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7904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docx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4《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对亲人的认识,明白普通意义的亲人是指具有血缘关系的人。

一、触摸历史,走近文本

(教师动情讲述)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了朝鲜战争,并炮轰中国丹东地区,把战火烧至中国边境。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30多万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

最终,他们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同时还谱写出了一支中朝两国人民荡气回肠的友谊赞歌。

1958年10月26日,是最后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日子。

此时,朝鲜人民把自己的千般不舍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读课题“再见了,亲人”),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把自己的万般留恋也化作了一声声深情的-----(学生再读课题)。

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在这一声声深情的呼唤中走进历史,走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走进文本

1预习汇报寻找主要人物

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了,那你能不能说一说,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心里,“亲人”具体指谁?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2快速浏览概括主要事迹

同学们,我们通过课前交流,知道只有具有血缘关系的人才能称为亲人,那么,中朝两国人民有没有血缘关系?

(生:

没有)既然如此,志愿军为什么要称朝鲜人民为亲人?

让我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朝鲜人民在炮火连天的日子里,究竟为志愿军做了什么?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救伤员失去孙孙

救老王妈妈牺牲

挖野菜双腿伤残

4教师小结激情引领

同学们,白发苍苍的大娘为了给战士们送打糕累得昏倒路旁,更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唯一的亲人——她至爱的小孙孙;小金花与妈妈一起去救老王,老王得救了,妈妈却与敌人同归于尽,永远地离开了她;为了能让战士们吃上野菜,大嫂毅然来到硝烟弥漫的前沿阵地,以致被炸残了双腿,在风华正茂的年纪永远地架起了双拐……同学们,这就是朝鲜人民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所作的,正因为这一切,我们亲切地称他们为亲人(生读课题中的”亲人”)同学们,本文作者魏巍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曾经在朝鲜战场与战士们一同出生入死,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

“在朝鲜的每一个日子,我的心常常被一些东西感动着。

”50多年过去了,今天当我们读起《再见了,亲人》时,心中一定会涌起和作者魏巍同样的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阅读,看看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地打动了你的心。

(学生读课文,划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结合句子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三、倾心研读深入文本

1、师:

刚才大家读得很认真,现在请你结合自己所划的句子谈谈文章的什么地方深深感动了你?

2、读悟结合,体会感动

(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故事,学生谈到谁就讲谁)

大娘

生读“大娘送打糕”部分谈感受:

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给志愿军战士送打糕,累得昏倒在路旁了。

师:

仅仅是劳累?

生:

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因为她要穿过硝烟,可能会被敌人的炮弹打中。

生读句子并谈体会(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

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这个地方让我感动,因为大娘为了救志愿军伤员失去了自己的小孙孙。

师:

同学们,理解“唯一”吗?

生:

独一无二

只有这一个

再没有第二个……

师:

“唯一”说明了什么?

生:

大娘的亲人只有孙子一个人

大娘除了孙子再没有别的亲人了……

师:

“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就意味着什么?

生:

大娘今后将孤独一人

当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要独自承受

感觉生活没有了快乐……

师:

但即便如此,当敌机呼啸而至的时候,大娘却坚定地背起了伤员,永远地舍下了自己的小孙孙。

这就是我们的大娘!

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让学生读这段话,抓住“背起”“丢下”“唯一”感受大娘的大爱)。

其实,在这8年的时间里,大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付出的太多太多!

(出示句子“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

”)

师:

让我们放飞思绪,想一想,在这八年的时间里,大娘还为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做过什么?

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

生:

大娘给战士们做棉衣。

前线的伤员太多,大娘就帮护士给战士包扎伤口。

寒冷的冬天,她给战士们把被子盖好。

给战士们熬粥喝。

……

师:

同学们,尽管这都是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但正是这些,却让远离祖国的中国战士感受到了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母亲慈祥宽厚的疼爱!

同学们,就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吧!

(生自由读展示读教师引导学生注重“八年来”“多少”“多少”感受大娘的含辛茹苦,默默奉献,学生读得一次比一次好。

师:

同学们,透过刚才的语言文字,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大娘?

生:

关怀体贴的大娘

无私奉献的大娘

情深似海的大娘

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大娘

情谊比山高比海深的大娘……

师:

是的,她为我们付出的真的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出示句子:

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志愿军深深的感念。

师:

而今,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日子,这位可亲可敬的大娘也赶来相送了!

此时,我们的战士深情地对大娘说——

(出示句子: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生读。

师:

然而大娘没有停下送行的脚步……

生再读。

师:

大娘还是坚持相送……

生再读。

师:

大娘仍然没有停下送行的脚步,她,执意要送……

生再读。

师:

这就是我们的大娘,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

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

快回家休息吧!

为什么摇头呢?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不,永远不会。

学生接龙读。

师:

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深深地感动了我们,接着谈,文中还有那些地方深深地感动了你?

小金花

生谈“小金花为了救老王失去妈妈”。

师总结:

这就是小金花,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大嫂

生读“大嫂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失去了双腿”,谈出自己的感动。

师:

大嫂,是家里的主要劳力,她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下有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然而为了志愿军能吃上野菜,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腿。

而在志愿军即将回国的日子,她也赶来了。

她是拄着双拐来的,她是背着孩子来的,她的脸上满是汗水,她,已经送了几十里。

这就是我们的大嫂,这就是我们的亲人。

(出示句子:

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山路这样崎岖,您架着双拐,已经送了几十里)

生读出大嫂深情的送别。

5师同学们,这就是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所作的,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民的亲人!

其实,在朝鲜人民的心中,中国人民又何尝不是他们的亲人呢?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近40万志愿军战士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比如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就长眠在朝鲜,你还知道哪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英雄?

生:

邱少云

师:

为了整个作战计划的成功,他被烈火活活烧死而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生:

黄继光,他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火力点

师:

当人们找到他的时候,他的胸膛已经成了筛子状

生:

罗盛教,为了救一个落水的朝鲜孩子壮烈牺牲…..

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到底为朝鲜人民做了什么,文中也有星星点点的描述,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读书找到这些句子

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

那一回,侦察员老王到敌占区去侦察,被敌人抓住了...

那是1952年的春天...我们缺少蔬菜...

6师:

中国人民志愿军也为了朝鲜人民付出的也是比山还高比还海深!

现在,难道你不想对中朝两国的友谊说点什么吗?

生: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非常伟大!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

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板书: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7(出示图片,出示文字,音乐响起)

师:

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10月26日,照片上75岁的朝鲜李大娘和23岁的中国战士张喜武相拥而泣,其实,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日子,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可以这样说,那一天,中朝两国人民是在情海中前行,泪雨中前进。

本文作者魏巍对当时的场景还做过这样的描述—

这不是哪一个人在哭泣,

这是全朝鲜民族在捧着他们至亲至爱的友人,

我的一滴泪,

也止不住滴在这千行泪雨中……

这前行的队伍,不分行列,

也许这不像队伍吧?

可是这确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队伍,

这是心连着心,肩并肩的友谊巨流!

这支巨流,

行进在晨曦初露的东方,

行进在依依惜别的深情!

---------改编自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生读)

8师:

尽管中朝两国人民千般的不舍,万般的不愿,分别的日子还是来了。

列车就要开动,望着大娘、小金花、大嫂,望着数不清的朝鲜人民,望着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深情地说—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生读)

师:

朝鲜人民又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感——

再见了,亲人!

再见了,亲爱的战士!

(生读)

师:

汽笛响了,紧紧拉着的手松开了,亲人越来越远了,于是志愿军战士只好请求这隆隆前进的列车——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生读)

师:

而朝鲜人民也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时间能停下来——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让他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生读)

师:

可是列车却越开越远,亲人也越来越远了,战士们只好挥着手,大声地呼喊着——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生读)

师:

朝鲜人民也只好挥着手,大声地呼喊着——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生读)

师:

“再见了,亲人!

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中朝两国人民共同的心声(生再读)

四、总结升华,延续情感

师:

同学们,中朝两国人民8年的浴血奋战,生死相依,用鲜血铸成的伟大友谊跨越国界,穿越时空,这友谊行进在依依惜别的深情,行进在晨曦初露的东方!

最后,让我们把所有的感动凝聚在这深情的呼唤中(生再读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