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890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解读.docx

《新课标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解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解读.docx

新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

(2011年版)

澄迈县长安中学黄泽利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几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客观看待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回顾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改革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

最主要的变化表现为:

“健康第一”、“健身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广泛共识,并深入人心。

核心观念指向了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这些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

(二)涌现出大批优秀体育教师,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观念决定行为。

十年来,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深入教学研究。

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直到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未间断。

贯彻《课程标准》。

从表浅的认识到深入的理解,把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全面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全方位。

(三)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

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主动性、自主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

新的学习方式得以采纳与运用。

积极主动的投入、有效的自主学习、适宜的合作、探究学习创建了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四)原《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不足

内容标准笼统、难以操作。

课程目标虽按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水平建立了目标体系,但落实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却很笼统、不便操作。

缺乏明确的课程内容。

难以支撑起众多的课程目标,难以确立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

学习评价缺乏可操作性。

依据目标体系确立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

□继承、改革、创新、发展是课程、教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建立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是课程走向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建立有效对话、交流、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是课程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体育课程设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是保障课程科学、可行的基础;

□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是新时期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

二、2011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发展变化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分析了十年来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吸收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完善有关内容。

(一)课程名称的变化

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课程名称由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统一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这一重大改变,不仅将近百年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学科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而且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实质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学科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的原因

1、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中央要求: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要求。

3、适应国际社会课程发展的趋势。

比如日本称为《保健体育》,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香港称为《健康与体育》。

4、学科名称的改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时代标志之一。

(二)课程性质的界定和发展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性质

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课程标准》性质的这一定位,摆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准确位置,准确界定了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内在价值,并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性。

课程强调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课程强调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课程强调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课程强调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等,整合多种价值。

(三)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

《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在课程内容中按照四个水平将总目标、方面目标与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改变了“由目标到目标”、“内容笼统空泛”的不足,便于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目标统领内容”和“通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目标”的思想。

在原《课程标准》基础上的发展:

强调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强调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技能与方法

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能

强调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强调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

强调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

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或以技术、增强体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主的思想制订课程目标的思路。

形成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学知识、会技术、强体能、会锻炼、讲创新、重行为、成习惯的一种养成式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既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又较好地发挥出课程的必要功能。

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作了准确的界定和清晰地梳理。

四个方面的目标从水平一到水平四,既体现目标的指导性,又结合具体水平的课程内容支撑目标。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四个学习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避免了在课程目标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的片面性。

(四)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设计、选择和组织变化,综合考虑了以下要素:

1.遵循学生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技术动作过程中的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的规律;

2.充分考虑体能与运动技能内容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以及体能与运动技能的区分点和互补性,既要避免相互交叉重复,也要恰当联系、互相促进;

3.采用递进式排列方法,精选重点运动技术学习内容,贯穿小学和初中,按照从基础运动逐步向专门的运动技能过渡的顺序,从小学到初中由多到少、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排列;

4.采用弹性安排侧重学习的内容,即该阶段以侧重学习某内容为主,下一阶段则以锻炼为主;该阶段侧重学习某项内容,间隔一个水平阶段再排列这项内容(比如田径、体操等)并逐年减少,向专门的运动技能过渡,同时逐渐扩大选学内容的空间;

5.运用完成式排列方法,排列在特定年龄阶段进行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如青春期知识、老鹰捉小鸡游戏、爬杆等);

6.处理好规定性和普适性、约束性和弹性的关系,既有规定的内容和范围,又留给各地和学校较充分的选择空间;

7.处理好体能、部分运动技能内容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的关系;

8.处理好体育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纵横关系,妥善处理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与互补;

9.结合《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试行)》中的“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和“中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关系:

将体能、运动技能内容按“基础动作逐步向专门运动技能过渡”的设计、选择、组织。

小学低年级以游戏的形式,确立以广泛学习基本身体活动、简单的小球类游戏和武术基本动作以及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主的内容体系;

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基本身体活动与游戏、各类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游戏为主;

初中以学习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民族民间类体育项目基本技术为主;

各个水平段都应重视武术和体能练习的内容。

根据的课程性质、总目标、四个方面目标和设计课程内容的思考,对2011版课程内容做了以下充实和修改:

1.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2.用运动参与方面的两个目标、运动技能方面的三个目标、身体健康方面的四个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四个目标统领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

对四个方面目标的说明

运动参与方面(2个目标):

1.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明确提出:

“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运动技能方面(3个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明确提出: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身体健康方面(4个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明确提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初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4个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明确提出:

“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

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和选择性。

对四个方面中大类的课程内容(如田径类等)各地应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类别予以实施

对各类具体内容,如田径类中的跑、跳跃、投掷等具体内容,各地区和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处理好规定性和普适性、约束性和弹性的关系,既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要求,也给各地和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予以必要的空间,这是适应国情的有效选择。

各地区、各学段教师必须明确:

大类内容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内容。

如,田径类,必须贯彻实施。

学校的选择应是在大类规定内容中作具体的选择。

如,30米、50米、100米、800米、1000米、跨栏跑、接力跑等,均由学校结合学生、季节、场地器材、班额等情况进行选择。

在课程内容之后增加了“评价要点”和“评价方法举例”。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1—9年级目标)

■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四目标)。

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

缺量化、质性标准,可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提出各地区、各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教学。

建议用每学年课时的1/10左右上健康教育课(10课时左右)。

(五)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教师还要制订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

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明确提出: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

■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问题,保证教学的有效实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课程目标”,指导教师在制订、表述教学目标时,应该包括:

“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方面。

■“目标难度适宜”,是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

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建议中,提出了一个“有利于”和两个“针对性”,强调实效性

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针对性”即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加强教法、学法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明确提出:

“应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有效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这是自1993年以来再次以国家课程的形式提出类似“课课练”的要求。

教师应结合学生、教材、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探索课堂教学中发展体能练习的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练习的时机、运动负荷的大小、体能水平和性别的差异以及锻炼方法的有趣性等,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2.评价建议方面

■课程标准提出: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

■评价内容包括:

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

三、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

■各地教育部门要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任务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各地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全面做好动员、宣传和培训工作,切实解决好师资、实验仪器设施设备配备等条件保障,确保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全面落实。

■落实各地区《体育与健康学科课程实施方案》的研究与制订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指导、管理、保障等政策措施,建议各级教育部门的普教处(科)、体卫艺处(科)、师资培训处以及各级教研等相关部门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落实各地区的实施与培训工作,做到责权利清晰、明确、到位、有效。

■根据教育部《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要求,校长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质量负责。

■基层学校校长要深刻地理解体育与健康学科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高度重视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采取多种措施落实《课程标准》。

■建议校长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在体育师资队伍、课时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和教材资源、场地器材、经费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负责指导《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制订并对教学质量进行检查落实。

(二)体育教师要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与把握《课程标准》

■深入学习、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全面掌握与贯彻实施课程教材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要把握好“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和“教得怎么样”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应十分明确《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四个方面目标的要求,以及充分理解目标与具体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及实施建议的关系,并能在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具体教学中,得以有效地落实等。

(三)努力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1、要解决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的问题。

2、要克服没有体现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

3、要改变把四个方面目标都搬到一堂课上,一味追求教学目标多而全的目标表述方式。

4、要改进在教案各栏目的书写表述上不正确、不规范的状况。

5、要避免忽视运动技能教学的问题。

一是,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

二是,对运动技能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

三是,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

四是,对学习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

五是,体育课运动负荷普遍较低。

6、要摆脱对运用新的学习方式,重外在形式,轻实际效果,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正确,应用不恰当的现象。

7、要纠正对各种资源的整合不够重视,对已有资源的运用不够充分,以及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8、要排除受应试教育和安全事故影响,体育教学不受重视,有些重要教材内容不敢教,而造成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的现状。

一堂好课应具备的基本要点

一、能设计和撰写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方案与教案

1.设计方案的基本要求

应包含“指导思想”、“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流程”、“教学特色”和“安全措施”等方面的表述。

2.教案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具体明确、重点提出、定位恰当、可操作、可评价。

(2)教学内容:

深浅适度、组合优化、主题突出、实效性强。

(3)教学方法:

教法有序、学法到位、针对性强、运用得当、步骤清晰、过程合理、关注差异。

(4)教学组织:

安排合理、措施到位、严密紧凑、组织缜密。

(5)运动负荷:

安排适宜、适时适度、预计准确、符合规律。

二、能展示教师有效教学行为,凸显教师驾驭课堂的执教能力

(1)教学中能表现出良好的“教态”和融洽的师生关系。

(2)教学中能表现出高度的教学组织管理和调控能力。

(3)教学中能展示出全面的正确、优美动作示范能力。

(4)教学中能表现出生动形象、简明扼要、措辞准确、适时有效、富于启发的讲解能力。

(5)教学中能表现出正确运用教与学法和富于教学艺术的执教能力,以及良好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2011年版新课程标准解读讨论题和作业题

学科

讨论题

作业题

小学语文

1.课例中的初中古诗教学,对你所教的小学古诗教学有什么启示?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哪些新增内容?

选择三四处,结合你今后的语文教学加以详细论述。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写作有哪些新增内容?

结合第一学段的“写话”或者第二、三学段的“习作”谈谈你的认识和做法。

 

 

2.初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是相通的。

课例中的初中阅读教学《闻一多先生上课》,教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你从事的小学语文教学有何启发?

3.你准备今后在你班上如何开展诵读活动,提高学生诵读兴趣,增加学生积累?

4.你如何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综合性学习”这块内容的实施?

小学数学

1.十年新课程改革,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举例说明。

1.请举例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

2.请论述如何发展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2.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处理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3.说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修订的主要内容。

4.谈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基本理念理解。

5.谈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核心概念的理解。

小学英语

1.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

1.义务阶段英语课程的具体一、二级分级目标和技能标准是什么?

2.《课标》中阅读技能标准的分级递进与衔接有哪些(一至五级)?

 

 

2.二级语法知识标准、语言知识标准(话题)、情感态度标准、学习策略标准分别是什么?

3.《课标》的实施建议中有关词汇教学应着重发展学生的哪些能力?

4.有关《课标》评价建议的具体解读是什么?

小学体育

1.义务教育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做了哪些修改?

为什么?

1.义务教育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2.通过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你的“教学质量观”?

 

 

2.请根据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适合本校特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3.体育教师应该如何面对新课改(或对新课改的态度)?

4.我们每天的体育与健康课会因新课改有哪些变化?

小学音乐

1.2011版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课程是如何定位的?

1.你在教学中将如何实施中小学音乐课程?

2.音乐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你是如何来理解音乐学科中的三维目标?

3.你如何来理解音乐教材?

4.音乐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美术

1.2011版美术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美术课程是如何定位的?

1.你在教学中将如何实施中小学美术课程?

2.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哪些重要的作用?

 

 

2.你是如何来理解美术学科中的三维目标?

3.你如何来理解美术教材?

4.美术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小学品德

1.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课程目标,准确制定教学目标,实现“以目标定教”。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对内容做了哪些调整?

 

 

 

2.在品生、品社教学中,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3.品生、品社教学中,如何有效组织教学活动,增强课堂教学实效?

如何深化理解评价的功能与作用,切实提高教学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