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324334 上传时间:2022-12-15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docx

公务员考试指南超全中青公务员内部资料

公务员考试最简实用全攻略

  公务员考试越来越受到同学们的关注,我在公考路上辗转半年,虽然考试经历不够丰富,只全程经历了国考和京考。

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关注过一系列的相关信息,遇到过一些没想到的困难,也获得了一些没想到的收获,因而想在这里为我们师大即将出征公考之路的师弟师妹们留下一点我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一篇最适合师大人的公考攻略。

使用说明

1一至四章(笔试),五至七章(面试),八至十章(政审体检录取)分别是公考的三个阶段,大家可以依据自己的需要,分阶段来看。

当然,如果是从现在就开始关注公考的同学,不妨整个都看看,前后各个环节之间其实有相通之处,有很多前面说了要做到的事情是为了后面的环节做准备。

2有很多同学大约准备裸考,建议裸考的同学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第一、第二和第四章,增加裸考中标的运气,也为中标以后做些准备。

3进入面试阶段以后的同学,希望不要“裸面”,“裸面”真的很难成功,最好看一看相关资料。

4我的这篇小文,尤其是面试以后的部分,是建立在大家对考试有一定基本了解的基础上来提一些小建议的。

因此如果有复习准备打算的同学,还是要在网络上查找资料或者通过上培训班等等手段对考试的具体内容、一般规则有一个大致了解。

我尽量写一些网上不多见,但是对大家确实有用的东西。

5祝每一个看到这篇小文的考友公考成功。

第一章总则

这一章无关复习的具体方略,写的是我从自己及很多其他过来人身上总结的对于公考的整体认识。

希望这些对公考的认识可以帮助正在犹豫要不要参与公务员考试,以及不知道该付出何种努力准备公务员考试的师弟师妹们提供一点参考。

1公务员考试是职业选拔考试。

这是一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的废话。

公考为什么这么热?

金融危机中争抢铁饭碗确实是一方面,但我总觉得还隐藏着另外一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大家对于考试的惯性追捧。

我们是被考试分拣的一代,一次又一次的升学考试是我们成长路上区分个人成功度的标尺。

我们惯于将坐在屋里读书当成“努力奋斗”的标准形象,而怯于在社会上四处奔走。

因此,当找工作的大任不可避免的逼近眼前的时候,公考这种看上去眼熟的考试方式甚至成了很多人逃避压力的出口——很多人觉得自己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能力,四处投简历都石沉大海,既要面对自己内心的惶恐又要面对父母家庭的压力,只好拿起书本复习公考,做出一副“我很努力”的姿态,“找其他工作的事情放在公考以后再说”,无形中拖延了自己面临求职冲击的时间。

我知道,我们的同学都是高考和考研厮杀中的“胜者”,对自己的考试能力很有信心。

事实证明,我们的同学中确实有很多能能杀入公考的面试圈,但最终的胜者毕竟是少数。

公务员考试只是我们在求职路上要经历的无数场职业选拔考试中的一场,和我们投考的其他职位没有实质上的区别。

因此:

不要以为公考对教育背景、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能力没有要求。

观察一下国考各单位的公示名单,就能发现名校、名企、系统内单位、地方公务员出身的录取者占有多大比例。

可以说,我们的教育背景一点儿也不吃亏,因此一定要锻炼能力,才能增大公考录取的赢面。

不要以为是考试都可以临时抱佛脚。

公务员考试的笔试不是知识性考试而是能力测试,面试更是会与平时的养成紧密结合。

平时不历练,关键时刻很难过关。

不要对公考的公平性过分苛求。

平心而论,国考的公平性是高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的,地方考试确实可能有些问题,但也就是和一般单位招聘半斤八两。

公考就是众多考试中普普通通的一场考试而已,不要寄予太多希望,不要太多要求,放平心态才能奋战到底。

Submitandforgetit.对于网申适用,对于公考同样适用。

有一点很关键。

公考和高考不一样,高考可以完全按分录取,因为对于学校而言,哪个学生来念书都交一样的学费。

单位招了人是要用的。

哪个单位都想招最好用的人手。

经历能力、人品风度不能让单位满意,是有可能让全部的努力以及高分都化作泡影的。

这个我在后面还会再讲到。

2“最简”“实用”“全”攻略

公考并不比其他求职考试“高贵”,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去考”,而且“准备准备再去考”。

现在咱们研究生允许两年毕业了,研二的同学就算不找工作,也不妨考一次国考。

原因很简单:

公考已经成了目前国内各单位标准化求职考试的趋势。

这个事情,有心的同学大约都已经发现了,我在这里就不多赘述。

举个例子,我自己是文学院的,出版方面有两个比较大型的招聘考试,外文局的考试和出版集团的考试,笔试初试考的都是“小公考”,而且有很多历年原题,复习一下公考,还是很容易过关的。

而且我应聘的外文局某单位连面试也是结构化面试,复习公务员考试很有帮助。

既然要考要准备,就要有方法。

我之所以写这么一个“最简”“实用”“全”攻略,就是要向大家推荐“最简”、“实用”的备考理念。

求职过程中时间非常紧张,公考复习就要要在网申、投简历、无数笔试、面试的夹缝中进行,因此要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有效准备。

很多复习的窍门都能在网上找到或者在培训班上听到,我在后面“笔试”专章里也会讲一点儿我认为特别有用的。

有一个方法要贯穿于备考始终,那就是:

多多思考。

有效的思考和总结可以为我们节省大量的时间。

当然,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拿出来和大家探讨探讨。

之所以说是“全”攻略,是因为我打算从报名开始写起,直到笔试、面试、体检、政审、录取等等等等一系列过程中我经历的大事小情都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中有些微小的细节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说明。

我要说的可能有些冗长琐碎,但我说的越多,看文章的你遭遇到的问题可能就越少。

如果你能因为我写的文字跳过一点点小小的障碍,离公考成功更近一步,那都是我最大的欣慰。

3攻略使用说明

写这么一个全攻略并不是希望所有人都把所有的部分看完,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

考生对于公考的态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裸考族,一类是复习考试族,还有一类是全国巡考族。

对于裸考族的师弟师妹,我建议大家看看这篇总则,对于公考有个大约的认识,然后仔细看看“报名”一章。

因为对于裸考的大家而言,“报名”就是唯一要做的备考工作了,一定要认真对待。

裸考进入面试的事情年年都有,不要因为报名的不认真让自己抱憾。

“笔试”、“面试”中都有关于临场考试的一些说明,也会对裸考的诸位有所帮助。

对于要复习考试的大家,我能给的帮助其实并不大。

公考这种东西,每个人的复习方式都有很大的差异。

我只能说一些大略的感受,希望能有所提示。

而对于全国巡考——诸位是公考中最高级的考生了,是少数确实对于公务员有强烈的职业生涯诉求的人,相信巡考之路走下来大家一定会在某个地方实现自己公务员的职业理想。

我在送上祝福的同时只有一个小小的提醒:

要谨慎落户。

全国巡考的同学可能会考取某个离家较远的非中心城市的公务员,毕业的时候户口是要迁回家还是要落在工作地点要有个考虑。

没有住房的非独生子女想要在工作后把户口迁回家乡有困难,有些考取了公务员的人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希望大家谨慎。

第二章报名

讲到公考备考,大家一般都首先想到复习行测。

其实备考最重要的第一步应该是报名,每年都有人纯粹因为报名的失误饮恨公考考场。

尤其是对于裸考的同学们而言,报名几乎是大家为公考所做的唯一准备了,绝对值得认真对待。

1报名前期的准备工作

2010年的求职大礼包已经挂在版里,大家都很热情的下载。

了解行业、了解企业是大家求职的第一步。

那么对于公务员考试而言,大家也要了解部门、了解单位。

这是我们为自己选择的一条职业之路,很可能从此以后很多年我们都要走这条道路了,因此一定要慎重选择。

可是说身在校园的我们,多数人对于政府机关是不了解的。

报名的时候有太多的想当然。

有些部门名字取得好听,实际上可能完全不像你的想象。

有些部门确实权重,但却和你的性格兴趣背道而驰。

我们早就学会了通过网络、通过人脉了解我们求职目标的企事业单位,现在我们也要给公考的报名加上这一个步骤。

首先要通过了解信息圈定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几个部门,然后再慢慢精确到局和处室。

结合自己的专业、性格、兴趣甚至性别、民族,来看自己在该部门的发展前景。

在2010年公考的招考信息发布之前,心里就起码要有一个谱了。

新的招生信息发布之后,就需要在大量职位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位置。

很多网站都会提供相关的搜索引擎,帮助大家筛选整理职位信息。

公考报名的限制条件不复杂,三个显性的:

专业、学历、政治面貌;一个隐形的:

各部门历年分数线。

对于职位的初步筛选基本上靠这四个指标完成就可以。

四个指标中需要特别强调的就是专业匹配的问题。

公考每年都会因为专业匹配牺牲大量有实力的考生。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我们很多学校里的学科设置本来就有问题。

上级学科下级学科划分混乱,你的学校认为你的学科隶属某一个大类,可是招考单位就是不认同;二,部分同学在专业要求上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学科差不多应该就能蒙混过关。

可要知道,报名阶段的电脑筛选是很死板的,符合条件的专业都有可能被“误杀”,擦边球能打过去的几率相当小。

就算侥幸通过审核,甚至你通过人脉手段平安度过审核,后面都有可能面临各种问题。

君不见,因为专业匹配问题,报名失败的有之,进入面试候考室以后被取消考试资格的有之,审查成绩单被发现课程不符合要求惜败政审的有之,录用公示之后被举报取消录取资格的亦有之。

对此,我个人建议:

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

只要你的专业不是冷僻到无职可报,就尽量报一个专业完全匹配的职位。

此外,还有很多职位对于专业的要求是很宽泛的,只要求人文社科类、理工类或者干脆就不限专业,也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选择。

鉴于单位和学校和你对于专业的看法可能存在不一致,在选定报考职位的时候一定要、一定要打电话到招考单位去咨询。

大部分单位的人事部门还是很负责任的,会认真处理考生的询问。

个别电话打不通的要坚持不懈的打,拿出打极品装备的决心和毅力来打,实在不行通过其他渠道查找人事其他电话再打,一定要听到单位人事亲口说“你的专业没问题”为止。

至于学历和政治面貌的问题,我个人的策略是尽量高报,是研究生就不选招本科以上的职位,是党员就不报政治面貌不限的岗位,这么做是尽量减少可能的竞争对手,因为毕竟要求越少的职位可能报名的人就越多。

但这点小小的考虑远排在你的个人发展志愿和专业匹配性之后。

至于隐性的限制,各部门历年的分数线各大公考机构都很有研究,也对免费对广大考生公开信息。

咱们同学都是考试方面的高手了,研究分数线和自我评估的水平都很高,我就不啰嗦了。

但是个别职位会有一些特殊的隐性限制需要同学们注意。

比如有些涉及国家安全的职位对于政审的要求会特别高,有出国经历和外企工作经历可能不能通过政审。

大家要广泛掌握信息,才能最终选定最适合自己、最稳妥的职位。

2报名操作

选好了职位以后就要等待报名缴费系统的开通。

系统一开通就要尽快报名。

因为不管事前准备的多充分,电脑审核都可能把你“咔嚓”掉。

而审核的过程会耗费不少时间,在报名系统开通的时间内,至多可能有1-2次修改报名的机会,所以一定不要耽搁,浪费时间。

有两个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

一是要在系统开通之间就确定报考岗位;二是要在首选岗位之外确定几个备选岗位。

报名一开始,系统能上去就是佛祖显灵了,到处都会是一片鸡飞狗跳的景象,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开了一次系统的你,绝对能体会到事前准备工作的作用。

报名系统除了选定岗位还要填写部分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将最终生成你的报名表,作为你进入面试的简历信息。

请你像对待你每一份精美的简历一样认真对待你填写的这些信息,某些单位会可能将这些信息作为评判你知识和能力背景的唯一参考。

注意你信息背后流露的整体印象,注意你的措辞,注意不要有错别字。

另外要特别注意:

你在报名信息中填写的专业名称最好和招生信息里要求的一模一样。

比如你是文学院学文艺学的,而报名信息中的专业要求是“中文”,你就填“中文”不要填“文艺学”。

因为审核的电脑或者人脑可不一定知道文艺学隶属于中文学科。

报名系统太过拥挤,填写信息不能在线完成,需要预先写在文档上粘贴上去,照片也要事先改成需要的尺寸。

即便这样,提交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

尽量选月黑风高夜深人静的时候报名吧……动作麻利一点,再有耐心一点。

虽然大家都被急得够呛,但最终也都报上名了。

报名审核通过之后就可以交报名费了。

招行和工行的网银都可以缴费,有网银的同学要检查一下自己的安全信息有没有过期,网络密码还记得不,不要像我缴费的时候才发现保密手段过期……没有网银的同学要事先想好了找哪位同学代缴,万事有备无患。

特别特别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件事:

由于报名系统特别拥挤,缴费信息会出现错误。

例如几次缴费结果不明后系统会显示缴费成功,而且不能再缴费。

这个时候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第二天一定要再登陆报名系统检查是否确实缴费成功,并且要在自己的网银上查看转账记录,确认报名费是否转出。

我自己缴费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上述情况,头天还显示缴费成功,第二天就变成了未缴费,幸好我回头去看了一眼,好险好险。

交了银子,这名就算是报上了。

考试之前还有选考点和打印准考证的问题。

友情提示:

选所在区一定不要选海淀区,一定不要像我一样傻。

海淀区考生太多,一不小心就像我一样被发配朝阳,要在公共汽车上摇晃整整一个小时……师大人要选就选西城区,我同学里有在二附中考试的,中午还能回来睡一觉。

切记切记。

报名操作的每一步对我来说都有血泪的教训,好在都没有影响最终结果,写下来希望后来的大家都能避免,顺顺利利参加考试。

第三章笔试复习

1笔试复习时间

按理说,打算裸考的同学看完报名一章就可以暂时休息等待考试了,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尽量想一想惯于笔试复习的问题。

毕竟为了这个考试我们交了几十块钱,毕竟这个考试可以给我们提供一定的机会,毕竟还有很多其他的考试会沿用这场考试的模式。

好好复习公考的笔试真的可以打开很多条路。

09年某大学行政的招聘就完全用国考成绩替代自行组织笔试,人家算盘打得明白,直接用现成的公考成绩,既有权威性又有公平性,自己单位省时又省力。

这个做法恐怕日后还会在其他单位被效仿。

我本人完全凭着公考的成绩居然还得到了一个机会,在该大学校办的职位上竞争了一遭。

没有公考成绩,很难想象和那个学校毫无关系的我能争取到这样的机会。

把国考的成绩考高一点,总没错的。

问题是,在找其他工作的夹缝中,我们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复习国考?

比较全面和理想的复习方案可能是从这个暑假开始复习。

时间充裕和打算全国巡考的同学们现在就应该开始摸书本了解笔试内容了。

但是更多同学暑期都在外面实习,期待着能在理想的实习单位“修成正果”,进入九月份,又开始忙着收集资料准备简历准备网申。

一转眼十一月末的国考就近在眼前了。

那么,我们最少可以用多少时间来复习国考?

我个人从开始了解考试到进考场一个半月,基本上都是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复习。

由于暑期出国,我十月中旬才回到学校开始求职,参加了十月份最后一期的周末笔试基础辅导班,一边上辅导班一边了解题型到十一月初,之后做成套的真题到十一月底考试。

在这期间我没有耽误其他的宣讲会、网申、笔试和面试,基本上天天往外跑。

最终的结果:

国考笔试成绩127.4(行测71.4,申论56,5人进面试排第2),京考笔试成绩147(行测72,申论75,6人进面试排第4),分数不算高,但都进了面试,将将够用。

我的笔试复习历程用一句话总结就是:

用最少的时间,得到最少的能进面试的笔试成绩。

每个人能力有不同,肯定有很多同学应对公考的能力远在我之上(鄙人算算术有严重缺陷),但个人认为复习时间起码要有一个月。

因为对于求职而言,九、十、十一三个月正是“播种”的时节,虽然实质性的笔试面试还不算非常集中,但是宣讲会和网申的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这一阶段,经常只能用零碎时间复习。

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复习,实际上最有效的时间不过十天左右。

以下是我对时间安排的三点具体小建议,大家可以参考:

第一,辅导班要在十月份上完。

辅导班要不要上,因人而异,因为辅导班能提供的大部分信息,只要愿意花精力搜集,在互联网上都能找到。

从我这篇小文“最简”“实用”的复习策略来看,为了省时省力,辅导班是要上的,主要是为了在复习过程中不走弯路。

培训机构认定过时了的题型和出题方略,基本上就可以不用考虑,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

班型选择经典的基础班。

原因有二:

一是省时省钱,我们能付给公考培训班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二是这类课型是各大培训机构起家的招牌课,基本上都会上最好的老师,讲最精华的“干货”,而所谓的“精品班”乃至“保过班”都难免掺水。

辅导班时间选择上建议选十一假期班,集中上课会比周末班的效果更好。

但是如果时间太紧张或者不想把复习战线拉得太长,周末班也是利用空余时间的上选。

第二,用零碎时间熟悉题型。

对于笔试复习而言,上辅导班只是复习的“前奏”,自己的摸索才是真正的开始。

公考的笔试尤其是行测的各部分题型独立性较强,可以分别复习各个击破。

例如,上周末辅导班的同学可以跟着辅导班的进度,每周工作日的空闲时间用来熟悉上个周末涉及到的题型。

第三,最后要至少拿出一周左右的完整时间研究整套真题。

想要认真对待公考的同学,在临考前的最后一个星期,就难免要牺牲一些其他求职活动了。

要在这最后的十天左右时间里潜心复习,练习真题,培养“考试感觉”。

前期比较零散的准备工作也需要在这一阶段整合。

呃~还是第三章,写得有点儿长了……

2笔试复习小提示

公务员考试是能力测试,因此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复习方法的差异会很大。

具体的复习方法,各个培训机构的辅导班基本上都能给出一个大致的指导。

如果希望节约成本,培训机构的网站、门户网站的公务员考试专版以及QZZN论坛上都有免费的复习指导材料可以阅读和下载。

尤其要推荐QZZN论坛(我居然是到了面试才知道这个论坛的……

),在那里可以和广大考友交换信息和经验,我这篇文中很多信息也是从论坛考友的经历中总结出来的。

不过网上信息尤其是论坛信息鱼龙混杂,大家都是要走上社会的人了,要有甄别能力。

还是那句话:

要多思考。

思考才能辨别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网上各种各样的具体复习方略都是各路专家达人总结出来的,在下这篇小文不敢班门弄斧谈什么复习方法。

只是总结一些具体方法之外的小小心得,希望这些小提示能帮大家看清公考笔试,节约一点时间。

(1)行测

行测到底是考什么的?

行测的考试形式和GRE考试等等类似,脱胎于智商测试,各部分题目考察什么思维能力估计都有很复杂原理。

纯粹就智商而言,我相信我们大家历经各路考试杀进师大,对自己的智商都是有一定信心的。

我个人认为行测还包含着对三种能力的隐形测试,那就是:

判断力、决断力和耐力。

先说判断力。

对行测考试有一定了解的同学都知道,行测的题量非常大,120分钟140题,还要涂卡。

在这种情况下,把试卷从头做到尾就是一个明显的判断失误。

因为试卷最后一部分资料分析题是一段资料带几道题目,而且伴有很复杂的运算,有时候下一道题需要运用上一题的结果。

如果把这部分题目放在考试最后来做,时间掌控困难加上心情紧张,做完题目的希望非常渺茫。

行测不同的部分考察的是人不同的思维能力,每个人思维能力的分布都有不同,一定要对自己各方面思维能力有一个全面的判断。

复习初期建议大家用零碎时间分别复习各类题型,用意正是在此。

要知道自己的强项在哪里,弱项在哪里,哪部分用的时间短,哪部分耗的时间长,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方法乃至答题顺序。

不要太迷信“短板效应”,过度关注自己的弱项。

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发展强项弥补弱项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我自己做一次小白鼠,晒一晒我的情况。

鄙人从小在算算术方面有缺陷,纯数学运算的资料分析题是我的死穴,数量关系和数字推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块“短板”我克服了二十几年都没克服过去,不可能在复习公考的短短一个月里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

所以我必须有一个强项来弥补这个弱项。

复习过程中我发现我在判断推理题方面比较顺手,就集中提高判断推理的准确率,基本上弥补了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方面的缺陷。

在答题时间安排方面,我做过很多次试验,几易方案,最后确定:

考试的时候先做图形推理和文字推理,因为这是我的强项,一方面可以帮助我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在状态最好的时候完成最擅长的项目有助于提高准确率。

之后就集中攻克最耗费时间最痛苦的资料分析,保证把这部分的题目全部完成。

之后是数字推理、数量关系和言语理解,这些部分保证平稳完成即可。

常识题虽然在试卷上放在最前面,但我还是放在最后答。

这些题目会就做,不会就蒙,可以做得很快,放在最后紧张时刻还能多写两道。

当然,在复习和答题时间分配方面,任何人的经验都没有绝对的借鉴价值,必须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在有些问题上,经验是无法超越的,必须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去体会。

用真题模拟是确定答题顺序的最有效方法,所以一定一定一定要做真题。

如果你打算只用一天的时间复习公务员考试,那么我建议你做一遍上一年的真题。

如果你打算只用一小时的时间复习公务员考试,那么我建议你看一遍上一年的真题。

往年真题自然绝对不会再出现在你即将面对的试卷里,但是你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握这场考试测试的思路,这比寄望于投机取巧,押题猜题要实际得多。

再说决断力。

这种能力和复习阶段关系不大,主要影响到实际临场发挥。

每年都有一些考友,复习得特别仔细,特别扎实,但就是分数不理想,原因往往在于大量的题没答完。

行测考试每一道具体的题目其实都并不难,很多同学都会感到:

如果行测是一场不限时间的考试,凭我们大家的智力水平,很多人是可以得满分的。

这场考试的一个关键的难度就在于:

它要求你在思考不足的情况下得出答案。

思考不足,就需要借助决断能力的帮助。

那些看上去并不难的题目,那些看上去触手可及的答案,如果会影响到整场考试的成败,就要果断的放弃。

行测考试中,似是而非的题目要远多于十拿九稳的题目或者一无所知的题目,千万不要为了和一道题较真儿,拖延整个部分的答题时间,打乱自己长期练习中养成的时间分配习惯,丢失了行测的关键。

什么是行测的关键?

有人认为是准确率,有人认为是速度,我认为是节奏。

节奏是行测的生命,包含两个要求:

一、保持一定的准确率;二、答完所有的题目。

这看上去很像废话,但其实是准确率和速度之间的博弈。

我们很忙很可怜,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在这个时候想要大幅提高准确率非常困难,在准确率既定的情况下,答完所有的题目可以得到最多的分数,这是小孩子也知道的道理。

每年大约有七成的考友没能答完所有的题目,他们的准确率可能比较高,但是由于答得题少,分数不理想。

事实上,120分钟答完140道题并不是什么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做题的准确率不比别人高,数字计算题的准确率甚至低得可怜,但国考和京考我都完成了所有的题目,最终的结果看起来是够用的。

要做完所有的题目,首先需要养成一个固定的时间分配习惯,这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还有一点就是要能果断的判定每道题的价值:

是努力攻克,得出准确答案;是有策略的蒙;还是放弃解答完全蒙一个答案。

在行测的解答过程中,蒙答案的能力和其他解题技巧一样重要,尽量不要随便放弃一道题,也尽量不要执著于任何一道题,大部分题的解答都要多少借助一点蒙的技巧。

具体技巧辅导班和网上的资料会有一定的提示,但最主要的还是在自己的复习过程中加以练习。

蒙答案是一个超越出题人思考模式的过程。

任何考试的出题都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隐藏在答案之中。

题海战术是培养蒙题技巧的最有效手段,中学的时候我们对于正确答案总能有一种特殊的灵感,那就是由于反复练习掌握了出题的思维规律。

但是公务员考试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的练习,我自己熟悉出题思路的方法就是反复研读真题。

国考的真题本来就不多,有用的更少,我复习的时候最有用的不过06、07、08三套。

我把三套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