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8034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docx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字词基础部分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多音字的整理与复习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回顾旧知,形成知识体系。

准确而又熟练的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与用法。

复习重难点:

多音字

复习过程:

一、运用导航

1.这些词应该怎么读?

应用一:

这些词应该怎么读?

朝阳(zháo)淹没(mò)兴奋(xīng)屏风(píng)

朝代(cháo)没有(méi)高兴(xìng)屏息(bǐng)

指生读后出示答案。

师小结:

这些多音字中,有的只是声调不同,如:

有的声母韵母声调都不同,同学们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里的汉字义多读多记。

熟练掌握。

2.这几个字不同的读音,应该用在哪里呢?

应用二:

这些字不同的读音,应该用在哪里,你会组词吗?

便pián(   )削xuē(    )降jiàng(    )

看kān(    )biàn(    )  xiāo(    )    xiáng(    )   kàn(    )

三、归类记忆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发现多音字的音和义是紧密联系的,同学们有没有想出好办法来?

让我们记住多音字的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讨论)归纳。

《新华字典》中的六百多个多音字整理归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词性不同、词义不同、读音也不同。

读音有区别词性和词义的作用。

长cháng(形容词)很长长远长久zhang(动词)生长成长长知识 

2.文言文中的一些通假字延续使用到现代而形成了多音字。

龟guī乌龟龟缩龟鉴(喻借鉴)jūn同"皲"龟裂

3.普通用法和人名地名等用法不同而造成多音。

单dān单位简单菜单单纯

shàn姓单单县(地名)chán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

4.使用情况不同,读音也不同,读音有区别用法的作用。

削xiāo(限于单用)削果皮削铅笔xuē(用于合成词)削弱瘦削削除

5.语体不同,读音不同,读音有区别语体的作用。

寻xún(读书音)寻觅寻常寻章摘句xín(口语音)寻开心寻死寻思

总结方法,范例引航,鼓励学生运用。

四、小组合作用不同方法整理你知道的多音字。

下面我们将要进行一个闯关游戏,不知道哪些同学能成为今天的闯关大将。

你行不行,有句话说得好:

机会永远是属于有准备者。

现在老师就给你们6分钟的时间,(小组合作)看那些组整理的最多,记得最清楚。

五、闯关游戏

第一关:

选择下列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尽管(jǐnjìn)曲折(qūqǔ)人参(shēncān)

尽力(jǐnjìn)歌曲(qūqǔ)参加(shēncān)

水泊(bópō)自传(chuánzhuàn)强迫(qiǎngqiáng)

漂泊(bópō)传说(chuánzhuàng顽强(qiǎngqiáng)

第二关:

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和:

héhuòhèhuóhu

暖和(   )一唱一和(  )和平(  )和稀泥(  )和面(  )和(   )了

着:

zhezhāozháozhuó

高着(  )儿  着( )急  着( )手 着()眼  等着(  )没着()了

第三关: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调tiáo()diào(   ) 弹tán(   ) dàn(   ) 塞sāi(    )sè(   )

   hōng(     )  mēng(   )   ě(    )

哄hǒng(    )蒙méng(   )恶è(    )

  hòng(    )   měng(   )   wù(   )

第四关:

你能准确的读出这些多音字吗?

1.爸爸今天要去海南岛出差(chāi),因路上堵车,差(chà)点误了飞机。

2.我喊了半天,他似(sī)乎什么也没有听见,像个木偶似(shì)的。

3叔叔长得太胖(pàng)了,大家笑他是肥牛,可他说心宽体胖(pán),这是好事。

4.劳累(lèi)了一天的果农看到树上的累累(léi)果实,高兴地笑了。

5.重(chóng)复抄写的作业加重(zhòng)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第五关:

读准这段话里的多音字。

一位处(   )长工作了一整天,疲惫的回到家,他本想吃完晚饭后和儿子一块去散(    )步,好(    )轻松一下。

可是,他的儿子在吃鱼时,不小心把一根鱼刺也给吞咽(    )下去,结果卡(    )在了咽(    )喉。

他赶紧带着儿子拦了一辆大(    )卡(    )车去医院,因走得太着(    )急,家里的碗筷都零散(    )地放在了桌子上,没有收拾。

到了医院,一位姓解(   )的大(  )夫给处(   )理了一下,问题总算解(   )决了。

看着(    )儿子没事了,父亲长舒了一口气。

六、在多音字的王国里还有一个姓氏家族。

它们在充当姓氏这个特殊的角色时,有的字会改变他原来的读音。

1.你能准确的读出这几个姓氏吗?

朴()解()盖()华()

2.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的许多好朋友都来参加生日聚会。

瞧,桌子上写着好朋友的名字呢!

宁心、任静、单小文、曾慧、区冰、解小丽、盖聪、朴佳辉……你能把他们的姓名大声的读出来吗?

请写出他们的姓氏读音.

七、全课总结,完成多音字词类练习

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

泊:

漂泊(  ) 血泊( )恶:

可恶( )罪恶( )省:

省()会省( )悟 

调:

调( )动 调(  )整 都:

首都()都( )是  度:

温度( )猜度( ) 

更:

更(  )加 打更()划:

计划( ) 划( )船折:

折( )腾 折(  )本 

佛:

仿佛( )佛( )教假:

假( )如请假( )觉:

睡觉(  )感觉(  )

哄:

哄()堂大笑 参:

人参()和:

和()平 恶:

恶()劣 恶()心 厌恶( )

哄:

哄()骗 起哄( )参:

参()加参()差不齐 和:

和()面一唱百和()

二、给下面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⒈似 ①shì ②sì

昨天一场瓢泼似(   )的大雨,似(   )乎要把大地吞没。

⒉恶 ①è ②wù

他总是打扮成一个大恶(  )人吓唬小朋友,大家都厌恶(  )他。

⒊累 ①lèi ②lěi

劳累(   )了一天的果农看到树上的累累(   )果实,高兴地笑了。

⒋藏 ①cáng ②zàng

海底蕴藏(     )着丰富的矿藏(     )资源。

⒌便 ①biàn ②pián

这东西虽然很便(   )宜,但使用起来一点都不方便(   )。

⒍泊 ①bó ②pō

小船在湖泊(     )里停泊(   )了好几天。

⒎没 ①méi ②mò

门前的积水已经没(    )到膝盖了,我们没(    )有办法走过去。

⒏看 ①kān ②kàn

一只小猫跑过去,监狱看(     )守没有看(    )见。

⒐弹 ①dàn ②tán这弹(   )丸需要用弹(    )弓弹(   )射。

⒑还①hái ②huán这皮球本来就是你的,还(   )是还(   )给你吧。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汉语拼音、字词、日积月累

复习目标:

1、主动复习巩固本册要求学会的生字,会认的生字;能正确读写精读课文中的词语,做到书写公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主动复习本册课文和积累·运用中的"读读背背"。

复习重难点:

积累词语

复习过程

1.完成看拼音写词卷。

(结合课后生字表)

(1)学会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掌握拼写规则。

(2)熟练掌握看拼音写汉字、词语和句子。

(3)掌握汉语拼音中声调及其变化。

2.订正并纠错。

找出错误最多的字词,强化训练。

(1)掌握本册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2)正确区分同音字、形近字并能组成词语。

(3)按要求写字;

(4)选字填空;

(5)改正错别字;

(6)选择带点字的正确字义;

(7)按要求查字典等。

3.复习日积月累。

(结合各单元后的日积月累)

自己能独立出一份卷子。

能背诵默写回顾与拓展中的日积月累的内容,并理解意思,学习主动积累

4、交换完成并订正纠错。

句子部分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复习重难点:

修辞方法的运用

复习方法:

理论结合实际题目练习

复习准备:

例题

复习过程

一、重点句子:

1.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当年那件让孩子“沮丧”的事,与后来他成为“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之间有什么联系?

                                

2.他们清早到了北京火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我从“直奔”这个词语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

  

3.《梅花魂》:

“梅花魂”的“魂”是()意思?

“梅花魂”是指()

4.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

5.“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然无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

“安然无恙”“藕断丝连”这两个词语描述出了夹丝玻璃的(     )特点。

6.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a)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c)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7.“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损失!

”这句话连用两个“不可估量”,是为了强调说明(  )

8.“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联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这里的“斩钉截铁”表现了五壮士( )

9.“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说他们了不起的主要原因是(  )

二、关键词句

1.在人生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这“鱼”加上引号,是因为(),它可能是(),也可能是()。

2.“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这是对父亲()的描写。

从这个句子中我能体会到()。

3.“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读了这句话,我能感受到母亲的工作环境        ,她的身体()。

4.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a)从“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当时父亲是这样想的:

()。

 (b)从“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这句话,可以体会到()。

5.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就象海上的波浪。

这句话把满是群众的天安门广场比做(),把翻动的红旗比做()。

写了开国大典()的场面。

6.天上五颜六色的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这句话从侧面表现出人们()的心情。

7.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比较恰当的理解是(  )

8.“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吹倒。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体会。

9.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体现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10.“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

11.《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下对“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理解。

12.《窃读记》:

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

13.《钓鱼的启示》: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这句话的理解。

14.《“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

课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我能找出来。

 

三、修辞句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 这里用(   )的笔法表达了(                          )的思想感情。

2.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               )。

这句话将(    )比作(         )写出了(                   )特点。

3.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作者用(     )比喻(     ),表达出了(            )。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这句话是(   )句,把(   )比作(  ),体现了(     )。

5.照样子,写句子。

例: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6.我会判断:

“这洁白的梅花难道是能玷污的了得吗?

”这是()句。

7.把句子写具体

1)老虎张开()似的大口,向猎人扑去。

2)凛冽的寒风像(),割得我脸上发疼。

3)书籍如同(),吸引着爱学习的人。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

各种句型之间的转换,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的修改

复习重难点:

掌握转换要点,切中病句病因

复习方法:

教师阅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复习过程

一、句子转换

(一)反问句改陈述句。

1.人的心灵不应该像花一样美丽、纯洁吗?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是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俩了吗?

3.时间这么宝贵,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呢?

4.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难道不是在毁灭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吗?

5.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

 

6.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

7.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

 

(二)陈述句改反问句。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北京申奥成功,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3.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4.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呢?

 

5.你不会因为以前见过你的朋友就不愿再见到他们了吧?

 (三)把字句、被字句。

1.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把字句:

                被字句:

2.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

把字句:

                被字句:

(四)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说说哪种说法比较好?

《梅花魂》:

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二、扩缩句

1、我能从下面的写法中选一种喜欢的方式写句子

写法一:

(细细的)雨(轻轻地)落在玻璃窗上。

写法二:

(细细的)雨(像绢丝一般)落在玻璃窗上。

a.(       )珍珠鸟(              )放在笼子里。

b.(      )母亲(                 )望着我。

2.缩句

a.活泼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

b.美丽的彩虹在天边渐渐消失。

c.凶狠的敌人慢慢地向我们靠近。

d.漂亮的姑娘在清澈的小河边打水。

e.那枫叶火红火红的,好象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红霞。

 

三、修改病句。

1.昨天傍晚下了整整一夜的雨。

2.北京的秋天真实旅游的好地方。

3.这项发明还要不断改正,才能逐步完善。

4.我估计他这次一定不会来了。

5.即使你对同学有意见,你就提出来。

6.秋天的田野里,到处能看到成熟的果实和芳香。

7.五壮士的眼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四、标点

1.体会分号的作用: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获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我能通过朗读体会顿号的作用: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3.我会加标点:

我国的音乐 舞蹈 绘画 雕刻 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五、积累

1.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泊船瓜洲。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的“绿”也可以用()、()、()这些字,但作者从“(),()。

”这句诗受到启发,决定用“绿”字。

最后一句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填空。

悠悠天宇旷,()。

(张九龄)

(),游子久不至。

  (杜甫)

明月有情应识我,()。

(袁枚)

举头望明月,()。

 (李白)

待到山花烂漫时,() 。

(毛泽东)

滴水能把石穿透,()。

宝剑锋从磨砺出,()。

3.解释诗中的画线词。

明月何时照我还。

(       )

欲作家书意万重。

(       )

行人临发又开封。

(       )

身向榆关那畔行。

(       )

聒碎乡心梦不成。

(       )

4.读《七律长征》,回答问题。

《七律长征》一诗中,表现红军战士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毛泽东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写到了(       )、(      )两条河。

5.春风又绿江南岸,()。

写出诗的题目《      》这首诗的作者是(),你知道这位作者的其他诗作吗?

()。

6.这学期,你在课外一定读了不少好书,把你喜欢的书名写下来:

《    》《   》《    》。

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本推荐给你的同学并说说理由:

 

阅读部分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熟悉每课内容,按要求复述,背诵有关课文,按要求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2.欣赏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能默写并逐句解释。

 3.能按分好的段归纳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阅读短文,完成有关练习。

复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研读精读课文

复习过程

一、复习重点课文,背诵相关段落

1.《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自然段

2.《古诗词三首》(古诗词注释及含义)

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最后一个自然段

4.《圆明园的毁灭》第3、4自然段

5.《狼牙山五壮士》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6.《七律长征》

7.《开国大典》(第7自然段)

练习:

按课文内容填空卷的1-6题

二、回顾归纳段意的方法

(1)摘句法:

把能概括全段内容的句子摘下来,作为段落大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段落。

(2)归并法:

先找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再将几个自然段的大意归并到一起,归纳出全段大意。

(3)取舍法:

一段里有几层意思,往往有主有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就可以得出段意。

(4)借助法:

就是借助段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纳。

如总分段,可借助总述部分;因果段,可借助结果部分;递进段,可借助后一层的意思,但要注意在同一篇文章里归纳段意的方法要统一,不能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三、回顾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1)题目扩展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

(2)段意连接法。

(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

(3)重点归纳法。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四、复习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语文阅读的文章不外乎就是五种:

写人,写事,写景,写物.中心思想的概述可以用一个数学等式来表示:

中心思想=主要内容+思想.

以下采用填空式的模式简单介绍四种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的提炼:

1.写人:

本文通过描写______(谁)的______(哪几件事),赞美了_____(谁)的______(么)优秀品质.

2.写事:

本文记述了_____(谁),________(现在什么时候),______(干什么),从中你体会到(说明了)___________.

3.写景:

写景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

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一般包括:

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热爱某个地方)

人文景观:

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什么地方),_______(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_________(热爱祖国,热爱故乡,热爱某个地方)

4.写物:

本文主要描写了______(什么)的______(特点),表达了作者对_____(什么)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赞美了像_______(物)的______品质.(后面一句赞美一般是应用于植物的描写).

模拟练习: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六岁半了。

剪着娃娃头,圆圆的小脸蛋,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红红的小嘴唇,样子挺可爱。

可惜整天爬上爬下。

弄得脸上老是有一道黑印子。

只有刚洗完脸时,才能看清脸上白生生的本色。

弟弟一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的。

我种下的向日葵出芽不久,他把每一棵都拔起来一点,拉我去看,说:

"看,它长得多快,是我叫它长快!

"我哭笑不得说:

"这是拔苗助长呀!

"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

一天,妈妈买回来两只小鸡。

弟弟用塑料口袋装着满院子边走边喊:

"卖小鸡啰,五分卖一只!

"

妈妈只好和爸爸商量早点送弟弟上学。

到学校报名,一考,居然被录取了。

这下弟弟乐坏了,更忙得不可开交,吵着叫妈妈买书包,叫爸爸买铅笔。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见弟弟在屋里东翻西找。

好在我早已习惯他的不安静,便坐在窗前做起作业来。

一会儿弟弟搭起凳子从衣柜里把新书包翻出来,一会儿打开抽屉把泡沫文具盒拿出来,拿我的刨笔刀一口气刨了四支铅笔,装进文具盒。

然后到处搜查,把旧毛笔、坏钢笔、蜡笔装满文具盒,把文具盒放进书包,又去找我的读过的语文、数学书放进书包。

也不管我正在复习功课,把我的书包抓过去一比,说:

"我太空了。

"然后把《365夜》、《新华字典》、《唐诗选》连环画……都塞进了他的书包,装得鼓鼓的,这才满意地笑了,背在身上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打开窗户一看,他跑进门对李爷爷说:

"李爷爷,看我的书包,我要上学了!

"说完还举手敬了个对礼。

他又跑到王叔叔家说:

"王叔叔,我要上学了!

""小胖,快来看我的书包!

"他挨家挨户报告大家早已知道的消息:

我要上学了!

我有一个新书包!

哎!

我淘气的弟弟哟!

(1)这篇短文主要内容是()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为了表现 ()。

(2)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

一件一件写在下面。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让学生推介运用课内学过的知识看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本册教材中学过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复习重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复习准备:

1.学生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2.老师归纳本册课内学习的阅读方法

3.准备两篇课外阅读文章

复习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

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