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483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docx

01Y05CJJ839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i总则

i.0.i为规范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基本技术要求,提高城市规划质量和规划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城市的用地竖向规划。

1.0.3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

1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2充分发挥土地潜力,节约用地;

3合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满足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减少土石方及防护工程量;

5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景观效果。

1.0.4城市用地坚向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各阶段的要求,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制定利用与改造地形的方案;

2确定城市用地坡度、控制点高程、规划地面形式及场地高程;

3合理组织城市用地的土石方工程和防护工程;

4提出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景观的规划要求。

1.0.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

2.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verticalplanningonurbanfield

城市开发建设地区(或地段),为满足道路交通、地面排水、建筑布置和城市景观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对自然地形进行利用、改造,确定坡度、控制高程和平衡土石方等而进行的规划设计。

2.0.2高程elevation

以大地水准作为基准面,并作零点(水准原点)起算地面各测量点的垂直高度。

2.0.3土石方平衡equalofcutandfill

在某一地域内挖方数量与填方数量平衡。

2.0.4防护工程protectionengineering

防止用地受自然危害或人为活动影响造成土体破坏而设置的保护性工程.如护坡、挡土墙、堤坝

等。

2.0.5护坡slopeprotection

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变迁而设置的斜坡式防护工程,如土质或砌筑型等护坡工程。

2.0.6挡土墙retaining

防止用地土体边坡坍塌而砌筑的墙体。

2.0.7平坡式tinyslopestyle

用地经改造成为平缓斜坡的规划地面形式。

2.0.8台阶式stagestyle

用地经改造成为阶梯式的规划地面形式。

2.0.9混合式comprehensivestyle

用地经改造成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规划地面形式。

2.0.10台地stage

台阶式用地中每块阶梯的用地。

2.0.11场地平整fieldengineering

使用地达到建设工程所需的平整要求的工程处理过程。

2.0.12坡比值gradeofsideslope

两控制点间垂直高差与其水平距离的比值。

3一般规定

3.0.1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与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同时进行,使各项建设在平面上统一和谐、竖向上相互协调。

3.0.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利于建筑布置及空间环境的规划和设计。

3.0.3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满足下列要求:

1各项工程建设场地及工程管线敷设的高程要求;

2城市道路、交通运输、广场的技术要求;

3用地地面排水及城市防洪、排涝的要求。

3.0.4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在满足各项用地功能要求的条件下,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建(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的工程量。

3.0.5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应合理选择规划地面形式与规划方法,应进行方案比较,优化方案。

3.0.6城市用地坚向规划对起控制作用的坐标及高程不得任意改动。

3.0.7同一城市的用地坚向规划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

水准高程系统换算应符合表3.0.7的规

定。

水准高程系统换算表3.07

4规划地面形

4.0.1根据城市用地的性质、功能,结合自然地形,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

4.0.2用地自然坡度水于5%时,宜规划为平坡式;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时,宜规划为台阶式

4.0.3台阶式和混合式中的台地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台地划分应与规划布局和总平面布置相协调,应满足使用性质相同的用地或功能联系密切的建(构)筑物布置在同一台地或相邻台地的布局要求;

2台地的长边应平行于等高线布置;

3台地高度、宽度和长度应结合地形并满足使用要求确定。

台地的高度宜为1.5-3.0m。

4.0.4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表4.0.4的规定。

城市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

用地名称

最小坡度(%)

最大坡度(%)

工业用地

0.2

10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用地作分台处理时,挡土墙、护坡的尺度和线型应于环境协调;有条件时宜少采用挡土墙;

2城市公共活动区宜将挡土墙、护坡、踏步和梯道等室外设施与建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规划;

3地形复杂的山区城市,挡土墙、护坡、梯道等室外设施较多,其形式和尺度宜有韵律感;

仓储用地

0.2

10

铁路用地

0

2

港口用地

0.2

5

城市道路用地

0.2

8

居住用地

0.2

25

公共设施用地

0.2

20

其它

-

-

5坚向与平面布局

5.0.1城市用地选择及用地布局应充分考虑竖向规划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和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15%;

2居住用地应选择向阳、通风条件好的用地,自然坡度应小于30%;

3工业、储用地宜选择便于交通组织和生产工艺流程组织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

4城市开敞空间用地宜利用填方较大的区域。

5.0.2街区竖向规划应与用地的性质和功能相结合,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设用地分台应考虑地形坡度、坡向和风向等因素的影响,以适应建筑布置的要求;

2公共设施用地分台布置时,台地间高差宜于建筑层高成倍数关系;

3居地用地分台布置时,宜采用小台地形式;

4防护工程宜与具用防护功能的专用绿地结合设置。

5.0.3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

2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

不应小于2m。

6竖向与城市景观

6.0.1城市用地竖向规划应有明确的景观规划设想,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保留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制高点、俯瞰点和有明显特征的地形、地物;

2保持和维护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有价值的自然风景和有历史文化意的地点、区段和设施;

3保护和强化城市有特色的、自然和规划的边界线;

4构筑美好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6.0.2城市用地分台应重视景观要求,并应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