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51324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docx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创特色重实效努力实现学团工作创新发展

——在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2011年12月20日)

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孔祥华

同志们、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落实学校党委关于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和学校第五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近年来学校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在巩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科学谋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牢筑工作根基,不断提升我校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

首先,我代表学校党委向被评为第八届基层团支部建设暨班级规范化建设活动月优秀组织单位的10个学院,以及获得优秀主题团日活动、共青团工作优秀调研报告、大学生思想引导优秀案例奖的集体和个人,表示衷心祝贺!

在辛勤战斗在基层第一线的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表示诚挚的感谢!

学校党委、行政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始终强调学生工作和学团干部要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大力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推动学校建设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学生处、团委和各学院认真落实学校党委要求,紧紧围绕学校育人目标,把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着力点,在完善组织体制机制,创新组织活动方式,激发组织内在活力,增强组织有效功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创造了许多具有学校和各学院特点、特色的好做法好经验。

在总结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基础上,学校汇总印发了典型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刚才,计算机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文学院和后备军官学院学生党支部、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班委会、传媒技术学院2008级5班班委会、化学化工学院2009级9班团支部、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08级3班团支部等8个单位的代表分别做了经验交流发言,讲得很好,听后深受启发。

借此机会,我就进一步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总结工作,充分肯定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各单位以及全体学团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把握方向,立足实际,狠抓落实,在继承中创新发展,形成了真抓实干、生机勃勃的工作态势,为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概括起来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发展。

围绕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学校制定了《关于学生工作重心下移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班级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团支部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荐优秀团员入党工作的实施细则》等文件和规定,规范指导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

各学院立足实际,创新思路,推出多项举措和配套措施,认真落实有关要求。

在不断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中,逐步建立并规范了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体制和工作机制。

在学生党支部建设上,加强以“培养教育、党员发展、支部建设”为主线的学生党建体系建设,实施学生党员责任制,设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定期评选优秀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班级建设上,推进班级规范化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工作目标、构建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着力培养班级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观念、定期评选优秀班集体,努力实现“让每位同学在优秀的班集体中健康成长”的目标;在团支部建设上,科学规划指导团支部建设,规范实施“三会一课”制度、按期组织开展团支部换届工作,严格执行团支部达标升级,定期举办基层团支部建设活动月,设计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举办特色团支部创建等活动,尝试推行在公寓、学生组织、网络等不同领域建立团支部,强化团组织全覆盖,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

以实施“全国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项目为重要契机,通过项目立项、示范点评建、重点项目推进、团日活动竞赛等载体狠抓基层,圆满完成试点工作任务,有效推进了我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发展。

(二)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增强学生基层组织活力。

一是加强“学习型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各学生基层组织和学生干部加强学习和研究,围绕学生发展的新期待,探索新思路、开辟新阵地、提供新帮助、打造新亮点,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贴心服务。

二是在各学生基层组织中,以“扩大组织覆盖,激发组织活力,增强党员、团员意识,发挥优秀学生带头作用”为目标,结合专业实际和青年学生特点,创新工作形式和载体,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聊大先锋”活动,引导学生党员和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树典范、担责任、做贡献、助成长。

三是在学生基层组织中,大力倡导“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的理念,依托多样平台,整合阅读资源,提倡班级阅读、宿舍阅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书香支部、书香学院,进一步优化“勤奋学习、刻苦求知”的院风、班风和学风。

四是抓实抓好《团支部发展记录》,班团干部定期述职,班级、团支部“1+1手拉手共同成长”等载体,开展“基层组织活力工程”建设,把更多的资源向基层组织倾斜,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提高它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校团委报送的两项团支部活动典型案例入选2011年6月团中央编写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宝典》。

(三)积极拓宽工作阵地,凸显基层组织建设成果。

为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学校实施了“机关处室干部联系基层活动”,组织学校机关干部走进学生班级、团支部和学生活动场所、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密切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校党委书记李喆、校长马春林经常走进学生中间谈心教导,李喆书记还与外国语学院2010级3班建立了长期联系,担任该班的“名誉班长”。

全校学团干部开展了“走进基层、走进青年——学团干部恳谈日”活动,用真心、真情联系服务学生。

不断强化校、院两级党校、团校、学生骨干培训班、学生干部成长论坛等阵地建设,扎实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百千万’优秀学生培养工程”,培养锻炼优秀学生骨干。

2011年上半年,学校团委选聘了42名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骨干担任了校、院共青团工作助理,使他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成长。

同时,我校学生会、学生社团联合会等各学生组织,创新实干,充分发挥作用,竭力服务同学,近年来开展的“学海导航”、“关爱行动”、“挂职锻炼”等工作对青年学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新农科技社、九歌文学社、E通科技社团等特色社团在全国高校社团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节、宿舍文化节、心理健康月、阳光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已成为学生锻炼发展的广阔平台。

据统计,仅2011年就有730多名同学在省级以上各类比赛获奖。

近年来,学校涌现出了“全国优秀学生干部”数学科学学院张翔,“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生命科学学院陈之海,“优秀援外志愿者”文学院陈秋月、农学院张鲁,多次获得大奖的传媒技术学院董潇君等一大批优秀学生代表;涌现出全国、全省先进班集体,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群体,国防生军中朝阳志愿服务队等一大批先进群体。

2011年,全校有3个学生党支部、95个先进班集体、114个优秀团支部,26个社团受到校级以上表彰。

这些都体现了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成果。

二、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不断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目前,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已达29785人,其中学生党员2625人,团员28212人。

设有学生党支部89个,班级、团支部765个,公寓、网络等新型团组织127个,校、院两级社团181个,学生宿舍5407个,各级学生组织学生干部3000多人,这是一个庞大的活跃的青年活动的群体组织。

大家知道,我们国家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发生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格局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益多样,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等明显增强。

这些变化和特征在青年学生身上同样明显地体现出来。

面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多元化、就业多样化、生活时尚化、追求个性化以及学生数量多、生源复杂、辅导员职数少的现实状况,学团战线面临着艰巨的工作任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面临着诸多挑战,集中表现为三个矛盾:

(1)传统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与学生新的聚集方式之间的矛盾。

在教学改革和新技术、新媒体的影响下,以班级为主体的传统的学生聚集模式受到冲击,在社团、网络、青年自组织等新的学生聚集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面临挑战,组织设置模式需要创新。

(2)传统的基层组织工作内容和方式与学生多元化需求多样性特点之间的矛盾。

一些陈旧的内容与方式已经很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基层组织的活力、凝聚力需要进一步增强。

(3)基层组织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现阶段实际功能发挥之间的矛盾。

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地融入青年思想之中,是学生基层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基层组织需要着力探求新方法、新载体增强思想引领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基层组织,担负着联系、宣传、组织、教育、引导、团结青年学生,把上级党团组织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主要平台,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我们学团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学团工作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活力在基层。

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的职能,是学团系统更好地履行根本职责、实现各项职能、取得新突破新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推动学团组织内涵建设,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又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既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又要求真务实、扎实肯干。

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学团工作的基础工程和生命力工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紧密结合具体实际,抓基层、强基础,扎实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创特色、重实效,努力实现学团工作创新发展。

三、科学规划,扎实实施,全力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一)准确把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我校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展领域、强化功能,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深入基层、服务学生,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扩大组织覆盖为基础,以增强组织活力为牵引,以强化组织管理为重点,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经过不懈努力,使学生基层组织设置更加合理,机制更加完善,制度更加规范,环境更加优化,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更加突出,功能发挥更加充分,逐步构建起与学校育人目标相适应的工作发展体系,形成推动学团工作不断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二)努力实现两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着力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

积极争取在条件成熟的高年级建立学生班级党支部,落实“党支部建在班上”的工作目标。

在学生会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志愿服务团队中探索成立“临时党支部”,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

巩固吸收“全国共青团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试点”成果,在进一步抓好传统班级团支部的基础上,按照学生喜欢的沟通、交流、联络和聚集的方式,积极在学生活动最集中、最活跃的领域和聚集地推进组织建设创新,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等团建新模式,建立兴趣型、共需型、活动型团组织,作为传统团支部的有意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的目标要求。

二是着力激发学生基层组织内在活力,实现学生基层组织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

在工作设计上尊重青年学生、立足青年学生、为了青年学生是激发基层学生组织活力的根本方法。

要尊重青年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强化他们的自觉参与,注重他们的内心评价。

要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点,善于运用他们喜欢的沟通交流方式、语言风格和逻辑开展工作。

在贴近学生兴趣和需求、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更多的学生由观众型转变为演员型,努力使更多的学生基层组织活动形式从“命令执行模式”转变为“自助菜单模式”。

积极引导基层学生组织在凝聚思想共识、建立核心团队、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上不断激发内在活力,促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整体活跃,真正做到“学生走到哪里,基层组织的影响就到哪里”。

要真正实现“学生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和“工作影响全体青年学生”这两个突破,需要我们付出积极地艰苦地努力。

我们要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其服务学生发展功能最大化的路径和方法,努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对基层组织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广大青年学生在学生基层组织的关怀下,实实在在地得到发展、收获成长。

(三)健全完善三个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完善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机制。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相互协作,各学院贯彻实施,学生基层组织全面落实,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良好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学校有规划,学院有合力,基层有落实的工作格局。

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实际、遵循规律,统筹规划、统筹资源、统筹推进。

要将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学校学团整体工作规划,建立健全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有效统筹学校、学院、学生基层组织三方资源,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协同效应,形成学生基层组织共建共进工作体系,形成党、班、团以及社团组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局面。

二是进一步健全学生基层组织的考核激励机制。

学生处、团委要把更多的视野转向基层,把更多的资源投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基层,把更多的服务延伸到基层。

各学院和辅导员、班主任要把更多的心思、更多的精力用到学生班级、学生宿舍、学生身上。

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健全完善各类学生组织工作条例,各类考核实施细则,各类激励奖惩规定。

修订《聊城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纲(第二课堂)》,坚持团组织、学生会组织各类行之有效的达标升级等考评办法,适时实施学院学生工作全面考评体系,实施年度评选表彰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工作,大力培养选树基层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树榜样、带群体。

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做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关键就是发挥好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的作用。

从教师队伍,也就是我们学工系统的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来说,就是要强化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提高执行力和落实力。

事实告诉我们,有没有一颗真诚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心,有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能否做好基层工作的根本;有没有求实务实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没有过硬的工作本领和领导艺术,是能不能做好基层工作的试金石。

我们每一名同志,都应当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并以优异的工作成效赢得组织的信任和学生的期盼。

从学生骨干队伍,也就是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为主的群体来说,这是一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学生骨干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

可以说,抓不好学生骨干队伍,就不可能抓好学生基层组织建设。

要坚持不懈地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大学生骨干培训计划。

要高度重视选好配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班长、学生会主席等主要学生干部,真正使他们成为学生的标杆。

要教育引导每一名学生党员争做一面旗帜,每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争做一个模范,每一名学生干部争做一个表率,真正培养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厚、带动作用好的学生骨干队伍,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任务贯彻落实好。

(四)重视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一是学生基层组织要旗帜鲜明地用正面主流思想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

学生基层组织历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沿阵地。

面对多元化的思想潮流,青年学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信念的支撑、先进文化的熏陶、良好品行的塑造、健全人格的培育。

要把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与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教育学生。

健全学习教育机制,拓展教育内容,丰富教育载体,积极开展学生基层组织“理论引领思想、实践引领成长、典型引领人生”的引领行动。

要借力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载体,党校团校、理论社团、红色网站等阵地,网络、手机、微传媒等新传媒,强化学生基层组织在网络、社团、公寓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做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建设的中坚力量。

班风、院风是一个班级、一个学院的风气,体现出的是这个群体人的综合素质、团结程度、集体实力与外部形象,展现的是这个集体的精神风貌、凝聚力与向心力。

学风是学生群体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形成良好班风、院风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学风、班风、院风是教育的力量,又是教育的途径。

它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陶冶学生的情操,推动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形成巩固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培养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正在全面落实第五次教学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学工战线和学生基层组织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中心地位的意识,牢固树立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是对学生培养教育主渠道的意识,坚持把围绕教学工作中心谋划、设计、开展大学生工作,作为学生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原则。

坚持把关心学生专业学习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毫不动摇地狠抓学生学风建设,强调课堂教学秩序,严肃考试管理和纪律,大力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创建“书香学院”、“书香班级”,进一步形成以勤奋学习、刻苦求知为主旋律的优良学风、班风、院风和校风,让“学在聊大”的美誉和影响力更为广扬。

三是学生基层组织要积极争当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

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重要的高校校园文化,既是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服务学生的重要手段。

学生基层组织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从校园生活中挖掘素材,培养校园文化精品,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引导学生传播优秀文化理念、高尚人文精神。

要按照“高品位、有特色”的要求,以广大学生广泛参与为基础,以文化艺术、学术科技、素质拓展、社会公益、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加广阔的文化平台,更好地发挥文化在育人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学生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在促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安全稳定无小事。

多一份关爱、教育、管理、服务,学生就多一份安全,校园就多一份和谐。

安全稳定工作,任何时候都是我们要时刻抓在手上、绝不能放松的重要工作。

学生基层组织扎根于学生之中,是学校、学院联系学生的桥梁、服务学生的窗口,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基层组织在服务学生、表达诉求、引导舆论、排忧解难、安全教育、秩序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学生骨干要当好同学的政策制度的宣传员、班情舍情民意的调查员、化解矛盾的调解员、安全隐患的信息员。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防范意识、忧患意识和阵地意识,守土有责,警钟长鸣,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发生酿成大事,坚决防止发生小事不管或因小事处理不当而酿成大祸的事情,坚决防止发生危害校园稳定的重大政治事件,坚决防止发生各类群体性事件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同志们、同学们,校党委书记李喆强调,“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成才,全校上下要树立全员育人育全人的办学理念。

”他希望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生存。

”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

学生基层组织是做好学团工作的源头活水。

全面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工作根基,对做好今后的学生工作、共青团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真抓实干,创先争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强基固本,不断提升学团工作科学化水平,在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本科大学的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