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439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docx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哲理

2015年高考作文素材:

"历史故事与人生哲理"短文二十篇

 

砖儿何厚,瓦儿何薄

马德

 

林冲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沧州。

在野猪林,董超和薛霸受陆虞侯的指使,要趁机结果了林冲的性命。

就在薛霸举起水火棍,往林冲的脑袋劈下来的刹那,松树背后突然雷鸣似地喊了一声,一条禅杖飞了过来。

随后,花和尚鲁智深便跳将出来,吓得董薛二人大气不敢出。

鲁智深扯出戒刀,割断捆绑林冲的绳子之后,开口便是一句:

“兄弟,洒家忧得你好苦。

 

从世俗的层面讲,鲁智深根本犯不上冒死去救林冲。

因为,他们不过是几面之缘。

第一次见面,是鲁智深在大相国寺为一伙泼皮无赖们耍禅杖,被墙外的林冲看见,他不由得赞了一句:

“端的使得好!

”再后来,就是鲁智深陪着林冲喝过几回闷酒。

也就是说,他们之间除了英雄间的惺惺相惜,根本谈不上交情。

 

倒是陆虞侯这厮,怎么也让人想不到他会害了林冲。

他俩是什么交情呢?

富安第一次向高衙内介绍时说:

“陆虞侯陆谦,他和林冲最好。

”那么,林冲怎么评价他们的关系呢?

火烧草料场后,林冲一脚踏住陆虞侯的胸脯,一手拔出刀来,搁在他的脸上,骂道:

“奸贼,我自幼与你相交,今日倒来害我!

”你瞧瞧,原来,这陆虞侯打小就跟林冲好得一塌糊涂。

 

——最好的哥儿们,下了最狠的毒手。

 

再说说卢俊义。

他被吴用诓骗到梁山,小住了一阵子。

回来后,就被梁中书抓进了大牢。

 

管牢的节级(牢头)是一个叫蔡福的人,在打过卢俊义三十杀威棒之后,准备回家一趟。

他刚出门,墙下转过一个人来,手里提着个饭罐,面带忧容,蔡福认得是浪子燕青。

蔡福问:

“燕小乙哥,你做什么?

”燕青跪下,眼里噙着泪花,说:

“节级哥哥,我家主人卢员外吃屈官司,这是小人在城外讨得半罐子饭,烦请节级哥哥做个方便,送饭与他吃。

 

其时,卢俊义已众叛亲离。

管家李固在官府那里告了他,说他投奔了梁山,不但趁机吞了他的万贯家产,而且还跟他的娘子贾氏做成了一路——也就是说,媳妇也背叛了他。

唯有燕青不肯与他们“同流合污”,结果被赶了出来,流落街头,成了乞丐。

 

然而,在卢俊义人生最恓惶的时候,只有这个乞丐还想着他。

 

若论李固和燕青,卢俊义都有恩于他们。

李固原本是东京人氏,来大名府投奔人不着,差点冻死,正是卢员外救了他。

燕青呢,自幼父母双亡,是卢员外把他养大。

当然了,卢俊义对李固最厚,让他当了整个大家族的总管。

 

所以,卢俊义从梁山回来的路上,当燕青把李固和他媳妇促成苟且一事讲出来后,卢俊义是一百个不相信。

他“一脚踢倒燕青”,说“李固有几颗头,也不敢做恁般勾当”。

 

然而,人生常常开人生观的玩笑。

你相信谁,有时候,最后就要害在谁手里。

这还不算完,李固生怕卢俊义不死,先是买通了蔡福,希望在牢里就把卢俊义给结果了。

事情没有成功,见卢俊义要刺配到沙门岛,李固又买通董超薛霸,希望在押解的路上杀了卢俊义。

 

如出一辙的是,还是在一处树林里,薛霸举起水火棍,往卢员外的脑门上就劈下来。

就在这时,一支快箭射来,正中薛霸心窝,接着,又一支箭,射中了董超的脖项,要了两个贼差人的性命。

你道救了卢俊义的是谁?

又是燕青。

卢俊义睁开眼,看到燕青之后说:

“小乙(燕青),莫不是魂魄与你相见么?

”一声“小乙”,泪如雨下。

曾经前呼后拥声名显赫于河北大名府的大财主卢员外,到最后,身边冷清得,只剩下燕青燕小乙一个人了。

 

这个世界,最照得见冷暖的是人心。

你得势的时候,哗啦啦身边聚着一帮人,你失势了之后,那些平素阿谀奉承嘘寒问暖的人,一下子便作鸟兽散。

甚至,有的还要在你的身上踹上一脚。

那个最亲近的人,你本以为最可靠,结果就是这个人靠不住。

相反,那个离你远远的,平时有一搭无一搭的人,却在最关键的时候帮了你。

 

砖儿何厚,瓦儿何薄?

问世间,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扑朔迷离的人心,不到落魄处,真是看不清。

问题是,等你看透了看清了,当好人坏人水落石出,当人性美丑尘埃落定,你的人生已经为此付出了太多太多。

 

 

为别人的过错道歉

清风慕竹

 

晏婴是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可他在齐景公即位之初,并没有得到重用,只是派他去治理东阿。

虽然来到的只是一个小地方,但晏婴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工作起来十分卖力,起早贪黑,一干就是三年。

没想到,有一天,齐景公突然召他入朝,拿出一大堆举报信,责备他说:

“你看,我几乎天天接到反映你胡作非为的信,你说说看,这是怎么回事?

 

晏婴没有为自己辩解,上前谢罪说:

“臣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请再给臣一次机会,让臣重新治理东阿,三年后臣保证让您听到赞誉的话。

 

晏婴的态度让齐景公很满意,于是同意给他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三年之后,齐景公再次召见了晏婴,这回他的脸上布满了笑容,高兴地说:

“我现在耳朵里听到的,都是对你的赞扬之声,知错能改,不失良臣。

”说完,下令重赏晏婴。

 

然而,晏婴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奖赏。

齐景公很奇怪,问他说:

“有过则罚,有功则赏,奖赏是你应得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

 

晏婴回答说:

“臣三年前治理东阿,尽心竭力,秉公办事,得罪了许多达官贵人。

这些反对臣的人一齐散布臣的谣言,大王听后自然对臣不满意。

而后三年,臣便反其道而行之,那些原来说臣坏话的人,自然开始夸奖臣了。

臣以为,前三年治理东阿,大王本应奖励臣,反而要惩罚臣;后三年大王应惩罚臣,结果却要奖励臣,所以臣实在不敢接受。

 

齐景公一听,恍然大悟,知道是自己错怪了晏婴。

晏婴进谏的方式,更让齐景公感叹,于是他把晏婴留在身边,用之为相,齐国由此大治。

 

北宋熙宁年间,名臣范仲淹的儿子范尧夫任职庆州(今甘肃庆阳)。

 

有一天,范尧夫坐轿在街上行走时,突然几个遭押解的囚犯拦轿喊冤,他很奇怪,就把他们带到了衙门。

细问之下才知道,这几个都是羌人,曾在环州(今甘肃庆阳环县)种古手下做事,种古有违法之事,他们几个是知情人,为了避罪,种古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他们以强盗罪名逮捕,判决后流放南方。

 

照理说范尧夫犯不上蹚这浑水,一来环州并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内,二来种古是名将种世衡的儿子,种世衡是他父亲范仲淹的老部下,两家可谓世交。

然而正直的他还是向朝廷检举了此事。

 

种古闻讯大怒,立刻也举报范尧夫未经中央批准,私自开仓放粮,收买人心。

果然,皇帝亲自下诏,派出御史坐镇宁州(今甘肃庆阳宁县),调查审理他们各自的问题。

案子很快就审清,种古以诬陷罪流放远方,但范尧夫也遭到贬职,调往偏僻的地方。

 

范尧夫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登上宰相之位。

因为有过去的梁子,人们都以为种古倒霉的日子到了,可令人们想不到的是,范尧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推荐种古为永兴军路钤辖,并任隰州(今山西隰县)知州。

 

面对人们质疑的眼光,范纯仁解释说:

“种古天性不错,当初他应当以他父亲的军功授官,他却推让给了弟弟,有‘小隐君’之称。

种古也很有军事才能,在抵御羌族入侵中立有战功。

他虽然犯过错误,但不能一棍子打死,应该给他改过的机会。

至于他与我个人的恩怨,我时常反省自己,先辈与种氏上世有很深的情谊,如今引起种氏子孙讼告,是因为我不肖,哪儿用去讨论其中的是非曲直啊!

 

后来,种古得知事情的原委,十分惭愧,写信向范纯仁道歉,范、种两家和好如初。

 

面对别人的误解,与其争辩,莫如道歉。

与人发生冲突或摩擦时,要有一种“怪我咯”的心态,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拿别人当借口。

为别人的过错道歉,不仅是一种精神境界,更是一种人生智慧。

 

 

你曾多少次误解了他人?

逸茗

 

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也不去责问。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

“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

 

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

“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

 

孔子问:

为什么?

 

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

“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

“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稳定的。

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所谓知人难,相知相惜更难。

逢事必从上下、左右、前后各个角度来认识辨知,我们主观的了解观察,只是真相的千分之一,单一角度判断,是不能达到全方位的观照的!

 

当你要对一个人下结论的时候,想想:

真的你所看到的才是事实吗?

还是你只从一个面,一个点,去观察一个人呢?

 

大多数的人根本不了解对方的立场与困难的时候,就已经给了对方下评语了,更何况是在有利益冲突下的场合。

 

现今的人们拥有高学历高知识,却往往过度仰赖高知识,而忘了让自己在智慧上成长。

 

很多事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要客观地跳出成见,才有机会接近真相。

 

连孔圣人也会对自己最信任的弟子起疑心,更何况我们呢?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因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对他人产生了某种印象,从而为他人打上某种“标签”呢?

 

孔圣人可以当下就用智慧,轻易了解真相,消除误会,可是我们呢?

 

有多少人,因为自己的“亲眼所见”,从此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可悲的是,到死都不知道,其实是自己“看错了”?

 

两个人交流时,其实是6个人在交流:

你以为的你,你以为的他,真正的你;他以为的他,他以为的你,真正的他。

 

你想,这里边会有多少误会,会有多少误解?

 

你总在和“你以为的他”交流,你知道“真正的他”的想法吗?

 

你曾经多少次误解了你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节制是心灵的闸

寒青

 

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

心丢了,“我”也就不复存在了,成了形同虚设的行尸走肉。

 

那么,该怎样让自己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观的心呢?

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置一个节制的闸。

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

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没有节制,心往往盛了不该盛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

秦国的太医李醯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派人杀了他。

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

其实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己,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

 

没有节制,常常丢了自己。

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建议晋献公用最好的宝玉和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

晋献公说:

“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路,怎么办?

”荀息说:

“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

”晋献公说:

“好吧。

”就让荀息带着两样宝贝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

虞公见良马和宝玉如此大礼,大喜之余,就打算答应借路。

宫之奇劝谏说:

“不能答应。

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

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虞公不听,坚持借路给晋国。

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三年后又发兵打败了虞国……可见,虞公心里没有设置节制这个闸,因此丢了自己和江山。

 

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

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很高的修养、渊博的知识、良好的习惯,只有具备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这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听出来的亿万财富

黄顺

 

清同治十年,在南洋经商的张弼士参加了法国领事馆举办的一个酒会。

当时,来了不少贵宾,工作人员端来了法兰西上等葡萄酒。

张弼士拿起酒杯,轻轻啜了一小口,细细品味,香甜爽口,一股绵绵的习习酒香在口中久久不能散去。

贵宾们端着酒杯,都久久不愿放下。

 

法国领事见状,说出了一段有趣的往事。

 

那是咸丰年间,他随英法联军进驻烟台,因无葡萄酒相伴,感觉分外枯燥无味。

这时,有人来报告说,在附近的山中,发现了大片大片的野生葡萄林。

士兵们欢呼雀跃,他们采回野生葡萄,并用自制的小型制酒机来榨汁酿造。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用野生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别有风味,令人陶醉。

 

法国领事讲这则逸事时,现场不少人听后只是笑笑而已。

然而,张弼士却将法国领事的话牢牢记在心中,并且,一个宏大的构想逐渐清晰起来。

张弼士来到烟台经过周密的考察和筹备后,张裕葡萄酒酿造公司便在烟台横空出世了。

 

如今,张裕葡萄酒的营业额已经高达数十亿元,名列中国葡萄酒业的榜首。

烟台也被国际葡萄酒局列为中国唯一一座国际葡萄酒城。

 

有时,别人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就会蕴含着巨大商机。

如果,当时张弼士听后只是把它当成一句玩笑话并哈哈一笑,那么,我们今天就很难在烟台看到张裕葡萄酒的辉煌了。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清风慕竹

 

齐景公很喜欢穿紫色衣服,宫人纷纷效仿,于是每天皇宫紫霞漫天。

很快,紫色成为一种时尚,蔓延到了民间。

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举国上下都开始穿紫衣,结果导致紫色布料价格飞涨,一匹紫色布的价格超过五匹素色布的价格,紫衣成了一种奢侈消费。

齐景公深以为忧,便发布了命令,禁止老百姓再穿紫色衣服,违者重罚。

可一年下来,处罚的人倒是不少,但穿紫衣的风气丝毫不见扭转。

 

有一天,齐景公向贤相晏婴求教,晏婴说:

“大王喜欢穿紫色衣服,下面自然有人效仿,怎么制止得住呢?

如果大王您不穿紫衣,并且厌恶穿紫衣的人,不用制止,穿紫衣的人就会变少。

 

第二天上朝,齐景公果然换上了素色的衣服,然后对群臣说:

“我非常讨厌紫色染料的气味。

”有一个大臣近前奏事,他挥手说:

“离我远点!

我讨厌紫色染料的臭气。

”结果当天所有的大臣都不再穿紫色衣服,没多久,整个齐国也找不到一个穿紫衣的人了。

 

古人说: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有些事情看似困难,但如果找到事情的根源,对症下药,就能事半功倍。

头疼医脚,看似不相干,有时却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奇妙功效。

 

 

水可以飞

程刚

 

一位秀才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榜,他心灰意冷,执意不再参加考试,这让家里人很着急。

 

一天,大师路过秀才家,家人急忙请求大师对秀才加以劝慰,化解他那颗冰冷的心,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大师来到秀才的房间,见秀才坐在火炉旁边发呆。

他走上前,对秀才说:

“学生为何不愿再科考?

”“我几次科举不第,早已心灰意冷。

”秀才对大师说。

大师无言,环顾四周看见一盆水,便端起水对秀才说:

“施主,我用生命担保,如果你能让水飞起来,我定会助你科举中第。

”秀才眼前一亮,问大师的话可否当真,大师当场表示不是玩笑,秀才立即对大师说,明天告诉他最佳答案。

 

大师走后,秀才看着那盆水,思考整夜得到了几个答案。

 

第二天,大师又来,问秀才何以让水飞起来。

秀才端起水盆洒向空中,水便飞了起来,可大师不认可这个答案。

秀才又说把水装进水袋,然后挂在风筝上水便可飞起来……大师对这些答案都不满意,认为这些答案都不妥,水很快会掉下来。

秀才彻底失望了,对大师说找不到最佳答案。

 

大师拉着他的手进到屋内,拿起水壶装了些水,然后钩旺炉火把水壶放在上面。

不一会儿,水壶里的水开了起来,看着腾腾上升的水汽,大师笑着对秀才说:

“学生你看,水已经飞起来了。

”秀才顿时愣在了那里。

 

“对你来说,水飞起来是奇迹。

但这个奇迹的发生,是有条件的,它的内心必须滚烫发热。

你的科考之路也一样,必须始终保持一股热度,保持一颗滚烫的心,奇迹才能发生。

”大师对秀才说。

 

秀才顿时明白了一切。

 

疏不间亲

南怀瑾

 

《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刘表的原配太太死了,大儿子叫刘琦,后娘对他不好,准备让自己的儿子继位。

刘琦急死了,就请教他的叔叔刘备,刘备很高明,他说你问我们军师诸葛亮吧。

 

刘琦就问诸葛亮,诸葛亮听到就不答话,故意岔开,刘琦总讲不上话。

后来刘琦就告诉诸葛亮,他说我有本绝版的好书,先生要不要看?

我这是译述,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诸葛亮也是喜欢搞学问的,就跟他到楼上,诸葛亮一上去,刘琦就把楼梯抽掉,诸葛亮下不去了。

刘琦立刻跪下,先生啊!

这个时候一个外人都没有,你非教我不可。

诸葛亮没有办法,他逃不了。

但是,古人说的“疏不间亲”,夫妻吵架,兄弟之间有纷争,第三者绝不能讲话,讲话是最笨的事。

 

我有一个经验,年轻的时候很热情,有两夫妻刚刚结婚,他们都是我的朋友,结果两个人吵架,都向我埋怨对方。

我想让他们两夫妻讲和,跟男的讲,你不要听她的,她就是脾气坏,然后告诉女的,我那个同学好讨厌,你不要理他,过一两天就好了。

结果到了晚上,两夫妻就和好了,然后说某人讲你坏!

那样啊!

这样啊!

弄得我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这个道理就是“疏不间亲”。

 

诸葛亮说,刘公子啊,你何苦逼我呢?

疏不间亲,我没有办法。

刘琦说,如今只有军师可以救我了。

诸葛亮就讲历史上太子申生的事。

春秋战国的典故你不知道吗?

你向你父亲请求带兵外调嘛!

部队归你掌握,又守了边疆,跟后娘离得远远的,不起冲突。

等你父亲一过世,军权在你手里,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诸葛亮只好讲历史故事,刘琦就懂了。

 

我昨天讲一个同学,“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常常看到年轻人,有人把公司里的事跟他一谈,他出了很多主意,这就是没有受过好的教育的缘故,你又不是那个公司里的职员,不知道内情,又不曾参与过。

譬如刚才有人提出来,我们楼上有大法会,方丈亲自主持,很庄严肃穆,但是你晓得吗,昨天夜里,他们为了布置这个会场,到早晨六点钟才睡觉。

你没有参与过就不晓得多么辛苦,就不知道内情。

所以由这个道理就要推及天下一切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绝对不随便讲话,因为你不懂别人的辛苦,固然你是好意,但这是做人做事的分寸。

 

 

600年前的琴和600年后的花瓶

金沙滩

 

600多年前,军事家、政治家刘伯温写了一篇寓言,名字叫《工之侨为琴》。

 

文章的大意是:

工之侨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桐木,制作了一把琴,装上琴弦后弹奏起来,声音宛如金玉,悦耳动听。

他认为这是天底下最好的琴,就把它献给了主管礼乐的官府。

乐官让最有名的乐师鉴定,乐师说:

“这琴不古老。

”官府不要,就把琴退还了回来。

 

回到家,工之侨让漆匠把琴身漆上残缺不全的花纹,让刻工在琴上雕刻上古代款式的图案,然后装进匣子埋进土里。

一年后,工之侨把琴挖了出来,抱着到了集市上卖。

有个路过的大官看到了这琴,用100两黄金买下,献给了朝廷。

乐官们传递着观赏,一个个赞不绝口:

“这琴真是稀世珍宝啊!

 

琴还是那把琴,只不过做了些手脚,乐官就是非不辨了。

 

600多年后的今天,工之侨的故事还在延续。

 

在某瓷都,陶瓷艺人制作了一些仿古花瓶对外出售。

花瓶虽然制作精良,造型美观,但却很少有人问津。

一个买家对陶瓷艺人说:

“你这些玩意儿是仿品,不是古董,若是古董就值钱了。

 

听了买家的话,陶瓷艺人动起了心思。

此后,他专门研究“做旧”,就是经过几道工序,把刚出炉的瓷器做得像几百甚至千年之前的“古董”一样。

结果,价格飙升,每件都卖到了几十万上百万元不等。

 

前后不同的是,600年前的工之侨,面对乐官的是非不辨,他选择了悲愤离去,隐入山林,不知所终;600年后的那个陶瓷艺人仍然乐此不疲,制假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土里埋的,海底沉的,都能做得惟妙惟肖。

 

假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假象迷惑和蒙蔽,不辨真伪。

把假的当成真的,那就可悲了。

不仅是个人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

借用工之侨的话说:

“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这话的寓意值得人们深思。

 

 

孙权的备胎智慧

赵炎

 

人这一辈子,均难逃被备胎的命运——孙权都称帝了,还是有很多人把他当备胎。

 

辛弃疾有词曰: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而曹操根本不让孙权参与“调胎”。

原因很清楚,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权被备胎了。

实际上,在《三国演义》中,除了曹操外,把孙权当备胎的,还大有人在。

 

诸葛亮在《隆中对》里说道: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可以为“援”的,不是备胎又是什么?

真佩服诸葛亮那么年轻就认识到孙权的备胎价值。

 

鲁肃也算一个。

周瑜去请他之前,曾对孙权说:

“其(鲁肃)友刘子扬欲约彼往巢湖投郑宝,肃尚踌躇未往。

今主公可速召之。

”待周瑜登门,鲁肃的说法变成了“近刘子扬约某往巢湖,某将就之”。

周瑜稍一劝说,鲁肃随即又“从其言,遂同周瑜来见孙权”。

这种故作矜持、半推半就的做派,分明是早把孙权当备胎了。

 

孙权曾被许多人备胎,他也是心甘情愿的,表现出了很好的修养。

他深谋远虑,做了许多事,“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使得东吴最终一战定乾坤,完成了“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

 

被备胎,是命运;有备胎,却是智慧。

孙权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在《十七史商榷》里,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这么形容孙权:

“称臣事魏已久,及黄武元年春大破蜀,刘备奔走,势愈强盛,则魏欲与盟而不受,九月魏兵来征,又卑辞上书求自改悔,乞寄命交州乃随,又改年临江拒守,彼此互有杀伤,不分胜负。

十二月又通聘于蜀,乃既和于蜀,又不绝于魏,且业已改元而仍称吴王。

五年令曰北虏缩窜,方外无事,乃益务农亩,称帝之举,直隐忍以至魏明帝太和三年,而后发,反覆倾危,惟利是视,用柔胜刚,阴谋狡猾,史评以勾践相比,非虚语也。

 

一觉醒来,天下人都成了孙权的备胎,随用随取,随用随弃。

 

赤壁之战前,孙权从周瑜荐,接纳了鲁肃,遂有了用鲁肃替代周瑜的意思。

经过彻夜长谈,他更倾向于鲁肃所主张的“缓图”,而周瑜恰恰就是一位不惜壮士断腕的急图分子,得有备胎才安全。

曹操带兵几十万,破荆州,下江陵,所向披靡,势如破竹。

他派鲁肃去联合刘备,“共治曹操”。

在周瑜当夜请战时,孙权说:

“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

”原来他早有准备,选了三万个备胎在那放着呢!

 

孙权在举贤任能方面非常具有备胎智慧。

他不像孙策那样好逞个人英雄,且长期倚重张昭和周瑜;他会根据局势的变化及时换人“调胎”,如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之间的互相替补,都发挥了不错的时效性。

 

赤壁之战后,曹操约孙权夹攻关羽以夺荆州,孙权采纳诸葛瑾的建议,派人去荆州说媒,欲聘关羽的女儿做儿媳。

孙权的考虑是:

“若云长肯许,即与云长计议共破曹操;若云长不肯,然后助曹取荆州。

”关二爷非常荣幸地被孙权备胎。

 

诸葛亮也被孙权当作备胎。

他拼了老命,多次出祁山与曹魏打得天昏地暗,而孙权拥有几十万大军却坐观诸葛成败,连近在咫尺的淮南也没有认真组织过几次进攻。

司马懿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因此他对魏明帝说不需防吴,只需防蜀。

 

孙权的备胎与被备胎,就好比我们今天去喝咖啡,或是被人请,或是请别人,均无法改变咖啡本来的苦味儿,想要味觉上甜一点,得自己动手加些方糖。

这就有了主动经营的意思,而最好的经营是经营自己。

有备胎,是经营自己的短处,有备才无患,从而实现自己的增值;被备胎,是经营自己的长处。

没有不合格的备胎,只有不合格的思想。

人在旅途,犹如车行路上,不能学曹操的心黑和刘备的脸厚,但可学孙权的备胎智慧。

 

 

算命不如修德

傅佩荣

 

《庄子·外物》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宋元君与白龟的故事,最后还让孔子上场做了个评论:

 

宋元君半夜梦到有人披头散发,在侧门边窥视,并且说:

“我来自名为宰路的深渊,被清江之神派往河伯那里去,但是渔夫余且捉住了我。

”元君醒来,叫人占卜此梦,卜者说:

“这是神龟啊。

”元君说:

“有叫余且的渔夫吗?

”左右的人说:

“有。

”国君说:

“命令余且来朝见。

”第二天,余且入朝。

元君问:

“你捕到了什么?

”余且说:

“我网住了一只白龟,直径有五尺长。

”元君说:

“把你的龟献上来。

 

白龟献上之后,元君又想杀它,又想养它,心中犹豫不决,叫人来占卜,卜者说:

“杀龟用来占卜,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