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3783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1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docx

小学作文实战篇教案

(实战篇)

20年月

内部资料

一、考场作文第一步

——审题扣题

【训练内容】

考场作文审题与拟题技巧。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确定文章的体裁。

2、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

3、自命题作文能够拟出新颖独特的标题,引入注目,为文章增辉,为分数增值。

【教学重点】

审题中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

拟题技巧。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教具准备】

考场作文材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有的同学说,“写作文比打仗还难”。

行军作战有战略战术,写作同样有技法和步骤。

在下笔写作之前,至少要学会三步走。

有一个同学在考场作文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小时候我家住3楼,阳台面对人家一楼的天井,那个时候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拿小塑料袋装满水,做成水弹,然后用来砸对面一楼人家家里养的鸡和猫,每次都鸡飞猫跳,我则乐不可支……”,文中语句流畅,词汇生动,字数也不少,可是却得了零分。

为什么?

因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记一件有意义的事》。

你觉得他选择的这件事有意义吗?

即使你文采飞扬,妙语连珠,可是却离题万里,最后仍然不能得到高分。

写作文要有“题目”,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写作文要围绕“题目”,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遵守的。

有的同学往往急于求成,看到题目抓起笔就写,结果常常跑题,正所谓“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所以,审题是习作的第一关。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考场作文的第一步——审题与扣题。

二、审题技巧(45分钟)

1、审题中的“加法”。

(参照教材)

用这种方法分析一下,以下几个作文题目可以有哪些选材范围:

《家》《考试》《枣树》

如:

可将“家”添加为“燕子的家”“家的温馨”“想念我的家”等;“考试”可添加为“考试带给我们的烦恼”“考试给我的启示”“一次语文考试”等;“枣树”可添加为“外婆家的枣树”“枣树的作用”“秋天的枣树”“我和枣树之间的故事”等。

2、审题中的“减法”。

(参照教材)

用“减法”找出下面题目的题眼。

《我的小伙伴》《记你喜欢的一项活动》《爱唠叨的妈妈》

如“爱唠叨的妈妈”,“妈妈”确定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写人作文,“爱唠叨”就是妈妈的特点,也是文章的题眼。

3、审清题目的要求。

(参照教材)

给病文诊断室中的病文诊脉。

(提示:

“梦”与“梦想”的区别。

4、简单了解什么事半命题作文及注意事项。

5、阅读训练。

三、拟题技巧(15分钟)

(参考教材)

思路拓展训练:

看下面几张图片,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给他们配上合适的名字吗?

四、课间休息(5分钟)

五、练兵场(50分钟)

1、积累与讨论(10分钟)

2、小结与点拨(5分钟)

3、课堂习作(35分钟)

【板书设计】

审题扣题

审题中的“加法”:

扩大选材范围

审题技巧审题中的“减法”:

找出题眼

审题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半命题作文要将题目补充完整

技巧一:

巧借大家熟知的词语。

拟题技巧技巧二:

用感情强烈的祈使句。

技巧三:

用字母、数字或符号作为标题

技巧四:

用副标题。

二、考场作文第二步

——选材构思

【训练内容】

考场作文选材构思技巧。

【教学目标】

1、用发散思维等训练方式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他们能够围绕命题快速选材,做到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2、在众多的材料中能够有效的选择剪辑材料,更好地表现主题,并使文章脱颖而出。

【教学重点】

发散性思维选材法

【教学难点】

创新构思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游戏互动式

【教具准备】

考场作文材料、互动游戏

【教学过程】

一、作文点评(10分钟)

1、上节课内容回顾及学生作品点评。

2、亮点分享与积累。

二、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审题,拿到一篇命题作文后,知道了考官让我们写什么,可是我们却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写起。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厨师,没有材料也无法做出丰盛美味的菜肴。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选材和构思的技巧,使大家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三、选材技巧(55分钟)

1、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如果能将思维像太阳射线一样打开,一束束无穷无尽地向四面八方展开,对各种大大小小的作文点快速地搜索。

这时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小太阳,能量是无穷的。

以“校园”这一命题为例,我们可以用发散思维画出很多条线:

校园里的人(老师、同学……),校园里的事(学习、比赛……),校园里的物(花坛、图书馆、教学楼……),校园的风景(风、雨、花、草……),校园的四季,校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等。

这些线又有很多交叉点,比如“冬天在校园里打雪仗”“十年后校园的建筑物”……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很多关于校园的写作素材。

发散思维训练:

(1)“0”是什么?

提示:

圆、英文字母o、鸡蛋、扣子、面包、句号……

(2)以“花”为话题,你可以想到多少相关素材?

提示:

花朵、雪花、警花、繁花似锦的事业……

2、选材要点。

(1)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

一般来说,一道作文题会在主题、体裁等方面有一定的限制。

我们要根据题目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来组合文章,围绕中心选材。

(参见“病文诊断室”)

(2)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选材要真实可信,不可胡编乱造(想象作文也应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或自己熟悉的材料,才容易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小游戏:

表演一下过河,河边有桥,藤,船等,如果你是小鸭子(小燕子,小鹿,小猴等),你会如何过河?

思考游戏,谈谈启示。

问题:

通过游戏,你有没有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思考讨论后的得出结论:

完成任务总是选用最拿手的招数。

(3)材料源于平凡小事。

生活中平常的小事俯首皆是,不注意它,它就像过眼云烟一样飘逝,不留一点痕迹;倘若稍加咀嚼,则往往能发掘出深长的意味。

我们可以从小事作为切入口,以小见大,使小事不小。

例如:

这天,我帮妈妈烧火做饭,一根一根地添柴,火总是不旺。

妈妈走过来说:

“几根木柴架在一起,互相挨着,中间又要留空儿,火才能越烧越旺。

就像我们做事一样,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就大了。

”果然,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火一下子就旺了起来。

是啊,人多力量大,这话一点儿也不假,我牢牢地记住了它。

这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

(4)关注近期热点话题。

就考场作文来说,在文章中加入一些有关社会上热点话题的材料,会使文章内容更具吸引力。

这就需要我们平时留心关注身边的事,社会上新近发生的事,并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日积月累,我们的文章就会有时代感和深刻性。

3、立意新颖,写出个性。

很多学生很难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往往写出的文章千篇一律。

例如:

《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如果不启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编造扶瞎子、让位子、抱孩子、捡包子、推车子等所谓“五子登科”的现象,这种习作取材,共性大于个性,自然失去了创新的活力。

同样的材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只要有新意,就可以使你的材料与众不同,甚至变废为宝。

你能看出以下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四、课间休息(5分钟)

五、练兵场(45分钟)

1、积累与讨论(5分钟)

2、小结与点拨(5分钟)

3、课堂习作(35分钟)

 

【板书设计】

选材构思

技巧一:

发散思维打开思路。

技巧二:

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

选材技巧技巧三:

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技巧四:

材料源于平凡小事。

技巧五:

选材要有新意,写出个性。

技巧六:

关注近期热点话题。

 

三、考场作文第三步

——谋篇布局

【训练内容】

考场作文谋篇布局技巧。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保证一篇文章的完整有序,条理清晰和详略得当。

2、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层次与关系。

3、在宏观地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精巧布局,出奇制胜。

【教学重点】

文章的结构、文章的顺序、文章的详略

【教学难点】

文章的层次、文章的曲直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

【教具准备】

考场作文材料、互动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作文点评(10分钟)

1、上节课内容回顾及学生作品点评。

2、亮点分享与积累。

二、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选材,写作素材好比一颗颗大小不一,颜色不同的珠子,但是这些珠子是分散的,无序的,我们需要将他们排列组合,并用一根线将他们穿在一起,珠子才会变成一串完整漂亮的项链。

这节课就学习连珠成串的技巧。

三、习作指南针(55分钟)

1、文章的结构。

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作文的基本结构:

三段式。

使他们理解“凤头、猪肚、豹尾”的概念。

2、文章的顺序。

如果没有一定的顺序,文章就会杂乱无章。

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比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1)互动训练: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这首诗朗朗上口,容易记忆,如果把它的顺序打乱,比如,第一句变为第四句,第三句变为第二句,再背一背,看看怎么样?

启示:

因为顺序乱了,就增加了背诵的难度。

(2)练习:

参见“病文诊断室”

3、文章的详略。

一篇文章,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是有讲究的,要遵循一个基本原则。

比如说有一篇名为《看戏》的习作,中间有两段,一段是对舞台上演员的描写,另一段是对下面观众的描写,那么第一段就该一笔带过,第二段重点刻画,否则,主题就变成了“演戏”。

4、文章的层次。

大家都吃过汉堡包:

开头一层小面包,垫一块肉,夹一片蔬菜,抹上一层沙拉酱,再盖上一小片面包。

非常好吃。

我们的文章也是这样,要有层次,每一层又有不同的内容,这样才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如果一段到底,就成了面疙瘩。

像汉堡包一样,文章的头和尾是两片面包,点题、扣题,突出中心是他们的主要任务,短小精悍是他们的主要特征。

那么文中的具体过程,包括发生、发展、高潮等部分则是一层又一层的,还有衔接和过渡,每一点,每一层都分得很细,马虎不得。

我们在写作时就要注意文中层与层之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并列关系、递进关系等等。

训练:

参见“训练集中营

(2)”

5、文章的曲直。

有个词叫曲径通幽,讲的就是进过一番曲折之后往往能看到幽深处独特的风景。

我们的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情节平淡,波澜不惊,就像死水一样没有生命力。

“曲”在文章里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文章要有高潮、有起伏,引人入胜;二是指要绕过常人经常走的路线,另辟蹊径,出奇制胜。

小故事:

参见“训练集中营

(1)”

四、课间休息(5分钟)

五、练兵场(45分钟)

1、积累与讨论(5分钟)

2、小结与点拨(5分钟)

3、课堂习作(35分钟)

 

【板书设计】

谋篇布局

一、文章的结构:

凤头、猪肚、豹尾

二、文章的顺序:

时间、空间、逻辑等

习作指南针三、文章的详略:

重点与细节

四、文章的层次:

面疙瘩与汉堡包

五、文章的曲直:

曲径通幽,出奇制

四、说头到尾

——写好开头和结尾

【训练内容】

作文开头与结尾的几种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写好开头的几种方法。

2、掌握写好结尾的几种技巧。

【教学重点】

作文开头与结尾的几种方法

【教学难点】

作文开头与结尾的几种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式、启发式、列举式

【教具准备】

小故事、作文范例

【教学过程】

一、作文点评(10分钟)

1、上节课内容回顾及学生作品点评。

2、亮点分享与积累。

二、导入(5分钟)

上节课我们提到了“凤头、猪肚、豹尾”,“凤头”是指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一样漂亮,引人入胜,“豹尾”指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一样简短有力,使人回味无穷。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三、文章的开头(35分钟)

导入:

参见“病文诊断室”

小故事:

秀才买驴

1、开门见山法。

一种直截了当的入题方法。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亮出观点: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先声夺人法。

以声音或人物对话开头,它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直接进入情节或引出人物。

如:

“请问,这是谁丢的钱包啊?

”公交车上一个背着书包的中学生喊道。

3、设置悬念法。

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或设问破题,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兴趣,同时显现出文章布局的曲折美。

如:

“小蚂蚁,只有线头那么大,居然和小蚂蚁画等号,这不是怪事吗?

举例:

《名侦探柯南》等悬疑推理片的引人之处与悬念法的妙用。

4、名言警句法。

开头引用名言、警句、诗词、谚语等,往往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意境高远。

注意引用时要尽量准确,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

如:

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小练习:

参见训练集中营

四、文章的结尾(15分钟)

1、首尾呼应式。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达到首尾圆和,浑然一体的效果。

如《白杨礼赞》中的结尾:

“……我要高声赞扬白杨树”。

2、画龙点睛式。

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的表达出来。

如《记一辆纺车》的结尾写道: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3、主题升华式。

结尾展开联想或总结提高,使主题得到升华,给人以某种教育或启发,使读者回味无穷,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感觉。

如《小马过河》的结尾:

“……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得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得那样深。

”这就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不论做什么事,不能光听别人怎么说,而应该自己去试一试。

小练习:

读下面这篇文章,分析一下它写的好不好,好在哪里?

寒冬里

寒风凛冽。

一个秃头的老乞丐在街头乞讨。

人们缩颈揣手,行色匆匆,老乞丐一个子儿也没有讨到。

饥寒交迫中,他发现一个衣冠楚楚的绅士朝这边走来。

乞丐忙迎上前去,伸出脏兮兮的手,颤巍巍地说:

"上帝保佑您,尊敬的先生,行行好,赏几个铜板吧。

"

绅士看了看这个裹着破烂棉袄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秃头老汉,便开始模自己的衣袋。

但摸遍了衣袋也没有找到一个铜板--他身上没有带钱。

可怜巴巴的老乞丐非常失望。

绅士踌躇了-下,摘下自己的帽子,放在乞丐摊着的手上。

老乞丐捧着温暖的帽子不知所措,呆呆地看着绅士在寒风中渐渐远去--绅士一摘下帽子,他便发现绅士也是个秃头。

五、课间休息(5分钟)

六、练兵场(50分钟)

1、积累与讨论(5分钟)

2、小结与点拨(5分钟)

3、课堂习作(40分钟)

 

【板书设计】

说头到尾

一、开门见山法:

直奔主题

二、先声夺人法:

引人入胜

开头(凤头)三、设置悬念法:

激趣、文章布局的曲折美

四、名言警句法:

增强气势、意境高远

一、首尾呼应式:

浑然一体

结尾(豹尾)二、画龙点睛式:

简单明确的表现中心

三、主题升华式:

回味无穷

 

五、让木乃伊复活

-----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要求】

写出内容丰富,具体充实的文章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定的方法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写出具体生动的文章来

3写出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文章来

【教学重点】

要把文章写的具体生动,有血有肉,有身临其境之感

【教学难点】

写出内容具体生动丰富的文章来

【教学方法】:

讲解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

几组作文材料(见课本)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5分)

1、评点上次习作

2、分享成功之作与亮点

二、新课进行时

(一)1、导入:

(2分)

A、两个头像(或者两幅图),一个清晰,一个模糊(老师随机在黑板勾勒两个头像就可以了)

B、问:

模糊的少什么,清晰地有什么,哪个给你的印象更深刻?

2、谈话:

写文章也是一样,具体生动的文章更能打动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才是写文章要达到的目的,就像那副清晰的画一样。

为使文章达到这样的效果,下面的方法能给我们帮助:

(1分)

(二)方法引路(课本P31---34)(10分)

A、引导新小学生把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照出相对应的内容,并看看多出的内容是写什么的,这样学生就会知道是把文章写具体生动的。

学生细读就会发现第二篇文章写出了“我遇到了一道什么样的难题,做不出来时我是怎想的,当时的心情怎样,同桌是怎样帮助我的,他对我是怎样说的,我是怎样开窍的”等等,并把这些问题在文中一一勾画出来。

看看第一篇用了几个字,第二篇用了几个字,这两篇文章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两篇文章分别相当于那幅图?

这样在比较中学生就知道了怎样把文章写具体了。

B、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精雕细刻法”、“细节分解法”、(或叫慢镜头法)“合理想像法“

C、病文诊断室(5分)

1、让学生读一读

2、给病文把脉:

虽然写够了字数,但是没有写出小狗的样子,特点,习性等,而是简单介绍我和鲍比之间的事,而且后面内容是简单重复,没有用上面的方法去刻画。

(一)P35《训练集中营》(30分)

1、用学过的方法练写:

(1)小燕子飞回来了

提示:

什么样的燕子,从哪飞回来,飞到哪去,干什么,怎么干的等等

2、写

(2)周一早上,太阳升起来了,阳光洒满了校园,同学们在操场上准备升旗

提示:

在什么样的季节,天空的景色怎样,校园的环境怎样:

花,草,树,鸟,建筑设施怎样,师生们怎样;当国旗升起时师生的神情怎样,国歌的伴奏,国旗下的讲话,国旗升到顶时瞬间的场面等等。

(二)习作营养餐:

(20分)

1、P36妙语连珠

2、五颗星“”启发思路

3、考场佳作欣赏:

《老鼠开会》

三、习作练兵场(P36――37)(40分)

从几则翻新的故事中选一则进行扩展(500字左右)

四、点评习作:

分享亮点(10分)

五、板书      

六、怎样把把文章写生动

             步步追问法 

            精雕细刻法

             细节分析法

             合理想象法

六、语不惊人死不休

——语言运用技巧

【教学要求】

用准确,明白,美的语言来表达文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写文章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明白,灵活生动和一些修辞手法的运用

2、用美的语言写一篇描写景色的文章

【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语言方法运用技巧

【教学难点】

在文中用美的语言描写景物

【教学方法】

对比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5分)

1、上次作文回放。

2、分享成功与亮点

二、探究语言表达技巧(20分)

1、出示几组句子

(1)

树上的叶子变黄了。

秋风染黄了树叶,悄悄地给田野脱下绿衫,加上黄袍。

(2)

你太笨了。

你是一时没想起来,是你的聪明还没发挥出来。

2、比较两组句子,看哪个句子好,好在什么地方,(1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树叶变化的过称形象的表达了出来,给人一种美的生动的感觉;2是运用一种婉转的激励性的语言让人容易接受)你喜欢哪种表达方式

3、小结:

看来语言的表达是讲究方法的。

同样的语言表达的方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

写文章也是一样。

孔子说: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如果语言平淡无奇,读起来让人感到如同嚼蜡,,立意再深刻,内容再丰富也会因缺少了语言的美丽的外衣二黯然失色。

那么怎样才能使语言美丽起来呢,我们今天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4、从课本P40----41几个方面来探究

三、雕塑语言(30分)

除了以上几种方法外,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用修辞手法来装饰你的语言

比喻:

葡萄熟了:

-------------------------

拟人:

花开了:

---------------------------------

排比:

理解是:

--------------------------------

2、把抽象的事物写具体

A坚强:

她的目光里露出坚毅,露出自信。

B懦弱:

她面对这个庞然大物不敢往前挪动一步,显然,他害怕了。

C他想家了:

他每天爬到屋顶,遥望家乡的方向出神。

3、句子练兵场:

友谊是:

---------------------------

希望是:

----------------------------

母爱是:

------------------------------

4、《习作风向标》(P42)

5、《训练集中营》(P43)

四、课间休息(5分)

五、语言营养餐:

(10分)

1、《妙语连珠》(P44);“”的语言之妙

2、考场佳作(P45):

《月夜江景》

六、写一处景物(400字左右)看谁写的语言美(40分钟)

七、习作点评(10)

语不惊人死不休

1、语言的准确性

2、语言的多样性

3、语言的灵活性

4、语言的风格

5、修辞手法的运用

6、把抽象的写具体

七、众“说”纷纭

——人物语言描写

【习作要求】写好人物语言

【教学目标】1、掌握人物语言的几种形式,灵活运用提示语

2、在习作中很好的把握人物语言的运用,符合人物身份

【教学重点】在习作中很好的把握人物语言的运用,符合人物身份

【教学难点】在习作中如何让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方法】情景法、讲解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5分钟)

1、上次作文回放

2、分享成功与亮点

(二)情境导入:

(5分钟)

1、让两位小朋友到前边来互相介绍认识。

2、谈话激趣:

刚才我们从两个小朋友的对话中知道了两个人很多信息,对他们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就是语言的功用,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语言的描写中,语言描写是能反映人物的内心,突现人物的性格,语言描写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

(三)语言训练场(课本P48—50)(10分)(老师灵活运用)。

(四)病句诊断室(P50)(6分钟)让学生演一演。

(五)习作营养餐:

(20分钟)

1、训练集中营(P50—51)让学生演一演。

指出“提示语”的三种用法(在前、中、后)及重要作用,即能够很好的再现说话人的当时的说话情境。

2、妙语连珠(P52)让学生大声读这些词语,并说说这都是描写什么的词语。

3、佳作欣赏《乌鸦的辩解》:

标点文中的提示语的位置及语气。

(六)模拟考场(P51)(20分钟)让学生说一说

(习作指导)(以材料一为例)

题目:

森林里的辩论会(或:

乌鸦舌战众鸟)

开头:

有一天,森林里的鸟类展开了一场辩论会。

辩论的双方是乌鸦和众鸟······

中间:

众鸟和乌鸦对战(舌战),注意提示语的位置:

在前,中,后;以及语气的提示(注意细节,展开想象)

结尾:

舌战的结果

(七)课间休息(5分钟)

(八)开始习作(35分钟)(500字左右)

(九)点评习作(10分钟)

(十)板书:

(见“习作指导”)

八、“吹”开心花一朵朵

——艺术中的美

【习作要求】在体验和合作吹画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具体、生动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1、和同桌合作完成“吹画”,介绍创作过程,展开想象的翅膀,描述作品的意境

2、感受合作和创作的乐趣,创作美,发现美

3、体验式作文,顺利完成习作

【教学重点】体验合作创作过程,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把合作过程生动具体写出来,表达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支吸管和几种颜料

【教学方法】体验式、合作式、引导式

【教学过程】(5分)

(一)1、上次作文回放,2分享成功与亮点

(二)谈话导入:

(1分)1、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美就在我们身边,美需要我们去创造,需要我们去发现,今天,我们用一张白纸、一支吸管和几种颜料来吹画,吹出美丽的图案,让你们也成为小小艺术家,我们也去创造美,发现美

2、比赛要求:

(2分)在吹画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感受、体验吹画者的动作、表情和其他同学的动作、语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