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6006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docx

内与外的互文一带一路中国电影跨国传播文化认同

内与外世界的互文: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电影的跨国传播与文化认同——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例

 

摘要:

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计划如今已开展了六年之久,通过这一平和、友好的历史典故走向沿线各国,意在共同构筑一个团结的“命运共同体”。

我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在这一具有中国智慧的计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电影这一艺术传播手段无不成为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助力。

自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上映以来,获得了全世界的一致好评,并以全球全球累计总票房第一,即27.496亿美元完美收官。

各学科通过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系列电影进行剖析,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切入,以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研究样本,借用符号的互文性分析漫威电影是如何通过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两个方面进行互文以达到文化认同,借此为“一带一路”计划倡导下的中国电影事业如何为世界人民沟通交流,增进世界文化丰富多样提供有力方法路径。

关键词:

一带一路跨文化传播漫威符号互文性

1、问题的提出

1、“一带一路”与中国电影

“一带一路”计划自2013年提出实施至今已有6年之久,以中国为辐射核心借用“丝绸之路”这一平和、友好的计划走向沿线各国。

中国发展的新趋势也将从“一带一路”中获益良多。

在此背景下,中国对外的传播话语体系中,电影文化的发展不可或缺。

但是相比于经济及公共设施的建设上来看,电影行业的发展却相形见绌。

殷俊在其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创新思考》中从中国电影“走出去”说起,谈及“一带一路”这一具有广阔前景与现实发展空间的助力下,需结合此政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的需求,有效之承上启下中国的创新电影体系,“中国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形成系统化,成之为有效的语汇”;其后,重点强调了跨国合作中紧扣“一带一路”题材的电影制作、相关题材的创作及纯粹故事片的创作三个纬度;他利用地化传播的多元思考模式总结中国应当如何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地区国家进行传播。

“一带一路”的推进是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该计划超越文化、意识形态、种族与国家,最终是为了形成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并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在此关系背后需要推进的是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与认同,以此增进相互理解才能达成共识,合作共赢,根据相互体谅才能兼容并蓄。

“一带一路”是构建命运共同体的一条智慧之路,这条道路是为了促进各国的文化相互交融,增进世界文化丰富多样,从建设的经验中也为中国电影事业走出去成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提出了创新思路。

思路虽有,但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却道阻且艰,面临着种种困难。

兰健华、聂伟在《“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机遇中》重点分析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市场中面临的种种困境。

以《功夫瑜伽》这部跨中印两国从两方文化土壤中生成的商业喜剧片为例,我国对外传播过程中,遭遇为迎合他国观众而不得不对本土文化打折扣,以及对于印度的刻板印象而生成的文化表达方式的冲突。

文化、地缘差异的诸多因素将为我国电影向外输出带来严峻的挑战。

2、成功商业电影中符号的互文性

自电影《复仇者联名4:

终局之战》上映后引发了全世界观影狂潮,作为复仇者联盟系列的最后一部,伴随着钢铁侠的死亡,大批观影者在各大社交平台上展开了“刻奇”式的悼念,诸如“爱你,三千遍”这类的电影台词被运用到各种文案中。

《复仇者联盟4:

终局之战》以12.09亿美元票房纪录打破“首映周末全球票房最高电影”这一吉尼斯世界记录,在最后全球累计总票房超过曾位居第一数年的《阿凡达》,以27.496亿美元完美收官。

符号的“互文性”理论,超越了结构主义封闭的语言自足系统,通过后现代的理解方式去重新分析文本。

对于符号互文性可理解为“某一特定文本与其它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模仿、相互关联和暗合等关系,也包括一个文本对另一个文本的直接引用”。

电影作为一种文本,随着“互文性”理论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后现代主义的时代后,利用“互文性”的概念去解读电影文本,将会为创作者提供更多启示。

将漫威的《复仇者联盟》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在于其塑造的是一个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奇幻宇宙观,作为美国超级英雄系列经典之作之一的复仇者联盟系列,其中每一个角色的呈现无不是美国民族文化符号的代表。

本文将以漫威自2008年以来的《钢铁侠1》作为超级英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初始,至2019年《复仇者联名4:

终局之战》为终点共计20余部电影作为文本分析样本,采用定性分析手法,以符号学的角度切入这一系列影视文本,以独特的符号学的视角解读美国商业电影是以何种方式走向中国?

并分析其符号价值背后是以怎样的方式建构出更深一层国家价值观与民族认同?

以此,从美国商业系列电影走向世界的方式路径,反思并探索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影文化事业尤其是商业电影该以怎样的方法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2、文化培植土壤的电影文本互文

国家在长期的发展中,在本国的地理、风俗、信仰、习俗等不同物质或非物质文化以及历史积淀并伴随着人民在本国土壤中的实践与劳动相互作用,将型塑出一个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体系。

“一带一路”倡议是面向国际,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互联互通。

电影,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角色,将促进处于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不同性别与文化背景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传播活动,同时也是将高语境文化与低语境文化进行融合的强大桥梁,电影作品若是联系人与人则关乎日常生活层面的跨文化传播,但将对象上升到国与国时,尤其是“一带一路”语境下,其作用将涉及深层的人类文化交往与认同。

(一)电影中型文本的内部互文

漫威公司1939年10月创刊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从名不见经传的小漫画公司,发展到在世界闻名并且DC齐名的漫画巨头。

对于漫威公司制作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从2008年第一部钢铁侠开始,以横向的时间顺序陆续呈现了美国队长、雷神、蚁人、蜘蛛侠等超级英雄为主角的共22部电影。

电影成熟的标志,是在文本的内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观众在理解与交流的过程中会调用系统中各个阶段的符号对文本进行更深的解读,在解读过程中加深文化的互通增进观众与电影之间的文化认同。

1.长期培植漫画前文本

根据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虚构行为”理论,他对作者在互文性中的作用予以关注,他认为作者的创作是基于自身的意图并结合前文本的各类文化诞生出来的,因此若要讨论系列文本的互文性,必然无法忽视前文本对于后文本生成的重要影响作用。

就被搬上荧幕的漫威复仇者联盟超级英雄系列而言,蜘蛛侠是斯坦·李第一位于1962年《惊奇幻想》第15期中创造出来的人物,距今已有57年的历史,此后陆续上场的美国队长、钢铁侠等系列漫画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文化积淀,为电影拍摄中超级英雄的形象设置、能力赋予提供了丰厚的前文本参照资源。

在系列电影中,“漫威宇宙”的前文本又可追溯到1963年《不可思议的蜘蛛侠》第一期,在这一期中首次将独立漫画外的超级英雄融合在一起,通过跨漫画的方式将独立于各自文本中的英雄在一个“新世界”中进行故事互动。

借此契机,融合英雄以发展故事剧情这一方式,为后续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中的“漫威宇宙”的创作提供可能。

前文中已提到,文化培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漫威系列的作品在美国本土作为一个亚文化的分支,在本国受众接受进入饱和状态之后逐渐满溢至世界各地。

通过网络媒介的发展与受众继续培养由漫画拓宽的市场在海外也已完全打开,漫画的“迷群”痴迷于系列的漫画的解释、八卦、传闻、番外等,当元文本的积累于前文本共同成熟并到达高峰之际,真正的系列英雄电影借此应运而生。

2.彩蛋的生成与互文

里法泰尔将皮尔斯的符号学三角关系图加以改造后的理论,他提出了文本(T1)、互文本(T2)、符意(T3)三角关系。

程锡麟于《互文性理论概述》中评价道,在这一组优于传统符号三角关系的模式,从中能够成功解释解构主义背景后互文性关系的开放性并为其解读互文性提供多方向的问题。

在其中不得不注意的就是“符意”这一概念,“符意”又被称作第三文本或第二互文本,它是作为文本于主要互文本之间的重要协调者的身份而存在。

里法泰尔的这一概念对于我们在理解和解释漫威系列电影中具有启发性意义也为分析该系列文本提供了理论框架。

将《复仇者联盟3:

无限战争》与《惊奇队长》作为文本与互文本的关系来看,其中的符意即第三互文本则为《复仇者联盟3:

无限战争》影片结尾的预告类彩蛋。

其中神盾局第一代局长弗瑞在即将灰飞烟灭的下一刻向远在深空的惊奇队长发出了求救信号。

这一个短短的彩蛋也预示着下一部《惊奇队长》电影的到来。

它以图2-1的方式作用于两部电影不相关部分的矛盾,并且协调两者之间的先后一致关系,在《惊奇队长》上映之后,读者也会将汇集系列彩蛋或漫画互文本对该部电影进行进一步理解。

图2-1

再言之观众最喜欢的致敬类彩蛋系列之一。

即为《银河护卫队2》中的五个彩蛋,第一个彩蛋讲明了勇度的继承者克拉格林因为自己的忠诚而得到了加入银河护卫队的机会该彩蛋致敬了勇度的离去,紧接着第二个彩蛋中由史泰龙扮演的星辰鹰即为斯塔卡掠夺舰长,该彩蛋是向70年代的老版漫画《银河护卫队》致敬,第五个彩蛋则是向原作斯坦·李致敬,斯坦·李一直在影片中客串的角色也在这则彩蛋中得以揭示,他是一个“超越纬度的存在”。

相比起第三则中新生命亚当的蛋来说,第一、第二、第五例彩蛋符意文本更能引起漫威漫画迷群的共鸣,此处,该符意不仅调解了电影文本之间的矛盾,还唤起了漫画原作与迷群之间的集体记忆,其中关系如图2-2所示。

图2-2

一部系列电影的成熟,是以上述内部故事文本中形成的互文关系成熟为起点标志。

这一系列互文关系的影响下,伴随文本中以民间热评、专业认识的评论、宣传策略、广告文案和粉丝的追捧之下形成的元文本大量累积以推动这一系列电影传播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便利。

(二)与现实世界的外部互文

系列电影的成熟之后,不同文化与文本之间进一步形成更深的文化共鸣,则要从文化共性部分着手。

外部世界纷繁复杂,包括独立于电影之外的人类情感、内化于心的人类渴望与分离于电影之外的意识形态建构等,但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上述内容将文化作品融合或缩进观众内心中共有的、相似的情感边界。

1.“原石”与“英雄”之内心渴望

“当我们遇到新的或不同的事物或事件时,我们在试图理出其意义的过程中有两个选择:

将此符号带入一个确定的符号系统,或者设计一个全新的符号系统来包括并阐释这个新的符号。

”整个系列电影作为一个型文本存在,在每一部电影文本的汇集之后是一个趋于完备的符号系统,六枚原石符号以互文的方式前后贯穿整个文本并对“超能力英雄宇宙”这一符号系统产生极大影响,从一颗接着一颗的单体出现,直至在手套上汇集,每一个原石符号的出现将会推动下一部以及整个系列电影的生成,观众对于系列电影的理解也需要将原石的出场顺序以及意义作为解码的基准代入,依据原石这一符号在文本中的关系才可能理解这一系列电影。

“漫威宇宙”中一共存在着六颗原石,在电影中分别是代表力量的紫色宝石、代表空间的蓝色宝石、代表现实的以太粒子红色原石、代表灵魂的橙色宝石、控制时间纬度的绿色宝石、以及掌握心灵力量的黄色宝石。

无疑这六颗宝石贯穿了整个系列电影的始末,作为象征着现实世界无法掌控的六种能力与权力形式的符号代表,它们是艺术家们创作的源泉,这几个符号中的意指同样也是作为普罗大众内心向往却触不可及的力量,也即是独立于电影之外每个个体内心深处所渴望的力量,以其作为共鸣现象的来源的同时也正作用于激活艺术时空塑造的创作。

再论及每一个受人欢迎的角色身上具有的重要特征。

以蜘蛛侠为例,皮特·帕克就跟所有生活在现实中的高中生一样,在变异之前平庸,搁在人群中甚至毫不起眼,可是在被一只变异蜘蛛蜇了以后出现了超凡的能力,力量强大、飞檐走壁甚至能预感危险的到来。

还有象征着美国自由主义精神的美国队长,他原本只是一名身体及其瘦弱矮小且手无缚鸡之力的年轻士兵,经过军方改造之后一改萎靡之风转变为肌肉发达远超常人的“超人类”存在,手持振金盾牌一度成为复仇者联盟的领导人物。

不难发现,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中这些最受人追捧的英雄角色身上均是从普通人过渡到“超人”的过程,他们成为英雄的这一过程的初始状态与生活在真实世界的观众生活状态并无差别,有矮小瘦弱、有平凡无奇,而过渡到超级英雄时他们的能力与自身品质赋予了他们“神”的能力,而“化神“后的他们则成为了每个平凡人理想的生活状态。

在此,观众真实的生活状态与心目中理想生活状态共为第一文本,电影人物处于平凡人状态与“神化后”的英雄状态为互文本形成共鸣式互文,其中出现的超能力转变的契机,例如:

变异蜘蛛、军方改造,这一符意的存在无不是观众心中对于独特、力量的追求,而这些契机从某种意义上都是“可获取”的,它解释和调和了第一文本与互文本中平凡人与神、现实与理想之间可能或不可能的矛盾,形成了电影文本内与外之间稳定的符号三角关系,符号的互文需要这一稳定的三角关系才能够扎实的建立起来,其中调节第一文本与互文本之间关系的这一“神化契机”则尤为重要,失去了这一符意,剧情内外的边界就明显分割,要么在电影中出现的就是一个天赋异禀的“神”,要么便普通至极,符意在此作用下才能将剧情内外模糊,观众既能顺利代入自我也能抽离于剧情中这个“超能宇宙”。

文化认同既可以置身剧情之内,也可同时独立于现实世界之中。

●意识形态的符号代表

由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对意识形态定义道“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实物的方法,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当中,或者是指由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

”。

因此,国家在形成自己具有特色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会融入本国的意识形态。

此后,阿尔都塞在马克思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国家机器是包含软件与硬件的成份存在,一方面强制一方面却内化人心。

意识形态以对“主体”的询唤作为运作方式,所以“意识形态本质上是在个体与自身生存条件之间搭起一座桥梁,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作为一种潜意识隐藏在其中。

电影在跨国文化交流之间起到的作用则更加“隐秘而伟大”,因为电影艺术能将意识形态化作电影人物“潜意识”中的品质或行为准则以达到文化高程度的认同。

论及复仇者联盟中最受欢迎、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美国队长,他的身上蕴含着美国最深层次的意识形态即美国精神。

什么是美国精神?

由亨利·斯蒂尔康马杰所著的《美国精神》一书中,将美国核心的意识形态从历史、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归纳与讴歌,归根到底美国精神的核心在于自由与独立。

美国队长这一英雄的创立背景就在于举国精神涣散的二战时期,这一英雄的出现就是为了鼓舞人心、团结上下。

因此他身上蕴含着的核心就是在于为自由而生,为自由而战。

其次,在影片中,最能体现出美国精神核心之二的独立精神是于《美国队长3:

内战》中,他断然拒绝科索维亚协议为标志;这一协议的核心就是在于政府为了对复仇者联盟的众多英雄已经无法容忍之下,对于他们行动、自由、隐私、力量进行公开控制,而美国队长因无法相信政府拒绝签署这一协议;他所求是独立,就算导致联盟分裂也没有使他在协议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最后,意识形态是一种作为潜意识隐藏在其中的精神内涵,其中积极的部分在本国人民认可之后,再面对他国民族与民族的排他性和出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鸿沟,因此意识形态认同并非易事,在此出现一个调节国与国之间文化鸿沟和民族认同的符号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漫威系列电影中对于超级英雄的传奇化、风格化、科技化与符号化,当复仇者联盟聚齐之际不难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美国精神中的正面含义。

这些精神内化在这些英雄身上,在每一位人物身上潜移默化地践行着,例如象征权力的索尔、代表智慧的钢铁侠等,这是一组“超级英雄的奇观”更是意识形态汇集的符号系统。

其中作为美国国家意识形态若是以文字形式、演讲形式输出他国时,无论是在传播效果与认同效果来看,都不如观众对于认可超级英雄身上所蕴含着那些与美国意识形态如出一辙的精神强大。

这不得不产生疑问,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现象呢?

就在于图2-3所示的关系。

图2-3

如前文所说,电影之所以在传播意识形态的方面是“隐秘而伟大”,因为他将那些积极的部分融入每一个人物身上,这一人物通过剧情的发展与个人独特魅力,在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人文化认同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个人文化认同不免对外来的意识、文化产生一定意义上的“认可”与“排斥”的矛盾,认可在于他是正面向上的精神,排斥在于他是外国的与自己并不兼容。

在这样的矛盾面前,人物这一意符的出场即协调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观众喜欢人物的同时也认可了人物的核心精神,为不同国家意识形态与个人文化认同感之间顺利地进行互文创造条件,两者之间顺利的产生互文更深层次来看就是国家文化与个人情感与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认同。

3、从符号互文性到跨文化价值符号的文化体系建构

必须承认,中国电影尤其是商业电影在海外无论是从文化影响力还是从单纯的商业盈利上来说都与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东亚文化圈之外的文化领域中,这种文化认同感的缺乏尤为明显,这是在中国文化顺沿这条“经济、商业、文化丝绸之路”传播中的一大难题。

国内占据票房第一的影片《战狼2》为例,在国内狂扫56.81亿人民币票房的同时仅在海外收获不到1亿人民币的票房。

与好莱坞大片在海外动辄几亿美元票房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商业电影在海外的疲软无疑与我们国家当前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极不相称的。

(一)价值符号与文化体系

谈论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命题其实本质上是分两个层面的:

首要的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再至发达国家。

原因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电影文化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尚待开发,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国电影走入这些国家在文化上更容以被接受。

目前国内谈到中国电影走出去之际、往往是泛泛而谈并只把眼光放在发达国家中电影的票房数据。

对于进入世界电影市场还不过三十多年的中国来说,将步伐放慢,用国外的视角反观中国电影行业发展才是将推动中国电影找到一条真正“中国特色”的走出去不二法门。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尹鸿在谈到:

“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时曾经谈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即我们的电影工业首先要建立一个能说服自己并说服世界的文化体系。

这种文化体系就必然需要一个植根于我们文化和社会基础的符号。

”好莱坞在拍摄漫威系列“超级英雄”电影时就特别注重这种符号的建立,比如各色的超级英雄,他们虽然能力不同、性格迥异,但却有共同的价值观念即平等,自由和维护正义。

这种价值观既和美国立国之本相契合,也是与西方的普世价值相一致。

李亦中在“第三届中国形象与国际传播会议”中指出:

“中国影视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绝不是概念化标签,而是通过讲中国故事以塑造中国人物来彰显中国风格,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

在电影无国界的背景下更要谨防‘文化折扣’这一现象。

”那么,学界必须思考的是,中国电影在发展与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根据他国走向世界的方式反思与克服“文化折扣”这一现象,以建构一个比好莱坞普世价值观更具中国特色的价值符号体系。

(2)价值符号与文化折扣

“文化折扣”在跨国文化传播中格外严峻,根据霍斯金等人的研究表明,文化折扣在电视节目或电影中可以用来解释来源于不同文化背景土壤下传播效果的差异性,产生文化折扣不仅与产品类型、媒介类型更与传播策略有关。

在策略方面,传播者与受众的“协商”、“沟通”则成为了达到“认同”目的的重要方式路径。

在“协商”过程中找准文化的共性部分则显得尤为重要。

1.熊猫符号的价值意义

那么,如何寻找一个蕴含中国形象且价值观,同时又存在强烈的文化特色的符号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找准具有文化共性的部分?

兵马俑、长城这一类符号中国化特征过于强烈,其历史价值远远大于其文化价值;京剧,书法背后的文化概念又显得过于抽象化,在电影这样一种形象化要求很高的艺术门类中融入这种抽象符号颇有难度。

纵观各类中国符号,“熊猫”既有具象性,还能完全代表中国形象,并且拥有文化价值和象征意义。

熊猫是最被西方人所接受也是最喜爱的中国符号,因此“熊猫外交”也是中国最为成功的外交手段之一。

但是可惜的是以熊猫作为电影符号却是好莱坞首先完成的,虽然这一方面揭示了熊猫这一符号在国外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也凸显了中国很多电影制作者对使用符号来助力中国电影走出去这一关键问题的不敏感。

那么接下来中国电影人需要做的就是最大化挖掘“熊猫”这一独特价值符号,以“中国熊猫”这一前文本,通过长期的文化培植,从艺术角度切入创作,通过互文的形式诞生更多影视作品,以期产生文化共鸣的最大化。

2.巨龙的文化差异

而另一个符号:

中国龙。

也许相较于文化概念上要比“熊猫”更困难一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龙并不完全是中国独有的概念,西方文化,玛雅文化,印度文化其实都有“龙”的概念,而且西方文化中的“龙”更倾向于邪恶和贪婪的一种符号概念,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外人对于中国文化符号里“龙”的印象。

但是正如前文所言中国的电影走出去不能光看到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对于电影有着巨大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电影创作者完全可以将“中国龙”作为前文本创作的基础,以互文性将蕴含文化价值符号融入更多具有共性的文化价值体系中,以不同题材不同内容融入不同作品特殊“意符”中。

进一步论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电影要走出去,不能光算“经济账”也要算“文化账”。

中国电影走出去本身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和文化鸿沟,不必要用讨好西方价值的方式来实现更“走远”这一目标,更需要的是走稳、走扎实。

因此虽然用“龙”这一符号的困难虽远大于“熊猫”,但是从中国电影走出去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宏大历史任务来说,“龙”的符号意义远远大于“熊猫”的符号意义。

一方面是源于“龙”这一神话符号在华人心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印度、东南亚、伊朗等国的传统文化中也存在着正面意义的“龙文化”,相比较而言,“龙”这一符号不仅在价值观与中国意识形态相契合也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的文化沟通中,能够以意符的角色充分调节双方文化差异、矛盾冲突,将意识形态中不相容不平衡的部分磨合,从而达到文化认同的目的。

(三)结语

中国,蕴含几千年文明历史的沉淀,堪称文化的“富矿”之国。

能用于电影取材的内容不计其数,但是目前我国的电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尚不如日本,韩国等,这种与我们国际地位和文化积淀极不相称的现象不是简单一句在国外水土不服就能解释,那么是否我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思考方式与着眼点的不确切?

这就需要电影创作者和研究者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

本文从漫威超级英雄系列电影为主要着眼点,从外国电影走向世界,走到中国这一过程中蕴含着独特的文本互文性现象,联系到我国电影实际的价值符号探索。

周爱民论述道:

“‘一带一路’是沟通世界文明的新纽带也是我国文化自信的新体现。

”它勾连的是沿线各国特色多样的文明,架起的是文化交流的宏伟桥梁,具有文化价值的“中国符号”则是纽带上的一股凝聚力,也是造就这架桥梁的重要基石。

通过这条“纽带”、“桥梁”我国向外输送的是一个更符合如今世界局势发展的意识形态,即命运共同体意识。

因此,找准能与国外文化互相交融的本国文化价值符号并与他国文化共性中蕴含特殊的含义的符号产生奇妙互文后得到的高程度文化认同,则能为人类文明交流、创新提供更有力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殷俊,康建兵.“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电影对外传播的创新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5):

131-134.

[2]张琦.从《流浪地球》看中美意识形态之电影呈现[J].电影文学,2019(08):

84-86.

[3]肖怀德.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中国电影走出去战略问题初探[J].未来传播,2019,26(02):

102-109.

[4]段俊杰.符号·互文·镜像——《维诺妮卡的双重生命》[J].戏剧之家,2019(13):

110-111.

[5]贾冀川.从《流浪地球》看中国电影“走出去”[J].群言,2019(03):

29-31.

[6]兰健华,聂伟.“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困境与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