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5357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1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docx

八年级上册学案初稿

第1课鸦片战争

【目标呈现】

1.了解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记住虎门销烟时间、意义;

2.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性质、影响,记住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3.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指出其中规定的通商口岸。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虎门销烟

(一)战前中英状况:

1.19世纪初,清王朝已由盛转衰,_____统治危机四伏。

_____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思考:

P2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中国清王朝的落后及被侵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_____的有利地位。

3.英国商人(鸦片走私目的):

为_____(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思考:

你知道什么是出超吗?

什么又是贸易逆差呢?

4.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危害:

)使中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削弱。

思考:

这些危害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

根据课文你还能举出(其他危害)吗?

对此,你觉得有何(现实意义)?

(二)虎门销烟

1.时间:

____年,林则徐在(地点):

____销烟。

思考:

鸦片的危害与林则徐禁烟有何(关系)?

道光帝支持禁烟有何(目的)?

2.意义:

沉重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林则徐功绩:

__________;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鸦片战争

1.原因:

为了打开_________和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思考:

哪个是(根本原因)?

哪个是(直接原因)?

文中哪个词语看出?

2.____年鸦片战争年开始到1842年清政府被迫求和。

思考:

P4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鸦片战争是什么(性质)的战争?

(英国侵略中国分哪三步)?

三、中英《南京条约》

1.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____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主要内容:

割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_____;开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________。

思考:

你能用更简洁的词来记住主要内容吗?

3.《南京条约》附件获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等特权。

思考:

这些条约的内容和获得的特权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严重破坏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开始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____________社会。

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思考:

对此,你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这些影响?

【点拨释疑】

一、虎门销烟

材料: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

迨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文忠公政书》乙集

根据材料回答

1.p7学习测评2中问题.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内容说说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

二、鸦片战争

1.读P5《鸦片战争形势图》画出五处通商口岸示意图并说说自己巧记的方法和同学交流。

2.上左图人物是谁?

说说他的历史功绩。

上右图浮雕为何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第一幅?

 

【达标检测】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林则徐到广州禁烟B.为了打开中国大门

C.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D.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2.“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尼布楚条约》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D.中法《黄埔条约》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

这副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事件对中国人民的危害()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鸦片输入D.烟草输入

4.在《南京条约》里割出去的香港部分是()

A.九龙半岛B.新界C.香港岛D.整个香港地区

5.P7学习测评1.

 

【盘点提升】

说说《南京条约》及附件的内容和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目标呈现】

1.说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理解根本原因、影响;

2.记住起止时间、侵略国家、签订条约的名称;

3.列举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暴行;记住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情况;

4.了解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主要事迹。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火烧圆明园

1.借口:

分别以“__________”,“________”为借口。

思考:

英法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这场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起止时间:

______年到_______年。

侵略国家:

______发起,和________组成联军。

3.条约:

①1858年,签订《________》。

1860年,签订《________》。

4.(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暴行):

时间:

______年,暴行:

_______和________,最后,________了圆明园。

思考:

P8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作“万园之园”?

P9看看圆明园废墟,你想到了什么?

你认为有必要修复吗?

读读法国大作家写给友人的信你读出了什么?

5.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中国丧失了________。

二、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从________年到19世纪________年代,沙俄共侵占中国__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思考: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充当了什么角色?

19世纪下半叶,掠夺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个?

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________年,洪秀全领导的________爆发,改南京为________,定为都城,建立了与________的政权。

2.1860年,太平军在________指挥下,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组成的________作战。

在________大败洋枪队,打伤________;1864年,击伤________。

【点拨释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遗址

材料二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回答:

(1)入侵圆明园的国家有哪些?

他们犯下了哪些暴行?

 

(2)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该战争签订了哪些条约?

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俄国“得到了更多的好处”具体指什么?

 

(4)面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请你举例说明。

(5)针对问题

(1)到(3)的史实,我们应该怎么做?

 

【达标检测】

1.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虎门销烟阻止了列强的鸦片贸易B.列强企图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C.沙俄企图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D.英法两国企图抢劫圆明园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被沙俄割占的中国领土达()

A.60多万平方千米B.150多万平方千米

C.44万平方千米D.约40万平方千米

3.某班同学编写“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主题课本剧,在收集的以下素材中,反映了广大农民抗击外来侵略风采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关天培战死沙场

C.太平军大败“洋枪队”D.道光帝下旨禁烟

4.小军同学在互联网上搜索“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的信息,由此你推断他正在探究的问题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虎门销烟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

5.小杰同学学习火烧圆明园的史实后,对该事件进行了评价与反思,得出的结论中不恰当的是()

A.圆明园的珍奇异宝成为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诱因

B.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国耻

C.给后人留下的教训是一个民族只有强大起来才会不被欺凌

D.不仅给中国文明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6.P12学习测评1.2

 

【盘点提升】

1.根据P10表格—P11地图说说你巧记条约及沙俄割占中国领土的数量。

 

2.读一读,记一记: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奇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第3课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战争

【目标呈现】

1.了解英、俄两国利用阿古柏政权入侵新疆,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记住收复新疆的大臣人名。

2.知道邓世昌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掌握甲午中日战争起止时间。

3.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4.理解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

_____、____为达到_____________的目的,承认阿古柏政权,实际上成为英、俄两国阴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罪恶工具。

2.经过:

1876年,_____讨伐阿古柏,收复除沙俄强占的__________新疆全部领土。

3.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_____。

思考:

P14英、俄两国为什么要承认阿古柏政权?

说说清朝官员中的两种主张谁对错?

为什么?

P15怎样评价左宗棠的功绩?

二、黄海战役中的邓世昌

1._____年,_____发动侵华战争,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甲午中日战争”。

2._____舰队在黄海海面与日舰遭遇,致远号管带_____下令开足马力撞向吉野号,全官兵壮烈牺牲。

思考:

你知道日本为何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吗?

结合P16地图看看“甲午中日战争”包括哪些战争?

3.1895年,日军进攻北洋舰队基地_____,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思考:

甲午战争中中国有没有战胜的可能性?

中国为何会战败?

三、《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1._____和_____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2.条约内容:

割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赔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危害:

中国丧失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前严重。

4.____________________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反抗日本统治,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

思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历史上都有哪些史实来证明?

结合当前台湾人民正在进行的反“台独”斗争,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阅读P18小字史实并看时局图说说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最终的危害是什么?

 

【点拨释疑】

1.阅读教材15-17页内容、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光绪帝

(1)材料中的“此日”是在哪年?

“公”指谁?

 

(2)他为何能赢得“天下泪”?

2.P19学习测评1、2并完成P17议议。

 

【达标检测】

1.19世纪60、70年代,在我国西北边疆大肆扩展势力的主要西方列强有(    )

A.美国、英国B.法国、英国C.俄国、英国D.美国、俄国

2.曾率军收复新疆,也曾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人是()

A.李鸿章B.曾纪泽C.邓世昌D.左宗棠

3.“镇远号”是中国北洋舰队的旗舰,北洋舰队覆没之时落入敌手,后来其铁锚一度陈列于日本军事博物馆,受尽侮辱。

北洋舰队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B.威海卫之战C.黄海战役D.旅顺港之战

4.19世纪40到90年代以来,外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5.在近代史上,列强正式取得在我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特权以及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深入到中国内地的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天津条约》

6.《时局图》揭露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蛮行径。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最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D.甲午中日战

【盘点提升】

说说《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危害。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目标呈现】

1、记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组成八国联军的国家。

2、讲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故事,知道八国联军抢掠北京的罪行。

3、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的影响。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八国联军侵华

1.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

  

2.义和团和清军(抗击八国联军的事迹):

在__________、__________车站围歼侵略军。

在天津__________火车站激战,在北京,__________率领义和团攻入__________租界。

3.清军将领__________最后牺牲。

思考:

P20义和团为何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从义和团的斗争口号中你还能看出什么?

从义和团和清军联合作战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1.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对北京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

思考:

对此,我们应该怎么做?

二、《辛丑条约》

1.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义和团翻地爱国运动失败了。

思考:

失败还有原因吗?

这场运动有何意义?

2.《辛丑条约》时间:

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1国签订.

主要内容:

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禁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拆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危害:

极大地___________________,严重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陷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渊。

思考P23议议:

《辛丑条约》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危害?

【点拨释疑】

阅读教材20—23页,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庚子国变记》:

8月4日,黎明,北京城破,夷兵从广渠门、朝阳门、东便门攻入,进驻郊坛。

城中禁军溃散,空无一兵。

……16日,皇上从西直门逃出,日暮抵达昌平县贯市。

皇上和太后已整整一天粒米未进……10月26日,到达西安……

(1)材料中的“庚子”指哪一年?

“国变”是指哪一次战乱?

 

(2)在这次战乱中,侵略者对北京犯下了哪些暴行?

 

【达标检测】

1.P241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是为了镇压:

A.林则徐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D.义和团运动

2.“落后就要挨打!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请你说说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签订以后,居住在北京东郊民巷的居民都被迫举家搬迁。

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B.修建教堂C.设使馆D.开办工厂

5.P242以下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清政府赔款最多的一项是

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6.《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相似的一项是

A.都索取了大量赔款B.都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

C.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D.都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盘点提升】

义和团真神勇,扶清灭洋把帝反。

公元一九零零年,清朝与敌开和谈,次年《辛丑条约》签,权益损失实空前,赔偿白银四亿五,海关税务做担保,大沽炮台被拆除,京山铁路洋兵驻,东交民巷建使馆,日后不许把帝反,清朝从此入深渊。

 

列举19世纪40到60年代以来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说说中国的民族危机时是样一步步加深的?

从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对此,我们应该怎样做?

 

第5课洋务运动

【目标呈现】

1.理解洋务运动的目的、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

2.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口号、兴办的主要军用和民用工业;

3.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洋务派的产生

1.(目的:

)为了_______________,实现____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

2.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______为代表,在地方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3.(起止时间:

)从19世纪_______________年代到______________年代,他们掀起了洋务运动。

思考:

P28从洋务运动的目的看出当时中国处于怎样的时代背景?

洋务派是怎样形成的?

何为洋务?

对于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我们该怎样评价?

二、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

(一)口号、内容

1.(前期: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洋务派提出“_______”口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2.(后期: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又打出“_______________”的旗号,兴办了一批为军工服务的民用企业。

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张之洞创办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

P29看看洋务派创办的军用和民用工业图片及文字阅读你觉得它们有何特点?

3.洋务运动过程中,洋务派还兴办了_______________等一批新式学堂,选送了几批_______________,还筹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支海军。

4.(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客观上刺激了中国的_______________产生和发展。

洋务运动是中国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点拨释疑】

1.P31学习测评及阅读下面这段材料

洋务派认为:

“中国………不能及。

”因此,他们谋求富强之道,只是学习西方先进的制枪制炮技术,建立军事工业,建立近代化国防,而没有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1)你对洋务派的看法怎么评价?

(2)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洋务派除李鸿章外还有哪些为代表?

 

(4)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的主张是什么?

 

(5)你觉得该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达标检测】

1.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

①解除内忧外患②实现强兵富国③发展国内经济④维护清朝统治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历史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奕訢④曾国藩⑤李鸿章⑥左宗棠⑦张之洞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⑥⑦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

3.下列不属于洋务派兴办的军用工业的是()

A.安庆内军械所B.轮船招商局C.江南制造总局D.福州船政局

4.下列属于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企业有()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江南制造总局③开平矿务局④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5.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对这句话理解最为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一无是处B.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C.洋务运动劳而无功D.洋务运动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目的

【盘点提升】

朗读歌谣:

洋务运动新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洋务派,兴工业,办工厂,建海军,

开学堂,“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客观作用不能忘。

 

第6课戊戌变法

【目标呈现】

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

2.识记“公车上书”时间、内容和维新派创办的刊物、政治团体;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预习热身】

阅读教材正文,标注带数字的问题并勾划知识要点,填空处加双横线。

带括号的问题进行补充。

思考在预习后解决。

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背景):

随着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人物):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__________维新派。

3.维新变法活动:

(1)(序幕:

)公车上书(直接原因:

)1895年,______________传来。

(时间:

)______________年,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合在北京参加______________的1300多名来自各省的举人,联名上书______________,(内容:

)反对______________,请求______________。

史称“______________”。

(影响:

)打破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

(2)(发展:

)(刊物:

)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创办《_________________》(后改名《_________________》),(政治团体:

)建立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