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265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792.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docx

平凉市高考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平凉市2014年高考试题分析与

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4年8月

 

1.2014年平凉市高考语文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3)

2.2014年平凉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16)

3.2014年平凉市高考数学(理科)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31)

4.2014年平凉市高考英语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48)

5.2014年平凉市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59)

(1)政治……………………………………………………………(62)

(2)地理……………………………………………………………(69)

(3)历史……………………………………………………………(79)

6.2014年平凉市高考理科综合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87)

(1)物理……………………………………………………………(87)

(2)化学……………………………………………………………(97)

(3)生物…………………………………………………………(103)

 

2014年平凉市高考语文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华亭一中语文教研组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甘肃省实行新课程改革后的第二次高考。

今年的新课标全国Ⅱ卷语文试题与往年相比既保持了整体稳定性,又富有灵活性;既注重对考生语文基本素质的考查,又彰显了考查应用能力的趋势。

一、试卷结构及总体特点

(一)试卷结构及分值比重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45分,占30%

1.现代文阅读:

共9分,占6%

2.古代诗文阅读:

共36分,占24%

乙、选考题:

共25分,占16.6%

3.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25分,占16.6%

4.实用类文本阅读:

共25分,占16.6%

第Ⅱ卷表达题

5.语言文字运用:

共20分,占13.3%

6.写作:

60分,占40%

(二)试题总体特点

1.试题贴近生活,注重过程,突出思维,体现实用。

这些特点着重体现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名句默写、文言断句、诗歌鉴赏、阅读探究、成语运用及图文转换这几个大题上。

2.试题取材继续兼顾了历史与现实,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人文性”功能的定义,对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试题对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和探究(F)六种能力的考查,既体现了《新考纲》对高考考生语文综合能力考查的要求,也体现了《新课标》对语文“工具性”功能的定义,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突出的指向作用。

3.试题基本体现了“稳中有变,适度微调”的原则。

题量、试卷结构基本没有变化。

部分题目题型有了调整,主要表现在5、8、9、10、13、17题中,这是近年来课标卷题型变化幅度最大的一次。

因为这些题型集中对应性训练不足,个别学生会略显不适应,进而在考场上出现短暂紧张状态,尤其是对心理素质不高而期望过高的同学,有明显地影响。

4.整卷综合难度适中,难、中、易搭配基本合理。

以华亭一中全体学生平均分102.305分为参考值计算,难度系数为0.318,在理论合理范围(0.3—0.7)之内;相对于其他省市语文试题,难易程度排位靠后。

5.整卷区分度偏低,对高考的选拔作用极其有限。

以华亭一中学生成绩计算,区分度不到0.19,属于“不好”等级(0.4以上很好,0.3—0.39较好,0.2—0.29不太好,0.19以下不好)。

从理论上讲,这样的试题不能采用。

就学生成绩看,绝大多数集中在105分左右,一个成绩可以多达数十人,放在全省,这个人数就会大得惊人。

语文试题弹性大,阅卷时间紧迫,阅卷的精细度、准确度其实很难保证,于是成绩就会趋于集中。

这个现象从2011年实行网上阅卷开始出现,今年尤其突出。

今后的语文教学将更加艰难,更需要大胸襟、大智慧。

二、试题各题分析及考生答题质量分析

下边按题序从题型、考点、能力层级以及变化情况和学生的答题质量以及答题要求等方面作以具体评析。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1-3题,9分,每小题3分)

【试题分析】

阅读材料摘编自张炸达的《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一文,讲述了周代至宋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进而提及对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的启示。

属于社科类传统文化范畴。

试题的设置为三个选择题,9分,均为选择不正确的选项。

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其中第一小题题干中明确了信息区间,降低了筛选比对的难度。

一些专家和一线老师认为出题人对以上三题选项的设置在表述、思维上不够严密,对逻辑思维强、习惯细究的学生有误导。

更重要的是,在这篇1006字的文段里,选自《礼记》,汉朝《二年律令》,唐朝《唐律》,宋朝的《袁氏世范》和《都城纪胜》的文言文就占了228字,相对于589字的文言文段阅读,此篇论述类文章对一些文言基础薄弱,只抠字眼而没有读懂文章的学生或那些讲究逻辑,喜欢深挖细究的学生而言明显过于难了或者有失严谨。

这种现象2013年高考题存在,今年依然存在,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学生在比对时太过仔细,忽略了对全文的宏观把握。

新课标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般包括社会科学类和杂感类文章,从社会实用性角度看,各项事业成果一般需要论述类文本加以记载和印证,作为必考也是现实所需。

命题设置的错误类型有

(1)歪曲观点

(2)本末倒置(3)以偏概全(4)无中生有(5)张冠李戴(6)偷换概念(7)强加因果∕因果颠倒(8)信息对立(9)主观武断等。

学生一定要提高甄别信息的思维能力,必须留意的词语:

(1)指代词、数量词、否定词、能愿动词,

(2)表估计、推测的词和表范围、表模糊性的词(似乎、好像、仿佛),(3)关联词语(特别是表转折、表因果、表递进的词),(4)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选项信息很容易在这些词语上有出入,故应该引起重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1.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试题分析】

文言文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传主韩文是一位为官清正、疾恶如仇、刚正不屈的廉吏形象。

其事迹和人品对今人立身行事、弘扬正气有积极作用。

文言选材方向多年未变。

第4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考查了考生对“振(救济)、当(承担)、临(面对)、著(彰显)”四个常见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对常见实词的多个义项做到基本掌握。

第5题是一个断句题。

今年本题由筛选信息变为断句题,是考生遇到的第一道“新题”。

实际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相对往年,通过此题显然加强了对文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的考查,以及对整体阅读、前后关联等方法的考查;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检测。

对加强诵读、培养语感、感悟节韵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第6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第7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赋分点明晰,难度不大,基本与教材有关联。

此题隐含的能力要求有:

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第4题不难,暴露出个别学生缺乏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意识和能力;

第5题的断句,虽说北京卷已考过多次,但去年的新课标没有此种题型,因而今年对这一考点没有做重点复习;

第6题内容概括分析题得分较低,暴露出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不到位,没能对四个选项的概括对照原文仔细分析判断;

第7题平均得分较低,遗漏得分点或错译的情况较为普遍。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二:

首先,考生平时的古文基础不牢固,多义词积累不够,无法在已有知识和考查材料之间形成有效的链接。

缺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多义词意义的能力。

其次,考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没能通读全文,只是断章取义,导致对文句理解有误。

人物传记主要通过人物生平典型事件、典型事迹为人物立传,提供的翻译语句源于古代生活情景(情境),考生如临其境就可以化难为易。

对于理解较难的个别语词、小句,可以避重就轻,再行突破。

2.古代诗歌阅读(11分)

【试题分析】

阅读材料为唐代韦庄的《含山店梦觉作》和宋代郭震的《宿渔家》两首七绝,由单一题材变为多题材。

属于对比鉴赏题型,此题型的基本命题和答题方法是求同或求异。

这也是近年来课标卷出现的一个新变化。

第8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具体到古诗中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答案为“虚实相生”,部分学生在判断上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分类积累一些赏析诗词的常用术语,比如对于抒情诗,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对于说理诗,有托物言志、寓理于物等。

其他还有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等。

第9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题目意向上是对比求异,实际上隐含了对两首诗感情基调的准确把握。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大部分考生能够把握作品主要思想内容,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包括:

一部分考生分析不出韦诗中所用的手法,未能进一步解释衬托手法对表达作者感情的作用;一部分考生对两首诗的题目、内容关注不到,理解不清,未能准确把握诗作的思想情感,因而答案不准、不全。

产生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考生没有读懂作品,没能品味出衬托作者情感的细节描写;另一方面,受平时训练的影响,不顾文意,把一些作品所没有传递的含义强硬地附会到其中。

阅读应该是宏观把握,微观探究。

二者不可分离;比较型鉴赏这种题型的训练量不够,在短时间内要鉴赏两首诗并能准确作答,对考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何鉴赏诗歌?

诗歌,文学的娇子。

一首诗歌,就是一副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就是穿越时空的生活对话。

有一种品味诗歌如显画面的生活感受,可以说这是进入诗歌鉴赏的诱因。

直接留意表心情或表情感的词,快速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方向;诗歌借助意象群来表情达意,对意象及其特点的把握,通常在分析当中要用,以免展不开而显得空泛、干巴;有生活情味地揣摩感悟诗歌反映的生活和运用的表达技巧,避免答题萎缩、苦涩、偏离和架空。

3.名篇名句默写(6分)

【试题分析】

要求按提示分别默写3个名篇中的6个名句,其中初中1篇2句,高中2篇4句,全在新课标规定的64篇中。

今年考查篇目为初中《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高中篇目《逍遥游》和《赤壁赋》。

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不同的是,今年用理解型默写的形式,明显强调了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要求,以消除死记硬背、记音不记形的弊病;其实,也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考生存在的问题与以往相似,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写错别字,多字、少字;错位;完全答错;有些考生将其他诗句填入空白处;答不出。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平时的默写训练较少,多为口头背诵,导致写错字或别字。

此外,不结合内容理解的机械记忆,也是造成错别字较多的原因。

还有,今年诗文的默写重在考查学生理解记忆能力,会背不理解或理解不清楚、不准确也是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古典名句显现着古文化的智慧,又是写作和生活的经验借鉴和文化传承,故应有踏实积累的心理,不要觉得大海捞针而人为缩小对古代经典语句的识记范围和出现眼高手低问题,要尝试动手默写的有效运用方法。

名句默写一定要注意:

防偏防难,有心积累;防止误写同音字;书写清晰端正,不能模糊。

乙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文学类文本阅读

【试题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阅读文本为中国作家刘庆邦的现代微型小说《鞋》。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考点为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为双项选择题。

错误类型有:

曲解文意、条件不足、分析过当等。

(2)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请筒要分析(6分)。

考点为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问“好处”“作用”,一般须从“内容”和“形式(结构)”两方面考虑。

(3)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考点为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此题要求考生能从文本对人物心理活动、行为动作和语言等的描写以及一些细节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中捕捉信息。

(4)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此题考点为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回答此题,要求考生能从小说和“后记”在情节、主题、人物和感情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然后再根据自己所持的观点,选择论据,作出答复。

关于“探究”,在下一题中详述。

2.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试题分析】

阅读文本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题目为《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体现了人物传记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时代性等特点,对考生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第一小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为双项选择题。

错误类型有:

错解文意、无中生有、分析过当等。

第二小题考点为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须抓住题干中“现实原因”和“思想基础”二词,然后分项、分条作答。

粗心就会笼而统之、漫无边际。

第三小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与探究(F)。

题目要求考生紧扣题干中“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一语,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筛选有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今年考题中多个模块材料中有注释、后记、相关链接等内容,且与题目直接关联,需引起高度重视。

在平时训练中要加强周全掌控信息、通盘整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第四小题考点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回答此题,要求考生抓住题目“作为一位爱国科学家”的限制,在文本和“相关链接”中认真筛选相关信息,然后分条作答。

“探究”能力是新课标特别强调并在考卷中单列题目的,从课标到课程,从考纲到考题,是一脉贯通的。

它特别突出了对考生个性化阅读、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等能力的考查,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微观具体化。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答题情况反映出学生缺乏深入研读、分析作品的能力,不能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准确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善于借助题目中的要求分类作答(如第2题中的“现实因素”“思想基础”),导致要点遗漏、归纳不全;有些考生只注意谈自己的理解而没有结合文本内容,是阐述成为空谈。

现代文阅读鉴赏题一定要注意:

筛选信息需要把握一段或一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包括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作者对人事物景的认知、情感、态度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主旨的语句等;注意解答问题所涉及的原文内容层次、角度,防止遗漏基本信息。

探究题主要有“理解型”、“认识型”、“启示型”等,近年来多为“理解型”,这也反映了命题人引导考生尽量向文本靠拢的意图。

所以“探究”绝不是思维上的天马行空,思想、思维必须要有根基。

这根基,就是文本,读懂文本,才是王道。

在这个前提之下,还要注意:

围绕一点,不要贪多;从原文中找关键语词或语段,提炼核心思想;论点明晰,忌含糊或摇摆,应首写观点;层次具体,条理分析,说理透彻,至少要答两个层次,每层2分;尽量写够字数,100字左右。

第II卷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题考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此题一改往年语境判断题,变为嵌入式判断题。

考查对象是“防患未然、防微杜渐、未雨绸缪”三个近义成语,难度较低。

但在比对判断时,须代入语境仔细臻别,不可马虎大意。

14题考点为辨析并修改病句。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答案为C。

错误类型有:

成分残缺、偷换主语、句式杂糅。

此题因考生语法欠缺而失分较多。

15题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要仔细研究横线的上下文和题中六句话内部的逻辑关联,同时参考各选项的排列情况。

16题是给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此题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这一语用主观题型近三年连用,能真实地考查考生判断语意和造句的能力,有很好的区分度。

17题是把对某班级春游活动的构思写成一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此题考点为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此题延续了去年的图文转换题型,不过材料由图徽变为结构图,提问方式也由两问变为一问。

答题时,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图,其次是语言组织要有序、简明,并控制字数。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14题病句辨析出错率高,是学生语文语法知识匮乏所致,大部学生不会用语法来分析句子结构;

16题难度不大,但得分不高,是因为学生思想上轻视,未能仔细推敲、斟酌,导致语意不完整、表述不准确;

17题的图文转换题,在复习中学生没有训练过这种题型,导致考生在短时间内不能快速、准确理解,可能费时多而收效低。

选择题考查部分失分原因主要是对专题理论实践不够,导致分辨性选择准确度不高;必答题考查方面主要失分在答题重心不够准,用语斟酌有疏漏;对专题学习重要策略挖掘不够,使答题思维技巧欠缺甚至空白;对提供的信息浅尝辄止导致失分;语言不够顺畅,出现语病。

“语言表达”得分要点:

以语言知识为功底,充实知识;仔细审题,严格按要求作答;综合动用语文能力;要言不繁,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六)写作

【试题分析】

考点为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材料:

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以免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

属“现实+寓意”型。

“要求”没变。

题型仍是新材料作文。

下笔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义。

材料内容不多,意思也不难懂,审题难度不大,表面讲的虽然是关于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的问题,实际却可以联系到对孩子、对亲人、对学生应该抱什么态度才算是关爱的问题。

既有现实的针对性,也有深远的启发性。

【答题质量及答题要求】

作文审题失误;套作、拼凑;拟题和首尾俗套;混淆文体和淡化文体;空谈感受、道理,主体部分缺乏具体可感内容;常用字误写。

写作题得分要点:

1.审题第一,不能离题偏题,要选中心角度。

选中心角度是训练的一个核心指标。

2.标题明了,巧拟标题是高明之举,明明白白自我心,不能含胡、羞答。

议论文追求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应画龙点睛,直捣论点。

3.详列提纲,可将首尾设计及核心内容写出草。

4.表达自然、质朴、清新,不宜过多引用或堆砌他人语料或案例。

5.注意书写及卷面。

三、语文教学和复习备考的建议:

1.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依据学科特点,把“为人生”的语文和为高考的语文结合起来实施语文教学,“以不变应万变”。

新课程语文高考试卷试题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遵循“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原则,已经较多地体现出语文试题的生活化取向。

语文试题直接考查学生在生活中的语文运用能力的题目频繁出现,阅读题,语用题,作文题等都更加地贴近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建立起关心社会生活,关注社会发展,努力服务社会的意识。

把阅读作为备考的重要指标,引导学生拓宽阅读面,关注文化,关注人类历史,关注文明发展,注重文化积累,提高思辨能力;实质性抓好文本阅读鉴赏教学的重点,使学生读得进去,赏得方法,感同身受,思探愉悦。

作文教学应该在思想性和现实性之间多加指导学生,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和周边的人事,在素材上力争鲜活,摒弃陈旧,培养学生要有自己的社会观察和体会。

新课程语文高考试题注重考查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试题多使用情景材料,从而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发展,扩大学习的内容,丰富学习活动的形式。

只有如此,学校的有形围墙被推倒了,无形围墙也被推倒,象牙塔中不受世俗化影响的学生才能真正零距离地融到真实而又复杂的世俗生活。

2.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试方向。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

要随时关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可能出现的调整,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研究2014年18套高考语文试题出现的变化,体会隐含的信息和命题趋势,研究命题样式,尤其要关注北京卷的变化。

3.依纲据本,回归教材。

名句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实词虚词的理解,古文翻译断句等题型的考查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回归课本,抓住本源。

对所需背诵默写的64篇文章的复习,就没有任何速成的技巧,考生必须要记牢、记准,动动手,把易错字常写写,逐篇过关。

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材料虽出自课外,但考点的内容根基在课内,所以一定要回归课本,抓好课本,认真做好知识积累,记住课本中的典型例句,要系统地归纳知识点,做到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诗歌鉴赏复习时要提高审题意识,总结古代诗歌答题的常用模式,基本思路,答题顺序等等,并要规范答题,明白问题的针对性。

一切从基础抓起,抓出规律,抓出特点,形成清晰的认知体系,是推进学习,取得成效的依赖。

4.建立习题档案,反复思考研读。

有的同学到了复习后期还在盲目做题,结果是题目虽然做得多,但仍然是在同一个知识点、或是同一类题型上失分,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注重典型例题的总结,不对照自己的错题反思,更不对错题归档整理。

殊不知,失分点就是增分点。

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早动手,建立自己的习题档案,指导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习题档案进行勾画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指导学生要舍得花时间钻研历届高考试题,领会其命题风格,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5.全面备考,教学复习突出重点,不留盲点。

对高考的必考题型,如成语、病句、连贯等,要在高中教学中始终贯穿,尤其成语积累,从高一做起,依据字典,形成系列,既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病专题的教学要适当加强语法教学,使学生从分析句子结构入手分析语病,从根本上辨别语病之所在。

连贯题要注意句子的过渡、衔接、呼应,注意关联词和代词,抓住总领句,起始句,总结句和结尾句等。

今年的语用题,出现的框架结构图,学生得分不理想,可见对这一新题型预料不足,备考不扎实。

所以,在复习备考中要兼顾语用题的各种题型,指导学生充分备考,不留盲点。

6.根据今年考试成绩看,语文成绩差距不大,极不利于选拔性考试。

即使全省文理科状元,也只有111分。

而各校平均分亦在110分左右。

这种现象首先源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除了选择和填空,其余均为参考答案,没有固化的标准,所以得分高低多少掺杂阅卷老师个人的判断,加之在极其紧张的时间段内进行大量文字阅读,并从繁乱的书写和几十万考生绝不一致的表达中准确判断正确信息,而语文中完全错误的答案少之又少,在0—5或6分的区间分出高下,何其难也!

即使满分作文也是相对而言,世间哪有完美无缺的文章。

面对现实,对尖子生来说,语文增分空间还是很大,可从书写的规范性和书面的整洁性、表达的条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信息的精准性诸方面加大培养力度,保证每题均能得领先分数,即使1分,积少成多,一套卷子也领先10分左右,作为顶尖学生,这10分定会在总分中抢占先机,助考生一臂之力。

执笔:

卞玉霞李文俊

2014年7月

 

2014年平凉市高考数学(文科)试题与考试情况分析报告

庄浪一中数学教研组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