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5383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docx

241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案设计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1课时 传统文化的继承

学习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特点。

2.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体会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增强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预习内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    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    ,就没有文化的    。

 

2.    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指在一定    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它对人们的    和    产生持久的影响。

 

3.    ,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

 

4.中国传统文艺,以    、    、    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传统思想的继承。

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    和    等。

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    、    和    ,具有深刻影响。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具有    。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    ,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    。

 

2.传统文化具有    。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    。

 

3.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    。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就会起    。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对于国家: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    ,克服    ,才能兴旺发达;对于个人:

每个人只有    ,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内容,应该    ;对于传统文化中    的东西,必须      ,自觉地    。

 

合作探究

探究一:

多媒体展示:

展现我国京剧、针灸、书法的相关图片。

结合教材,从针灸、京剧和书法三者的形成发展来归纳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含义。

 

探究二:

阅读教材P39~41,填充下表。

形式

含义

地位

影响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探究三:

多媒体展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图片

1.你知道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打上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2.印章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在中国出现,是渊源深远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

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探究四:

祭祖、扫墓、踏青……海峡两岸有着十分相似的清明祭祖习俗。

这种习俗不仅保存至今,而且越来越旺盛。

两岸同根同源,清明节期间,也是台湾同胞返乡祭祖的高潮。

于是,在福州、厦门、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的机场都能看到许多台湾同胞,他们带着纸花、香烛等祭祀用品,扶老携幼,返乡祭祖。

以上材料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特点?

 

探究五: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中华民族家庭和睦、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孝”文化里包含了尊老、敬老、养老等积极的一面,在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许多孝亲的典故,如“卧冰求鲤”“为母埋儿”等。

对此,有人认为,应该全面继承传统文化;而有人持反对态度,认为“卧冰求鲤”是一种愚孝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应彻底抛弃。

对此,你有何看法?

 

课堂反馈

1.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是(  )

①传统习俗 ②北京故宫、长城 ③张家界自然风景区 ④《论语》 ⑤达·芬奇的画作《最后的晚餐》 ⑥西安大雁塔

A.①②④⑤⑥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

2.“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这说明文化具有(  )

A.积累性B.稳定性C.民族性D.继承性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仍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

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A.相对稳定性B.鲜明民族性C.较强融合性D.鲜明渗透性

4.张岱年说:

“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具有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

而民族的自信心与自尊心有其思想基础,即对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只要有优秀的民族文化,就会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D.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5.下列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其相应内容应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 ②当前已没有落后的、腐朽的习俗了 ③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对其中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或者扫墓、祭祖,寄托对祖先的哀思;或者踏青、植树,享受初春的美好时光;或者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

这说明(  )

A.扫墓、祭祖属于封建迷信活动,应加以禁止

B.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的做法是正确的,应积极提倡

C.把握正确的判别标准,是有效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本依据

D.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7.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不少人尤其是青少年热衷于过“洋节”,而对于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却淡漠了。

如此发展下去,可能带来的后果是(  )

A.与世界文化相融合

B.使我们国家尽快与世界接轨,扩大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C.逐渐失去民族特色,削弱了民族的凝聚力,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D.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8.如今我国的不少地方都掀起了小学生读“四书五经”的热潮。

对此,一些老师、家长、专家发表了他们的意见。

有的老师认为:

传统文化有超越时空的力量,可以长期发挥作用。

有的家长认为:

读经占用正常课程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

有的专家认为:

开设“国学”课程会束缚学生的天性,“四书五经”中有不少糟粕的东西,与现代文明进步背道而驰。

(1)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分析。

 

(2)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

1.人们之所以会“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  )

A.稳定性B.民族性C.一致性D.发展性

2.中国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它是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讲求笔墨、气韵、意境、格调为标准,以点线结构为主要表现手段的造型艺术,风格鲜明,形式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中国绘画的发展体现出(  )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文化 ③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因时而变 ④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在台湾,祭祀孔子的文庙随处可见。

许多台湾同胞到山东参观访问时,都要专门去参观曲阜“三孔”圣地。

这说明(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D.传统文化对社会起推动作用

4.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影响。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5.今天,全国上下都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观念与传统文化中的“贵和”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

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C.传统文化一直在发挥积极作用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每逢中秋佳节,海峡两岸都会庆祝这一传统节日。

这体现了(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C.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7.材料一:

清明节是中国人集中表达对逝者哀思的特定节日,祭祀扫墓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活动。

材料二:

每到清明节,一些陈规陋习便有所回潮。

有的人在墓地燃香放炮,引发了山火事故;有的人搞祭品攀比,助长了奢靡之风;有的人借祭祖扫墓之名,搞封建迷信活动;有的人在祭扫活动中动用公车,甚至用公款支付有关费用。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清明节变得不再清明。

请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传统文化的哪些形式和特点?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我们对待清明节祭祀扫墓活动应有的态度,并说明持有这种态度的理由。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 相对稳定性 继承 积累

2.传统习俗 社会群体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3.建筑 重要标志

4.古代文学 传统戏曲 传统绘画

5.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 道德观念 中华文化 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 中国的社会发展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相对稳定性 基本特征 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 精神纽带

3.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2.“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 继续保持和发扬 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 “移风易俗” 加以改造或剔除

合作探究

探究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

历史性、民族性、现实性、渗透性、地域性和稳定性等。

我们就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是人们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这种传统文化保留到今天仍然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所以,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相对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是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它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

探究二:

形式

含义

地位

影响

传统习俗

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传统文艺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思想

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探究三: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有:

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的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探究四: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探究五: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也要因时而变。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的、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个人才能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课堂反馈

1.A 2.D 3.A 4.B 5.C 6.D 7.C

8.答案:

(1)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

学生从小接受“国学”熏陶,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从这一方面说,老师的观点是正确的,家长的观点是不对的。

开设“国学”课程,也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对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专家认为传统文化是糟粕,没有可取之处,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2)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做到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充分体现时代精神;还要反对“复古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课后作业

1.B 2.A 3.C 4.B 5.D 6.A

7.答案:

(1)①清明节举行祭祀扫墓活动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时代变迁中保留着基本特征,但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①应持有的态度是: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传统文化的作用有两面性:

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那些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