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27607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3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docx

创意黏土小组教案

创意黏土小组

第一课:

神奇的超轻黏土

第二课:

我的书房我做主

第三课:

大家来当“泥人张”

(一)

第四课:

大家来当“泥人张”

(二)

第五课:

面具设计师

第六课:

春天来了

第七课:

果园大丰收

第八课:

动物总动员之小鸡快跑

第九课:

动物总动员之欢乐森林

第十课:

海洋探险------奇特的深海鱼

第十一课:

海洋探险------欢乐潜水艇

第十二课:

舌尖上的中国----------馋嘴小吃

第十三课:

舌尖上的中国---------面点大师

第十四课:

茶韵飘香------茶器具的制作

第十五课:

中国印中国结,我的中国心

第十六课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节的礼物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神奇的超轻黏土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

体验超轻黏土这种材料的特点,通过制作,培养学生制作的兴趣.

2、            认知目标:

了解利用超轻黏土制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掌握手捏法、泥条法.

3、            实践目标:

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能用手捏法、泥条法制作小物品.

教学准备:

1、      教具:

范例(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超轻黏土原料

2、          学具:

超轻黏土、小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用超轻黏土制作的炫彩弹性小球以及小花篮,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材料的特殊点:

学生通过对炫彩弹性小球以及花篮的赏玩,发现小球有较好的弹性,这是以前用橡皮泥制作小球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学生还能发现,用超轻黏土制作的东西很轻,比用橡皮泥制作同样体积的物品要轻很多.

二对材料的特点进行体验活动

1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1)感知材料有很好的色彩调和作用

只用红黄兰白黑五种基本色,就可以调出你想要的其他颜色

学生尝试进行调制不同颜色的超轻黏土.

尝试制作有渐变效果的超轻黏土.比一比,谁的效果好

2)超轻黏土造型方法的介绍

媒体演示方法:

手捏法。

这是泥造型中最简单、最实用的方法,可用整块泥塑造形象,局部再用手拉、捏、搓、卷、压、插、接、贴等技法刻画。

.泥条法。

即用手将泥搓成长条,再把泥条围起来,使它成为一种器物,在制作时不要多压,保留形态的泥条。

.泥板法。

利用厚薄不同的泥板垒接或切割出自己想象的形象,并通过各种泥塑技法做出点、线、面和肌理效果进行装饰。

挖空法:

为了稳住重心和节省材料,在造型时先不考虑泥坯的厚度,完全以实心成型,待到外部稍硬一些时候,再切成若干部分,挖去内部使之成为空心,局部再用泥修接。

借助它物法:

借助某一器物,如雪碧瓶、纸杯、报纸、废旧的玩具等作中介物,在外面比较封闭地包裹泥片或围筑泥条,使其巧妙成型,如会动的小泥人或动物等的塑造。

3)利用各种技法进行:

拉、捏、搓、卷、压、插、接、贴,制作炫彩弹性小球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球在外观色彩方面效果好

4)利用.泥条法制作小花篮,可以用单股条泥来制作,也可以利用双股泥条来制作

比一比,谁制作的小花篮在造型上更有创意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制作

制作主题有两点,可以选择一个:

创意球球笔:

在小球的两端进行钻孔,一端连上一小段圆珠笔笔芯(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笔芯,)装有笔芯的一头可以插入另一个小球没有笔芯的一端,这样用5至6个小球笔,可以拼接成一支可以随时更换颜色的拼插笔

即时贴布告小花篮

小花篮可以放置即时贴,也可将提醒帖粘在小花篮上,成为提示板.

四延伸

同学们回家可以思考:

用今天所学的超轻黏土制作方法还可以制作哪些好玩又有实用性的物品.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我的书房我做主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制作书房里的笔筒等学习用品,增强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

  1.认知目标:

学习用泥椎拍打制作泥板并卷曲成泥筒的技能。

  2.实践目标:

会用泥条、泥球、印、刻等技能,大胆装饰笔筒,发现生活中的美创造生活中的美.

  活动准备:

  1.笔筒范例若干

  2.泥、泥工板、泥槌、泥刀等,辅助材料(花片、回形针等)

活动过程:

一课件出示各种笔筒

 1 有序的观察笔筒,说说笔筒的构造

  2领略不同风格笔筒的设计,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

二示范笔筒的制作方法

方法一:

1)取块超轻黏土放板中,那起泥槌轻轻拍,来来回回有序拍,拍的匀来拍的平.

2)然后拿起泥工刀,划出方方小泥板,卷卷卷,卷出一个泥筒来,

3)小心把它连接好,捏一捏,摸摸平,最后再把底儿做,泥筒装在底板上,记着还要连接好.

4)可是笔筒还不漂亮,怎样使它更漂亮呢?

启发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装饰。

方法二:

利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笔筒,这种方法能使笔筒的底部和笔筒主体浑然一体.

三学生选择一种方法制作

  教师在巡视时提醒学生轻轻地、向两边拍打泥。

指导学生进行泥板连接。

鼓励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大胆装饰。

  四活动评价

  请学生讲述自己的制作方法,参观同伴的作品,评选喜欢的笔筒。

  五拓展活动

思考:

在书房还有哪些用品可以利用超轻黏土来制作?

学生可以制作重要事件提醒板以及配套的有趣的磁铁:

1)选择一块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铁片,在铁片的四周用超轻黏土包裹,并进行装饰,这样,一块提示板就制成了.或者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可以用超轻黏土进行装饰.

2)利用超轻黏土制作出小巧的造型,大约一元银币大小,然后在作品后面黏上吸铁石,或大号回形针.

3)如果用铁片制作提示板,那么配套的固定夹就是吸铁石,如果用厚的卡纸制作提示板,配套的就是大号回形针制作的固定夹.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大家来当泥人张

(一)

本课是一堂探究式的人物泥塑造型欣赏制作课。

通过欣赏中国民间传统和现代泥塑娃娃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不同人物泥塑作品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启发学生去探究、学习捕捉人物简单动态造型及表情的主要特征,学习揉、搓、捏、压、挖、堆塑、用综合材料等泥塑的制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2.认知目标:

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3.实践目标: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学生的准备:

各种辅助材料及超轻黏土.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

1课件出示中国自古至今关于泥人制作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关于泥人张的故事

2师出示一块超轻黏土,以及一个泥娃娃,

提出问题:

一块超轻黏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二学生分小组,探索如何制作泥娃娃

1分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分组讨论:

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学生得出结论:

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2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3再分组讨论:

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4形成初步结论:

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教师归纳。

5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6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7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

三评价

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四.拓展学习:

刚才我们制作的是可爱的泥娃娃,如何制作慈祥的老爷爷老奶奶造型呢?

学生探讨,发现面部周围以及添加老花眼镜拐杖可以让老爷爷老奶奶的造型生动起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个老爷爷或老奶奶玩偶造型.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大家来当泥人张

(二)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2.认知目标:

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实践目标:

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教学准备

(学生)超轻黏土(红、黄、蓝、黑、白色)一套。

(教师)超轻黏土一套,课件,超轻黏土实物,超轻黏土人物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本堂课制作重点

1.课件展示、欣赏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夸张的艺术手法及审美特征。

(1)课件播放“长江七号”影片主角“七仔”的各种夸张表情,感受夸张的风趣性、幽默性。

 

(2)讨论《阿福》的艺术表现手法:

夸张。

夸张的形的表现特征:

变形,如脸胖更胖,嘴小更小,眼细更细,鼻短更短。

使阿福胖胖可爱的形象更突出。

色的特征:

红、黄、青、绿等色彩对比使用,显得强烈而绚丽喜气。

(3)揭示课题《夸张的脸》

二观察、探究

(1)观察教师演示:

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

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

五官、发型怎样变形就更开心。

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

明星漫画头像。

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

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

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

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

讨论:

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三制作表情夸张的面部

1)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欣赏泥塑作品:

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

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

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泥塑捏塑技法学习:

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

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

提问讨论:

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

总结:

团、搓、压、挖等等。

教师演示:

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

学习橡皮泥表现人脸作品技法:

色彩变化,如红加黄加白变色。

形变化,团、搓等,用添加组合方法泥塑成型,强调立体感。

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

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3)学生大胆独立尝试,用超轻黏土漫塑人脸创作活动。

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和人物进行创作表现。

学生独立尝试。

四作品展示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创意超轻黏土制作面具设计师

教学目标:

1、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欣赏,学生了解三星堆以及中国民俗中的面具,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2、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分析,学生了解喜怒哀乐带给人面部五官的变化,并能初步运用泥塑造型的方法(捏、抹)进行面具制作;

3、实践目标:

 通过尝试制作,学生能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表现一张有情感特征的面具;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教师出示“喜怒哀乐”的提示,要求学生分组模仿四种表情,并分析五官变化。

2、出示夸张的人物面部图片。

教师介绍:

这种把五官无限夸大来进行一种表情表现的方式,叫做夸张。

板书:

夸张。

3、出示三星堆人物面具图片,介绍:

它们并不是外星人,它们来自四川的三星堆考古遗址,考古学家们发现,古人们把人和神话传说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张张各具特色的面具形象。

比如这件作品,夸大了眼睛和耳朵,表现了“千里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