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4590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docx

最新全市统考试题语文一

2016年呼伦贝尔市高考模拟统一考试

(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2015年12月2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替代了原来的“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并规定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妻可以获得延长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国策在实施三十多年后第一次进行重大调整。

在中国人口已经面临严重挑战——出生率超低、总抚养比高企、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速——的当下,全面放开二胎自然成了既希望保留计生基本国策,同时又能改善人口结构,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选项。

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来看,当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超低出生率之后,不管政府如何出台政策鼓励,都收效甚微。

台湾鼓励生育,但并未出现“补偿性出生高峰”,现在生育率只有1.0左右。

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就是最有效果的避孕药,几乎所有的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会出现生育率迅速下降、回升艰难的现象,正走在现代化路上的中国社会也不会例外。

为重振生育率,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都出台各种政策激励国民生育,如澳大利亚给予每名新生婴儿5000美元补贴;英国给刚刚当上母亲的女性长达39周的带薪假期;韩国政府向低收入的新婚夫妇提供保障性住房;德国为男性公民提供带薪陪产假期……我们当然不会“照搬西方那一套”,但可以从本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经验。

南宋政府鼓励生育,政策包括蠲免生产家庭的丁税钱;鼓励地方精英成立“举子仓”(社会化育儿公益基金)等等。

今日的中国公民已经不用承担杂色差役与丁税钱,但南宋政府的做法并非没有启示作用:

比如国家完全可以给生育二胎的家庭减免个人所得税。

如果中国社会的生育率继续走低,那么光“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只怕于事无补,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迟早要提上议事日程表。

回到中国大陆,在单独二胎政策出炉时,国家卫计委人士预计每年会新增出生人口200万人左右,但实际上2014年的出生人口仅比2013年增长了47万。

那么全面二胎政策会不会同样“遇冷”?

并非没有可能。

江苏如东县是中国计划生育模范县,尽管当地已经发生了非常严峻的社会老龄化问题,但按2013年如东县计生部门对2.8万对夫妇进行的调查,仅有11.6%的对象表示有生育二胎意愿。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二胎政策的放开将会明显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

但是,学者的乐观估算,显然是建立在二胎政策能够触发一波婴儿潮的预设之上。

然而,中国目前低迷的生育率是否会因为二胎政策的刺激而明显回升,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节选自《南方周末》)

1.关于“二胎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胎政策是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奖励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即鼓励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B.中国人口在出生率、性别比、抚养比、老龄化等方面遭遇了重大挑战,原有的计生国策需要调整,二胎政策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C.二胎政策意义深远,继承中有革新,可以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又能促进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D.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现象会抑制生育率的强烈回升,二胎政策的预期可能大打折扣。

2.下面对文章二、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英德韩澳等发达国家为了提高本国生育率,纷纷出台政策进行奖励,在经济、物质、生活等方面给予父母或孩子一定的奖励。

B.中国古代南宋时期,政府出台政策,免收育儿家庭丁税,鼓励生育;民间组织“举子仓”为育儿家庭提供经济支持。

C.江苏如东县社会老龄化问题相当严重,作为单独二胎政策模范试点区,有生育二胎意愿的夫妇比例也不是很高。

D.一些经济学家乐观估算,二胎政策能够触发一波婴儿潮,将会明显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但生育率低迷的现实也让大家对此持怀疑态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是人口大国,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要推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实行三十多年的一胎化政策适应形势而调整为二胎政策,既是人口发展的需要,更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B.台湾鼓励生育但并未出现“补偿性出生高峰”,这一事实说明任何政府性鼓励生育政策对提高生育率作用都不大。

C.南宋政府鼓励生育的做法对现在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有借鉴意义,我们可以据此采取减免生育二胎的家庭的个人所得税的做法,达到鼓励生育的目的。

D.单独二胎政策推行时并未取得预期中的效果,全面二胎政策推开后前景也不容乐观,可能会遭遇单独二胎政策同样的尴尬。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琪,字台秀,河西敦煌人也。

与其兄珽皆以文章知名。

唐亡,事梁太祖为翰林学士。

梁兵征伐四方,所下诏书,皆琪所为,下笔辄得太祖意。

末帝时,与萧顷同为宰相。

顷性畏慎周密,琪倜傥负气,不拘小节,二人多所异同。

琪内结赵岩、张汉杰等为助,以故顷言多沮。

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而岩等救解乃得罢,为太子少保。

唐庄宗灭梁,得琪,欲以为相,而梁之旧臣多嫉忌之,乃以为太常卿。

同光三年秋,天下大水,京师乏食尤甚,庄宗以硃书御札诏百僚上封事。

琪上书数千言,其说漫然无足取,而庄宗独称重之,遂以为国计使。

方欲以为相,而庄宗崩。

明宗入洛阳,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

霍彦威、孔循等请改国号,绝土德①。

明宗武君,不晓其说,问何谓改号,对曰:

“庄宗受唐锡姓为宗属,继昭宗以立,而号国曰唐。

今唐天命已绝,宜改号以自新。

”明宗疑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

琪议曰:

“殿下宗室之贤,立功三世,今兴兵向阙,以赴难为名,而欲更易统号,使先帝便为路人,则茕然梓宫, 何所依往!

”明宗以为然,乃发丧成服②,而后即位。

以琪为御史中丞。

是时,枢密使安重诲专权用事,重诲前驱过御史台门,殿直马延误冲之。

重诲即台门斩延而后奏.琪为中丞,畏重诲不敢弹纠,乃托宰相任圜先白重诲而后纠,然犹依违不敢正言其事。

豆卢革等罢相,任圜议欲以琪为相,而孔循、郑珏沮之,乃止。

迁尚书右仆射。

琪为人重然诺,喜称人善。

少以文章知名,亦以此自负。

既贵,乃刻牙板为金字曰“前乡贡进士李琪”,常置之座侧。

琪为人少持重,不知进退,故数为当时所沮。

以太子太傅致仕。

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李琪传》)

【注】①土德:

黄帝是土德,夏朝是木德,商就是金德……其理源于《河图》《洛书》,及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

在这里,“土德”是指唐朝。

②成服:

旧时丧礼大殓之后,亲属按照与死者的亲疏关系穿上不同的丧服,叫“成服”。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

/而岩等救解/

 B.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

/而岩等救解/

 C.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

/而岩等救解/

 D.顷尝掎摭其过/琪所私吏当得试官/琪改试/为守为顷所发/末帝大怒欲窜/逐之

/而岩等救解/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集中了知识分子的精英,翰林是一个

社会地位优越的群体。

诗人李白就曾经供奉翰林。

 B.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干支纪年、帝号纪年、年号纪年等,“同光”便是其中之一。

《兰亭集序》中的“岁在癸丑”“癸丑”就是干支纪年。

C.在中国古代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中,不同的阶层人的死称谓不同。

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D.御史台是古代的中央司法机构,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之事。

大诗人苏轼被贬黄州的“乌台诗案”中的“乌台”就是“御史台”。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琪做事凭恃意气,不居人下。

在与萧顷同辅梁室时,两人性格有很大差别,他就结交赵岩、张汉杰等权贵,致使萧顷的进言多次受阻。

B.李琪为官长于为文,受到赞赏。

他草拟的梁兵征伐四方的诏书,深得太祖之意;他在天下大水京师乏食时,上书陈事虽漫然无足取,却独受庄宗赏识。

C.李琪敢于奏议国事,建言被纳。

在是否改国号一事上,他能明确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改变国号,明宗采纳了他的意见,依礼发丧后才即位。

D.李琪官至宰相,但也曾多次任相受阻。

庄宗灭梁后,想任命他为宰相,因受梁朝旧臣嫉妒而改任;明宗时,任圜提议任命他为宰相时,又受到孔循、郑珏的阻止。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群臣劝进,有司具仪,用柩前即位故事。

(5分)

(2)明宗疑之,下其事群臣,群臣依违不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11分)

旅寓洛南村舍郑谷

村落清明近,秋千稚女夸。

春阴妨柳絮,月黑见梨花。

白鸟窥鱼网,青帘认酒家。

幽栖虽自适,交友在京华。

8.诗中描写了“村舍”什么样的画面?

尾联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5分)

9.作者观察仔细,诗笔细腻,倾心地感受着春天的气息。

请结合第二联赏析这一特点。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的《离骚》中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委曲心志、压抑情感、忍受指责的痛苦心情。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描写想像与家人团聚秉烛夜话的两句诗是“,

”。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来侧面描写箫声的感染力。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树生的天堂

于艳丽

  和树生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提起他的村子。

  他说村里的房子都是用木头搭建的,年代久远,黑漆漆的木头甚至会生出几朵蘑菇来。

石板路从村里一直延伸到山野的泉边,夏天光着脚走在冰凉湿滑的石板路上就像喝了泉水一样舒坦。

吃过晚饭,乡亲们都聚到村里的老榕树下,听村小学的邴老师给大家讲山外面的故事。

而他和一帮淘得能上天的小子三下两下就蹿上了树丫,一边听树下邴老师的故事,一边瞪着眼睛看星星……

  树生说这些的时候,我就托着腮痴痴呆呆地看着他。

我总觉得树生是清泉里泡大的孩子。

他清俊的脸庞,黑白分明的眼睛,一笑起来整齐洁白的牙齿,和那笔挺又透溢着年轻人勃勃生气的身体,都让人觉得他不应该属于这个城市。

  树生是我的大学同学,也是我的恋人。

  树生老是给我讲他老家的样子,我做梦都梦得到那个地方:

青葱葱的山下是歪歪斜斜如童话般的木头房子,房子的周围遍布着山花和泉水,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连接着一个又一个村落,每个村落里都长着听着故事慢慢变老的榕树……

  于是,暑假的时候,我缠着树生要和他回老家去。

树生说,那里没有电呢!

我说那我们就在晚上点篝火。

树生说,汽车走不到村子,我们要步行。

我兴奋地摇着他的胳膊说,好啊好啊,那我们就可以徒步旅行了。

树生爱怜地摸了摸我的头发,说,那好吧,我带你去我的天堂。

  没想到树生的天堂那么远。

  坐了三天多的火车,我们到了县城,又在县城换乘了一辆大巴车赶往树生的村子。

大巴车停在半路的时候,我正倚在树生的怀里睡觉。

树生摇醒我说,醒醒吧,我们到了。

我揉着惺忪的睡眼望向车外,车窗外的田野绿意正浓,一道清凉的河水从田野中间穿过去,流到目光不能及的远方。

几棵我不认识的树,正在路边开着火红的花儿,毫不掩饰的红色像极了想象中大胆而又热情的村姑。

我被树生拉下车子,车子突突地冒着青烟把我和树生甩在身后。

我环顾四周,静谧的山野除偶尔传来一两声鸟鸣外再无其他。

  要走路吗?

我问树生。

树生朝我笑了笑,挥挥手,指挥官一样对我说:

出发。

我拖着脚步看着树生背着大包小裹,像出征的战士一样兴致勃勃地走在我的前面。

还有多久?

我问树生。

他回过头,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汗水说,就快到了!

路愈走愈远,我的问话愈来愈频繁。

树生歉意地说,快了,就快了!

我问树生,你每次回家都要走这么远的路吗?

树生说,上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小学村里就有。

  我对于树生的“天堂”有些气馁,但是我不能说。

树生告诉过我的,要走很远的路才能到达。

我忍着,为了我天堂一样的爱情。

  天黑的时候,我们终于到了树生的“天堂”。

可是,天太黑了,除了散落在山野里的几处昏黄的灯光外,我看不到树生所说的童话般的世界。

  我是在昏睡了半个上午之后,忍着全身的酸痛爬起来的,也就在这时,我才仔细打量树生提过的木头房。

房子的确是木头的,甚至能从木头的空隙看得到阳光,那一丝光亮让屋里显得愈加的黑。

我睡在一张老式的木床上,床边有一件脱了漆的木质家具和一把木椅,昨晚见过的树生娘正端着一盆水讪笑着望我。

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童话。

  吃过早饭,树生带我转了转村子,在他说的那棵老榕树下,我看到了邴老师常坐着讲故事的石头。

石头是凉的,我躺在冰凉的石头上,透过树的枝丫想象着树生小时候躺在上面看星星的感觉。

树生带我走的最后一站是他的“小学”。

这是村里唯一的一栋砖房,尽管年代久远,但是砖的红色仍在,只是被雨水侵蚀剥脱得像是一个已经老去却还有几分姿色的妇女,尴尬地立在村子里。

邴老师不在。

我和树生趴在窗户上看着并不宽敞的教室。

树生说当初他上学的时候,两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还好,学生不多,挤挤也就坐下了。

邴老师给这个年级讲完了留下作业,再给另一个年级讲。

  现在是暑期,班级里只剩下沉睡着的桌椅。

或许说,即使不是暑期,这些桌椅大概也精神不到哪儿去,它们和村里的房子一样扭扭歪歪的,令人担心随时会塌下去。

  树生走出学校的时候说,邴老师是村里三十年来唯一的一名教师,他已经57岁,再有三年,就退休了。

  就算他退了,这样的地方谁肯来教学?

我心不在焉地说。

我是要回来的。

树生跟在我身后用一种漫不经心的口气说着。

  我立刻呆住了。

尽管这不是树生第一次和我说这种话,在学校每次提到他的家乡的时候,他都会这么说。

我以为他是开玩笑的,就像那些整天嚷嚷着要归隐却又离不开攘攘红尘的人一样,只是一种心灵寄托。

可回到这里,我突然觉得他是认真的,我甚至觉察出他身上的那些清灵其实都和他的梦想有关……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正坐在北京的家中。

一刻钟前,我刚刚从电视上看到了树生。

不知是由于镜头的反光还是他真的老了,在他侧脸对着镜头的那一刻,我看到他的鬓角有几根头发闪着银色的光泽。

但他仍有那样清澈如泉的声音和目光,他在介绍他的“学校”和他的学生。

校舍是新的,教室里坐着他全部的学生——三名留守儿童。

我看着画面上的树生,听见记者问他:

听说你在大学毕业时在北京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你选择回到老家教很少的学生,你觉得哪份工作更能体现你的社会价值?

  树生笑了笑,我看见他洁白的牙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他说:

我一个人能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

我在这里教书十六年了,虽然学生不多,但是几十个孩子的人生价值就是我个人的社会价值。

看着电视屏幕,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爱人正好从外面走进来,什么节目?

他问我。

我哽咽着回答他说,树生的天堂!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我”对树生的“天堂”,最初是充满了好奇,等到真正到了那里却看不到树生所说的童话般的世界,感觉到是树生欺骗了“我”,所以最后选择离开树生留在北京。

B.小说中邴老师虽然着墨不多,但人物的精神风貌却跃然纸上,在偏僻的乡村学校坚守了30多年,影响了像树生一样的学生,其人生价值可谓大矣。

C.小说中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与淳朴、古雅的乡村风情描写,与主人公的美好心灵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优雅浪漫的山村风景画。

D.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亲切自然;语言优美,采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句式有变化,抒情色彩浓郁。

E.小说两次写到了山村的学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了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变化,人们对教育愈加重视的社会风貌,校舍修葺一新,学生也不断增加,而这一切都是树生十六年来努力的结果。

(2)小说中的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简要概括分析。

(6分)

(3)小说为什么以“树生的天堂”为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4)有人认为,小说结尾一段多余,可以删去,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名士戏人生

 叶公超生于江西九江的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曾祖叶衍兰乃咸丰朝进士,曾任户部郎中、军机处章京,且诗词丹青双秀,精于书画典藏。

祖父是光绪朝的举人,三品衔的江西候补知府。

叶公超4岁丧母,父亦早逝,自幼依叔父叶恭绰膝下。

叶恭绰官至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嗜好收藏古物,雅好藏书,他还精研佛典,能诗擅画,饮誉一时。

叶恭绰视叶公超如同己出,精心抚育教诲。

  叶公超5岁时,家人为他延聘教习,习画写字,修读经史,兼学英文。

13岁时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入天津南开中学。

五四运动时,16岁的叶公超参加著名的“南开救国十人团”,游行、演讲,十分活跃,后赴美英留学。

1925年获美国麻州爱默思特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又获英国剑桥大学文艺心理学硕士学位。

  叶公超回国后在北大、清华当教授,讲授生动,语言纯正、典雅,遣词造句幽默、秀逸。

在课堂上,他喜欢信手拿些唐诗、宋词、元曲叫学生翻译。

他对音律平仄并不苛求,只讲究意会神通。

如学生死板地“中英对照”,叶公超便批评“这是从字典上抄凑来的字句”。

一次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并启发学生说:

“寒江雪尚望有鱼乎?

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

”一语点睛。

一次话题说到服饰,叶公超说:

“西装袖子的纽扣,现在用来作装饰,其起源乃防止大家大吃大喝之后,用袖子揩嘴巴。

洋人打领带更是妙不可言,便利于让人牵着脖子走,而且要面对着牵他的人,表示由衷地臣服。

  叶公超平时讲课很少涉及时事。

不过在日本侵华在即时,叶公超却对学生说:

“日本人要是开始蠢动,就是他们自掘坟墓的日子到了。

我们中国,平时虽然破破烂烂四分五裂,可是,对外战争一开始,大家就会抛弃成见,凝聚起来,共同拟订方案,救亡图存。

中国太大了,要吞,谁也没本领吞得下去。

卢沟桥事变之后,叶公超历尽艰险,逃至南京,向教育部请示分配新的工作。

联合大学迁往昆明,叶公超担任西南联大外文系主任兼北大外文系主任。

1939年春天,一件突发事件改变了叶公超的命运……历经风波后的叶公超回到重庆,国仇家恨集于一身,已无意再回到平静的校园教书,他的朋友、时任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的董显光趁机动员他为国家服务,就这样,叶公超决然告别学界,步入仕途。

转年奉派出任驻马来西亚专员,负责马来半岛一带的抗战宣传事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来半岛沦陷,叶公超回国稍事休整,又远赴英国,以驻英大使馆参赞衔,任国民党中宣部驻伦敦办事处主任,职责仍是抗战期间的国际宣传。

抗战胜利后,叶公超转入外交界,并凭借其优秀的英语能力和外交能力,很快成为外交部长。

 1949年到台湾后,叶公超先后任国民党政府外交部长、驻美大使。

叶公超任外交部长时,出使美国,应邀发表演讲,不看讲稿,出口成章,手挥目送,亦庄亦谐。

有时声若洪钟,排山倒海;忽然把声音降低到如怨如慕,窃窃私语,全场听众屏息静听。

演讲完毕,三四百位听众起立鼓掌,历数分钟不息,外国专家学者纷纷赞许他的英语是“王者英语”,声调和姿态简直可以和温斯顿·丘吉尔媲美。

  叶公超对上司桀骜不驯,但对于下属,却很尊重,又很幽默。

一位老部下在追悼叶公超的文章中说:

“他是一个满嘴牛津口音,衔着烟斗,十足学者派头的英国绅士,在宣传上他可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衡量对方的身份,扮演自己的角色。

对方是绅士,他比绅士还绅士,假定对方是流氓,他也会说比他更脏的脏话。

  因未按蒋介石意图施政而赋闲后不得离台的叶公超只能以书画自遣,“怒而写竹,喜而绘兰,闲而狩猎,感而赋诗”。

用他自己的话说:

“书画不会得罪人,又无损自己,是最好的养性方法。

当一个人手执画笔的时候,世俗杂事都在九霄云外,宠辱皆忘,更不知凡间有痛苦和烦恼。

  叶公超晚年因为被罢黜幽居,故而画兰的时候少,画竹的时候多。

在一幅竹画上他题字赞曰:

“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总无心。

”临死前,叶公超指着家中挂的一幅刘延涛的画《烟波江上一翁》说:

“这个老头就是我。

”画上的题字是叶公超最喜欢的一首诗,也颇能反映他晚年的心境:

“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

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

1981年11月20日,叶公超因心脏病复发去世。

(节选自新浪网)

相关链接:

①对于弃文从政,叶公超暮年回忆时说:

“若没有抗战,我想我是不会进外交界的。

现在,我倒有些后悔没有继续从事文学艺术。

”(摘自新浪网)

②故国山河常在叶公超的梦里,阮毅成回忆杭州旧事的《三句不离本“杭”》出版后,送给叶公超一本,他连夜读完,并赋诗一首:

一篇说尽临安事,山外青山楼外楼。

展卷凄然怀故迹,年年望断是神州。

(摘自新浪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叙述叶公超的家世,主要为表现他卓越的才华提供背景,同时也为他晚年寄情书画的高雅志趣做了铺垫。

B.叶公超让学生翻译《江雪》时提示:

“钓的是柳氏当时的心境。

”意思是让学生结合柳宗元旷达、孤傲、悲壮的心境来翻译这首诗。

C.叶公超暮年后悔没有继续从事文学艺术,是因为从政时自己的才华没有得到施展,即使做到了外交部长,也是业绩平平。

D.叶公超因晚年幽居时,在一幅竹画上的题字,可见出他名士时的气节与风度,亦可表现出他虚怀若谷的胸襟与追求。

E.叶公超因晚年不得志,故而常常思念故土,一方面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另一方

面,也表现出当时的孤独与寂寞。

(2)叶公超作为学士名流,才华横溢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叶公超最喜欢这首诗:

“自织自耕自在心,江干千种柳成荫。

兴来一棹悠悠去,酒热深杯细细斟。

”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6分)

(4)叶公超的朋友评价说:

他生在国家的忧患时代,投身于世俗的官场之中,可他又难改书生意气,这正是他成为“悲剧主角”的主要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这支股票刚刚长了一点儿,他就按捺不住,,大量买进,结果被牢牢套住。

(2)深圳光明滑坡发生后,老乡们风传儿子失联,家人,认为儿子已经遇难,后来发现他在网吧连续打游戏已经七天了。

(3)他是整个球队的隐形杀手,他总能,出其不意,踢进决胜一球。

A.望风捕影见风是雨相机而动

B.相机而动望风捕影见风是雨

C.见风是雨望风捕影相机而动

D.见风是雨相机而动望风捕影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山东小伙宋宏磊每天背着袋子在天津街头奔跑20公里,目的是以便早点把体重降下

来,好给不到1岁的女儿做肝移植手术。

B.由著名导演郑晓龙执导、孙俪主演的古装巨制《芈月传》讲述了第一个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太后”的女人芈八子波澜起伏的传奇人生。

C.河南某高校在校生闫啸天因从鸟窝中掏走并贩卖16只鹰隼而获刑10年半,此事引起

强烈反响,专家提醒民众提高观察此类案件的角度,情绪即可平复。

D.德国科隆跨年夜大规模抢劫和性侵案引发德国民众大游行,联邦警察已经确定了31

hang挂h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