D震中区

17.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把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叫作(B)。

A弱源地震B浅源地震C中源地震D深源地震

18.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把震源深度70—300千米的叫作(C)。

A弱源地震B浅源地震C中源地震D深源地震

19.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把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的叫作(D)。

A弱源地震B浅源地震C中源地震D深源地震

20.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A)。

A地方震B近震C中震D远震

21.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B)。

A地方震B近震C中震D远震

22.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为(D)。

A地方震B近震C中震D远震

23.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A);

A近震B弱震C远震D强震

24.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不明显,尔而以左右摇晃为主,即为(C);

A近震B弱震C远震D强震

25.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叫作(D)。

A临震预报B短期预报C中期预报D长期预报

26.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叫作(C)。

A临震预报B短期预报C中期预报D长期预报

27.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叫作(B)。

A临震预报B短期预报C中期预报D长期预报

28.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叫作(A)。

A临震预报B短期预报C中期预报D长期预报

29.我国曾经比较好地预报了哪几次地震?

(ABCDE)

A1975年2月4日的辽宁海城7.3级地震

B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5级地震

C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级地震

D1976年11月7日四川盐源6.7级地震

E1995年7月12日云南孟连7.3级地震。

30.地震应急预案应具备科学性、先进性、可操作性和(D)。

A群众性B人文性C制度性D社会性

31.1962年3月19日在(B)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A广西B广东C江西D河北

32.江苏省地震灾情上报内容主要包括:

人员伤亡情况、经济损失情况、社会影响和生态、地质等环境影响和(A)等五个方面。

A次生灾害影响B文化影响C行政影响D制度影响

33.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B)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A300万元B500万C600万D800万

34.在公共场所避震应当(D),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A尽快跑离现场B大声呼救C寻找出口D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

35.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应当(D),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A尽快跑离现场B大声呼救C寻找出口D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36.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避震应当(D),降低重心。

A立即下车B砸碎逃生玻璃逃生C大声呼叫D抓牢扶手

37.(A)是一种大众化的、大覆盖面的高效能的地震和防震对策知识宣传以及模拟防震救灾的实践活动。

A防震演习B防震知识讲座C防震宣教片D防震知识竞赛

38.室内避震场所应注意保持(C)的畅通。

A室内通道B室外通道C室内外通道D水气通道

39.(B)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A地震预报B震灾预防C紧急救援D地震对策

40.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D)进行抗震设防。

A震级B震源C震波D烈度值

41.省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由省防震减灾(A)及其他有关部门的专家组成。

A行政主管部门B安全评估部门C质量监督部门D技术支持

42.地震中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B)。

A强震区B极震区C重震区D震源区

43.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A)。

A地震带B多震区C板块活动区D震源区

44.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B)。

A震源高度B震源深度C震源广度D震源浅度

45.(D)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A次生灾害B危险品C危险源D次生灾害源

46.(A)是指平原或盆地区被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的,在地表没有醒目迹线的活动断层。

A隐伏活动断层B活断层C沉睡断层D沉积断层

三、填空题。

(50题)

1.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地震监测、地震预报、震害防御、地震应急、地震救灾与重建。

3.我国防震减灾工作机构大致可分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地、县地震局三个层次。

4.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点是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

5.抗震防灾工作的指导方针是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6.各级政府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主要职能是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

7.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8.《连云港市地震安全性管理办法》(连政规发[2011]15号)是2011年重新修订并于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2003年发布的《连云港市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连政办发〔2003〕150号)同时废止。

9.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10.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涉及到的主管部门有计划、建设、规划、土地等行政主管部门。

11.颁布《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应急活动的管理,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

12.发布地震预报法规是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行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13.地球七大板块分别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14.地震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等五种类型。

15.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16.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弱震、有感地震、中强震、强震、巨大地震。

17.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18.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是震中位置、发震时刻、地震震级。

19.发生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震源断层有显著垂直运动的差异;②震级6.5级以上;③震源深度在25千米以内,④海水深度要大于200米以上,千米以上则易造成灾难性海啸。

20.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

21.地震前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22.人们把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异常现象称为地震前兆,可归为10大类,分别是:

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重力、地磁、地电、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以及宏观前兆异常。

23.震前地下水会在水位、水量、水质、水温等方面出现异常变化。

24.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是地震预报三要素。

25.听到地震谣传时我们应当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26.新建设防工作“五同时”是指在进行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规划选址、工程设计、施工、竣工验收五个环节的同时要进行抗震设防。

27.抗震加固的原则是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注意经济和环境效益。

28.邢台地震后总结的农房抗震“四个一点”的经验是地基牢一点,房屋矮一点,屋顶轻一点,联接好一点。

29.活断层是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30.活断层探测的方法主要包括槽探、钻探、遥感和物探等方法。

31.活断层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剪切、挤压、拉张、剪切-拉张和剪切-挤压五种。

32.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医疗、广播、通信、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均属生命线工程。

33.邢台地震中死亡8000余人,受伤人员达30000多人,经济损失约有10亿元。

34.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点43分。

震级7.8级。

震源深度11公里。

震中烈度为Ⅺ度。

35.唐山大地震造成严重灾难的原因是地震震级大、地震震源深度浅,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没能做出短期和临震预报。

36.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震级里氏8级,地震烈度11度,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公里,共遇难69000余人,受伤37000余人,失踪170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

37.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

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

38.由深海地震引起的海啸称为地震海啸。

39.城市是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40.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有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地震类型、地址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发震地点、社会文明程度、地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程度。

41.由于地震次生灾害引起的或因抗震防灾体制不健全,人们防灾意识淡薄,指挥系统失灵而造成社会恐慌动乱,使地震灾害加重,称为地震的三次灾害。

42.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应急救援包,包中放置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锤子、剪刀、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巧克力、绷带、胶布、止血带、消毒药水、酒精棉球、常用内服药等应急逃生、饮食、医药用品。

43.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为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44.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有炕沿下、坚固家具附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45.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时可使用口对口吹气法、仰卧压胸法、心脏挤压术、针刺疗法等人工呼吸方法。

46.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指压止血法、加压止血法和止血带止血法等。

47.在灾后特殊环境下生活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要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48.震后卫生防疫工作应由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防疫消毒、检验等五个部分组成。

49.震后建应急公共厕所,要求做到坑深、口窄、加盖,四周挖排水沟,外围草帘。

50.连云港市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由14个地震监测台、1个数据处理中心组成,该台网以测震、强震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