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7551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选修一 导学案.docx

高二历史选修一导学案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高二级

学科

历史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中华路中学

主备人

张成康晓琴

初审人

程勇

终审人

张伟

合作团队

高二历史备课组

导学目标

识记:

雅典在古希腊城邦中的位置;早期雅典城邦贵族政治的特点;“六一汉”;贵族与平民矛盾的激化;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形成和作用;萨拉米斯岛危机及其对改革的作用;梭伦当选首席执政官。

理解:

地理环境、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变动与政治格局、历史文明演进之间的辩证关系。

运用:

探究梭伦得以登上雅典政治舞台并建功立业的主观、客观条件。

教学重点

了解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尖锐矛盾。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及所用时间

任务布置,过程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10分钟)

本课导读

1、阅读教材第4页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①雅典早期“风雨飘摇”的原因是:

②后人赞叹雅典是因为:

2、阅读“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雅典位于:

②城邦的特点:

③早期雅典城邦贵族政治的特点:

政治上:

经济上:

④解释“六一汉”:

⑤贵族与平民矛盾激化的表现:

3、阅读“工商业的发展”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雅典的工商业者在经营活动中,经常使用奴隶劳动,

形成了;他们一般居住在地区,

被称为“”。

其主张是。

②平原派、山地派和海岸派分别代表哪些人的利益?

其主张各是什么?

平原派:

山地派:

海岸派:

4、阅读“首席执政官梭伦”一目,完成问题。

梭伦在成为首席执政官之前,做了哪两件大事?

①;

②。

1、课前预习,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和知识线索。

2、以“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为引导,细化课本。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找出困惑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2、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教材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答题。

展示交流(10分钟)

“展示交流”情况汇总:

1、根据不同班级实际情况(座位、人数、成绩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左右为一组。

2、由各小组每个学生轮流担当小组长,查看“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由学习组长收集整理各成员的总结。

3、各学习组长向全班展示并说明本组的归纳总结,各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4、各学习小组交流各组的学习困惑,并作为探究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归纳

点拨升华(15分钟)

【合作探究】

1、阅读【学思之窗】:

与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

对政治、经济有怎样的影响?

解题关键:

希腊所处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到各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取向的不同。

思路引领:

地理环境影响各民族的经济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各民族的政治文化性格。

答案提示:

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与埃及、印度和中国地处大陆,腹地开阔,依托平原大河的形势具有极为显著的不同。

这地方普遍的特质便是划分为许多小的区域,同时各区域间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这里并没有大江巨川,没有开阔的平原流域;这里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

2、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和可能性。

答案:

①政治:

改革是雅典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②经济:

改革是雅典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使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

工商业奴隶主迫切要求改革,反对旧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海外贸易。

(2)可能性:

个人因素

梭伦丰富的人生阅历、充足的知识储备、高远的理想抱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睿智的斗争策略、善于抓住机遇的敏锐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勇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领导收回萨拉米斯岛,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

公元前594年,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1、自主学习点拨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并加以讲解;对各学习小组总结的知识网络结构进行重审,并进行表扬肯定。

2、探究学习点拨在学生展示交流成果后,老师对学生的探讨结论进行点拨评价,肯定学生得出的有价值的成果,同时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正确的思路和观点。

讨论、归纳总结

自我检测

(5分钟)

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主要威胁来自于

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C、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挑战

D、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压力

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民埃斯庇罗斯不可能

A.参加公民大会B.因欠债沦为奴隶

C.入选长老会议D.参加反抗贵族的暴动

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

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

5.促使梭伦决心消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

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

D.被授予“仲裁人”和“立法者”的权力

6.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

“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入绝境”,我们可以从中看出: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

7.梭伦说:

“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

A.贵族B.平民C.外邦人 D.奴隶

1—7CCDDBBA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探究学习总结》;2、书写本课“知识结构图”;3、了解一点课外知识。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高二级

学科

历史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中华路中学

主备人

张成康晓琴

初审人

程勇

终审人

张伟

合作团队

高二历史备课组

导学目标

识记:

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

理解:

梭伦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的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带来真正的平等;公民权力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运用:

探究“解负令”对雅典社会结构带来的影响;正确评价财产等级制度;分析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探究;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梭伦改革的内容。

教学难点

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进步的影响。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及所用时间

任务布置,过程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10分钟)

本课导读

1、阅读教材第八页本课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①梭伦进行改革的原因是:

 

②梭伦所进行的改革有什么特点:

③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那几个方面:

 

2、阅读“颁布‘解负令’”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什么是“解负令”?

②雅典的债务奴隶制是如何废除的?

③面对贵族们的反对,梭伦采取了哪些措施?

④“解负令”的颁布产生了什么影响?

 

3、阅读“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原则和方法是什么?

②各等级的权利一样吗?

各是什么?

③各等级的义务各自是什么?

④如何评价财产等级制度?

4、阅读“建立‘四百人会议’”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为了,梭伦进行了对国家权利机构的改革。

②梭伦采取什么措施对国家权利机构进行改革?

③什么是“四百人会议”?

5、阅读“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梭伦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目的是什么?

②梭伦是如何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

1、课前预习,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和知识线索。

2、以“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为引导,细化课本。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找出困惑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2、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教材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答题。

展示交流(10分钟)

“展示交流”情况汇总:

1、根据不同班级实际情况(座位、人数、成绩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左右为一组。

2、由各小组每个学生轮流担当小组长,查看“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由学习组长收集整理各成员的总结。

3、各学习组长向全班展示并说明本组的归纳总结,各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4、各学习小组交流各组的学习困惑,并作为探究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归纳

点拨升华(15分钟)

【合作探究】

1、梭伦是站在哪一阶层立场上的?

改革的原则是什么?

2、改革的最大受益者是哪一阶层?

3、各阶层对改革的态度是什么?

4、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5、雅典改革国家权力机构的措施,对我们今天的民主建设有哪些启示?

答案提示:

4、

(1)中庸性(折中性):

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确认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2)革命性:

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触及土地占有和打破贵族专权

(3)民主性:

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4)全面性:

实行废除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

5、要实现和维护民主,必须建立行之有效民主的机制;必须要维护司法公正; 必须要加强公民的民主参与意识、发挥公民的民主监督作用。

1、站在整个雅典城邦的利益之上的,采取了“中庸”(折中)的原则。

2、工商业奴隶主

3、平原派(贵族寡头政治)——推翻改革,企图恢复旧秩序;海岸派(温和改革)——拥护新政,但要求强有力的政府,稳定秩序;山地派(激进民主政治)——进一步改革

讨论、归纳总结

自我检测

(5分钟)

1、财产等级制度之所以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关键是

A、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B、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C、以财产资格来取代血缘资格确定公民权利

D、废除了债务奴隶制

2、按照财产等级制度,雅典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是担任官员的是()

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关于梭伦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根本目的是稳定雅典社会秩序,壮大雅典城邦实力B、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生产关系

C、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D、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矛盾

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

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

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

D.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5、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分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居优势。

材料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摘自新课标教材岳麓版必修1

(1)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梭伦的哪些政治主张?

(2)以上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具有什么色彩?

(3)梭伦为何要“保护两方”“一视同仁”呢?

1——4CDBC

5、

(1)限制贵族的利益;平衡贵族和平民的利益,提高平民的地位;制定法律管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具有明显的“折中”色彩。

(3)出发点:

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维护奴隶制统治;振兴雅典城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探究学习总结》;2、书写本课“知识结构图”;3、了解一点课外知识。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高二级

学科

历史

单元

第一单元

课题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中华路中学

主备人

张成康晓琴

初审人

程勇

终审人

张伟

合作团队

高二历史备课组

导学目标

识记:

公元前560年雅典建立僭主政治;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开始确立;梭伦改革局限性的表现。

理解:

僭主政治建立的必然性和偶然性;梭伦改革是希腊最为重要的改革之一;梭伦改革局限性的原因。

运用:

探究梭伦出走后僭主政治建立的原因;为什么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吕探究其改革的出发点。

教学重点

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进程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梭伦改革成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基石的原因。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及所用时间

任务布置,过程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10分钟)

本课导读:

1、阅读教材第12页序言,完成下列问题。

①梭伦出走的原因是:

 

②解释僭主政治:

 

③如何看待僭主政治:

 

2、阅读“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一目,完成下列问题:

①梭伦拒绝利用在雅典建立。

后来,不得不放弃权力,离开雅典。

梭伦离开雅典后,到、、等地漫游,在外游历了10年。

②如果你生活在梭伦改革时期,且是下列角色中的一员,你对这次改革有什么看法?

贵族:

工商业奴隶主:

下层平民:

由此可见,当时雅典的社会状况怎么样?

 

③有些人劝梭伦建立僭主政治,你认为这些人会是哪些人?

 

④梭伦出走后,雅典社会矛盾激化的表现是什么?

平原派:

 

山地派:

 

海岸派:

 

1、课前预习,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和知识线索。

2、以“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为引导,细化课本。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找出困惑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2、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教材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答题。

展示交流(10分钟)

“展示交流”情况汇总:

1、根据不同班级实际情况(座位、人数、成绩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左右为一组。

2、由各小组每个学生轮流担当小组长,查看“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由学习组长收集整理各成员的总结。

3、各学习组长向全班展示并说明本组的归纳总结,各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4、各学习小组交流各组的学习困惑,并作为探究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归纳

点拨升华(15分钟)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梭伦制定的四大财产等级及其权益分配

500斗级

拥有年产500斗(一斗相当于38千克)农产品的地产(这个产量足够提供15个家庭一年所需的基本口粮)的公民,享有选举、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各级国家职官的资格

骑士级

有能力提供马匹和武器装备,并担任骑兵的公民。

跻身该等级年收入必须达300~~500斗。

享有除司库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双牛级

拥有两头耕牛,其财力可达到自备盔甲、担任重武器装备步兵的公民,大约需要年收入200~~300斗农产品。

享有除担任执政官以外的各级职官的选举和任职资格

雇工级

泛指受雇于他人的公民。

他们年收入不到200斗,不能担任任何公职,但可参加公民大会和作为陪审员参与司法活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

材料二是梭伦改革的哪一项具体措施?

这一措施对雅典的哪个阶层最有利?

(2)综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公平”的实质是什么?

由此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根据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梭伦改革。

1、

(1)特点:

体现了“中庸”色彩;革命性。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对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最有利。

(2)实质:

公民享有权利的多少由其财产资格来决定。

目的:

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奴隶主统治。

(3)评价:

a.积极性:

梭伦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

总之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

b.局限性:

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讨论、归纳总结

自我检测(5分钟)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

…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

……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媾和、制定法律等一切国家大事。

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会一门手艺,否则儿子可拒绝赡养其父;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梭伦的诗歌

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梭伦改革的内容,请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改革涉及哪几个方面。

是如何规定的?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梭伦改革有何特征?

体现了梭伦改革的侧重点是什么?

(3)梭伦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有何影响?

1、

(1)涉及等级划分、公民大会职权及官吏任免、对待工商业的态度。

规定:

以财产的多少划分等级;由公民大会产生或罢免官吏,鼓励工商业发展。

(2)节制、折中、公平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侧重点:

缓和社会矛盾,振兴雅典城邦。

(3)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探究学习总结》;2、书写本课“知识结构图”;3、了解一点课外知识。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高二级

学科

历史

单元

第二单元

课题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型

新授课

主备学校

中华路中学

主备人

张成康晓琴

初审人

程勇

终审人

张伟

合作团队

高二历史备课组

导学目标

识记: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各国的变法;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

理解: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

运用:

探究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

教学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学难点

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导学环节

课堂流程及所用时间

任务布置,过程导学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10分钟)

本课导读:

一、阅读“社会变化的新气象”,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

在新的生产关系条件下,劳动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起云涌改革和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适应生产力发展,稳定和巩固统治;并在争霸或尖兵战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

名称

国别

时期

措施

管仲变法

春秋时期

李悝变法

战国时期

吴起变法

战国时期

 

三、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思考:

1、秦国的地理位置?

 

2、与其他各国相比,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

 

3、公元前4世纪,秦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

秦孝公个人在秦国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1、课前预习,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和知识线索。

2、以“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为引导,细化课本。

3、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4、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反思,找出困惑的问题。

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让学生爱阅读、会阅读。

2、培养学生迁移和运用教材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会阅读、会思考、会答题。

展示交流(10分钟)

“展示交流”情况汇总:

1、根据不同班级实际情况(座位、人数、成绩特点)对学生进行分组,以10人左右为一组。

2、由各小组每个学生轮流担当小组长,查看“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由学习组长收集整理各成员的总结。

3、各学习组长向全班展示并说明本组的归纳总结,各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完善知识网络体系。

4、各学习小组交流各组的学习困惑,并作为探究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归纳

点拨升华(15分钟)

【合作探究】

变法背景一:

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

1、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

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

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

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思考: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1、必要性

(1)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新兴地主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政治势力越来越大,并且成为一种强大的政治力量。

(2)争霸、兼并战争的需要:

日益激烈的争霸战争需要富国强兵,称霸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

2.可能性:

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顺应时代进行变革;依法治国)。

3.根本原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

讨论、归纳总结

自我检测(5分钟)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2、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 

C、各诸侯国国君的重视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

3、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

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

4、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其原因不包括

A、提倡顺势改革

B、符合当时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发展趋势

C、有利于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

罢无能,废无用。

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

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板书设计

课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