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714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 专项限时练13 分析综合.docx

高考江苏版语文一轮复习专项限时练13分析综合

专项限时练(十三) 分析综合

(建议用时:

30分钟)

一、对点题组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导学号:

54012083】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士禛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

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

“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老惊异。

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

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

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

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

暇即与其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

诸子酒酣耳热,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

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

先生固耽内典[注],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

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论数卷而已。

先生尝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

或以为言,则笑曰:

“吾筹之熟矣。

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

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蠹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

吾惧夫三蠹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予辈皆为赋诗。

未几,谢病归。

淄川高侍郎念东赠诗云:

“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盖纪实云。

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

“生有癖性,酷爱古帖,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

闻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

”其雅操如此。

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注】 内典:

佛经。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熙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

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熙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

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熙恬淡好静,不恋官场。

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熙深研佛典,志趣清雅。

他博览佛经,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B [本题从无中生有的角度设误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项,原文第3段开头部分说,官吏为了名声,都在努力突显自己,独梁熙淡泊宁静。

但文章并没有提到梁熙“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这一信息,属于无中生有。

]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

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

“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

”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

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

(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

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当时,世祖章皇帝(顺治帝)正重视广开言路,御史台和地方官员都趾高气扬,为了名声大而追求凶悍严厉。

只有先生淡泊宁静,当值结束后就焚香扫地,平静地坐上一整天,就像脱离了寺院的闲僧一样。

有空闲时就与他的朋友汪琬、刘体仁、董文骥、王士禛这些人外出游览丰台、草桥等风景名胜,有时大家也一起到寺庙、道观聚餐。

众人酒兴正浓时,辩驳问难纷然并起,人人凭恃意气不肯服输。

(这时候)先生默然坐在那里,或者微笑着一言不发。

先生偶尔说出一句话,每个人就会觉得自己说错了,觉得自己说得太烦琐了。

先生本来就沉醉于佛经,对于佛教三藏十二部经书没有不研究的,而通过《楞严经》更是领悟了潜心修行和修行成功的要旨。

每次到他住的地方拜访,(我们看到)除了简陋的绳床和药灶之外,陪伴他的只有几卷经书而已。

先生曾经在秦地巡视茶马生意,自己却穷得一个钱也没有。

有人对他说(让他借机挣钱),他就笑着说:

“我把这事想得很透彻了。

做官而谋取私利,为子孙打算而已。

如果子孙无能却积储富足,将会有三蠹到来,一是盗贼,一是赌徒,一是倡优。

我担心这三蠹成为子孙后代的祸患,所以不敢啊。

先生在京城,每天都想回归田园,嘱托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来表达自己的心意,我们都为他赋了诗。

不久,先生因病辞归故里。

淄川高念东侍郎赠诗说:

“燕台襆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

”大概记录了当时的实情。

回归田园之后,先生更加耿直、自我约束,不接待当权者。

同年进士王中丞做了河南巡抚,多次派人来访馈赠礼品,先生一点也没接受。

先生回信说:

“我有个癖好,就是酷爱古人字帖。

如同古人喜欢饮龙团茶、赏廷珪墨一样。

听说宋仲温写的《兰亭十三跋》在松江府亭被临摹了,赵子昂写的《铁佛嶴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如果您能够各惠赠一篇给我,我要感谢您的恩赐。

”他高雅的情操就像这样。

先生在古文方面创作不多,但只要有作品,就一定符合古人创作的规矩,而他尤其擅长表达修禅得到喜悦的文字。

先生生于明朝天启壬戌年,在康熙壬申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与王昆绳书①

[清]方苞

苞顿首:

自斋中交手,未得再见。

接手书,义笃而辞质。

虽古之为交者,岂有过哉!

苞从事朋游间近十年,心事臭味相同,知其深处,有如吾兄者乎!

出都门,运舟南浮,去离风沙尘埃之苦,耳目开涤。

又违膝下色养②久,得归省视,颇忘其身之贱贫。

独念二三友朋,乖隔异地,会合不可以期。

梦中时时见兄与褐甫③辈扺掌今故,酣嬉笑呼,觉而怛然增离索之恨。

苞以十月下旬至家,留八日,便饥驱宣、歙,间入泾河。

路见左右高峰刺天,水清泠见底,崖岩参差万叠,风云往还,古木、奇藤、修篁郁盘有生气。

聚落居人,貌甚闲暇。

因念古者庄周、陶潜之徒,逍遥纵脱,岩居而川观,无一事系其心。

天地日月山川之精,浸灌胸臆,以郁其奇,故其文章皆肖以出。

使苞于此间得一亩之宫、数顷之田,耕且养,穷经而著书,胸中豁然,不为外物侵乱,其所成就,未必遂后于古人。

乃终岁仆仆,向人索衣食,或山行水宿,颠顿怵迫,或胥易技系④,束缚于尘事,不能一日宽闲其身心。

君子固穷,不畏其身辛苦憔悴,诚恐神智滑昏,学殖荒落,抱无穷之志而卒事不成也。

苞之生二十六年矣。

使蹉跎昏忽,常如既往,则由此而四十、五十,岂有难哉!

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⑤也。

每念兹事,如沉疴之附其身,中夜起立,绕屋彷徨,仆夫童奴怪诧不知所谓。

苞之心事,谁可告语哉!

吾兄其安以为苞策哉!

吾兄得举,士友间鲜不相庆,而苞窃有惧焉。

退之⑥云:

“众人之进,未始不为退。

”愿时自觉也。

苞迩者欲穷治诸经,破旧说之藩篱,而求其所以云之意。

虽冒雪风,入逆旅,不敢一刻自废。

日月迅迈,惟各勖励,以慰索居。

苞顿首。

(选自《四部丛刊》本《方望溪先生全集集外文》)

【注】 ①本文是方苞在科举受挫后写给中举的学友王昆绳的回信。

②色养:

指孝养侍奉父母。

③褐甫:

方苞的另一位朋友。

④胥易技系:

形体劳累,心怀忧惧。

⑤蔑蔑:

藐小,不足称道。

⑥退之:

唐代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苞在回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近况,并自我鞭策,不愿虚度光阴碌碌无为。

B.方苞无法告诉童仆的心事,是指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

C.信中提醒王昆绳中举后对别人的庆贺要冷静对待,表达了对他的深厚情谊。

D.这封信虽然流露出忧虑的情绪,但主要是表达了努力治学著书立说的志向。

B [本题从曲解文意的角度设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项无法告诉书童的心事不是“没能过上像庄子、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而是“无所得于身,无所得于后,是将与众人同其蔑蔑也”。

]

【参考译文】

方苞顿首:

自从那次在书斋中握手(告别)后,没能再见面。

接到你写的信,情义深厚而文辞质朴。

即使是古代的交好的朋友之间,难道有超过(这种感情的)吗?

我和朋友们交往,已经接近十年,(这期间和我)思想兴趣相同,相知很深的朋友,有像您这样的吗?

(我)离开国都,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彻。

又离家不能温顺恭敬地供奉父母已久,能够回家问候探望,稍微忘记了身份的贫贱。

唯独思念几个朋友,(我们)分离异地,见面的时间又不可以约定。

梦中时时看见兄长和褐甫等人击掌谈论古今之事,尽情嬉笑欢呼,醒来后徒增悲伤和离散的遗憾。

我在十月下旬到家,停留八天,就被生计所迫来到宣城和歙县一带,这期间经过泾水。

路上看到左右两边高高的山峰直冲云霄,河水清凉见底,崖岩参差重叠,风云往来,古树、奇藤、高大的竹子茂盛盘曲生机勃勃。

村落里的居民,样子看起来很清闲。

于是联想到古代的庄周、陶潜这一类人,逍遥自在、放逸超脱,在山岩上居住,在河岸边观水,没有一件事能束缚他们的心怀。

天地、日月、山川的精气,浸灌到他们的胸怀,来增加他们的奇特,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都能把大自然的精神如实反映出来。

假使让我在这里有一亩宅院、几顷田地,一边耕作,一边修养道德身心,深入钻研经籍并且撰写文章,胸中开阔通达,不受外物的侵扰,自己能够取得的成就,不一定就比古人小。

(而我)竟然一年到头困苦不堪,向人索取衣食,有时在山水之间奔波,颠踣困顿,为贫困所迫,有时形体劳累,心怀忧惧,为世俗事情所束缚,不能有一天宽闲自己的身心。

有德行的人坚守穷困,不惧怕自己辛苦憔悴,(却)很害怕自己的神智纷乱,学问的积累、增进荒废停止,抱着远大的志向而最终一事无成。

我二十六岁了。

假使虚度时光,昏昏然一如既往,那么由此而到四十、五十岁,哪里会困难呀!

在生前没有什么收获,在死后没留下什么名声,这将与普通人一样不足称道啊。

每当想到这件事,如久治不愈的重病附在我身上,半夜起身,绕屋走来走去,我那书童奴仆感到惊奇不知道为什么。

我的心事,可以告诉谁呢!

您又有什么办法为我筹划呢!

兄长您考中了举人,朋友之间很少有不庆贺的,而我却私下为您担忧。

韩愈说:

“众人认为是进益的事情,我未必不认为是退步。

”希望您自己时刻保持自省。

我近来想深入钻研各种经籍,打破旧说的束缚,来求证它本来的意思。

即使冒着风雪(赶路),(或者)入住旅馆,一刻都不敢自行荒废。

时光飞逝,只有各自勉励,以在孤独的生活中寻求安慰。

方苞顿首。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

54012084】

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

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以爱民为先。

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县雨雪丰歉之状白使司。

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须若干蠲免,某月须若干救助。

及期,晏不俟州县申请,即奏行之,应民之急,未尝失时。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晏专用榷②盐法充军国之用,以为官多则民忧,故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自余州县,不复置官。

先是,运关东谷入长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则为成劳,受优赏。

晏以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随便宜,造运船,教漕卒,江船达扬州,汴船达河阴,河船达渭口,渭船达太仓,其间缘水置仓,转相受给。

自是每岁运谷或至百余万斛,无斗升沉覆者。

晏于扬子造船,每艘给钱千缗。

或言“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

晏曰:

“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使司:

指转运使官署。

②榷:

专卖。

3.第二段中,刘晏用什么办法增加户口数量?

(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 在各道设置知院官,及时掌握情况,一旦需要,就及时救助,让百姓安居乐业,从而增加了户口数量。

4.第三段内容体现了刘晏怎样的管理理念?

请加以概括。

【答案】 第三段的内容体现了刘晏按需置官、因地制宜、从长计议的管理理念。

【参考译文】

刘晏当初担任转运使时,一直用高价招募擅长奔走的人,察访报告各地的物价,即使遥远的地方(的物价),不用几天都能送到转运使官署。

他把钱粮方面孰轻孰重的权衡标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获利,而民间也没有物价暴涨暴跌的忧虑。

刘晏还认为:

住户和人口增加,赋税征收的范围就会自然拓宽。

所以刘晏管理财务,总把关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

各道分别设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过十天至一个月,必须记录所在州县的雨雪丰歉状况,上报转运使司。

知院官开始见到年景不能丰收的端倪,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赋税,到某月需要救济资助若干物资。

到了预定的时期,刘晏不等州县申请,便上奏实施,解决百姓的急难,从来不曾错过时机。

因此,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住户人口增多繁衍起来。

在刘晏任职的初期,钱财赋税每年收入不过四百万缗(古代计量单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到他任职的后期,每年收入达到一千余万缗。

刘晏专门采用盐产专卖办法来增加军需国用,认为官吏多了,百姓就会受到骚扰,所以他只在产盐地设置盐官,在产盐地以外的州县不再设置盐官。

在刘晏任职之前,把关东的谷物运送到长安,因为河水水流湍急凶险,大致一斛谷物能运到八斗,便算成功,会受到优厚的奖赏。

刘晏认为长江、汴水、黄河、渭水的水流缓急各不相同,根据各处的不同特点,依据各地的便利条件,分别制造运送谷物的船只,训练负责漕运的士兵,长江的船只运抵扬州,汴水的船只运抵河阴,黄河的船只运抵渭水流入黄河的河口处,渭水的船只运抵太仓,各地段之间都沿着水边设置粮仓,由上一段转送给下一段。

从此,每年运送谷物有时能够达到一百多万斛,没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没。

刘晏在扬子这个地方造船,每造一艘船,付给一千缗钱。

有人说,“造一艘船的费用实际还用不了一半,浪费的钱财太多了”。

刘晏说:

“不是这样。

办大事,当然不可吝惜小费用,办一切事情都要作长远的考虑。

现在船场才开始设置,办事的人很多,应该首先让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他们为官家制造的物品就会坚固牢靠了。

如果立即同这些人不厌烦细细地计较一分一毫,怎么能够长久地实行下去呢!

二、综合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问题。

游雁宕山日记

徐霞客

十三日,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高而展者,为板嶂岩。

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

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

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

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

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

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

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那观泉之所。

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

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

十四日,天忽晴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

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

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

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

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项已在天半。

自念《志》云:

“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

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

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

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

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

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

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

及下,仅容足,无余地。

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

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

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

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

主仆衣履俱敝,寻湖之兴衰矣。

遂别而下,宿能仁寺。

(选自《徐霞客游记》,有删改)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山门,循麓而右 循:

沿着

B.有亭翼然翼:

鸟的翅膀

C.不能飞陟陟:

登,升

D.主仆衣履俱敝敝:

破旧

B [B项,翼:

像鸟张开翅膀。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述了作者登上绝顶、游览雁湖的经过,重点描述了一路艰难攀援的历程和沿途所见的奇异景观。

B.十三日,作者出山门后的主要行程是:

板嶂岩——小剪刀峰——观音岩——马鞍岭——常云峰——大剪刀峰——连云峰。

C.十四日,作者越过两座尖山后,因所要登临的山顶过高,似在天的中间,于是改变行走路线,转而攀登东面诸峰中的高峻山峰。

D.本文多处运用比喻手法,如“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如行刀背”等,描写生动形象,历历如在眼前。

A [A项,“作者登上绝顶、游览雁湖的经过”错误,由于道路奇险,作者这次并未登上绝顶,游览雁湖。

]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鸟道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

译文:

(2)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译文:

【答案】 

(1)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水势浩大的溪流,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质地细的磨刀石。

(关键词:

“盘折”“逾”“砥”)

(2)遥望四周,峰峦重叠,低伏的有如小土堆,只有东面的山峰昂然独自向上高耸,最东边的常云峰,还能够与之相当。

(关键词:

“丘垤”“惟”“比肩”)

8.请简要分析作者十四日登山路途的主要特点。

【解析】 首先要审清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其次要找出答题区间;最后依据题干要求简要分析。

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第二段,其中的关键词句有“两边夹立,如行刀背”“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等,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①山路奇险:

两边夹立,如行刀背。

②景色优美:

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

【参考译文】

十三日,从(灵岩寺)山门出来,顺着山麓向右走,一路上只见山崖、岩壁参差不齐,移动的霞光映着景物,现出各种色彩。

高峻而顶部平展的,是板嶂岩。

板嶂岩下耸立而又尖又窄狭的,是小剪刀峰。

再往前,重重叠叠的山岩之上,一座亭亭玉立的山峰直插云天,那就是观音岩。

观音岩侧面则是马鞍岭横亘在前方。

险要的山道盘旋、曲折,越过山坳向右转,有水势浩大的溪流,山涧底部的石头平坦得像质地细的磨刀石。

沿着山涧深处前进,大约离开灵岩寺十余里,经过常云峰,就见大剪刀峰卓异独立于涧旁。

大剪刀峰北面,重叠的山岩陡然耸起,它的名称叫连云峰。

从这里开始,山环水绕,峰回壁合,岩崖穷尽了。

龙湫瀑布轰然下泻,直捣潭中,山岩的态势雄伟而陡峭,而流水没有河床承受,腾空飘荡而下,顿时令人目眩而心生恐惧。

水潭上方建有庙堂,相传是诺讵那观赏泉流的地方。

从庙堂后面沿石级直上,有座建在岩壁上的亭榭犹如鸟儿展翅一般。

面对瀑布(在亭中)坐着观赏了很久,才走下山回到庵中吃饭。

十四日,天忽然间晴朗起来,于是每人手握一根拐杖,在深草中攀登,一步一喘地走了数里路,才到达高峰之巅。

四下一望,白云弥漫,一片白色平铺山峰下面。

每座山峰就像云海中的朵朵鲜花,仅露出一点峰顶,阳光照映在峰顶之上,这景致就好像盛冰的玉壶、瑶台仙界一般,让人不能辨别哪是云海、哪是山川陆地。

然而,那云海中的玉环山有如一抹飘带,似乎可以俯身去拾起来。

遥望四周,峰峦重叠,低伏的有如小土堆,只有东面的山峰昂然独自向上高耸,最东边的常云峰,还能够与之相当。

当向导的和尚告退时,指点说雁湖在西面中部的一座山峰上,还需要翻越三道尖山。

我听从向导的话,等到翻越过一座尖山,路已断绝;再越过一座尖山,(一看)所要登临的山顶,已经在天的中间。

自己想到《大明一统志》说:

“雁荡在山顶,龙湫瀑布的水,就是从雁荡而来。

”现在山的地势逐渐下降,而上龙湫的山涧,却是从东面的高峰发脉,距离这里已隔开两道山谷。

于是改变行走路线向东走,望着东面诸峰中的高峻山峰,向那里走去。

我与两个奴仆向东越过两座山岭,人迹完全消失了。

不久,前面的山越来越高,山脊越来越狭窄,两边相夹的岩壁直立,使人感到像在刀背上行走。

而且石片的棱角非常突出,每越过一道山脊,就遇到一座陡峭的山峰,都是从如刀剑般锋利的石片的缝隙中攀援而上。

就像这样攀越了多次,只见所经过的地方难以容纳脚,又怎么能容纳下一个湖泊呢?

接着就是高峰的尽头处,一座石壁如刀劈一般陡峭。

在山崖上踌躇再三,不敢再沿原来的小道返回。

俯瞰南面的岩壁下有一石级,于是叫奴仆们脱下四条裹脚布接成布绳,从悬崖上悬空垂下,先让一奴仆顺布缒下去,我第二个跟从他缒下,想着可以找到攀援的路。

等下到石级处,(发现)仅仅能容纳脚,再没有多余的地方。

遥望岩壁下面,非常陡峭,深有百丈,想要设法再攀援上去,而上面的岩石嵌在空中三丈多高的地方,不能飞登上去。

手拉布绳试着往上攀登,布绳被凸出的锋利石头紧勒,忽然中断。

重新把布绳续接好使它悬空,竭尽全力挽布绳腾空跳跃,得以再次攀登到上面的岩石上。

脱离险境,回到云静庵时,太阳已渐渐西坠。

主人及奴仆们的衣服和鞋子全都弄得破烂不堪,寻觅雁湖的兴致大为减退。

于是,告别(清隐师徒)下山,宿歇于能仁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