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731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docx

山东高等职业教育十二五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附件1: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为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根据《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山东省高等教育内涵提升计划(2011-2015)》,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思路和目标

结合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在总结“十一五”特色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理念先进、思路清晰、方案科学、机制创新、成果丰硕、人才培养质量优秀的要求,用5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本科高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社会声誉、对本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特色专业。

以高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为先导,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宗旨,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按照导向性、前瞻性、效益性的原则,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遴选建设一批具有明显专业优势和较高社会声誉的特色专业。

二、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本科特色专业

1.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1)以培养满足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为出发点,以突出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标。

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制定配套的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和教学管理制度,为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提供相应保障。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明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体现先进科学的专业教育思想,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

2.课程建设与改革

(1)紧紧围绕教育目标,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

(2)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建设目标,吸收用人单位人员参与课程研究、设计与开发,合理确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3)深入研究社会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以及行业、学科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发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

将行业与产业发展形成的新知识、新成果、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着力减少课程间教学内容简单重复问题。

(4)积极推进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课件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材建设,选用高质量教材,编写新教材。

有条件的专业要瞄准本专业的国际先进水平,引进、消化和使用国际优秀教材,努力与国际主流教材建设保持同步,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5)在保证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下,突破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探索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模式,推广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推进启发式教学,采用探究式、研究性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3.实验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

(1)改革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扩展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提高实验室整体建设水平。

逐步加大相关学科实验室和研究项目等资源向学生开放的力度,针对学生特点,吸收学生参与学科前沿研究。

(3)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利用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各种形式,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特色专业建设点要保证教学计划内各类实践教学活动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

(4)拓宽实践教学渠道,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推进学生赴企业或企校联合实验室参加前沿研发项目与毕业设计(论文),增加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强其服务社会的能力。

4.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

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围绕特色专业建设需要,建设一支以学术带头人或教学名师为骨干,教学和科研综合水平高、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将优质教学与研究资源用于专业教学,鼓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

(2)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

积极推动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领域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聘请相关产业领域的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本专业兼职授课,形成交流培训、合作讲学、兼职任教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一支熟悉社会需求、教学经验丰富、专兼职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5.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1)建立健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的政策、制度与措施。

从制度层面上吸引和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教学工作,鼓励和支持本专业骨干教师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交流和学习。

(2)建立推动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科研、教师指导学生科研的双向积极性。

建立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形成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机制。

根据学科和行业发展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研究建立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学校、教学单位、行业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二)高职特色专业

1.专业规范的制定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符合人才培养要求的专业规范。

依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使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相吻合。

建立社会需求调研和专业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根据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并完善学分制,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吸收企业参与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

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支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或阶段性任职;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鼓励教师提升学历层次、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打造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3.教学条件建设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加快教学条件建设。

大力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断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习实训技术装备水平;改革、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创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积极探索“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吸纳行业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与人才技能培养;加强与企业在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确保实习实训的教学效果和技能训练水平。

4.课程建设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抓手,推进优质课程建设。

根据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和新要求,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和课程网站的辅教辅学功能,提高教学效果;吸收行业和企业参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加快国际合作办学,大力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资源,开展双语教学,将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准;建设适应专业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优质课程群。

5.教学资源建设

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依托,搭建专业教学服务平台。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系统设计、先进技术支撑、开放式管理、网络运行、持续更新的方式,整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通过建设开放的教学支持系统,搭建教学公共服务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技术支撑和便利服务,带动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资源开发,推动专业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6.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监督

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专业核心课程和教学内容应覆盖相应职业资格要求,学生职业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接轨,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切实落实“双证书”制度,鼓励学生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完善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行业社会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7.专业文化建设

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保持专业特色的持久生命力。

成熟的专业文化能引领专业发展,促进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专业建设服务。

专业文化要结合地域文化、人文传统、产业经济、职业特点及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来建设。

通过凝练专业办学思想、理念、精神来提升专业文化理念;通过模式、制度、组织创新来丰富专业文化感知;通过课程、师资、实训等教学基本建设和环境塑造来强化文化的物质表征。

8.社会服务

以产学研结合为切入点,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的继续教育,不断增强服务区域发展战略的能力。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限额

本科:

大学2个,学院1个。

高职高专院校1个。

已确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或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不再重复申报。

(二)申报材料:

申报书一式二份(双面印制),附件4一式一份,同时将两者电子版发至指定邮箱。

(三)提交时间:

2011年11月1日前将申报材料报至山东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联系人:

曾宪文;电话:

(0531)81916528;邮政编码:

250011;地址:

济南市文化西路29号;电子邮箱:

zengxw@。

附件:

1.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申报书

2.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3.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4.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申报汇总表

附件1:

 

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申报书

 

学校名称

专业名称

修业年限

专业负责人

专业设置时间

填报日期

 

山东省教育厅

2011年9月

填写说明

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页码要清楚。

三、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

 

一、专业和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修业年限

所在院系

专业设置时间*

首次招生时间**

首届毕业生时间

已有毕业生届数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本校相近专业

专业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现任职务(包括社会兼职)

 

从事专业

联系电话

单位

住宅

手机

电子信箱

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时间

获奖项目及奖励等级

授奖单位

*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专科专业。

**学生均指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成教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

二、师资队伍情况*

专职教师人数

其中高级职称比例

%

双师型教师数及比例

(%)

教师中老、中、青的比例为**

1∶∶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比例

%

教师近5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数量***

教师近5年编写出版的教材数量***

近5年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数量***

教师教学改革获奖情况(指获省级及以上奖励的优秀教学成果等)

获奖时间

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

*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

**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

***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

教师队伍一览表

序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专业技术职务

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颁发单位

学历

学位

所学专业*

任教课程

备注

*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

三、本专业科研学术水平

是否博士点

是否硕士点

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学科

是否国家或省级重点实验室

是否省级以上人才培养基地

近5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

近5年教师出版专著数*

近5年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科技研究与开发项目情况

年份

项目名称

主持人

下达或委托

项目单位

完成情况

近5年教师科研成果获省级及以上奖励情况

年份

获奖人

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等级

授奖部门

*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著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

 

四、近4年本专业学生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和获奖情况

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

专著或论文名称

作者

年级*

出版社或刊物名称

时间、期号

参加科技研究与开发、社会实践等情况

姓名

年级*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性质**

获校级以上各类奖励情况

姓名

年级*

时间

所获奖项及等级

颁奖单位

*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

2009级2年级)。

**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立项学生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

 

五、教学条件

教材中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

使用外文原版教材授课的课程

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

%

学校近5年累计向本专业投入的专业建设经费

万元

近5年本专业生均教学经费数量*

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

实验开出率

%

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

实际开出实验个数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位

有否协议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

**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

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

%

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六级通过率

%

专科近2届学生累计英语应用能力通过率

%

近4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类竞赛(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竞赛等)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获奖等级

本专业近5年招生数

近5年平均新生第一志愿报考率

%

近4年毕业生情况

本专业近4年学士学位获得率

%

%

%

%

本专业近4年学生考研录取率

%

%

%

%

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

%

%

%

 

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

1、历史沿革与成就

 

2、目前专业优势与办学特色

 

3、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描述

 

4、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和职业背景的调研与论证以及人才需求情况与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八、专业建设、改革与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和措施

1、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

 

2、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效果与进一步修改

调整的打算及理由

 

3、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4、专项经费投入情况与计划(包括过去4年内和未来3年内拟专项投入经费的年份、建设项目和经费数额)

5、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6、教材建设、教学设施建设(包括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图书资料等)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7、教学管理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8、产学研合作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9、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0、社会服务的现状、目标、思路与措施

 

11、项目建设的进程与时间安排

 

九、学校意见

学校审核、推荐意见(包括列入学校特色专业重点建设的时间、经费投入保证等)

 

(学校公章)

年月日

附件2:

山东省高等学校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

1.目标、思路与培养方案

1.1建设目标与思路

教育教学理念先进,建设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达到省内领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2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符合时代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可操作性强,实施效果良好。

2.师资队伍

2.1队伍结构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

教授、副教授比例≥5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70%,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20%。

有省级以上(含省级)的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

2.2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

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或博士讲授;80%以上的专业选修课由高级职称或博士讲授,教学水平高。

2.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

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3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2项或国家级教学或科技成果奖≥1项。

3.教学条件

3.1专项经费投入

用于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等专项的建设经费充足,近3年持续增长。

3.2教学设施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图书资料等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有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实行开放管理。

4.改革、建设与管理

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近5年建成国家级或省级精品课程≥1项。

4.2教材建设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50%,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有双语教学课程。

有主编或参编的国家规划教材。

4.3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运行良好;有教学指导委员会,能实质性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能够经常性地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质量进行跟踪调查。

4.4产学研合作

建立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同作用;积极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训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学校与社会联合培养教师的新途径。

5.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

5.1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

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等级考试成绩优良。

5.2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普遍较强;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并获奖;参与科学研究、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社会实践等制度健全、成效显著;学生有一定数量的论文发表、专利获取等。

5.3社会声誉

专业紧密结合经济建设,产学研工作开展富有成效,培养出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新生报到率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较高。

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5.4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6.特色

6.1专业所具备的特色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特有的优势与特色:

⑴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⑵体现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色;⑶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⑷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⑸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特色。

附件3:

山东省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建设标准

1.专业规范

1.1建设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紧密,成效明显,专业特色鲜明,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1.2标准制定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人才需求调研、毕业生跟踪反馈等机制健全并有效运行;专业标准具体明确,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国际通行的职业资格标准相吻合;课程标准、技能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科学规范,可操作性强。

1.3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培养规格定位准确;方案体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有效;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示范性、操作性和可借鉴性。

2.师资队伍

2.1师资结构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教师队伍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素质优良;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比例达到80%以上,高级职称比例不少于3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专任教师的90%以上;专业教师保证每2年到企业实践锻炼不少于3个月;来自企业的优秀兼职教师与专业教师比例达到1:

1;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生师比达到16:

1。

2.2师资质量

任课教师教学改革意识和质量意识强,教科研水平、技术服务水平较高,在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

3.教学条件

3.1专项经费投入增长情况

用于专业调研、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条件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专项建设经费充足,近五年持续增长。

3.2实践教学条件

创建实境化、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实行“校中厂”、“厂中校”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具有融实训、培训、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