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86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四次双周考试试题

1.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

C.士人官僚的“规谏”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

2.《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

“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

A.反映了宋加强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4.葛兆光先生指出:

“尽管这些对于旧制度的激烈批判……被描绘成‘启蒙思潮’,但这些思想表达的全部合理性,却建筑在民族命运的激愤和故国哀思的情感上,本身未必是理性的思考和冷静的分析。

”作者评价的是

A.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D.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5.“从文艺复兴到宗教改革,主要反对的是神秘主义和教会的腐败,而不是基督教。

它不像其它宗教一样往往把崇拜对象具体化,而是将上帝作为抽象的存在。

”这段话旨在强调

A.宗教改革改变了基督教的信仰对象B.基督教思想与神秘主义的辩证统一

C.基督教思想与理性精神的内在关联D.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

6.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有许多质朴而经典的名言:

“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唯有理智最为可贵。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

”这组名言体现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是

A.追求真理,理性思考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批判神灵,挑战权威

7.他们提出“我是人,人的一切特性我是无所不有”的口号,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他们歌颂人的智慧和力量,赞美人性的完美与崇高,他们追求“人”的本能发挥,追求真善美的动力。

材料中的“他们”

A.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B.力图推翻罗马天主教会统治

C.以“人性”反对“神性”D.描绘未来社会的“政治蓝图”

8.《四库全书总目》一共评价了37部明末淸初在华传教士及其协作者的著作。

其中对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乾坤体义》有这样的评价:

“是书上卷皆吉天象,以人居寒暧为五带,与周髀七衡说略同。

以七政恒星天为九重,与《楚辞•天问》同……。

”这表明

A.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根出同泯B.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心理优势

C.意大利成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D.明清政府文化开明的心态

9.周先慎在其《明清小说》里说到“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据此,说明“明清小说”能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主要原因是

A.传统文化的包容性B.封建君主制的需要

C.商品经济的开放性D.自身较强的适应性

10.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

“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他认为此“普遍法则”是

A.经典力学体系构筑现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B.生物进化学说科学地解释物种进化的原理

C.相对论量子论深化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D.近代科学发展引领人们对自然理性的认识

11.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达尔文所说的生存竞争的最新表现,又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这是指当时欧洲

A.国家间战争和社会斗争是政治的基本内容

B.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进入起飞阶段

C.理性精神兴起逐步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12.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

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

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

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

这是因为爱因斯坦认定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B.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D.捍卫人类和平正义是科学家的必需价值观

13.下表是2006年中国与世界创新型国家比较表,它反映出的问题是

项目

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对外技术依存度

万人专利拥有量

创新型国家

70%以上

30%以下,其中美国、日本5%以下

美国

德国

日本

1760件

1750件

1500件

中国

39%以上

50%以上

10件

A.科技不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B.中国科技贡献率低,自主研发能力差

C.世界经济格局已是美日欧三足鼎立D.对外技术依存度决定了国家发展速度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汹涌澎湃,蔚为壮观。

它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既有不同的特点,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这具体表现为

A.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B.科学和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学科越来越少且分工越来越细D.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

15.“工业4.0”是德国推出的概念,主要是指“互联网+制造”。

回顾科技创新历程,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1.0开创了蒸汽时代,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B.工业2.0采用流水线模式,人们普赞工业王国

C.工业3.0开创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初显端倪

D.工业4.0产生了第三产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16.“新建立起来的金碧辉煌的军事力量,不过是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幅漂亮的拳击手套。

”材料评论的是

A.顽固派的“抱义而处”              B.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C.维新派的“托古改制”              D.革命派的“三民主义”

17.著名买办郑观应认为面对通商以来外国的侵略,“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唐廷枢脱离怡和洋行加入轮船招商局后,想方设法“去损伤这些外国公司”。

这反映了

A.买办是西方侵略中国的工具                B.民族意识被引入经济发展之中

C.洋务运动强调学习资本主义                D.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18.19世纪末,先进知识分子从西方获得的新知识中得知:

自愿联合的团体对于西方诸国的文明进步曾作出过重大贡献,因而奋起效法,组织各种学会。

这些学会2/3是士大夫阶层建立的,分散在10个省、31个城市,拥有近万名会员。

据此可知,当时

A.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B.地方权贵势力潜滋暗长

C.变革图强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甲午战败之后,满族人士寿富、盛昱等人的言论已超越“满汉畛域”,呼吁各民族团结御侮;民国建立后,人们有意识使用“中华”一词来命名各种事物,政党、团体等都是如此;五四时期,“中华民族”概念更是贯穿于言论和行动中。

这体现了

A.满汉民族差异已经消失B.近代思想与社会政治具有联动性

C.政权变更引发民族认同D.资产阶级政党主导了思想的变迁

20.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曾言:

铜线,铁路此两事大有利于彼,有大害与我,占我商民生计,百姓必群起抗争拆毁,19世纪80年代,他又言:

至若火车盛行,则有驾驶之人,有修路之工。

故有铁路一二千里,而民之依以谋生者而当不下数十万人,贫民之自食其力者更不可胜计。

这些言论表明李鸿章

A.主张与西方强国展开商战B.放弃了中体西用思想

C.着眼于维护中国自身利益D.思想发生了本质变化

21.严复提到:

在生物界里,开放的“四达之地”的物种,有较强的竞争力,而与世隔绝的“孤悬岛国”的物种,一旦有“外种闯入,新竞更起,往往年月以后,旧种渐湮,新种迭盛。

此自舟车打通之后,所特见屡见不一者也。

”这一思想

A.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冲击了夷夏大防的排外思想

C.宣传了君主立宪的政体模式D.带动了民主革命意识的传播

22.正是在西方借助东方、欧洲借助中国完成对旧制度的现实批判和对新社会的思想启蒙,为欧洲自身的破茧成蝶准备条件的时候,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悄然发生变化。

肯定、景仰的维度向否定、批判的维度转化,欧洲连续五个世纪对中国的崇拜与美化渐行渐远了。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随着交流加深西方逐渐改变对东方的认识

B.中国因固守农耕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西方国家借助工业文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西方迅速发展与中国的迟滞形成鲜明对比

23.梁启超说: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

新之义有二:

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二者缺一,时乃无功。

”这说明培育“新民”的关键是

A.全面学习西方思想B.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C.彻底否定儒家学说D.兼采中西文化精髓

24.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中写道: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

……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

”材料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表明西方民主思想开始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B.为结束封建君主专制提供了思想基础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营造了社会条件

25.有专家指出,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对于祖宗的文化遗产,无破坏之罪而有发扬之功。

他引导了一批年青学者研究祖国的文化遗产,顾颉刚等史学巨擘就是在他直接影响下破土而出的。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造成了文化断层B.推动思想的启蒙

C.促进了史学产生D.承续了传统文化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进入明代中叶以后,新经济因素滋长,城镇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危机在不断加深。

王阳明以为当时读书人沉溺于理学,无补于社稷安危。

他力求建立有效的统治学说,认为一切事物都产生于人心,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同时王阳明也提出人人皆有良知,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涕,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他还提出“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不必以孔丘和朱熹的语录为真理。

程朱理学主张天理的他律性,天理成为外在的道德律令。

王阳明良知自律思想架起了道德内化与道德外化的桥梁,高扬了个体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从而把人从外在天理的奴性中解放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称王阳明为中国的马丁•路德,确有一定道理。

——摘编自胡万年《王阳明良知自律的研究》等

材料二中世纪西欧社会处于基督教的绝对统治之下,各种社会弊端丛生。

自12世纪开始,伴随着城市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