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5568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docx

中考化学复习第20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新题赏析课后练习

第二十讲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基础篇

2017新题赏析

题一:

今年,鸡西市淡水资源短缺,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作为城市小主人的同学们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__(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这样得到的水仍然是硬水,它会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如:

______________。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___。

日常生活中可采用_______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题二:

自来水厂净化河水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

A.河水B.蒸馏水

C.生理盐水D.自来水

(2)通过图中I可以除去河水中的______。

(3)图中Ⅱ加入的物质X是______(填名称)。

(4)图中Ⅲ加入的漂白粉可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取漂白粉的反应原理:

2Ca(OH)2+2Cl2=Ca(ClO)2+M+2H2O,则M的化学式是______。

题三:

如图是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

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活塞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漏斗,A、B活塞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实验步骤如下:

(1)先将活塞打开,然后从C处将水倒入装置中,使A、B玻璃管中充满水,关闭活塞后再接通电源。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玻璃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根据实验填空。

①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③B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_,证明B管中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_或____。

题四:

下图是一个验证水的组成的装置。

A、B是两个连通并带有刻度的玻璃管(上端是带开关的尖嘴管),C为连接在A、B中间的长颈漏斗,A、B下端是与直流电源相连的两个电极。

在向装置倒入水前开关均为关闭状态。

按下列的实验步骤填空。

(1)向装置倒入水的操作是先将开关_____,然后从____处倒入装置中,当水位高度到达_______时,将_______。

(2)打开电源开关,几分钟后在A、B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如图所示。

则A管中的气体是________。

证明A管中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题五:

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写出实验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下图表示: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_______;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_______。

(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

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六:

如图为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未涉及的净水方法是_______(填序号)。

A.吸附  B.沉淀  C.过滤  D.煮沸

(2)水体污染日益严重,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_____、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3)自然界中的水有硬水和软水,常用_______来区分。

(4)天然水中常含有有害细菌,需消毒后才能饮用。

近年来,用环保高效的新型消毒剂ClO2进行消毒。

则ClO2中Cl的化合价是_______。

(5)节约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请列举一种可行的节水法:

_______。

题七: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C.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

D.溶质都以分子形式溶解在溶剂里

题八: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溶解作用

B.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

C.NaOH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

D.河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题九:

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乙溶液是饱和溶液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题一十:

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t2℃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再分别加入100g水,并充分搅拌,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加入的是乙物质

B.t2℃时,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降温到t1℃,烧杯②中有固体析出,且固体质量与烧杯①中固体质量相等

D.升高温度可使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题一十一:

下图是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

在t2℃时,将110gM配制成饱和溶液,将其温度降温至t1℃时,理论上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A.31.6g    B.110g        C.131.6g       D.210g

题一十二:

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着温度的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

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晶体,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

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

题一十三:

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_______(填“A”、“B”或“C”);

(2)t1℃时,C的溶解度为_______g;

(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4)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题一十四:

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_______℃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

(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_______的方法提纯B;

(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_______;

(4)t3℃时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题一十五:

(1)已知:

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室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2.5g,需要量取水_______。

(2)配制的操作示意图如下,该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题一十六:

实验室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5%的KMnO4溶液,用于对种子进行消毒。

现准备如下实验用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固体时,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_______(填“左”或“右”)盘的纸片上,天平上的游码位置应是下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

(2)量取所需水时,除上述准备的实验用品外,还需要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填名称)。

若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身边的化学物质--水与常见的溶液

——基础篇2017新题赏析

题一:

(1)过滤;吸附;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

(2)肥皂水;煮沸

详解:

(1)过滤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和液体加以分离;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能够吸附除去溶解在水中的异味物质和色素;

(2)肥皂水遇软水能够产生大量泡沫,遇硬水产生的泡沫较少,并有浮渣产生,可用肥皂水判断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常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题二:

(1)B

(2)不溶性杂质

(3)活性炭(4)CaCl2

详解:

(1)河水等天然水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物质长期接触,其中混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属于混合物;蒸馏水可以认为是纯净的水,属于纯净物;生理盐水是食盐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自来水是天然水经过净化后,并加入杀菌剂得到的,也属于混合物;

(2)图中I操作是沉降、过滤,经过I操作可除去水中混有的不溶性杂质;(3)图中Ⅱ是吸附操作,常用的吸附剂是活性炭,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4)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以确定M的化学式是CaCl2。

题三:

(2)①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上升,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③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3)2.5mL,10mL

详解:

(2)①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A、B管内生成的气体聚集在上部的原因是气体的密度比水小,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氢气难溶于水;②C管中液体的液面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A、B管内汇聚气体,气压变大,将水压入C中;③水在通电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B管中的气体是氧气,证明B管中的气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B管上方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3)电解一定量的水,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mL气体时,该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所以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2.5mL或10mL。

题四:

(1)打开、C、开关位置(或玻璃管充满水)、开关关闭;

(2)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详解:

(1)在向装置倒入水时,必须把开关打开,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如果开关不打开,水就不能充满管子,从长颈漏斗C处加入水较为方便,当水充满管子的时候即可关闭开关;

(2)通过观察图可以发现:

A管气体少,所收集的气体是氧气,B管气体多,所收集的气体是氢气,因为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能燃烧,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故答案是:

(1)打开、C、开关位置(或玻璃管充满水)、开关关闭;

(2)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

题五:

(1)2H2O

2H2↑+O2↑

(2)过滤池;消毒杀菌(3)将水煮沸

详解:

(1)水在通电条件下能够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

(2)过滤可除去液体中混有的固体不溶物,因此可以用沉淀池除去水中混有的固态杂质;投药的作用主要是消毒杀菌;(3)工业上常采用药剂软化法降低水的硬度,在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变成水垢析出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题六:

(1)D

(2)工业污染(3)肥皂水(4)+4价(5)用淘米水、煮面水洗碗筷,既去油又节水;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来浇花、洗车;洗脸水用了之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等。

详解:

本题考查自来水厂净化水的相关知识。

(1)此过程中没有煮沸的方法。

(2)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是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生活污染。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

(4)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再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以求出氯元素化合价为+4价。

(5)节约用水的方法:

用淘米水、煮面水洗碗筷,既去油又节水;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来浇花、洗车;洗脸水用了之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等。

题七:

C

详解: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液体混合物。

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呈蓝色,A项错误;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酒精等纯净物都不属于溶液,B项错误;硝酸铵溶于水,会因吸收热量而使溶液的温度降低,C项正确;溶质一般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溶解在溶剂里,D项错误。

本题应选C。

题八:

C

详解:

用洗涤剂清洗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A项错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针对氯化钠达到饱和,在条件不变时不能够继续溶解氯化钠,但仍能溶解硝酸钾,B项错误;氢氧化钠溶解于水时会因放热而使溶液温度升高,C项正确;河水经沉降、过滤、吸附后,主要除去了难溶性的杂质和色素,得到的水中仍溶解有许多可溶性的物质,仍属于混合物,D项错误。

题九:

D

详解:

甲固体未溶解完,且不能继续溶解,说明得到的甲溶液是饱和溶液;乙溶液中没有剩余物质,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对于没有溶解完的甲固体,可能需要升温,也可能需要降温,在不知道具体物质性质时,无法确定。

题一十:

D

详解:

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大,则在该温度下向等量的水中加入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后,有固体剩余的是溶解度小的乙物质,A项正确;烧杯②中没有剩余固体,则烧杯内溶液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B项正确;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当将t2℃时烧杯①中的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的溶质仍会因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由于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则在等量的水中最多可溶解的两种溶质的质量相等,因此烧杯②中也会有固体析出,且析出的固体质量与烧杯①中固体质量相等,C项正确;升高温度可使烧杯①中的物质继续溶解,使烧杯①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而升高温度仅会使烧杯②中的溶液变得更加不饱和,但不会改变其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项错误。

题一十一:

C

详解:

观察题图可知,M在t1℃和t2℃时的溶解度分别为31.6g和110g,若用110gM配制成t2℃时的饱和溶液,则需水的质量为100g,当把该溶液降温至t1℃,溶剂的质量不变,在t1℃的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M物质31.6g,则所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31.6g。

题一十二:

C

详解:

分析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在0℃-35℃时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高于35℃后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A项错误;碳酸钠在结晶析出时,得到的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都是不同于Na2CO3的新物质,说明该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从图像可看出碳酸钠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10H2O,C项正确、D项错误。

题一十三:

(1)B

(2)43(3)A>B>C

(4)饱和

详解:

(1)曲线越陡,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越小,由图像可知,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最小;

(2)t1oC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3g;(3)由图像可知,t2oC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4)t2oC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60g,说明在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的A物质,则在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只能溶解30gA物质并形成A的饱和溶液。

题一十四:

(1)t2

(2)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3)升高温度(4)20%

(5)C>B>A(或CBA)

详解:

(1)t2℃时,A、B两种物质具有相同的溶解度,表明在该温度下的等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两物质质量相等;

(2)从图中可以看出,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蒸发溶剂结晶的方法提纯B(加热蒸发过程中,A的溶解度会因温度升高而变的很大,尽管溶剂减少也不会析出,而B的溶解度变化不大,会因溶剂减少而大量析出);(3)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若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除可用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外,还可以升高温度;(4)t3℃时,A的溶解度为25g,则在该温度下,将20gA物质放入5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2.5g便可达到饱和,所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20%;(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会变得不饱和,但溶液质量不变;B会因析出B晶体而使溶液质量变得较小;A会因析出比B更多的A晶体而使溶液质量变得最小;则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题一十五:

(1)47.5mL

(2)CBDEA(3)①②③

详解:

(1)配制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为:

50g-2.5g=47.5g,47.5g水的体积为47.5mL;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为:

计算、称量、溶解,计算完毕后,首先从试剂瓶内取食盐固体,然后放在天平上称量,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将量取好的水倒入烧杯中,最后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3)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说明氯化钠偏少或水偏多,①氯化钠固体不纯,导致食盐的质量偏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②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则食盐的质量加上纸片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导致食盐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量取的水多了,溶质质量分数变小;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题一十六:

(1)左C;

(2)胶头滴管;偏小

详解:

(1)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的称量规则,即药品应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纸片上;通过计算可知,配制500g0.5%的KMnO4溶液需2.5gKMnO4,称量时应以游码左侧所对的刻度为准,即C图中的位置;

(2)量取所需水时,除需要量筒外,还需要胶头滴管(在倾倒液体至接近刻度后用胶头滴管向量筒内逐滴添加至刻度);若在量液时仰视读数,则会导致量取的水量偏多,使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