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7880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本单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江南水乡,流水潺潺。

小兴安岭,是绿的海洋。

莫高窟的飞天翩翩起舞。

香港夜色世界的一流。

还有雄伟的京杭大运河跟万里长城,那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

结合本单元的特点,现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

3、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中的疑难词语。

4、能根据课文提供的相关语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背诵有关段落。

6、让学生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这些风景名胜的美丽,体会到作者蕴于字里行间的喜爱之情。

2、学习并掌握生字,积累优美语句。

3、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练习写作。

课时安排:

10课时

 

11、江南水乡——周庄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意思。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准备:

教师:

1、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若干。

2、本课生字、词语卡片。

学生:

收集周庄及其他水乡小镇的图片资料及相关信息。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灵秀、瑰丽、遥遥相对”等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孩子们了解江南水乡吗?

(出示江南水乡的图片)在那里有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叫-周庄。

(出示图片,板书)生了解江南水乡-周庄。

初步感受周庄的美丽风光。

2、请孩子们美美地读一读课题,走进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

生齐读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师提出自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出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师指导理解词义和课文朗读。

自读,跟师读,齐读。

指名读,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

3、把生字送回课文中,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师从中指导)

齐读全文,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后想一想:

周庄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找到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寻找自然段再读,指名读。

3、课文中哪句话最能说明周庄的美丽?

找一找,指名读一读。

师:

这个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的地方究竟有多美呢?

我们下节继续走进周庄。

找一找,指名读一读。

仔细听,准备进入下节课的学习。

四、用钢笔自主书写生字。

1、读一读自己在生字下的扩词。

自由读,和同桌交流扩词。

2、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交流写好字的要领。

描一描,作业展示。

五、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周庄

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六、作业设计:

1.书写你喜欢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周庄的秀美及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词析句,读懂课文。

背诵课文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还记得那个美丽的江南水乡-周庄吗?

这节课我们又将体验它的美丽,还等什么?

马上出发!

(出示周庄风景图片)

生仔细听,准备本节课学习。

欣赏风景图片。

2、周庄美吗?

那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些词语吧!

(出示课后三题词语)

美美地自读,齐读。

3、齐读全文,边读边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齐读,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想象品味。

1、上节课我们了解到周庄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播放相关资料)师描述:

周庄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一朵睡莲,当我们踏上周庄的土地时,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生仔细观察,了解感受周庄的古朴典雅,灵秀之美。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有感情地齐读一自然段。

2、学习二自然段。

勾画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喜欢?

(师巡视指导)

自由朗读,勾画句子,和同桌互相读,并讨论喜欢的原因,指名说一说。

引导学生想一想:

大都市的建筑环境与周庄进行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自然段。

体会出周庄带给人们轻松和畅快之感。

齐读,边读边想象。

3、学习三自然段。

齐读三自然段。

了解周庄的历史悠久。

师:

周庄带给我们水一样的轻松与畅快,它那悠久的历史也让人回味无穷。

周庄距今有多少年历史了?

这一段主要写的是它什么的历史?

生:

已经有900年历史了。

主要写周庄的桥。

师:

其中以安富桥最有名。

(出示图片)以“桥楼合壁、飞檐朱栏”引导体会。

生找到描写安富桥的两句话。

自读,体会石桥的古色古香。

对建桥人的赞叹。

分男女生比赛读,边读边想象。

指导有感情朗读三自然段。

4、学到这里,你们喜爱周庄吗?

(师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读出对周庄的热爱。

三、拓展延伸。

1、播放音乐,有感情齐读课文。

生齐读全文。

2、再次投影周庄图片,请学生说一句话。

指名说,表达学文后的感受。

3、完成课后2、3题。

四、板书设计:

11、江南水乡

 水

周庄得苏杭之灵秀,集水乡之瑰丽

        桥

五、作业设计:

填一填,再选两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古色( )( )遥遥( )( )崭新( )( )

    白墙( )( )小桥( )( )飞檐( )( )

    雕梁( )( )油然( )( )( )( )典雅

六、课后反思:

 

12、美丽的小兴安岭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读懂课文内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学习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四季特点展现美景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富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富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书写、运用。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能用简短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1、(出示小兴安岭图片)同学们,这里的风景美吗?

想去旅游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吧!

生看图,初步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2、出示课题,要读得美一些。

准备学习,齐读课题。

二、自读生字,读通课文。

1、请学生自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师指导,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听师指导,不熟悉的地方可多读几遍。

2、用多种形式检查学生识字,读文情况。

(师指导个别地方)并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生自读,小老师带读,齐读。

运用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个别词义。

3、给课文分自然段,听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正音、指导。

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相互评价。

4、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课文的结构:

总-分-总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小兴安岭的?

生齐读全文,正确、流利。

思考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顺序。

三、学习第一段,整体感知。

1、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自读,边读边想象。

指名回答。

2、出示小兴安岭树多的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绿色海洋”。

生看图,体会小兴安岭的树多。

师补充小兴安岭的树种名称。

3、指导朗读,体会小兴安岭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

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读出“绿色海洋”。

四、用钢笔自主书写生字。

1、读一读自己在生字下的扩词。

生自由读,和同桌交流扩词。

2、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交流写好字的要领。

生描一描,作业展示。

五、板书设计:

12、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

六、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学习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四季特点展现美景的特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富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美丽和富饶。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

学习作者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抓住四季特点展现美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默读课文,回忆上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生快速默读课文,回忆主要内容。

生:

春、夏、秋、冬的顺序。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小兴安岭的美景的?

师:

上节课我们也知道了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这节课我们走进这片绿色海洋中,去感受它独特的魅力吧!

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精读第二段,授以学习方法。

1、让学生自读二自然段,初步感知春天的美景。

生自读,初步感知春天的美丽。

2、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加以指导,边读边想象本段主要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勾画出来。

学习老师教给的学习方法。

齐读,边读边找景物名称,试着勾画,指名回答。

文中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景物的?

找到相关句子,读一读,品一品。

你喜欢哪些句子?

(师出师课后重点句,体会带点词在表达意思上的作用。

)生可以和同桌一起品读,也可以自己品读。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理解课后二题第一句。

3、老师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美读。

生自由练读,齐读,分男女生赛读。

师:

本段所有的景物描写都是围绕“春天”来写的,展现了春天的美丽。

生知道景物描写要围绕季节来写。

三、总结全文,领悟升华。

1、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是怎样称赞小兴安岭的?

生齐读,再次体会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2、用一句话赞扬小兴安岭的美丽。

全班交流。

四、板书设计:

12、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海洋————————————总

春 树木嫩绿  春水涨满

四季美丽夏树木茂密  野花盛开——分   美丽的花园

秋 落叶飞舞  野果成熟      巨大的宝库

冬 积雪覆盖  野兽进洞

花园宝库————————————总

五、作业设计:

假设你有机会成为小兴安岭这幅美景中的一员,你希望你会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同学们都能将自己当成大自然中的一棵草、一滴水、一个小生命,那么热爱我们生活的环境,珍惜我们生存的空间。

六、课后反思:

 

13、香港夜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香港夜色的特点。

3、能借助批读,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并能想象描述的情景。

教学难点:

能借助批读,感受香港夜色的美,体会作者对香港夜色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

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或有关香港夜景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2、歌曲《东方之珠》。

学生:

1、在地图或地球仪上找到香港的位置。

2、搜集有关香港夜景的图片、文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引入。

1、听过《东方之珠》这首歌吗?

知道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吗?

(香港)

生仔细听。

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今天,我们要一起去欣赏有“世界四大夜景”之一美称的香港夜色。

(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巩固认字,读通全文。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师提出自读要求)

生按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识字和读文的情况,并出示文中词语,师指导理解个别词义。

(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生自读,齐读,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运用理解词义的方法来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

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指导读文。

生齐读全文,不正确的地方多读几遍。

3、借助旁批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借助旁批自读全文,指名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赏析课文,想象美景。

1、找一找概括写香港夜色美的段落。

(师出示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生找一找,齐读。

初步感知香港夜景的美丽。

2、香江灯火真的有这样美吗?

我们真要好好去欣赏一下了。

生准备学习2-4自然段。

默读:

想:

作者欣赏了香港哪些地方的夜色?

(师板书:

港岛、港湾)

生默读2-4自然段,思考问题。

3、欣赏港岛夜色。

勾画出二自然段中描写夜色的句子。

生自读,勾画,指名读。

(出示图片)想象港岛高低错落、闪烁漂浮的灯光是怎样一番情景。

师相机指导本段朗读,范读。

生结合图片,听师范读,想象当时情景,自由练读,齐读,体会情景。

4、欣赏港湾夜色。

思考:

我站在嘹望台又欣赏到港湾怎样的景色?

感受到了什么?

找到三、四自然段中描写夜色的句子,结合旁批,了解香港夜色的美丽。

(出示图片)指导感情朗读。

生找一找,结合旁批边读边想象,欣赏美丽的香港夜色。

自由练读,齐读,边读边想象。

指名读三、四自然段。

其他同学仔细听,并思考。

指名说,全班交流。

5、师出示港岛、港湾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生欣赏图片,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四、用钢笔自主书写生字。

1、读一读自己在生字下的扩词。

生自由读,和同桌交流扩词。

2、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交流写好字的要领。

生描一描,作业展示。

五、板书设计:

13、香港夜色

港岛

灯火辉煌(美)

港湾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自主书写生字。

(1)读一读自己在生字下的扩词。

生自由读,和同桌交流扩词。

(2)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交流写好字的要领。

生描一描,作业展示。

七、课后反思:

 

14、莫高窟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威风凛凛、智慧、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威风凛凛、智慧、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二、三段。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准备:

教师:

1、本课生字、词语卡片,中国地图,“走进敦煌”等资料。

2、其他两大石窟的相关资料。

学生:

1、搜集敦煌莫高窟的相关资料。

(图片、情况介绍)

2、了解其他两大石窟的情况。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威风凛凛、智慧、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理解“威风凛凛、智慧、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谈话: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敦煌莫高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宝库。

今天,我们将一睹它迷人的风采。

生仔细听师介绍。

准备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师提出自读要求)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识字和读文情况,师对不正确的作出纠正和指导。

出示本课生字词,理解词义。

生齐读,跟师读,抢读。

运用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

3、把生字词送回课文中,齐读全文。

师要注意指导,不正确的地方要随时停下来。

生齐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4、读文思考:

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莫高窟?

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

生读文后思考。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三、略读1、4段,感知文章结构。

1、出示第一段。

这一段中哪里体现了莫高窟在中国的地位?

生齐读,找相关语句。

生:

一颗明珠。

2、出示第四段,这一段中哪里体现了莫高窟在中国的地位?

指名读,找相关语句。

生:

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3、又是“明珠”,又是“艺术宝库”,莫高窟真的有如此神奇吗?

我们下节课继续参观。

生质疑,准备下节课学习。

四、板书设计:

14、莫高窟

彩塑

壁画

五、作业设计:

1、读一读自己在生字下的扩词。

生自由读,和同桌交流扩词。

2、讨论、交流生字的记忆方法,交流写好字的要领。

生描一描,作业展示。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二、三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课后2题词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还认识课文中的这些词语吗?

请孩子们美美地读一读。

生自读,齐读。

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了莫高窟在中国的地位,哪个孩子来介绍一下?

师:

为什么它会如此神奇而美丽呢?

我们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吧!

生回忆旧知,指名回答。

生:

一颗明珠,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二、抓住重点,体会情感。

1、师:

作者主要是从莫高窟的彩塑和壁画这两部分来具体介绍的,首先让我们去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生仔细听,学习2自然段。

这里向大家介绍了几尊彩塑?

生齐读2自然段,指名回答。

(出示图片)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尊彩塑?

为什么?

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图文结合,理解不同形容词)

生欣赏图片,感受彩塑的美丽,全班交流。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自然段。

生读相关语句,形象理解作者对彩塑的不同描写。

自读,齐读,边读边想象。

2、师:

莫高窟不仅有栩栩如生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让我们走进壁画长廊,去欣赏欣赏吧!

生学习三自然段。

生知道这叫过渡句。

边欣赏,边结合课文读文。

想象当时的情景,了解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自由朗读,了解莫高窟壁画的美丽。

(出示课后三题)指导理解。

(出示莫高窟壁画图片)让学生欣赏并了解。

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壁画?

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生:

是飞天壁画。

找到描写的句子,读一读

师范读,想象飞天情景。

3、想一想:

这栩栩如生的彩塑和壁画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是如何雕刻、绘制出来的?

生自由练读,齐读,指名读。

三、板书设计:

14、莫高窟

彩塑——栩栩如生

智慧结晶

壁画——宏伟瑰丽

(一颗明珠举世闻名)

四、作业设计:

1、莫高窟,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莫高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莫高窟,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这些你感悟到了吗?

用朗读把你的感悟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2、自主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完成课后2题。

五、课后反思:

 

☆15、长城和运河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2、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了解诗歌内容,能说出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中华民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

长城与运河的相关图片或多媒体课件。

学生:

收集有关长城与运河的资料,了解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奇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她们蔚为壮观,被称为“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

生仔细听师介绍。

猜一猜。

2、出示课题,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

生齐读课题,知道的孩子可以说一说。

二、自主识字,读通全文。

1、自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师提出自读要求)按要求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学生认字和读文情况,并出示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师正音,指导)

生自读,齐读,分大组轮读。

运用理解词义的方法理解个别词语的含义。

3、把生字词语送回课文中,齐读全文。

生齐读全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学习课文,理清脉络。

1、作者所讲的“奇迹”是什么?

分别神奇在什么地方?

生:

长城和运河。

读文,从文中找答案。

2、奇迹之一——长城

长城的神奇之处在哪里?

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生自读第一节诗,读文后结合课文语句来思考。

指导学生勾画写长城“景象奇异”的诗句。

作者看到的长城是怎样一番景象?

生勾画,想象长城的奇异景象。

(出示图片)抓住“巨龙穿行”“连绵起伏”等词语来理解。

生有感情地齐读第一节诗。

3、奇迹之二——运河

指名读第二节诗。

齐读,了解运河的特点。

勾画出具体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出示:

像绸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把运河比喻成绸带?

这表现了运河什么特点?

生:

因为运河和绸带一样美丽,说明运河很长……

师:

所以课文要写它北起……指导朗读第二节诗。

读完这句话。

有感情地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用自己的话说说长城和运河的特点。

指名说,其他学生可作补充。

2、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这两处祖国的奇迹吗?

我们祖国还有哪些人间奇迹?

全班交流。

五、板书设计:

15、长城和运河

长城——巨龙

人间奇迹

运河——绸带

 中华民族的智慧

六、作业设计:

1.用钢笔描红.

  注意"坐姿四诀"和握笔姿势.

2.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