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413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docx

苏教版四上语文第一单元

课题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

授课时间

3

备课人

授课人

累计课时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记籍要有选择和如何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培养选择课外读物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记号和如何作记号,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培养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通过指导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初步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2.帮助学生初步掌握读书作记号的方法。

3.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教师补充: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知识就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

(板书课题:

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

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选择图书。

 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

(指名说)

  2.指导学生应如何选择图书

 

(1)过渡:

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

我们来看第1页最上面的图,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

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科学”类的。

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

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边指边讲述:

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

怎样放回去?

为什么要这样拿书呢?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谁来说说图上这位同学在干什么?

(指名说)

 小结:

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7)教师示范。

 教师按刚才讲述的方法,示范从讲台上的一排书中选取一本书。

 (8)学生练习。

 教师提出要求,点名让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图书。

 三、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适当补充。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

读书不但要有选择,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

要做到“四到”:

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板书课题:

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放在什么地方。

(指名说)

  小结:

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指导观察圆形特写图。

  教师讲述:

这是一位同学在一边读报一边做记号,谁来说说这位同学是怎样握笔的,左手在干什么?

(指名说)

  3.请同学们拿起笔和语文书,翻到第3页,我们一起来向这位同学学习,像她那样有正确的读书(报)做记号的姿势。

  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时纠正错误姿势。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

读书时为什么要做记号呢?

  教师讲述:

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字内容,突出理解重点,增强记忆效果,还便于今后查找、运用有关知识。

  2.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

指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

(同桌讨论)

  指名说,教师加以适当点拨。

 3.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方朗读了一遍。

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4.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5.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读书做记号的方法。

但读书时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常用的记号有哪些,我们将在第16课学习这些知识。

读书做记号时,除了要注意有正确的读写姿势外,在书上做记号落笔要轻,要保持书页整洁,如果不是自己的书,就不要在上面做记号。

  四、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作一定的记号

  1.学生练习做记号,教师巡视,纠正错误姿势。

  2.交流。

3.第一课注意做记号。

           

第三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

聪聪的爸爸对他说:

“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的无字词典。

”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

(板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指名说)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呢?

(指名说,教师相机补充)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观察静物要注意以下四点:

(板书)

.要按一定顺序.要有重点.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

.观察以后要动笔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5.

(1)过渡:

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

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

(指名说)

3.过渡:

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5.

(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写观察日记。

1.我们一起去校园观察,两个月不在校园里,它有没有变化呢?

可以带上纸和笔,我们一去观察,把我们自己的新发现写下来好吗?

2.教师组织好学生,边走边观察边讲。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读书要做记号

          留心观察事物

 

教学反思:

 

个性修改

课题

1、老师您好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授课人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的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默读诗歌,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认识一下作者眼中的老师,体验一下作者对老师的感情。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朗读诗歌,纠正读音,达到朗读正确、流利的目的。

2、学生结合朗读说说诗歌主要讲些什么。

3、诗歌围绕教师的事业,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崇高、美好)

三、精读感悟第一部分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1小节思考:

哪句话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哪几句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⑴出示句一

①为什么说教师是铺路架桥的人?

说说对诗句的理解,举例说说在老师培养下成材的名人名家。

②出示图片,理解词语

(昨天:

——今天:

——理想:

——)

⑵出示句三、句四

①“哪个人”“哪一项”分别指什么?

②“浸透”“心血”分别指什么?

我们的成材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也蕴含了老师的辛劳。

③换成陈述句式怎样说?

⑶引读句五

因此,教师的事业如此崇高,对人类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我心中…

①句中哪个词最能突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句中为什么不说“你好”而用“您好”呢?

②指导有感情朗读

3、小结第1小节

四、听录音欣赏

五、作业。

抄写词语,并用“情不自禁”、“每当…就…”造句。

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课后词语

编织崇高浸透创造智慧

塑造朝霞闪耀祝愿波涛

2、指名背诵第一节。

二、品读第二节

1、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请大家默读第二节,用读书做记号方法,看看你是否有新的体会和感受?

2、组织交流

随机把握引导:

(1)体会“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读读这一组句子,回忆自己的学生生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在交流中随机理解“春蚕”、“甘露”、“理想的丝线”、“茁壮的新苗”。

3、我们都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快乐成长,许多人都获得杰出的成就。

你能给大家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吗?

4、老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听着这么多故事,你会说些什么?

(学生谈感受)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第二部分。

三、赏读全文,品味诗韵

1、学到这里,每个人的心中对教师都充满崇敬和感激之情,并对教师发出了深情的祝愿。

我们再来读读全文,对于两个部分的写法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四、总结全文

1、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2、教师小结:

课文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同时也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

3、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练笔

1、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你是不是也仿照课文写两句诗,长短不限,我们也来赞美老师,题目《老师,我想对您说》

2、各自起笔。

3、诵读交流

六、作业:

   1、完成《补充习题》、部分《同步探究》。

   2、完成综合练习。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1老师,您好!

事业崇高昨天与今天铺设大道

事业美好真理和智慧人才塑造

教学反思:

 

课题

2、但愿人长久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授课人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诗人一波三折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文章重点段落、词句的赏析,感悟文章富有美感而深远的意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

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文

1、出示诗歌《水调歌头》,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纠正学生读音。

(阙,琼,绮)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想象丰富,语言凝练,情感深刻,意境深邃,同学们在学习理解上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但愿人长久》,仔细阅读这篇文包诗结构的作品,就能帮助我们学习和理解。

三、精读感悟交流展示

1、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

(埋怨、宽慰)

3、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

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

什么是手足情深?

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

指名同学朗读。

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齐读《水调歌头》。

5、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

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

(《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6、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

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

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齐读句段。

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7、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

齐读《水调歌头》。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齐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

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

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文学家苏轼却心绪不宁。

同学们,苏轼为什么在中秋之夜心绪不宁呢?

你们想知道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2、3小节

1、同学们,你们读到了吗,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呢?

2、学生交流

根据交流重点抓“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又有”等词的理解体会

A、你从哪里看出他们俩手足情深呢?

(小时侯……)

B、你从“形影不离”这个词中能体会到什么呢?

C、“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从这句话中你又有什么体会,主要是从哪个词中体会到的?

3、指导朗读结合学生的交流,请他们读

你能读好么?

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你会用朗读表现吗?

4、引说:

苏轼之所以会如此“心绪不宁”,是因为——(苏轼在思念着弟弟)是啊,苏轼跟弟弟——(手足情深),小时侯——……长大以后——……如今屈指算来——……怪不得苏轼会这样——(思念弟弟呢!

三、感悟课文第4节

1、过渡:

瞧,月亮渐渐西沉,抬头望月,月光如水,它还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这是多么美的夜晚呀!

同学们,在这样的夜晚,你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可是在月色这么美丽的中秋节晚上,苏轼躺在床上,心里不禁埋怨起来了。

你们想知道苏老先生为什么“埋怨”,究竟“埋怨”谁吗?

2、指名朗读指导看图同学们,这时候的苏轼神情怎样?

(眼睁睁)那圆圆的明亮的月亮,好美,可是他眼睁睁地望着,会觉得怎样?

用你的朗读来回答吧。

指导读好“偏偏”一词。

3、交流讨论

师:

同学们,看,明月当头,月光如水,景色如此美丽,这个躺在床上的人如果就是你。

那你现在是身在异乡,与亲人朋友已分别多年,这时,你看着月亮会想些什么?

自言自语说些什么呢?

4、配乐朗读

是呀,在月亮这么圆这么明的中秋之夜,苏轼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不好受呀!

耳畔传来忧伤的乐曲,更增添了苏东坡的思念之情,感伤之情。

指名朗读,齐读

四、朗读5、6小节

1、过渡:

苏轼这么无奈这么惆怅,后来为什么又宽慰了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书

2、交流讨论⑴用自己的话再来说说第一句的意思⑵“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你是怎么理解的?

⑶他还想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句联系上文说说

3、想到这里,苏轼的心里就感到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学生跟着老师读(师生共读)

4、指名读,问:

你们想了解这五行词的意思吗?

课文已经告诉我们了,自己找找吧,看哪位聪明的同学最先找到。

5、指名再读意思问:

这意思你们都读懂了吗?

指名读意思

6、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你们能找到这句话的意思吗?

指名说。

 你能联系上文说说你的理解,体会吗?

7、出示词文,师范读8、指名生读,提示:

低声吟诵

五、扩展延伸

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来感受一次苏老先生在中秋之夜的感情变化吧。

2、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词的全部吗?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3古诗两首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授课人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

2、观察洞庭湖的画面。

3、引出课题

师:

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听,他正在吟诵呢!

4、简介刘禹锡

二、精读会意

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

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2、检查自学效果,正音: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词,来说一说。

(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相:

相互。

和:

和谐、协调。

湖光:

湖水的光。

 秋月:

可以看出时间是秋天的晚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

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

潭面:

是指洞庭湖面。

未:

没有。

磨:

磨拭。

镜未磨:

指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理解这句诗意:

湖上一点风也没有,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

(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望。

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

山就是指君山,这句诗的意思是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颜色,就像“白银盘里一青螺”。

出示实物:

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你看到了什么?

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吗?

诗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这句诗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请生读好这两句诗。

三、总结。

四、指导写字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生字。

2、范写“潭、螺”,指出书写要点。

3、学生完成习字册。

五、作业。

1、用钢笔完成习字册。

2、抄写书后第三项词语两遍。

3、想象《望洞庭》所描绘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望洞庭》。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

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

谁愿意介绍一下?

(指名介绍李白)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

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习背诵。

 三、作业1、完成习字册。

2、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望洞庭(刘禹锡)

教学反思:

 

课题

4、秋天

授课时间

备课人

授课人

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能用一些优美词语来描绘自己观察到的秋天。

教学重点

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初步领略诗歌简洁的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准备

观察秋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书,用自己最拿手的办法认字。

(可采用查字典、请教别人、借助拼音识字、上下文猜字等方法)

 2、做“帮字妈妈找宝宝”的识字游戏。

  3、分段朗读全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4、默读文章,思考:

文章介绍了哪些秋天的景色?

  5、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

当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6、有一位山东作家,他叫王宜振。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

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

主要创作儿童诗歌,也写童话和儿童故事的。

出版有儿歌集《摇篮里的歌》,儿童诗集《秋风娃娃》《献给中学生的一束诗》《献给少男少女的诗》。

我们来看看在这位大孩子的眼中,秋天是怎样的。

(二)、朗读文本理清脉络

 1、学生自读圈画(具体要求:

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

②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注意:

老师不是叫你当词典的传声筒,老师要看你是否真懂了。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