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267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82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docx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教学文案

爱迪生发明镍铁碱电池的故事

19世纪末,许多电器已经诞生,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唱机等。

这些电器的问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欢乐。

然而,这些电器都是要用电的。

没有了电,这些东西就毫无利用价值,成了一堆废

物。

电的来源有两个途径:

一是由发电机发电,二是由蓄电池供电。

蓄电池便于携带,使用方便,但它供电的时间太短,因为当时的铅蓄电池是由铅和硫酸制成的。

它的工作原理是,让铅和硫酸两个“冤家”碰在一起,让它们“打架”(发生化学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就产生了电流。

由于硫酸的腐蚀性非常强,更有“战斗力”,因此,铅难以招架,不久就被打得“遍体鳞伤”,“举起两手投降”。

这样一场“恶斗”很快就结束了,电流也就不能产生了。

这种蓄电池使用时间短,因此,人们管它叫“短命蓄电池”。

爱迪生,这位已经发明了不少电器的科学家,已经意识到解决蓄电池“短命”问题的重要性:

如果不延长蓄电池的供电时间,将会影响许多电器的利用。

因此,在这个20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发明一种“长寿”的蓄电池,比发明其他电器更有意义。

于是,爱迪生把研制新型蓄电池的工作排上了日程。

一旦确定了目标,爱迪生便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他的头脑里,其他事情,包括衣食住行似乎都淡化了,只清晰地留下研究工作。

一天,爱迪生在家里吃饭时,突然举着刀叉的手停在空中,面部表情呆板。

他的夫人看惯了他的这类事,知道他正考虑蓄电池的问题,便关切地问:

“蓄电池‘短命'的原因在哪里?

“毛病出在内脏。

要治好它的根,看来要给他开个刀,换器官。

“不是大家都认为,只能用铅和硫酸吗?

”夫人脱口而出。

她想了想,对她的丈夫——爱迪生说这种话毫无意义。

他不是在许多“不可能”之中创造了奇迹吗?

于是,夫人连忙纠正道:

“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对吗?

爱迪生被夫人的这番话逗乐了。

“是啊,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我一定要攻下这个难关。

”爱迪生暗暗地下定决心。

经过反反复复的试验、比较、分析,爱迪生确认病根出在硫酸上。

因此治好病根的方案与原来设想的一样:

用一种碱性溶液代替酸性溶液——硫酸,然后找一种金属代替铅。

当然这种金属应该会与选用的碱性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并能产生电流。

问题看起来很简单,只要选定一种碱性溶液,再找一种合适的金属就行了。

然而,做起来却是非常非常的困难。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夜以继日地做实验。

一个春天过去了,又一个春天过去了,苦战了3年,爱迪生试用了几千种材料,做了4万多次的实验,可依然没有什么收获。

这时,一些冷言冷语也向他袭来,可爱迪生并不理会。

他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信心。

有一次,一位不怀好意的记者向他问道:

“请问尊敬的发明家,您花了3年时间,做了4万多次实验,有些什么收获?

爱迪生笑了笑说:

“收获嘛,比较大,我们已经知道有好几千种材料不能用来做蓄电池。

爱迪生的回答,博得在场的人一片喝彩声。

那位记者也被爱迪生的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动,红着脸为他鼓掌。

正是凭着这种精神,爱迪生将他的试验继续下去。

1904年,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爱迪生终于用氢氧化钠(烧碱)溶液代替硫酸,用

镍、铁代替铅,制成世界上第一台镍铁碱电池。

它的供电时间相当长,在当时可以算是

正当助手们欢呼试验成功的时候,爱迪生十分冷静。

他觉得,试验还没有结束,还需要对新型蓄电池的性能做进一步的验证。

因此,他没有急着报道这一重大新闻。

为了试验新蓄电池的耐久性和机械强度,他用新电池装配6部电动车,并叫司机每天

将车开到凸凹不平的路面上跑100英里;他将蓄电池从四楼高处往下摔来做机械强度实

验。

经过严格的考验,不断地改进,1909年,爱迪生向世人宣布:

他已成功地研制成功性

能良好的镍铁碱电池。

为了纪念爱迪生付出的辛勤劳动,人们管镍铁碱电池叫“爱迪生蓄电池”。

爱迪生发明白炽灯的故事

在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然而,能够立即得到人们热烈欢迎的,却只有电灯。

因为电灯的好处是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它的出现,意味着人们又有了一轮太阳,人们的活动不再受到黑夜的制约了。

早在1821年,英国的科学家戴维和法拉第就发明了一种叫电弧灯的电灯。

这种电灯用炭棒作灯丝。

它虽然能发出亮光,但是光线刺眼,耗电量大,寿命也不长,因此很不实用。

“电弧灯不实用,我一定要发明一种灯光柔和的电灯,让千家万户都用得上。

”爱迪生暗下决心。

于是,他开始试验作为灯丝的材料:

用传统的炭条作灯丝,一通电灯丝就断了。

用钌、铬等金属作灯丝,通电后,亮了片刻就被烧断。

用白金丝作灯丝,效果也不理想。

就这样,爱迪生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

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

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是“在干一件蠢事”。

一些记者也报道:

“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

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

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

一次,爱迪生的老朋友麦肯基来看望他。

麦肯基看到爱迪生玩命地工作,忧心忡忡地说:

“先生,你可别累坏了身体!

爱迪生望着麦肯基说话时一晃一晃的长胡须,突然眼睛一亮,说:

“胡子,先生,我要用您的胡子。

麦肯基剪下一绺交给爱迪生。

爱迪生满怀信心地挑选了几根粗胡子,进行炭化处理,然后装在灯泡里。

可令人遗憾的是,试验结果也不理想。

“那就用我的头发试试看,没准还行。

”麦肯基说。

爱迪生被老朋友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但他明白,头发与胡须性质一样,于是没有采纳老人的意见。

麦肯基小坐了一会儿,就要告辞了。

爱迪生起身,准备为这位慈祥的老人送行。

他下意识地帮老人拉平身上穿的棉线外套。

突然,他又喊道:

“棉线,为什么不试试棉线呢?

麦肯基毫不犹豫地解开外套,撕下一片棉线织成的布,递给爱迪生。

爱迪生把棉线放在U形密闭坩埚里,再把坩埚放进火炉,用高温处理。

棉线经这样炭化处理后,再取出来。

爱迪生用镊子夹住炭化棉线。

准备将它装到灯泡内。

可由于炭化棉线又细又脆,加上爱迪生过于紧张,拿镊子的手在微微颤抖,因此棉线被夹断了。

最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爱迪生才把一根炭化棉线装进了灯泡。

此时,夜幕降临了。

爱迪生的助手把灯泡里的空气抽走,小心翼翼地封上口,并将灯泡安在灯座上。

一切工作就绪,大家静静地等待着结果。

接通电源,灯泡发出金黄色的光辉,把整个实验室照得通亮。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无比兴奋,他们互相拥抱,互相祝贺。

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但这灯泡究竟会亮多久呢?

爱迪生和他的助手聚精神地注视着灯泡。

1小时,2小时,3小时……这盏电灯足足亮

了45小时,灯丝才被烧断。

这是人类第一盏有实用价值的电灯。

这一天_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

”爱迪生没有陶醉于成功的喜悦之中,而是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于是,他又继续做试验。

受棉丝试验成功的启发,他又试用了椰子鬃、麻绳等,结果都不尽如人意。

一天,天气闷热,爱迪生满头大汗,浑身都几乎湿透了。

他顺手取来桌面上的竹扇,一边扇着,一边考虑着问题。

“也许竹丝炭化后效果更好。

”爱迪生简直是见到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了。

试验结果表明,用竹丝作灯丝效果很好,灯丝耐用,灯泡可亮1200个小时。

后来,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

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

他把生产的第一批灯泡安装在“佳内特号”考察船上,以便考察人员有更多的工作时间。

此后,电灯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

后来,人们便一直使用这种用竹丝作灯丝的灯泡。

几十年后,又对它进行了改进,即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惰性气体氮或氩。

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

我们现在使用的就是这种灯泡。

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一个大雪天的夜晚,爱迪生的妈妈突然生病了,爸爸急忙找来医生。

医生说:

“你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需要开刀做手术”。

那时候只有油灯没有电灯,油灯的光线很暗,一不小心就会开错刀。

爱迪生突然想起一个好办法,他把家里所有的油灯全都端了出来,再把一面镜子放在油灯的后面,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

医生说:

“孩子,你是用你的智

慧和聪明救了你的妈妈。

”爱迪生拉着妈妈的手说:

“妈妈,我要制造一个晚上的太阳。

居里夫人的小故事

故事之一: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

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

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

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

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

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故事之二:

淡泊名利

10次,各种奖章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

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

有一天,有位女士来居里夫人家作客。

她看见居里夫人的小女儿在玩一枚奖章。

她仔细一瞧,发现是英国皇家学会发给居里夫人的金质奖章,感到十分惊讶,便不解地问:

“玛丽,能获取这枚奖章,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这是极高的荣誉啊!

您怎能给小孩子当玩具玩呢?

居里夫人淡淡一笑,平静地对女友说:

“我想让孩子们从小明白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女友急切地问。

“正确对待荣誉。

在我看来,所有荣誉就像玩具一般,仅仅玩玩而已。

孩子不能守着这种荣誉生活,不然,她将一事无成。

女友不禁赞同地点头。

故事之三: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

“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

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

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骑车、骑马。

故事之四:

珍惜时间

居里夫人对时间很看重,她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

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

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

“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

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故事之五:

真情感恩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

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

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

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

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故事之六:

勤奋好学居里夫人读书非常专注。

一次,小伙伴们在她伏案读书的时候,悄悄地在她的座位背后垒起了一座椅子塔: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25分钟过去了,居里夫人还没有发觉,仍在聚精会神地读书。

诺贝尔的故事

每年12月10日下午4时30分,在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都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盛会一一诺贝尔奖金的授奖仪式。

为什么一定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这个盛会呢?

因为这是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