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263608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石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石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石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石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油.docx

《石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油.docx

石油

石油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石油

英文名称:

petroleum

定义:

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有色可燃性油质液体矿物。

应用学科:

资源科技(一级学科);能源资源学(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石油

石油又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

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它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化石燃料。

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石油开采

  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1.0克/厘米³,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60摄氏度),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摄氏度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单位

  

石油炼制过程

  1吨约等于7桶,如果油质较轻(稀)则1吨约等于7.2桶或7.3桶。

美欧等国的加油站,通常用加仑做单位,我国的加油站则用升计价。

  1桶=42加仑

  1加仑=3.78543升

  美制1加仑=3.785升

  英制1加仑=4.546升

  所以,1桶=158.99升

颜色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越高颜色越深。

我国四川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

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

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主要成分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

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一种非碳氢化合物)。

石油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天然气是以气态的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气体组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的易燃性混合气体。

在整个的石油系统中分工也是比较细的:

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

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

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化学成分

  石油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石油的分子结构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83%~87%)、氢(11%~14%),其余为硫(0.06%~0.8%)、氮(0.02%~1.7%)、氧(0.08%~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

由碳和氢化合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99%,各种烃类按其结构分为:

烷烃、环烷烃、芳香烃。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烃而二次加工产物中常含有数量不等的烯烃和炔烃。

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编辑本段生成原因

生物成油理论

  

石油

[1]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达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

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石油像煤和天然气一样,是古代有机物通过漫长的压缩和加热后逐渐形成的。

按照这个理论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动物和藻类尸体变化形成的。

(陆上的植物则一般形成煤。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有机物与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积岩下。

在地下的高温和高压下它们逐渐转化,首先形成腊状的油页岩,后来退化成液态和气态的碳氢化合物。

由于这些碳氢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轻,它们向上渗透到附近的岩层中,直到渗透到上面紧密无法渗透的、本身则多空的岩层中。

这样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

通过钻井和泵取人们可以从油田中获得石油。

地质学家将石油形成的温度范围称为“油窗”。

温度太低石油无法形成,温度太高则会形成天然气。

虽然石油形成的深度在世界各地不同,但是“典型”的深度为四至六千米。

由于石油形成后还会渗透到其它岩层中去,因此实际的油田可能要浅得多。

因此形成油田需要三个条件:

丰富的源岩,渗透通道和一个可以聚集石油的岩层构造。

非生物成油理论

  非生物成油的理论天文学家托马斯·戈尔德在俄罗斯石油地质学家尼古莱·库德里亚夫切夫(NikolaiKudryavtsev)的理论基础上发展的。

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这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

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

与石油本身无关。

在地质学家中这个理论只有少数人支持。

一般它被用来解释一些油田中无法解释的石油流入,不过这种现象很少发生。

编辑本段使用历程

古代钻油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

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

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

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

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

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

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

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

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

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采数百船石油。

  至于“石油炼制”,起始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北魏时所著的《水经注》,成书年代大约是公元512~518年,书中介绍了从石油中提炼润滑油的情况。

英国科学家约瑟在有关论文中指出:

“在公元十世纪,中国就已经有石油而且大量使用。

由此可见,在这以前中国人就对石油进行蒸馏加工了”。

说明早在公元六世纪我国就萌发了石油炼制工艺。

石油是一种液态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矿产品。

原油是从地下采出的石油,或称天然石油。

人造石油是从煤或油页岩中提炼出的液态碳氢化合物。

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伊拉克共和国的石油储量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人民发现和使用石油的时间为世界最早。

始于何时,据稽考,至迟在三千多年前就已开始。

[2]

现代石油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

  

南海蕴藏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

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

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

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

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

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

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

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

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

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

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

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

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

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

  

越南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岸上的油库

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

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

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

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

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

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资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编辑本段开采利用

  从寻找石油到利用石油,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环节,即寻找、开采、输送和加工,这四个环节一般又分别称为“石油勘探”、“油田开发”、“油气集输”和“石油炼制”。

“石油勘探”有许多方法,但地下是否有油,最终要靠钻井来证实。

一个国家在钻井技术上的进步程度,往往反映了这个国家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因此,有的国家竞相宣布本国钻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以表示他们在石油工业发展上迈出了最早的一步。

“油田开发”指的是用钻井的办法证实了油气的分布范围,并且油井可以投入生产而形成一定生产规模。

从这个意义上说,1821年四川富顺县自流井气田的开发是世界上最早的天然气田。

“油气集输”技术也随着油气的开发应运而生,公元1875年左右,自流井气田采用当地盛产的竹子为原料,去节打通,外用麻布缠绕涂以桐油,连接成我们现在称呼的“输气管道”,总长二、三百里,在当时的自流井地区,绵延交织的管线翻越丘陵,穿过沟涧,形成输气网络,使天然气的应用从井的附近延伸到远距离的盐灶,推动了气田的开发,使当时的天然气达到年产7000多万立方米。

  

海域勘探石油

  开采石油的第一关是勘探油田。

今天的石油地质学家使用重力仪、磁力仪等仪器来寻找新的石油储藏。

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开采的方式开采。

不过今天除少数非常偏远地区的矿藏外这样的石油储藏已经几乎全部耗尽了。

今天在加拿大艾伯塔的阿萨巴斯卡油砂还有这样的露天石油矿。

在石油开采初期少数地方也曾有过打矿井进行地下开采的矿场。

埋藏比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钻井才能开采。

海底下的油矿需要使用石油平台来钻和开采。

为了将钻头钻下来的碎屑以及润滑和冷却液运输出钻孔,钻柱和钻头是中空的。

在钻井时使用的钻柱越来越长,钻柱可以使用螺旋连接在一起。

钻柱的端头是钻头。

大多数今天使用的钻头由三个相互之间成直角的、带齿的钻盘组成。

在钻坚硬岩石是钻头上也可以配有金刚石。

不过有些钻头也有其它的形状。

一般钻头和钻柱由地上的驱动机构来旋转,钻头的直径比钻柱要大,这样钻柱周围形成一个空洞,在钻头的后面使用钢管来防止钻孔的壁塌落。

  钻井液由中空的钻柱被高压送到钻头。

钻井泥浆则被这个高压通过钻孔送回地面。

钻井液必须具有高密度和高粘度。

有些钻头使用钻井液来驱动钻头,其优点是只有

  

勘探石油

钻头,而不必整个钻柱被旋转。

为了操作非常长的钻柱在钻孔的上方一般建立一个钻井架。

在必要的情况下,今天工程师也可以使用定向钻井的技术绕弯钻井。

这样可以绕过被居住的、地质上复杂的、受保护的或者被军事使用的地面来从侧面开采一个油田。

地壳深处的石油受到上面底层以及可能伴随出现的天然气的压挤,它又比周围的水和岩石轻,因此在钻头触及含油层时它往往会被压力挤压喷射出来。

为了防止这个喷射现代的钻机在钻柱的上端都有一个特殊的装置来防止喷井。

一般来说刚刚开采的油田的油压足够高可以自己喷射到地面。

随着石油被开采,其油压不断降低,后来就需要使用一个从地面通过钻柱驱动的泵来抽油。

通过向油井内压水或天然气可以提高可以开采的油量。

通过压入酸来溶解部分岩石(比如碳酸盐)可以提高含油层岩石的渗透性。

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抽上来的液体中水的成分越来越大,后来水的成分大于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矿井中水的成分占90%以上。

通过上述手段、按照当地的情况不同今天一个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开采。

剩下的油今天无法从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来。

通过以下手段可以再提高能够被开采的石油的量:

手段

  1.通过压入沸水或高温水蒸汽,甚至通过燃烧部分地下的石油

  2.压入氮气

  3.压入二氧化碳来降低石油的黏度

  4.压入轻汽油来降低石油的黏度

  5.压入能够将油从岩石中分解出来的有机物的水溶液

  6.压入改善油与水之间的表面张力的物质(清洁剂)的水溶液来使油从岩石中分解出来。

  7.这些手段可以结合使用。

虽然如此依然有相当大量的油无法被开采。

  水下的油田的开采最困难。

要开采水下的油田要使用浮动的石油平台。

在这里定向钻井的技术使用得最多,使用这个技术可以扩大平台的开采面积。

特点

  与一般的固体矿藏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开采的对象在整个开采的过程中不断地流动,油藏情况不断地变化,一切措施必须针对这种情况来进行,因此,油气田开采的整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了解、不断改进的过程;②开采者在一般情况下不与矿体直接接触。

油气的开采,对油气藏中情况的了解以及对油气藏施加影响进行各种措施,都要通过专门的测井来进行;③油气藏的某些特点必须在生产过程中,甚至必须在井数较多后才能认识到,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勘探和开采阶段常常互相交织在一起(见油气田开发规划和设计)。

  要开发好油气藏,必须对它进行全面了解,要钻一定数量的探边井,配合地球物理勘探资料来确定油气藏的各种边界(油水边界、油气边界、分割断层、尖灭线等);要钻一定数量的评价井来了解油气层的性质(一般都要取岩心),包括油气层厚度变化,储层物理性质,油藏流体及其性质,油藏的温度、压力的分布等特点,进行综合研究,以得出对于油气藏的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油气藏研究中不能只研究油气藏本身,而要同时研究与之相邻的含水层及二者的连通关系(见油藏物理)。

  在开采过程中还需要通过生产井、注入井和观察井对油气藏进行开采、观察和控制。

油、气的流动有三个互相联接的过程:

①油、气从油层中流入井底;②从井底上升到井口;③从井口流入集油站,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流入输油气总站,转输出矿区(见油藏工程)。

技术

  测井工程在井筒中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把钻过的岩层和油气藏中的原始状况和发生变化的信息,特别是油、气、水在油藏中分布情况及其变化的信息,通过电缆传到地面,据以综合判断,确定应采取的技术措施(见工程测井,生产测井,饱和度测井)。

  钻井工程在油气田开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一个油气田中,钻井工程往往要占总投资的50%以上。

一个油气田的开发,往往要打几百口甚至几千口或更多的井。

对用于开采、观察和控制等不同目的的井(如生产井、注入井、观察井以及专为检查水洗油效果的检查井等)有不同的技术要求。

应保证钻出的井对油气层的污染最少,固井质量高,能经受开采几十年中的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

改进钻井技术和管理,提高钻井速度,是降低钻井成本的关键(见钻井方法,钻井工艺,完井)。

  采油工程是把油、气在油井中从井底举升到井口的整个过程的工艺技术。

油气的上升可以依靠地层的能量自喷,也可以依靠抽油泵、气举等人工增补的能量举出。

各种有效的修井措施,能排除油井经常出现的结蜡、出水、出砂等故障,保证油井正常生产。

水力压裂或酸化等增产措施,能提高因油层渗透率太低,或因钻井技术措施不当污染、损害油气层而降低的产能。

对注入井来说,则是提高注入能力(见采油方法,采气工艺,分层开采技术,油气井增产工艺)。

  油气集输工程是在油田上建设完整的油气收集、分离、处理、计量和储存、输送的工艺技术。

使井中采出的油、气、水等混合流体,在矿场进行分离和初步处理,获得尽可能多的油、气产品。

水可回注或加以利用,以防止污染环境。

减少无效损耗(见油田油气集输)。

产油方法

  随着油价的飞涨,其它生产油的技术越来越重要。

这些技术中最重要的是从焦油砂和油母页岩提取石油。

虽然地球上已知的有不少这些矿物,但是要廉价地和尽量不破坏环境地从这些矿物提取石油依然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另一个技术是将天然气或者煤转化为油(这里指的是石油中含有的不同的碳氢化合物)。

  这些技术中研究得最透彻的是费·托工艺。

这个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为了补偿德国进口石油被切断而研究出来的。

当时德国使用国产的煤来制造代替石油。

二战中德国半数的用油是使用这个工艺产生的。

但是这个工艺的成本比较高。

在油价低的情况下它无法与石油竞争,只有在油价高的情况下它才有竞争力。

  通过多重工艺过程这个技术可以将高烟煤转换为合成油,在理想状况下从一吨煤中可以提炼200升原油和众多副产品。

目前有两个公司出售它们的费-托工艺技术。

马来西亚民都鲁的壳牌公司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生产低硫柴油燃料。

南非的沙索公司使用煤作为原料来生产不同的合成油产品。

今天南非的大多数柴油是使用这个技术生产的。

当时南非发展了这个技术来克服它因为种族隔离受到制裁所导致的能源紧缺。

近年来对柴油机的环保要求提高使得对低硫柴油的需求量加大,因此这个工艺又获得了注意。

  另一个将煤转化为原油的技术是1930年代在美国发明的卡里克工艺。

最新的类似的技术是热解聚,理论上使用这个工艺可以将任何有机废物转化为原油。

编辑本段分布地区

  原油的分布从总体上来看极端不平衡:

从东西半球来看

  

世界分区域石油探明储量图

[3]

,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波斯湾及墨西哥湾两大油区和北非油田均处于北纬20°-40°内,该带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储量;50°-70°纬度带内有著名的北海油田、俄罗斯伏尔加及西伯利亚油田和阿拉斯加湾油区。

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阿拉伯(12.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非洲

  非洲是近几年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最快的地区,被誉为“第二个海湾地区”。

2006年,非洲探明的原油总储量为156.2亿吨,主要分布于西非几内亚湾地区和北非地区。

专家预测,到2010年,非洲国家石油产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到20%。

  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苏丹排名非洲原油储量前五位。

尼日利亚是非洲地区第一大产油国。

目前,尼日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和埃及等5个国家的石油产量占非洲总产量的85%。

北美洲

  北美洲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

加拿大原油探明储量为245.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原油探明储量为29.8亿吨,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沿岸和加利福尼亚湾沿岸,以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荷马州最为著名,阿拉斯加州也是重要的石油产区。

美国是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但因消耗量过大,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石油。

墨西哥原油探明储量为16.9亿吨,是西半球第三大传统原油战略储备国,也是世界第六大产油国。

中南美洲

  中南美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和出口地区之

  

越南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和岸上的油库

一,也是世界原油储量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委内瑞拉、巴西和厄瓜多尔是该地区原油储量最丰富的国家。

2006年,委内瑞拉原油探明储量为109.6亿吨,居世界第七位。

2006年,巴西原油探明储量为16.1亿吨,仅次于委内瑞拉。

巴西东南部海域坎坡斯和桑托斯盆地的原油资源,是巴西原油储量最主要的构成部分。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北部,是中南美洲第三大产油国,境内石油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部亚马孙盆地,另外,在瓜亚斯省西部半岛地区和瓜亚基尔湾也有少量油田分布。

亚太地区

  亚太地区原油探明储量约为45.7亿吨,也是目前世界石油产量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

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原油探明储量最丰富的国家,分别为32亿吨、9亿吨、6.8亿吨和5亿吨。

中国和印度虽原油储量丰富,但是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东南亚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生产国。

印尼和马来西亚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产油国,越南也于2006年取代文莱成为东南亚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

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马来西亚近海的马来盆地、沙捞越盆地和沙巴盆地是主要的原油分布区。

中东波斯湾沿岸

  

世界石油储量比例图

  中东海湾地区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枢纽位置,原油资源非常丰富,被誉为“世界油库”。

据美国《油气杂志》2006年最新的数据显示,世界原油探明储量为1804.9亿吨。

其中,中东地区的原油探明储量为1012.7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

在世界原油储量排名的前十位中,中东国家占了五位,依次是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

其中,沙特阿拉伯已探明的储量为355.9亿吨,居世界首位。

伊拉克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从先前的115.0亿吨升至143.1亿吨,跃居全球第二。

伊朗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86.7亿吨,居世界第三位。

欧洲及欧亚大陆

  

石油地图

  欧洲及欧亚大陆原油探明储量为157.1亿吨,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

其中,俄罗斯原油探明储量为82.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但俄罗斯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2006年的石油产量为4.7亿吨。

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也是该地区原油储量较为丰富的国家,已探明的储量为41.1亿吨。

挪威、英国、丹麦是西欧已探明原油储量最丰富的三个国家,分别为10.7亿吨、5.3亿吨和1.7亿吨,其中挪威是世界第十大产油国。

编辑本段石油产品

  石油经过加工提炼,可以得到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石油燃料

  石油燃料是用量最大的油品。

按其用途和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如下五种:

  1.点燃式发动机燃料有航空汽油,车用汽油等。

  2.喷气式发动机燃料(喷气燃料)有航空煤油。

  3.压燃式发动机燃料(柴油机燃料)有高速、中速、低速柴油。

  4.液化石油气燃料即液态烃。

  5.锅炉燃料有炉用燃料油和船舶用燃料油。

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被用来减少机件之间的摩擦,保护机件以延长它们的使用寿命并节省动力。

它们的数量只占全部石油产品的5%左右,但其品种繁多。

沥青和石油焦

  它们是从生产燃料和润滑油时进一步加工得来的,其产量约为所加工原油的百分之几。

溶溶剂和石油化工产品

  后者是有机合成工业的重要基本原料和中间体。

编辑本段价格因素

  一般提到油价可能是指以下三种不同的价格:

要么它指的是现货价格,要么指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上在俄克拉何马州库欣的供货价格,或者是指国际石油交易所上的萨洛姆供货价格。

不同石油根据其比重、含硫量和产地的价格可以非常不同。

大多数石油不是在市场上买卖的,而是在柜台买卖的基础上交易的,其价格一般是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