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879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docx

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学年高一下学期期

2018年春季湖北省普通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

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几年,因为给“新概念作文大奖赛”当评委的缘故,每年都要看不少中学生的作文。

看着看着,就觉得现在的中学生都拿作文当小说来写。

半数以上的作文都是虚构,都抒发着小小的情感,而缺少内心的真实,都有一看就是编出来的情节,雕琢得厉害。

相比起来,我这次看到的十六篇,倒是真的作文了。

我以为中学生写作文,大可不必去编造情节。

听说,现在这已成了作文的通病,尤其在高考作文中,在一些作文大赛中,那些漂亮而虚假的文字总能赢得青睐。

我一直觉得作文最应该追求的是真实。

写作文其实是对一个初学写作者的启蒙训练。

训练写作的过程也是训练一个人内心的过程。

因而写作文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

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态,真实的见解,这些都应该是写作者最基本的训练内容。

可惜,我们的学校往往把这些给忽略掉了。

他们只想要学生写出他们所认为的漂亮文章,不惜让写作者们胡编乱造。

却不知在追求这文章的漂亮时,往往就让他们的内心沾上了污渍。

所以才会闹出一篇有关“挫折”的命题作文致使无数学生父母双亡的笑话。

我以为中学生写作文,也不必强作深刻。

深刻不是你们这个年龄的事。

深刻是需要年龄和阅历垫底的。

在经过风风雨雨的人生磨砺后,在反复地跌倒和爬起来后,在领略各式各来的人事后,无论成功与否,深刻都自会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小小年龄做深刻状,却只给人“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可笑感。

记得王蒙在新概念大奖赛一次讲话中谈到,他看到小小年龄的人写出的作文都那么深刻那么深沉,他觉得有些可怕(大意如此)。

其实,我们这些看作文的人也都有这样的感觉。

一些文章因为追求深刻制造深沉,全然没有了自己本真的面貌,失去自我比得到深刻的损失要大得多。

我以为中学生写作文,文字最好朴素一些。

不必去堆砌华丽的词藻,不必为显示独特而去寻找怪癖生冷的字词,也不必拼命追求“推”和“敲”之间的差异。

把自己的内心感受写出来,把自己最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真实状态写出来,哪怕文字粗疏一点也没关系,哪怕段落模糊一点也没关系。

文字的锤炼是一辈子的事,但把写文章的基础弄偏了,便很难回头。

这跟盖房子打地基有着一样的道理。

早期把功底打好实在是太重要了。

我们看到一些年长的科学家们都能写出一手漂亮文章,文字干净利索,比一些职业作家都强,其原因就是他们当年的童子功打得好。

我以为中学生写作文,千万莫洋洋洒洒写它好几张纸。

我在看新概念作文时,对文章的长短卡得很严。

一篇长文和一篇短文,水平不相上下的话,我一定是弃长文的。

因为写作中语言的凝练是很重要的。

只可惜我平常读到的许多作文,多数都是热烈地抒情,空洞地发表议论。

虽然有些情抒得不错,论也议得还行,但读起来就是觉得不爽,就是觉得分明可以几行字写完的事,为何要拉得那么长远,费纸墨也费我等的精神呢?

倒是这一回的作文,很短小精练,言之有物,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我以为中学生写作文,把握好情感的分寸也很紧要。

在我这几年看过的作文中,写男女恋爱内容的最多。

我并非反对写这些。

青春时期,既然有这样的爱情故事发生,就会有人写成文章,这太自然了。

但是同一主题,数量太多,便也不算正常。

可值一写的作文题材多得是,大家一窝蜂去写恋爱,写失恋,未免也让人觉得这一代人的才情实在有限,而且小家子气偏重。

人生哪里只这一件事情重要?

只这一件事值得去大力书写?

同时,我也看到一些作文情绪低落,甚至很消极悲观,再有的就是剑走偏锋,尽可能另类。

这也是我在阅读中深感心疼之处。

我觉得作为青少年者,如此情绪有害健康有害成长。

无论如何,作文还是应该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一点,这至少体现了一个人健康的状态和心理。

作文无定法,全在自己怎么操作。

而怎么操作,又在于平常的积累。

这种积累来自于自己健康的生活,来自于自己健康的阅读,也来自于自己日常的写作训练。

当然,读什么样品位的书,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生活,对作文的风格影响太大。

以前流行政治散文,以前的作文就都充满着政治的说教。

现在流行小资情调浓郁的“网文”,现在的作文也几乎都遍布小情趣小哲理小感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长和毛病,这些特长和毛病都会在学生的作文中体现出来。

只有高手,只有那些会读书会吸收的人,才会摆脱其中的毛病,而吸纳特长,从而写出具有自己个性的作文出来。

我已经很多年很多年没有写过作文了。

我现在写的小说与作文还是很不相同的。

因此,在写作文上,我差不多也算外行。

至少我对作文好与不好的判断,与学校的语文老师不太一样。

所以,我上述所说的那些,如果跟语文老师说得不一样,那就还是要以语文老师的话为主。

因为无论中考还是高考,都是人生的关键时刻。

而关键的时刻,给不给分全在他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中学生作文都是虚构,都抒发着小小的情感,而缺少内心的真实。

B.写作者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应该是写出真实的故事,真实的想法,真实的情感,真实的见解。

C.我以为中学生作文,应立足各式各样的人事,务必写得深刻。

D.中学生写作文,文字虽可朴素一些,但要关注推敲,力求将文字锤炼准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中学生写作文,从内容、主题、语言、篇幅、情感、方法等方面交流了自己的切身体会,结构清楚,条理清晰。

B.文章在论述写作文不必编造情节时,以“挫折”这篇命题作文闹出无数学生父母双亡的笑话为例,运用了反面举例论证的方法。

C.文章在论述作文方法时,将以前流行的政治散文和现在流行的小资情调浓郁的“网文”进行正反对比,讲明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长和毛病的道理。

D.文章观点鲜明,但语言委婉,不时联系自己的写作实践讲道理,有较强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作文的过程是一个人内心成长的过程,因而训练写作的过程也是训练一个人内心的过程。

B.在经过风风雨雨的人生磨砺后,无论成功与否,深刻都自会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

C.一些年长的科学家们都能写出一手漂亮文章,其原因就是他们当年的童子功打得好。

D.积极向上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作文,至少体现了一个人健康的状态和心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穿过风雨的音乐盒(骆非翔)

那一年,他去西藏八宿的一个小乡村支教,在那里支教两年后,他就可以顺利地回城获得一份不错的工作。

初入校门的那一天,孩子们在学校的操场上排成两排,向他敬礼。

那天白雪飘飘,那一只只举过头顶的手都没有戴手套,他们的手套就挂在脖子上。

他留了下来,教他们语文、数学、自然、生物,教他们认识山外的山,山外的城。

孩子们来自不同村落,近的就住在乡里,最远的孩子甚至要翻过一座海拔3000米的雪山。

他很熟悉那个住在最远地方的孩子,孩子的名字叫也措,黑黑的小脸,漫着两坨高原红。

据说他是学校最穷的学生,学费一直欠着,他们家里只有一匹马,是整个家惟一的生活来源,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重担,春天来的时候,偶尔还能街上几个观光客。

也措平日里非常沉默,但是眼神很特别,有点怯怯的忧郁,忧郁中透着惶恐,惶恐中又露出一丝坚定。

在这个偏僻的小乡里,他见到的眼神是整齐的,老人孩子都一样,单一而纯净,惟独这个孩子,眼中似乎有很多的内容。

雪大的时候,全世界只剩下了白,无法再找到道路。

家远的孩子只能留下来,住在老师的宿舍里。

那天,他的宿舍也留下了几个孩子。

那个晚上,孩子们在他的允许下翻看他的东西,并抱着他的吉他乱弹。

只有也措,那个忧郁的小也措,在翻看他的一个小小的音乐盒。

那是他的初恋女友大一时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虽然毕业前他们已分手,但他还是一直保存着这只好看的音乐盒,它亦是他反复拾取的快乐。

他来了之后的那些日子,总是不停地打开它,听那首熟悉的《致爱丽丝》,听到泪眼模糊,直到有一天,发条崩坏了。

此刻的也措正抚摸着那个音乐盒,眼神,是他熟悉的淡淡的忧郁。

他走过去,问也措:

“你知道它叫什么吗?

“不。

”也措的话总是那么少。

“它叫音乐盒,一翻开盖就会唱歌。

“是谁送给你的?

”也措居然问了一个令他措手不及的问题。

“是妈妈在我生日的时候送给我的,但是现在坏了,要不就可以让你听一听了。

”对着孩子,他还是撒了谎。

也措看了他一眼,就低着头不说话了。

那一夜的雪很大,他能听到学校后山的树木折断的声音。

等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看到门前的花圃被雪盖在了,操场的树,枝干被雪压断了许多,远方除了雪还是雪,除了白还是白。

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

那一次,也措在他的宿舍里住了整整三天,可是从第二天晚上开始,也措便开始想家了,听到半夜风雪沙沙的声音就哭了起来,他不由把他搂在怀里问:

“想妈妈了,是吗?

“我要见阿妈。

”也措一开口,泪水又掉了一串。

他鼓励孩子:

“也措,老师的妈妈在很远的地方,老师一年只能见妈妈一次,老师也很想妈妈,但是老师都不哭,你也不哭了好吗?

也措看着他,停止了哭泣。

第三天黄昏,也措的母亲骑着马来到了他的宿舍门口,接走了也措。

那一年的冬天,雪一直很大,过年的时候,雪已经封了路,他很想家,却没有能够回去。

终于到了第二年春天,雪少了,阳光有了暖意,他听说不远的镇子开始有了稀少的游客。

路,看来是通了,但是他却没有时间回家,因为孩子们己经开学了。

也措也来了,像是换了一个小孩一样,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快,看着他,总忍不住想笑,依旧不爱说活,总是偷偷地看他。

然后就到了他的生日,没有人为他庆祝,他孤单地为自己点燃了蜡烛。

可是三天后,他却意外地收到了一个邮包。

邮包是从北京寄来的,拆开后,竟然是一个音乐盒,比他原来那一个还要漂亮。

音乐盒里放了一封信,他看着,心就像春天的雪一般簌簌融化了……

信是北京的一个陌生人寄来的,那人在信中说,他在前一个月来了一次八宿,碰到了一个叫也措的小孩,小孩牵着家里的马送他进山,却没有收他一分钱,只要求他回去之后,在4月初给他的老师寄一个音乐盒,作为老师的生日礼物。

因为,老师的妈妈送给老师的音乐盒坏了,老师已经很久没有见到妈妈了……

他只需在那里支教两年的,但他却整整呆了整整六年才回去。

走的时候,他把那个珍贵的、曾经穿越风雪来陪伴他的音乐盒送给了也措――他已经是个大孩子了,一个善良勇敢的大孩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第二段中,“那一双双举过头顶的手没有一双戴着手套”,这句话运用了细节描写,真切地表达了孩子们对前来支教的老是的崇高敬意。

B.小说中多处对雪作了直接或间接的描写,不仅点题,还渲染了高原生活环境的恶劣,也有力地突出了支教教师的形象。

C.小说中老师对也措撒谎,一是表现老师不愿让孩子过早知道生活情感有其复杂痛苦的一面,二是表现老师远在他乡,特别想家想妈妈。

D.第二年春天开学后,也措的眼神,不再是淡淡的忧郁,而是似乎有种说不出的欢快,运用神态描写,说明也措的性格有了根本的改变。

5.也措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塑造这一形象的手法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

6.文章标题”穿过风雪的音乐金“意蕴丰富,试加以探究。

结合文中支教老师的工作经历,写出你的两点阅读感受。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华裔导游王先生在华盛顿的一个华人旅行社任职,干这行已有十多年,接待了很多中国来的旅游团。

他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的采访时说,绝大多数中国游客的表现是好的,但确有一些人的行为举止非常不妥,最常犯的两大“毛病”,一是到处拍照,二是大声喧哗。

美国是个非常注重私人权益的国家,很多人在自家大门上写着“私人财产,不许进入”的字样。

一些不明情况的中国游客,看到人家的房子或院子很漂亮,不但私自进入观赏,还四处拍照,这当然会遭到房子主人的严厉警告。

即便在公开场所,中国游客也应注意哪些设施可以拍摄和录像,哪些不可以,否则可能陷入麻烦。

一些中国游客在旅游场所以及飞机、车厢、酒店和电梯等场所大声喧哗、高声说笑的行为,显得很刺眼。

王先生说,有一次,他带领中国游客参观华盛顿附近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墓也位于其中。

公墓管理机构要求游客保持安静,以表示向已故者的尊敬。

但有两名中国游客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一路高声说笑。

王先生不得不赶紧过去提醒他们要小声说话,以免引起他人不满。

王先生认为,个别中国游客的行为固然是陋习,但更多的是出于无知。

如美国公共场所的自动传输带扶手电梯,一般是站着不走动的在右边,左边则保持畅通,以便他人走动快速通过,但很多中国游客不知道这一点,喜欢并排站立,堵住通道,这在美国人看来很没有教养。

材料二:

说起中国游客在国外不受“待见”的地方,似乎许多人都能举出一大堆:

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不爱护宾馆里的公共设施,甚至自助餐时间夹带食品出餐厅等等。

法国文华旅行社副总经理李晓彤女士在谈到这些情况时却认为,中国游客确实存在一些素质问题,但不是普遍现象。

总的来看,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正逐步提高。

近十年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组成、旅游方式以及举止态度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

但中国人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可能一时难以改变。

在欧洲的各种旅游项目中,“荷比卢德法五国四日游”是一条常年开设、很受欢迎的旅行线路,报团走这条线路的游客很多。

就在这条线路上的一些旅馆中,早餐时间会专门划定一个区域,用中文写着:

“中国游客用餐区”。

这些字确实让中国人不舒服。

可中国游客吃饭时说话声音总是很大,影响到同时进餐的其他顾客。

这其实是生活习惯差异的一种表现,中国人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伴旁若无人地聊天在中国司空见惯,但对于习惯了安静吃饭的西方人来说,就无法接受。

至于将自助餐食品带出餐厅的情况,李女士说,现在已经很少发生这种情况。

不过,随地吐痰确实是一部分中国游客存在的陋习。

如果在国外随地吐痰,肯定会招致周围人异样的眼光,这种无言的批评让一些中国人脸红。

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现象,还需要中国游客整体质量的提升。

材料三:

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会长蔡伍向本报记者表示,作为最早向中国大陆开放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马来西亚并没有觉得中国游客有“另类”行为。

部分中国游客素质确实有待提高,但总的来看,中国游客在当地并没有造成“文化震荡”。

马来西亚的华文和英文报纸也很少报道中国游客的一些不文明举止等。

在马来西亚,记者也很少看到专门用中文提醒游客注意文明礼仪的牌子。

但也有少数出租车里有类似“不要乱扔垃圾”字样的中文提示语。

不过,蔡伍也指出,有的中国游客身着睡衣、短裤和大背心在星级酒店大厅里走来走去,这不太符合当地礼仪。

从四季分明的中国来到终年一夏的马来西亚,难免会觉得热。

但是马来西亚公共场所的冷气开得很足,室内外温差很大,如果游客在酒店内穿着“短打扮”常常会感冒。

这不仅是礼貌,也关系到游客的健康。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给三则材料各确立一个小标题,那么,依次为:

(1)到处拍照、大声喧哗

(2)随地吐痰、陋习难改(3)穿着睡衣、漫步酒店。

B.导游王先生在指出中国游客最常犯的两大“毛病”,一是到处拍照,二是大声喧哗的同时,还指出中国游客“喜欢并排站立,堵住通道”的不良行为。

C.法国文华旅行社副总经理李晓彤女士主要指出了中国人一边吃饭一边和同伴旁若无人地聊天的不良行为。

D.马来西亚华人旅游公会会长蔡伍表示,中国游客在当地并没有造成“文化震荡”,但同时也指出:

有的中国游客身着睡衣、短裤和大背心在星级酒店大厅里走来走去,这不太符合当地礼仪。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选取分别位于欧、美、亚的三个国家进行调查,因为这三国是国人出境游人数较多的三个地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B.材料中的三位发言人对中国游客海外形象的评说,有时含蓄委婉,有时又一针见血,表现出一种非理性的思考。

C.依据材料,可得出结论:

出境游绝大部分中国游客的素质是好的,但确有一小部分中国游客由于固有陋习、对出游目的国的风俗习惯不了解等原因而出现一些不文明行为,影响了整体形象。

D.中国游客参观华盛顿附近的阿灵顿国家公墓,有两名中国游客一路高声说笑,王先生认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光客来说无可厚非。

E.李女士表示,从到欧洲旅游的中国游客组成、旅游方式以及举止态度来看,中国游客整体素质正逐步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9.针对国人出境游的不文明行为,有人认为这只是极少数人所为,并不代表国人的整体素质,无需大惊小怪。

你的看法是什么?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

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老子曰: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

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

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

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

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

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既而自笑曰: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

自是不复好。

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

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

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本文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B.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C.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D.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

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病:

祸害。

B.然去而不复念也去:

归去。

C.常与寒士角角:

较量。

D.以蓄其所有蓄:

收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

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

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

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5分)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第一句“熟知”是非常熟悉的意思,从燕子的角度写出茅斋的低矮狭窄。

B.第二句写江上燕子大概太熟悉这茅斋便于筑巢吧,所以频频光顾。

C.第三句写燕子衔泥到琴上书中筑巢,把琴书弄脏了。

D.第四句写燕子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语言含蓄有意蕴。

E.全诗以“知”“频”“点”“接”等动词,对燕子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逼真的实感。

15.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

(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5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飞禽走兽都难以飞越天梯石栈的情景。

(2)荀子在《劝学》的结尾处运用比喻手法感叹学习不能心浮气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17.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某日上午9时左右,青岛一名骑马上班的男青年被110民警拦住。

“马路马路为什么不能骑马上路?

”男青年被拦住后有些愤愤不平。

然后,他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背上,一手扯着缰绳,另一只手不停地拨打着电话,对身后呼啸而过的重型卡车视而不见。

围观的市民对男青年的做法不赞一词,纷纷指责他骑马上下班是“搞噱头”“哗众取宠”“威胁交通安全”。

可也有一些年轻人则认为男青年的行为很酷,也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

A.愤愤不平

B.悠然自得

C.视而不见

D.不赞一词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最近,一股大建豪华示范性公办养老机构的风气在不少地区蔓延,然而,大量生活贫困、急需享受社会福利的老年人却在苦苦等待为数不多的低端养老院。

B.据报道,美国每年的慈善资金能占到GDP的2.4%,其中有近80%来自国民捐赠。

最富有的美国人中的20%所捐赠的钱,占了2/3。

C.残奥会如同一堂生动的教育课,不仅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人性得到升华,更让我们对残疾人事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和强烈的责任感。

D.“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能否解决贫困问题的基本方式。

当然,这种经济发展必须是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19.下列四条短信中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愿新的一年里,你位高权重责任轻,钱多事少离家近,每日睡到大天亮,工资领到手抽筋,手下花钱你收礼,别人加班你加薪!

(发给领导)

B.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的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的额头闪光。

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

祝父亲节快乐!

(发给父亲)

C.旺旺新年新时尚,福娃拜年送吉祥,新居安在鸟巢上,洗澡就去水立方,金狗来家财运旺,基金散户两相忙,年假带薪肉价降,嫦娥带咱逛月亮。

(发给同事)

D.福如东海老王八,寿比南山大石头。

祝爷爷健康长寿!

(发给爷爷)

20.请在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语句。

(6分)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山给予人们无限的遐想与启迪。

李白梦游天姥山,领略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洒脱;杜甫远眺泰山,渴盼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