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855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docx

全国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考试测绘案例分析全程强化班丁克良9

金融、房地产、环境、教育、卫生等一般用统计制图方法。

统计制图中一般用分级统计图法表示相对指标为主的现象,而用分区统计图表法表示绝对指标为主的现象。

统计图表的形式要求多样、多变,以增加图面的生动和活跃。

通常分级统计图法最适合与分区统计图表法配合使用,分别表示现象的平均水平和总量指标。

2)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

分布图是《图集》中主要图型之一,反映以点状、线状和呈间断成片为特征的现象分布。

如工业企业、电站、商业网点、金融机构、医院、学校、酒店、港口等以点状为特征,各种交通线和管网设施等以线状为特征,工业区、蔬菜基地、渔场、旅游区、森林等呈间断成片为特征等。

凡是内容要素在图上呈点状分布的,均以符号法表示;用符号的形状或颜色反映其质量特征,用符号的大小表示其数量特征。

凡是内容要素呈线状分布特征的,均以线状符号表示;用线状符号的颜色或图案反映质量特征,用线状符号的粗细反映重要性及等级差异。

凡是内容要素呈间断成片的面状分布的,均以范围法表示;界限范围明确的以轮廓线表示。

同一幅图可表示呈点状、线状和面状3种特征的现象,可用符号法、线状符号法和范围法配台表示。

3)动线图的设计与编制

《图集》中反映深圳市与国外、港澳台和国内的经济联系采用动线符号法表示。

这种带向量的动线符号除起止点必须定位于深圳市及联系的区域外,动线的轨迹不表示具体的路径,通常动线的颜色表示质量特征,宽度表示数量特征。

有些现象的移动,动线的轨迹表示移动路径,如对台风的表示等。

4)等值线图的设计与编制

《图集》中等值线包括地势图的等高线、气候图的等温线、反映降水状况的等降水线、水资源图中反映陆地水的年径流深度等值线等,不同内容用不同颜色的等值线表示。

在同一系统内等值线的颜色及色阶要求统一规定,以便在进行同内容不同时期的比较时,能得出正确的概念。

通常等高线可用变距问隔,其他图幅用等距间隔。

5)类型图的设计与蝙制

《图集》中的地质图、地貌图、土壤图和土地利用图等类型图太多以大比例尺的野外实测图为基础,具有比较精确的界限范围和科学的分类系统。

《图集》在制图综合中力求图斑细致,最小图斑为2mm2;图斑的取舍与归并如实反映其分布规律。

类型图的色彩设计鲜艳,能分辨出各种类型,又能遵循各专业的已有规定或约定俗成的用色习惯。

《图集》利用多层平面的成图原理,使底色、晕线、花纹和点状、线状符号相配合,层次分明。

地质、土壤、土地利用等以全地域为对象或划分类型的以质底法表示;类型图之间的统一协调,主要建立在自然界的规律和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深圳市地域东西长,南北短;因此,因纬度差异产生的水平地带性规律不明显,因高度差异、垂直起伏变化引起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表现明显。

这些均以地质、地貌、土壤和土地利用等图幅来体现。

因此,这些图幅现象的分类都采用多级制,在相例比例尺(1:

20万)的地图上采用大致相当的分类等级。

专题图组充分利用各图幅面,在有限的图幅内,尽可能反映较多的信息量;用多种表示方法配合使用,同时附以图表、照片、文字说明等,增加《图集》的实用性和知识性。

对专题图中的图表、符号多采用立体表示手法,并利用光影效果,色彩混合过渡,如发光的圆柱与立体方柱、照片加立体阴影、毛边处理等,增加《图集》的感受效果和吸引力。

8图集的工艺方案设计分析

《图集》的设计、编制与出版采用基于dtp的彩色地图桌面出版系统下全数字制图技术,将地图设计、编辑、编制、数据处理、印前处理融为一体。

利用计算机屏幕上可以任意移动地图各项内容的位置和色彩搭配,为《图集》版式与色彩设计的大胆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便利条件;

通过直接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图幅版式与色彩搭配的效果,使《图集》的版面设计、地图要素设色及地图集电子版制作等变得更加方便,从而大大缩短了成图周期,并极大地提高了成图质量。

《图集》编制工艺流程如图9-5-1所示。

9质量控制分析

质量控制贯穿于地图制图的全过程,在《图集》编制过程中提出地图设汁与编制要求、地图检查要求和保障地图质量的措施等。

10印刷与装帧分析

规定《图集》印刷与印后加工要求。

11最终成果分析

规定《图集》最终完成并入库、归档的项目要求。

9.5.3样题

1计算题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小比例尺编图的收费标准为编制地图每平方分米426元。

在上述案例中,假设一页普通地图(序图、区域详圉)编图需要10个工作日,检查需要2个工作日,修改需要2个工作日,一页专题地图编图需要8个工作日,检查需要2个工作日,修改需要2个工作日,全部编图工作10个月内完成。

请进行下列计算。

1)《图集》所需要的工程(编图)总经费。

2)《图集》所需要投入的人员,并按作业、检查分类。

2简答题

(1)简述《图集》编图工艺流程。

(2)简述《图集》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方法。

(3)简述《图集》专题图组地图设计与编制方法。

(4)简述《图集》制印的主要过程。

(5)筒述《图集》的质量控制。

(6)简述《图集》成果整理与汇交。

9.5.4参考答案

1计算题:

(1)用图幅页面面积乘以图幅数量再乘以单价就得到《图集》所需要的编图总经费为2.55dm×3.60dm×174幅×426元/dm2=680458.32元

(2)《图集》所需投入的人员如下。

—作业人员编图需要的工作日:

10×80+2×80+8×94+2×94=1900(天)

—每个编图人员10个月的工作日:

22×10=220(天)。

—所需要投入作业人员数:

1900÷220≈9(人)。

—检查人员检查需要的工作日:

2×174=348(天)。

—每个检查人员10个月的工作日:

22×10=220(天)。

—所需要投入检查人员数;348÷220≈2(人)。

2简答题

简述《图集》编图工艺流程。

依据9.5.2分析要点中的“8图集的工艺方案设计分析”及图9-5-1回答本题。

2)依据9.5.2分析要点中的“5地理底图的设计与编制分析”回答本题。

《图集》的地理底图是转绘专题内容的定位依据,并提供说明专题要素与周围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

《图集》根据表示内容的需要,在底图内容的选取、比例尺系列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的考虑,将《图集》地理底图设计为城区底图、全市底图、规划底图、全国底图和世界底图共5大类18种。

在编制地理底图时,选择了现势性好、权威性强的底图资料进行设计编制;同时为了保证各比例尺地理底图之间内容、符号、线划和注记的统一协调,采取同类底图都由同一基础图派生,并随比例尺的缩小,内容依次删减,制图综合指标依次增大,底图符号、注记及线划随之变小、变细的编制方法。

3)简述《图集》专题图组地图设计与编制方法。

1)统计地图的设计与编制

2)分布图的设计与编制

3)动线图的设计与编制

4)等值线图的设计与编制

5)类型图的设计与编制

(4)简述《图集》制印的主要过程

地图制印过程包括:

印前数据处理、地图印刷和地图印后加工。

—印前数据处理:

对《图集》的地图数据进行印前数据格式的转换,符号压印的透明化处理,拼版,组版,分色加网,出血线、成品线、套合线和印刷装订的控制要素的添加,光栅化处理(rip),喷绘样等工作。

—地图印刷:

主要包括《图集》印刷内容的制版、打样、印刷与分检等。

—地图印后加工:

主要包括《图集》内容的覆膜、拼贴、裁切、装订和包装等。

(5)简述《图集》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图编绘质量要求:

数学基础(精度)、地理要系(精度)及主题要素、地图数据结构和整饰符合规定的要求。

——印刷成品质量要求:

印刷品外观、印刷品墨色网点及各色套印误差符合规定要求。

——装帧成品质量要求:

页码顺序正确,封面与书芯粘贴及成品《图集》裁切符合要求,成品《图集》外观整洁,书背文字居中,烫印字迹和图案清晰、牢固有光泽。

(6)简述《图集》成果整理与汇交。

需提交的成果如下。

—填写《图集》归档申请表,

—提交《图集》项日技术设计书、项目工作总结的电子版文档和正本原件的纸质文档。

—提交成果归档目录及正本原件(8开本口印刷形式的《图集》、《图集》印前处理的地图数据和项目检验报告)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0.1基本要求(6)

(1)根据项目需求,确定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和系统硬软件平台,进行技术设计。

要点:

确定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内容

(2)根据技术设计,采用适当的技术方法,进行基础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及整合。

要点:

进行基础和专题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加工、处理及整合。

(3)根据技术设计,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入库前的检查和集成处理,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数据的组织、入库以及数据库的优化调试、测试。

要点:

入库前数据的检查和集成处理

(4)根据技术设计,基于适当的硬软件平台及网络环境,部署并构建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进行系统开发、集成、测试和运行。

要点:

系统开发、集成、测试和运行

(5)根据项目要求,制定地理信息数据库及其系统运行管理、维护更新措施,并实施相应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更新工作。

要点:

数据库维护更新

(6)根据地理信息工程项目的特点和要求,对项目过程质量进行控制,并对项目成果进行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要点:

项目过程质量控制,项目成果整理、检查、验收和归档。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0.2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案例

10.2.1背景材料(建库技术设计)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某部门负责建立

“×××核心地形要素(dlg)数据库”建库技术设计如下。

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较为流行的解决方法,它是将复杂的数据类型作为对象放入关系数据库中,并提供索引机制和简单的操作,即在空问数据源之上增加一层软件(空间数据引擎)——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空间数据库中间件,国外的有esri公司的空司数据引擎(sde)、mapinfo公司的spatialware、intergrah公司的geomedia等;

国内的有武汉吉奥公司的geosde、

超图公司的空间数据引擎supermapsdx等

它们都是把空间数据(矢量数据中的几何数据、拓扑数据,栅格数据)以二进制数据块的形式存储。

通过分析国内外空间数据库的技术进展,针对dig数据库集成业务的需求,借鉴已有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经验,结合现有的软件环境和dlg数据库集成建库技术路线。

dlg数据建库建设将采用oracle+arcsde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以满足对dlg数据库海量数据的集成管理。

10.2.2分析要点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主要包括:

入库数据检查、处理与验收,数据库设计与建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应重点掌握:

建库实施流程、建库数据质量要求与处理技术、数据库结构设计、管理系统功能设计与开发等技术。

数据建库实施流程:

入库数据检查验收、入库前数据处理、数据库设计、数据入库、数据库处理、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等。

入库数据检查验收:

在数据质量生产检查基础上进行,一般采用抽样详查和全库概查相结合的方式。

数据库结构设计:

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

数据库系统设计:

网络环境、软硬件环境、存储环境、系统构架等的设计。

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编辑、空间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1dlg数据库的建库目标目标与任务

dlg数据库的建库目标:

为对数据采集生产的成果进行检查和处理,对生产数据进行转换处理,形成规范统一的数据集;

设计dlg数据库组织结构和系统功能,基于网络环境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dlg数据的有效管理与分发应用,并与其他数据库进行数据集成。

其任务包括如下:

1)生产数据入库检查

2)数据组织结构设计

3)数据规范化处理

4)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5)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

1)生产数据入库检查--实施的质量控制过程。

从全局范围把握一些重大的质量问题;

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协调:

注重检查和处理各单位生产的数据之间、不同区域的数据之间、不同图幅数据之间的不完整、不一致等问题,等。

2)数据组织结构设计、

dlg数据包含7大类要素:

水系数据、交通数据、居民地数据、境界数据、

地形地貌数据、定位数据、其他数据等,

数据库设计时应将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类布局,并进行数据存储。

3)数据规范化处理

1:

5万数据生产采用的是高斯6°分带投影,建库时需要转换为地理坐标;部分数据层的属性字段项的名称为中文,为统一需要转换为字符串;

为了区分要素的更新与否,在国标码前增加了一位,数据入库时须将要素的更新信息提取出来放在单独字段中,保持标准国标码的位数不变;把因图幅而分割的重要要素目标进行合并处理。

4)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设计并制定符合多源数据集成管理和数据服务的技术架构、符合数据库集成的统一数据库平台,规范dlg数据库的数据组织方式和管理模式,设计满足业务工作需要的系统功能,为数据库集成奠定基础。

5)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

针对数据库的数据集成管理和数据服务的需要,进行dlg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和调试工作,以实现对dlg数据库安全管理、数据检索查询、数据输出、数据分析、元数据管理、专题图制作和数据信息服务等业务功能,并编写与开发工作配套的技术设计文档和操作使用手册。

2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1)系统用户分析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数据库集成需求分析

1)系统用户分析

dlg数据库主要用于dlg数据的维护、管理、数据服务等业务,以及其他相关业务对数据库的查询浏览。

用户类型主要包括以下3类。

(1)数据库维护管理人员:

数据库维护管理人员的工作主要包含对dlg数据库日常系统运行的维护管理、数据库的更新、数据库的备份、数据库用户管理、用户权限管理等操作。

(2)数据加工与提供人员:

数据加工与提供人员的工作主要是根据数据服务订单对dlg数据库进行数据提取、加工,提供数据服务。

(3)授权用户:

其他内部用户是在数据库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对dlg数据库进行浏览、查询等操作的人员。

2)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功能与保密

面对巨大的矢量空间数据集,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并能够及时向用户提供数据查询、数据检索、数据提取、数据加工等服务,这是数据库设计应该考虑的关键所在。

由于dlg数据很多都属于国家涉密数据,因此数据库的安全性尤为重要,数据库应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用户权限,以保证数据的安全使用。

数据库系统不仅要提供多种检索方式对数据内容进行实时浏览,从而能够准确迅速地确定所需数据的种类、内容及范围;而且还要提供对数据库中各种数据进行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裁切、数据拼接、数据格式转换、专题图制作等。

dlg数据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向用户提供数据产品和信息服务。

用户对数据的需求主要体现在:

对空间数据各种内容要素的需求、数据格式的转换需求,以及相应的技术支持。

dlg数据库在数据查询检索、数据产品制作、数据分发服务及数据的应用开发等方面,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才能达到数据库建设的目标。

3)数据库集成需求分析

数据库建设采用的是分散建库的原则。

由于多个数据库的建成时间不一致,形成了多个独立的数据库。

dlg数据库的建设将按照数据库集成的统一技术框架,建成数据相对独立的数据库,同时预留与其他数据库集成的接口。

--核心要素存储、管理;

--为以后增加非核心要素提供可扩展的存储余地;

--为dlg数据库与同比例尺的其他空间数据库;

---其他比例尺数据库集成提供开放的数据接口;

3数据库建库技术路线

dlg数据库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0-2-1所示

核心业务模块数据服务模块系统应用模块

在dlg数据库系统结构中,系统c/s结构部分主要是核心业务模块,

包括数据入库检查、安全管理、视图管理、查询检索、元数据管理、数据输出、数据分析、专题图制作、数据库维护等模块。

系统b/s结构部分主要是系统的数据服务模块,

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浏览数据的一些基本情况,

如数据类型、数据范围、元数据信息等,确定数据订单,

并通过中心内网传递到数据库,

产生数据服务请求信息;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查询到订单的状态,如正在处理,已经处理完毕等。

应用层主要指系统的应用模块,包括浏览查询、数据服务、数据库安全管理等业务应用。

应用服务层主要是解译应用层发出的请求,通过空间数据引擎arcsde对数据库进行相应的操作,并将结果通过中间件arcgisengineruntime或arclms反馈到应用端。

4数据库建库流程

d1g数据建库流程如图10-2-2所示。

1)数据整理

2)数据预入库

3)数据处理与修改

4)元数据整理

5)数据正式入库

6)数据库功能开发

d1g数据建库流程如图10-2-2所示。

1)数据整理

由数据生产单位提交的1:

5万矢量数据是6°高斯分带投影数据,入库时需要将数据投影转换到地理坐标。

另外。

生产数据中部分层中属性项的名称为中文,为了统一,入库前需要将中文名称更改为英文名称。

2)数据预入库

按照数据库整体结构的设计,按百万图幅范围将生产数据按照数据的存储要求入库到相应的数据层,这期间数据不做任何处理。

产生的临时数据库供下一步的数据处理。

3)数据处理与修改

由于在产生临时数据库时矢量数据是按照图幅为单元存放,但是在图幅接边处可能会存在要素目标的断线,

对于线要素要将要素在图幅分割处进行连接使其连续;

对于面要素要将由于图幅分割而生成的多个目标进行合并生成一个目标。

对于公路网、铁路网、行政区划等,要将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生成。

4)元数据整理

dlg数据的元数据是按图幅为单位以文件方式进行组织的,该流程需要将元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文本格式转换为关系表形式,以利于元数据的入库。

5)数据正式入库

把经过处理、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的数据进行正式入库,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

6)数据库功能开发

根据数据库功能设计,开发出一套方便对dlg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

5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组织结构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方式和规则对数据进行归并、存储、处理的过程。

数据库结构设计主要包括:

概念结构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

物理结构设计

6数据整理与入库

由于不同格式的矢量数据存在差异性,表达方式和gis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描述方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数据入库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

实体元素的错误纠正、多边形封闭性检测、重复地形要素的清理。

目的是为了使输出的地理数据更加符合gis软件要求,以便能充分利用gis软件的各种功能,让转换后的数据可以发挥更大的效益,体现出gis软件的优越性。

入库前主要工作:

(1)面状实体必须是封闭的,如房屋、池塘等。

(2)各图元注记必须是一个整体,如单位名称,如果是逐字注记,在导入时将生成多个点要素。

(3)线型与图元的检查。

(4)各个图元层属性的匹配。

(5)道路、河流等面要素的线性化处理。

(6)地形要素编码和扩展属性设置。

(7)重复地形要素的清理。

7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它对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设计一般包括:

网络环境、软硬件环境、

存储环境、系统构架等;

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灵活性、易操作性、高效性

1)灵活性

系统能提供灵活的检索方式,可以进行任意空间范围、任意地理内容及其任意组合的检索;在空间范围上能实现任意区域的检索,可以实现标准分幅比例尺的检索,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应用目的对数据库应用的要求。

2)易操作性

系统应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响应时间短,非gis软件操作的人员也能很容易地使用数据库,检索查询所需要的数据资料。

3)高效性

系统效率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计算机系统内部资源的使用效率,能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存储空间、设备、cpu等),并注意使各种资源负载均衡;

二是sdbems本身的运行效率;

三是用户的生产率,这是指用户学习、使用sdbms和在sdbms基础上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效率。

10.2.3样题

1简答题

-1简述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现状。

-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

10.2.4参考答案

-1.简述空间数据库管理技术现状。

(1)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空间数据库技术逐渐代替了传统的文件数据管理模式,对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是较为流行的解决方法,它是将复杂的数据类型作为对象放入关系数据库中,并提供索引机制和简单的操作,即在空间数据源之上增加一层软件(空间数据引擎)——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简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需求与设计

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一般应包括数据入库检查、视图管理、查询检索、输入输出、数据分析、制图、分发服务、数据库维护、安全管理等。

视数据库不同及应用需求不同,管理系统功能可做适当增删调整。

2分析题

结合案例,描述dlg数据建库的技术流程。

*数据建库实施流程一般包括入库前的数据整理、数据预入库、数据处理与修改、元数据整理、数据正式入库及数据库功能开发几个步骤。

数据整理:

由数据生产单位提交的1:

5万矢量数据是6°高斯分带投影数据,入库时需要将数据投影转换到地理坐标;另外,生产数据中部分层中属性项的名称为中文,为了统一。

入库前需要将中文名称更改为英文名称。

数据预入库:

按照数据库整体结构的设计,按百万图幅范围将生产数据按照数据的存储要求入库到相应的数据层,这期间数据不做任何处理;产生的临时数据库供下一步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修改:

由于在产生临时数据库时矢量数据是按照图幅为单元存放的,在临时数据库中虽然同一类要素存放在同一个数据集中,但是在图幅接边处可能会存在要素目标的断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线要素要将要素在图幅分割处进行连接使其连续;对于面要素要将由于图幅分割而生成的多个目标进行合并生成一个目标。

另外,对于公路网、铁路网、行政区划等,要将对应的原始数据进行重新整合生成。

元数据整理:

dlg数据的元数据是按图幅为单位以文件方式进行组织的,该流程需要将元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将文本格式转换为关系表形式,以利于元数据的入库。

数据正式入库:

把经过处理、符合数据库设计要求的数据进行正式入库,形成正式的数据库成果。

数据库功能开发:

根据数据库功能设计,开发出一套方便对dlg数据库进行管理的功能模块。

复习建议:

本章重点内容:

dlg建库流程

数据库功能设计

数据整理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0.3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案例

10.3.1背景材料

以某市城乡土地管理信息数据库的设计和建立为例说明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包括:

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数据库构成、

专题数据的组织、

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共4个部分。

10.3.2分析要点

1专题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1)用户基本情况

(1)数据库使用者及权限。

—土地科:

主要完成土地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