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522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4.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心理学 类型题知识点.docx

小学教育心理学类型题知识点

小学教育心理学内部辅导材料

知识点(容易出填空和选择)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教育学之间的交叉学科。

.

2、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来体现的。

3、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敬业精神、教学风格基本的心理特性。

4、教学环境包括专业知识、.物质环境、社会环境、专业技能。

5、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空间布置。

6、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预测、解释、控制的作用。

7、教师的敬业精神包括热情、责任心、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借此提高自身专业水平。

8、专业知识包括教育观念、学科知识、学习和教学原理以及学科教学知识。

第二章

1、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

2、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儿童认知发展主要体现在感觉、动作的分化。

3、人格是指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有机组成部分。

4、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人生活态度。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是由自我体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等成分有机地组成的。

5.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过程。

6.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会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

7.个体智力水平是其和后天环境、先天禀赋相互作用的结果。

8.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个体差异。

9.个体的智力发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类型差异、水平差异、表现早晚的差异。

10.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种族差异、年龄差异等。

11.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12、根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性、内倾性。

1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精确性。

14、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包括“忆”和“记”两方面。

第三章

1、人类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正规学习、随机学习类型。

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认知策略、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和态度等类型。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知识的学习。

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心智技能、操作技能两大类。

5、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伦派别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顿悟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

7、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

8、美国心理学家通常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立答性行为、操作性行为。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正强化、负强化。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一顿语说有意义、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说、布鲁诺的认知-结构说。

11、奥苏博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

12、奥苏博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

第四章

1知识来源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能动地反映地结果。

2知识根据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根据知识地功能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3陈述性知识地表征形式是;命题网络,程序性知识地表征形式是产生式系统。

成块知识地组织;图式。

4根据头脑内知识地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地复杂程度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5意义地生成式通过原有地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到地感觉信息地相互作用而实现地,

6、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知识包括心智技能、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7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概念学习、符号学习、理论学习、命题学习。

8.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的保持、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应用

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通过直观和概括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安德森根据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把知识分为两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12、知识是人对行为进行定向和调节的基础,是个体适应环境的重要机制。

知识具有辨别、预期、调节功能。

13、概念一般包括名称、内涵、外延三个要素。

14、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

概念形成、概念同化。

15、知识的建构活动是通过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双向、反复的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第五章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操作技能、心智技能。

2、一般认为,操作机内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整合、操作模仿、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半来自内部反馈、外部反馈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为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

5、根据我国心理学界认识,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7、.操作技能的特点是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8、.智力技能的特点是外显形、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第六章

1.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3、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想象的道德情感、直觉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4、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5、道德行为包括道德的行为技能、行为习惯两个方面。

6、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7、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通过大量的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三个水平。

8、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惩罚服从取向、相对功利取向。

9、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

10、依据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为社会契约取向和普遍伦理取向。

1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服从、依从、内化。

1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是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

第七章

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目的性、系列性、认知性。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3.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的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启发式。

5.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检验、间接检验两种。

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变通性、流畅性、独创性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智力、环境、个性。

8、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

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推测与假设、头脑风暴训练。

9、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能力或持性。

第八章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诱因。

2、奥苏博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认知内驱力与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主要方面。

3、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提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

4、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6、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7、根据马斯洛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认知、申美和创造的需要。

8、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9、在班杜拉的动机理论中,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0、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发生途径。

第九章

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2.学习的认知策略有复述、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3.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表格、利用图形。

4.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一览表和双向表。

6.元认知策略、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7.元认知具有的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认知过程认知、元认知体验与行为。

8.一般认为,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元认知学习、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方法。

第十章

1、垂直迁移表现在自下而上的迁移、自上而下的迁移两个方面。

2、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类化说、关系转换说。

3、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中一种是强调外界环境、社会环境、个体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4、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

5、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网络化、一体化。

第十一章

1、儿童多动综合症是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

3、强迫症一般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4、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

5、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以分为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

6、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

7、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

倾听、询问、反映、鼓励、面谈。

8、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测验、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9、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项目检核表、评定量表、轶事记录。

10、行为眼帘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性训练。

11、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一般可概括为:

脑组织轻微损伤、非脑组织轻微损伤两个方面。

12、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学会调适、寻求发展两个方面。

13、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14、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积极关注、尊重、真诚与同感。

15、自我肯定性为主要表现在自我肯定行为请求、拒绝和真实趋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6、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评估性会谈影响性会谈。

第十一章

l教师素质指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础,通过师资训练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职业修养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

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热爱、同事之间的友好协作。

3.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

合理的运用规则与惩罚、能充分发挥民主的管理风格教育机智的作用。

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课前计划、课后评价方面: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师范教育、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

7.我国学者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把教学监控能力区分为自我指向型和任务指向型两种类型。

8.对任务指向型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反馈技术、教学策略、现场指导技术。

9.教学监控过程包括自我校正、自我检查、自我强化三个有机联系等部分。

填空题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介于与之间的交叉学科。

3、在教学活动中,学生这一因素对学与教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来体现的。

4、影响学与教的教师因素主要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

5、教学环境包括和。

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以及空间布置等。

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实际效果的。

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8、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可表述为具有描述、、预测和的作用。

1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

第二步部分是。

第三步部分是讲个性差异及其原因。

第二章

1、个体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对客观现实反映活动的扩大、改善和提高的过程称之为。

2、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依据是个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本质的、典型的

和。

3、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及自身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

其心理成分包括:

认识成分、

和。

4、个体的自我意识从发展的角度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再到的过程。

5、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和的心理过程称之为认知过程。

6、个体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其不同的和而造成的。

7、个体在知觉、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和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认知方式。

8、智商(IQ)等于与之比乘以100。

9、个体的智力水平是其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10、个体智力发展上的差异包括和。

11、个体智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差异、的差异。

12、智力的群体差异主要包括智力的、年龄差异、等。

13、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

14、性格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15、依据心理活动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与。

16、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与。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人类由经验而产生的学习主要有和两种类型。

2、美国心理学家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认知策略、言语信息、

和态度五种类型。

3、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和。

4、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一般分为和两大类。

5、教育心理学领域最典型的两大学习理论派别是和。

6、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桑代克的和斯金纳的。

7、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学习规律有效果律、和。

8、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和。

9、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强化可分为和。

10、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说及奥苏伯尔的。

1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与。

1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

分为与。

第四章

1、依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及其。

2、根据反应活动的深度,知识可分为和。

3、感性知识是对活动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和两种水平。

4、理性知识是对活动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反映,其形式包括和。

5、依据反映活动的形式,知识可分为和。

6、根据加涅的观点,程序性知识包括和两个亚类。

7、依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概念学习和。

8、依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学习可分为、和并列结合学习。

9、知识学习过程一般包括、知识保持和三个阶段。

10、知识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和两个环节来实现的。

11、直观教学的形式主要有、模象直观、。

12、依据学生对知识概括的抽象程度,知识概括可分为和。

13、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称为。

14、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称为。

15、比较的形式主要有和。

1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体系分为、短时记忆和三个子系统。

17、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一般包括和两种成分。

18、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的遗忘规律为:

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

19、根据干扰理论,产生遗忘的干扰主要有和。

20、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的教学形式称为。

21、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是指称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进程,称为。

22、学生知识应用过程包括的环节有、通过课题类化找到解答方式、及解题与验证。

23、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24、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25、垂直迁移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26、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与。

27、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后总是强

调对迁移的影响。

28、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和两种。

29、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一体化、。

第五章

1、技能按其本身的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和。

2、一般认为,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模仿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3、操作技能练习中的反馈一般来自和两个方面。

4、我国心理学家根据加里培林和安德森等的研究而提出的心智技能形成的三阶段为、原型操作和。

5、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心理模拟法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和。

6、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的活动方式。

7、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的活动方式。

第六章

1、态度的结构包括、和行为成分。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和。

3、是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4、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形成。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三种。

6、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指引和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7、道德行为包括道德和道德两个方面。

8、依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大致可分为和。

9、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习俗和三个水平。

10、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前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

为和。

1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

为和。

12、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格的理论,在儿童道德判断处于后习俗水平的对应发展阶段

为和。

13、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中学生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和的特点。

14、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的阶段依次为、认同、。

15、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道德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对个体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是和。

第七章

1、问题解决的基本特点包括、认知性和。

2、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和。

3、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分为:

提出问题、明确问题和四个阶段。

4、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的常用的方式有和。

5、检验假设的方法主要有和两种。

6、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变通性、。

7、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智力和。

8、常用的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有发散思维训练、、自我设计训练和。

9、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第八章

1、直接引起、维持和指引个体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是。

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

3、奥苏伯尔把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归结为、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4、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与。

5、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和。

7、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论、。

8、根据马斯洛的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审美和的需要。

9、心理学家阿特金森把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和。

10、班杜拉的动机理论把强化分为、和自我强化。

1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12、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形成的途径主要有和。

13、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称为。

第九章

1、一般认为,学习策略可分为、和资源管理三个方面

2、学习的认知策略由复述、和。

3、常用的组织策略由、利用图形、。

4、再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常用的图形有、流程图、、网络关系图。

5、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和。

6、元认知策略包括、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7、是关于个人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知识的能力。

8、元认知具有的三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元认知体验与。

9、学习策略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和。

第十章

1、一种学习对另一种活动的影响,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2、日常教学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等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之为。

3、垂直迁移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4、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与。

5、现代迁移理论的主要观点有两种,一种是强调在迁移中的作用;以后总是强

调对迁移的影响。

6、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和两种。

7、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一体化、。

第十一章

1、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之为。

2、强迫症一般包括和。

3、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与。

4、心理测验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分为和。

5、认知测验主要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

6、为了提高会谈效果,需要运用的专门技术主要有倾听、、询问、反映、、面质。

7、心理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评估性会谈、观察法、等。

8、在用观察法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时,常用的记录方式有、评定量表、。

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和肯定性训练。

10、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11、所谓心理辅导,是指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中,学校辅导教师运用其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

12、心理辅导中人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尊重、。

13、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还表现在、拒绝和。

14、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与。

第十二章

1、教学素质是指以人的为基础。

通过和自我提高而形成的身心特征与职业修养。

2、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对学生的热爱和同事之间。

3、教师适宜的教育行为主要包括合理运用规则和惩罚能充分发挥。

4、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教学行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和。

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和两个方面。

6、根据福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