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51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浅析《小团圆 》中的九莉形象.docx

12浅析《小团圆》中的九莉形象

 

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升本)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析《小团圆》中的九莉形象

 

所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所属年级:

2012年春

学号:

**************

******

所属站点:

徐州市沛县教师进修学校

 

内容摘要………………………………………………………………………………………………

关键词…………………………………………………………………………………………………

一、《小团圆》的主要内容。

………………………………………………………………………

二、张爱玲创作《小团圆》的艰辛历程。

…………………………………………………………

三、《小团圆》的惊人面世。

………………………………………………………………………

四、《小团圆》中女主人公九莉的凄惨经历。

……………………………………………………

五、《小团圆》的女主人公九莉是作者张爱玲的影子。

…………………………………………

六、《小团圆》中盛九莉是张爱玲的真实再现。

…………………………………………………

七、九莉的爱情轨迹。

………………………………………………………………………………

八、因为爱,九莉走进了《小团圆》。

……………………………………………………………

九、因为爱,九莉走进了张爱玲的心里。

………………………………………………………

结论……………………………………………………………………………………………………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浅析《小团圆》中的九莉形象

[论文摘要]本篇论文首先从作家张爱玲的遗著《小团圆》的简述中,引出女主人公九莉的人生概况。

接着从张爱玲几易其稿,又几度欲销毁到她逝世后的2009年的“违规”出版,再现了《小团圆》面世的艰辛历程,也点明了张爱玲钟情此作品的真正原因。

论文重点从九莉凄惨的人生经历,透析女主人公九莉身上张爱玲的影子;从九莉的爱情轨迹解读了九莉对邵之雍的真爱,对生活的不屈不挠都是因为九莉对爱情的执着,对生命的坚毅让九莉走进了《小团圆》,正是因为九莉是张爱玲的真实写照,作家张爱玲才让九莉走进了自己的心里。

张爱玲钟爱《小团圆》,旨在向世人证明:

九莉和自己一样对真爱都有着无限的期待,“因为爱过,所以慈悲。

因为懂得,所以宽容。

”正如张爱玲言,“这是一个热情故事,我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

[关键词]浅析小团圆九莉形象

正文

一、《小团圆》的主要内容。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自传体小说,九莉是她本人在小说中的形象。

小说一开始,九莉在香港大学应考;继而太平洋战争爆发,九莉又回到孤岛上海,和姑姑楚娣合住公寓,开始了写作生涯。

从幼年传统家族与新旧时代冲击中的争斗、观念相炯的父母笼罩的阴影,到读书时女子高中不一样的同学、战时人与人剑拔弩张的危机感,无一不在她的生命中烙下印记,并开出繁盛的语言。

作家九莉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与惊人的记忆。

在此期间,她这种特殊的文采,吸引了邵之雍,同时也让22岁的九莉不顾一切地,爱上了这个被说成汉奸的有妇之夫。

经历了与邵之雍那场未果的婚姻;大陆解放后,九莉辗转美国,漂泊了一生。

二、张爱玲创作《小团圆》的艰辛历程。

《小团圆》是张爱玲最为钟情之作,她曾一度欲销毁,是一篇自传体小说。

她长期独自生活,自言不熟悉政治。

可内心忧虑又引起风波,她听取了好友宋淇的意见,开始着手修改,这一改就是20年,直到1993、1994年,她仍与宋淇通信,在讨论这本书的修改。

而《小团圆》不能发表,对张爱玲打击很大,她几乎放弃了小说的写作。

晚年独居在美国的张爱玲,发了疯似地反复写自传。

凝聚心血的《小团圆》未能发表,似乎成了她心头一块放不下的沉石。

自进入90年代,张爱玲的精神每况愈下,总感觉自己随时都要和世界永别。

于是1992年3月12日,她在给宋淇的信中,附上了遗嘱正本,“所有遗产赠给宋淇与邝文美夫妇;遗体立即火化,骨灰撒在任何无人居住的地方。

随后在附随的信上张爱玲还提及“《小团圆》小说要销毁”。

 三年后的1995年,张爱玲被发现在美国的公寓内孤独死去,她的书桌上还摊开着一直未予发表、反复修改的《小团圆》。

张爱玲在美国洛杉矶孤独去世。

她的遗物,是40个装满文稿、书信、证件与生活用品的箱子。

这些遗物飘洋过海,到达她指定的继承人——在香港的宋淇夫妇。

宋淇在次年也匆匆离世,据其子宋以朗的叙述,邝文美迟迟没决定《小团圆》的去向,患得患失,只把手稿搁在一旁。

到了2007年,她也去世了,并未对《小团圆》有交代。

就这样,这三人把《小团圆》的难题留给了宋以朗---一个与自己“不相关”的出版人。

三、《小团圆》的惊人面世。

皇冠出版社1993年出版了张爱玲的系列文集。

到第15本时,恰逢张爱玲去世,预告就去掉了。

宋以朗决定冒险出版《小团圆》,他把根据写在了前言中,“当年若非宋淇把关,指出胡兰成与台湾政治情况的问题,《小团圆》早已在1976年发表了。

既然这些问题在今天已不再存在,我便决定直接发表当时的原稿,不作任何删改。

《小团圆》由此与公众见面,迟到了33年,阴差阳错,令人惊叹。

 1995年2月23日,台湾香港陆续出版了《小团圆》,内地版虽然4月8日发售,但许多人已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港版,这本书引起两岸三地的齐齐震动,宋以朗迅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2009年的4月,《小团圆》才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有点儿神秘又有点儿兴奋,《小团圆》的女主角——九莉,她是张爱玲本人的写照。

九莉具备特殊的文采,因此吸引了邵之雍,一如张爱玲因文章吸引了胡兰成一样,正如他们的初相遇。

盛九莉和邵之雍的故事原是她张爱玲自己和胡兰成的故事,但读起来,却不像看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经历那般强烈和忧怨,张爱玲的叙述给我感觉有些淡然,是无奈后的释然?

还是彻底的心意灰冷?

她像写别人的故事一般,有了几分超然。

四、《小团圆》中女主人公九莉的凄惨经历。

《小团圆》中,九莉本来已通过了伦敦大学的入学考试,可是却赶上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她被迫放弃远赴伦敦的机会,而选择了香港大学,在香港她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无奈毕业前夕香港却沦陷了。

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

什么都没有了!

其实,这便是张爱玲本人的真实经历。

对于这件事,她却只轻轻地说:

“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

……我应当有数。

”也许我们都无法体味这种苦楚的滋味,她选择了并懂得了接受,张爱玲便是这样,她的傲慢撑起了她自己,经历了坎坷和磨难。

张爱玲晚年的不近人,无情,与亲友不往来,母亲死也不去奔丧,我觉得与这些长久积淀的委屈有关。

(袁琼琼)这和九莉梦幻般的结局都可用“凄凉”二字代替。

五、《小团圆》的女主人公九莉是作者张爱玲的影子。

《小团圆》的主角盛九莉,相貌性格和经历遭遇和作者本人无异,连生日也注明在中秋节后两天,生肖和星座完全雷同,你不对号入座都不可能。

恳请她避嫌虽然出于好意,其实迹近枉作小人,就像人家已经摆明车马跳脱衣舞,没理由苦口婆心规劝强饭加衣──对不起,说得坦白了一点。

(迈克)

《小团圆》之所以让人惊奇,是因为与一贯所知道的张爱玲有差距,不单是写作层面的差距,也是内在思想的差距。

那个冷看世情淡,聪明机智,骄傲自持的张爱玲,怎么会变成《小团圆》里的多疑,委屈,小妇人似的总是说不对话作不对事的“九莉”呢?

《小团圆》里看到的九莉,真的是非常之谨小慎微,这本书某种程度便成为张对自己的辩护书。

她在对母亲辩护:

其实我不是那样;对姑姑辩护:

某某事你误会我。

许多段落她写自己莫明的被讥嘲冷待,之后才又写出那完全与她不相干,只是当事人误解。

然而在她的人生里,确实承担过这些,而从来也无法辩驳。

九莉快三十岁的时候在笔记簿上写道:

“雨声潺潺,像住在溪边。

宁愿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

”他走了,留下她独坐窗边眼中浸满泪水,眺望远方望不尽的迷茫。

她是最不多愁善感的人,抵抗力很强。

事实是只有她母亲与之雍给她受过罪。

盛九莉即是张爱玲,邵之雍亦是胡兰成。

这是张爱玲前半生的故事,这是她与他的爱情故事。

六、《小团圆》中盛九莉是张爱玲的真实再现。

(一)人生初遇时

在某一个晚上,那些女主人公九莉外出回家,“归途明月当头,她不禁一阵空虚。

二十二岁了,写爱情故事,但是从没恋爱过”。

然而正是一个有妇之夫----邵之雍闯进了她的生活,抑或说,就在张爱玲生命最美好的年华里,就在她冷眼看着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在她像任何一个女子期盼着自己的心上人的时候,一个风流倜傥的才子胡兰成,闯进她年轻的不经世事的情感世界里,在她那荒漠已久的心灵沃土里,滋润出一片绿油油的春意,她是天生没有政治意识的人,相信超越政治的爱情,为了爱情可以放弃一切,可以奋不顾身,于是糊里糊涂地陷入了情惘。

当然这个情网惘是两个人共同编织的,虽然两个人结起的时候,心思并不完全相同。

她是不懂政治的,她没有看重胡兰成是个闯荡政坛的人,她看重胡兰成的恰恰是他政治以外的人心与文心的聪明天分。

张爱玲借九莉的嘴说出,她一直觉得只有无目的的爱才是真的。

她看上的是胡兰成这个人,至于他的政治立场,她是不过问的,爱得纯粹,爱就是爱,不为别的。

(二)原来在这里

A、邵莉之热恋

邵之雍揽着九莉坐在他的膝盖上,寂静中听着别处无线电里的流行歌曲。

他揽着她坐在膝盖上,脸贴着脸,此时她心里只有安稳只有永远。

九莉去找过邵之雍。

她临走那天,他代替答复的沉默竟然已经是回答了她。

她还能怎样,等有一天他能出头露面了,回来和她团圆?

“那痛苦像火车一样轰轰隆隆一天到晚开着,日夜之间没有一点空隙。

一醒来它就在枕边,是只手表,走了一夜”。

她听到戏中的声音像之雍,立刻眼睛里汪着泪水,不需要反应,不需要回想,只是0秒内便可刺痛,哗地那扇门破了,那扇她在努力关上的一扇埋葬感情的门。

B、张胡之爱恋

张爱玲不过陪胡兰成多走一段路。

张爱玲心里也清楚自己与胡兰成的爱情之船随时会靠岸,船里的人也会上岸。

胡兰成也写过传记,张爱玲也是只属于那书里女人们的几分之一,而在她的真爱年岁里,胡兰成确是她的百分之百。

这是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

很快,胡兰成便在别处有了其他女人。

正如张爱玲所言:

“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张爱玲不顾虑那么多,只在乎她与他曾有过的感情。

(三)昨夜之星辰

后来,九莉仍旧写信给之雍,由长信到“只隔些时写些敷衍的便条”。

后来,她寄钱给他。

后来,她从来不想起之雍,不过有时候无缘无故的那痛苦又来了。

后来,她再看到之雍的著作,不再欣赏了。

晚年后的梦中,时常和着《寂寞的松林径》音乐,那“青山上红棕色的小木屋,映着碧蓝的天,阳光下满地树影晃着”。

“之雍出现了,微笑着把她往木屋里拉,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

”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即可成了昨夜星辰。

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

C、《小团团》是张爱玲的终生期盼。

《小团团》所展现的盛九莉和邵之雍的爱情故事,“这是一个热情故事,作者张爱玲想表达出爱情的万转千回,完全幻灭了之后也还有点什么东西在……”张爱玲的话。

在她心目中,九莉与邵之雍的散场,在她心里留下了虚幻的,愿望中的小团圆。

小团未圆……

 曾被张爱玲在遗嘱中要求销毁的小说《小团圆》,在她过世14年后,由台湾皇冠出版社“违规”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这难道不是大团圆吗?

《小团圆》号称是张爱玲浓缩毕生心血的巅峰之作,以其一贯嘲讽的细腻工笔,刻画出她最深知的人生素材,与读者见面应是她内心的期盼。

七、九莉的爱情轨迹。

《小团圆》中对爱情生活大胆、冷酷的描写,被读者直呼超过张爱玲之前的任何一部作品。

有读者推测,书中的电影明星蓝山其实是以当年上海某知名导演为蓝本创作的;书中的女编辑文姬影射的则是张爱玲的好友、知名作家苏青;而女主角九莉的生日日期甚至在婚书上所写的话都与张爱玲本人的相关资料一模一样。

小说中,女主角九莉有过三段恋情,除了邵之雍,还有一个燕山——此人后来被读者认为原型是导演桑弧。

根据小说中提到的情节,有读者对比《对照记》和《私语》,认为《小团圆》证实了张爱玲曾在美国堕胎,而胡兰成则和她的闺蜜苏青有过私情。

八、因为爱,九莉走进了《小团圆》。

《小团圆》中的九莉始终微笑不语,那是怎样的女子,因为看了之前的相关报道,书如张之自传,便自觉地看到九莉便是张爱玲。

其间的女子沾着俗世欲尘,但从张的笔迹循去,却都是几个辛苦浮沉于红尘的萧淡女子。

蕊秋、楚娣、九莉,甚至小康、翠华。

九莉分别从蕊秋和楚娣身上汲取了独立的性格及读懂人世的方法,与她们相处,便是一种性格逐步修正的过程。

但九莉近于楚娣,而远于蕊秋。

盛家和卞家合力完成九莉适宜的人情世故,也造就了她行素自由、随心处事的性格。

一切都自然如山山水水,九莉如此清透,结合着世故俗嫌的清透冷冽。

一切的美、亲情都带着丝丝若隐若现的人情血丝,而九莉似乎天生便惠悟并游刃其间。

九莉,宠辱羞喜之中--微笑,不语;惊涛骇浪的骨痛--微笑不语。

这个女子,晶莹的眼睛里,有着看不见的历世之心,熟谙人世人情之浅污混浊。

不惊不澜,宛如一潭清澈的池水,望之清浅莹如月,探之则惊于前见。

轰轰的轰炸机下,她有丝丝欢喜,想:

就一直这样好了。

九莉放眼望去,一切破坏皆成自然,似更符其心。

邵之雍,蕊秋,唯一的两个能够给她刺痛的人。

那是因为爱,到底九莉还是可爱,有爱的,否则她便可称十莉了。

二叔打她耳瓜子,幽闭她,却伤不到她。

九莉说:

二叔怎么能伤害我呢,我并不爱他。

不愿多说邵之雍,一个总以为一切美好都是为他准备的人,对美好无赖无限索取的人,穿着皇帝新装的人。

“《小团圆》与其他的小说不同,这是她的故事。

一旦动笔,恰如洪水决堤,无法再停笔下来。

所以,当我父亲建议她作主角设定上的改动时,她宁可不出版,也坚决不改动。

”宋以朗说。

在这之后,张爱玲也担心人们对“张胡之恋”的兴趣,会冲淡作品本身的文学价值,考虑要销毁这部小说,但却迟迟不忍心自己动手。

九、因为爱,九莉走进了张爱玲的心里。

九莉不是张爱玲,九莉又是张爱玲。

九莉的凄楚,如果就是张爱玲的凄楚,上天啊,你怎么这样巧合!

( 一)、经济自立,谈何易

有道是再显赫的家世,也终有一天落花流水春去也。

家道中落,世道艰难,遇到自私的父母,孩子们也只好认了命。

九莉便是这样。

九莉在很多时候,体会到的酸楚,就是经济困顿的酸楚。

九莉因欧战留洋不成,改到香港念书,港币三对一,九莉觉得钱花得不值。

最后一年补课,由牛津剑桥伦敦三家联合招考的监考人自己教,学费“贵得吓死人”。

祖辈打下的基业,子孙辈想守住也难——二叔吸鸦片养女人,二婶、三姑远渡欧洲过自己的生活,连孩子上学都顾不上。

九林到底没能接受更多的教育。

九莉暑假不回去,是为“省下一笔旅费”。

宿舍不能为九莉一人单开,随亨利嬷嬷去修道院,教修道院小学两个小时英文,换取免费膳宿的待遇。

二婶住香港最贵的旅店,自己只好住修道院“装穷”。

也是挺尴尬的。

安竹斯先生寄给的八百港币,九莉就觉得是一张“生存许可证”。

蕊秋把它输掉了,九莉有切肤之痛。

不仅仅因为,安竹斯的这八百港币九莉拥有所有权、使用权,更重要的是,九莉需要这个钱。

“我不觉得穷是正常的。

家里穷,可以连吃水果都成了道德问题。

”九莉认识邵之雍后,这样坦白。

九莉靠写稿赚钱。

写得不够多,出书也只有初版畅销。

又不愿滥写,挣钱很有限。

邵之雍每晚坐到七八点钟,九莉往往也不能留之吃饭,便是钱少的缘故了。

蕊秋曾经告诫九莉,要能谋生,要能自立。

可是自立谈何容易?

未成年的九莉、九林必须依靠父母;成年后的九莉、九林要讨生活,也要经受怎样的磨练和煎熬。

就是蕊秋和楚娣,不依靠祖先遗产,又如何有稍觉体面的生活?

都道张爱玲爱钱,从九莉的生活来看,衣食住行,每一分钱都少有乱花的,而每一分钱都来之艰辛。

要写稿卖钱,交公寓租金要吃饭,要攒钱还账。

暮年,跟弟弟有了联系,张爱玲也只能说爱莫能助。

不是太冰冷了,而是太贫穷了。

富人家一掷千金,是不知道清苦之士人穷气短的。

( 二)、母爱遗失,在何方

九莉是崇拜自己的母亲的。

九莉画小人,画中的成人永远像蕊秋,纤瘦,尖脸,铅笔画的八字眉,眼睛像地平线上的太阳,射出的光芒是睫毛。

她觉得母亲美丽。

蕊秋第二次回国时,九里觉得母亲比以前更美了。

有一件最普通的女装,母亲穿着,九莉觉得“娇俏幽娴”。

母亲高兴的时候,九莉觉得笑声是“温暖羞涩”的。

和母亲相比,九莉为自己的容貌而深深自卑。

正因为如此,母亲的一举一动,九莉才那么在乎。

九莉不在乎父亲,她不能不在乎母亲。

是她母亲在着意她,着意塑造她。

到欧洲留学,也是母亲的意思。

九莉在这段时期,也是按着母亲的意思要求自己,唯恐母亲对自己不满。

蕊秋不但不觉得九莉漂亮,有时还觉得九莉较笨。

做错一件事,要听两车话:

“你有些笨的地方都不知道是哪里来的,连你二叔都还不是这样。

”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教她要自立,十六岁时,大约因为经济关系,也有过动摇,想到趁她年轻,“嫁掉你”。

九莉诧异,也不无痛苦。

九莉不止一次当着母亲的面说,将来自己挣钱会还二婶的。

九莉也曾想跳楼,让母亲知道自己花了她的钱,拖累了她,自己真的过意不去。

“让地面重重摔她一个嘴巴子。

”这不是母女之间的爱,这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计算。

十七岁的九莉生病,几天发烧而不退,她正为榻边放了呕吐用的小脸盘抱歉,接着听到母亲的盛怒:

“反正你活着就是害人,像你这样只能让你自生自灭。

”这不是爱,这是九莉感觉的“诅咒”。

总是血肉相连的爱意过淡,只剩下冰冷的难以推卸的责任感。

反正,她自己的事永远是美丽高尚的,别人无论什么事马上想到最坏的方面去。

二人早就有了隔阂。

母亲要和自己在花园散散步,在九莉,都是意外的事。

母亲时常的回答是“我不喜欢你这样说,好像我是另一等的人,高高在上的。

”可是做母亲的,没有想过女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九莉强忍着邵之雍的冷嘲,把积攒下的二两黄金还给母亲,“那时候二婶为我花了那么多钱,我一直心里过意不去,这是我二婶的。

”蕊秋不要,流泪说;“就算我不过是个待你好过的人,你也不必对我这样。

”蕊秋坐在那里拭泪,九莉感觉自己应该觉得心乱,事实是“一点感觉没有”。

当九莉一门心思攒钱省钱要还母亲钱,我就觉得九莉收到的伤害实在太大了。

父亲、舅舅,都不在九莉内心深处,哪怕是九莉被击打,被关闭,那是因为九莉觉得自己与父亲已经没有什么关系。

真正的关联,还是自己曾经寄予其腹内的母亲,也还因为也只有母亲是有一点放不下她的。

蕊秋第一次回国,九莉是幸福的。

蕊秋让她和弟弟自己挑选房间和书房的颜色,这就是一种民主,家庭内部的民主;也是一种爱。

九莉选了深粉红色,隔壁书房漆海绿,四楼阁楼式的屋顶是倾斜的,窗户狭小,光线阴暗,可是她喜欢,“像童话里黑树林的小屋”。

第一次蕊秋回国,曾经亲自给九莉画眉毛;第二次回国,也曾替九莉梳头,梳成“横云度岭式”,九莉当成宝贝似的。

这些,表达的也是一种爱。

她打扮的是女儿,也是她自己。

蕊秋不愿意表达对孩子的亲昵。

自蕊秋回国,她和九莉唯一形体上的接触,似乎也是环境使然,不得不尔。

那年,九莉九岁,过马路。

蕊秋交代九莉怎样横过马路,可临了还是有点不放心。

蕊秋一咬牙抓住九莉的手,在车缝里穿过南京路。

九莉感到了蕊秋刚才一刹那的内心的挣扎,深觉震动。

其实,父母与孩子间的肌肤之亲,恰是爱意的最充分表达、最直觉依赖。

父爱,偶一有之;母爱,于九莉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利息太高了。

 (三)、亲情弥离,何滋味

为什么不管母亲叫妈妈,偏只喊二婶?

不仅仅是打小过继给大伯那样简单。

蕊秋回国,笑对楚娣,对九莉喊自己二婶很满意,很担心九林大喊妈妈。

蕊秋为什么不愿意自己的儿女喊妈妈?

九莉中学毕业的时候,蕊秋二次回国。

被后娘打,被父亲打,被父亲关押,可以想见九莉心中的屈辱。

九莉并不指望从父亲那里得到更多,但是得到如此待遇,会使九莉本就淡漠亲情的内心,变得更加淡漠。

与弟弟,似乎也是血缘多于感情。

弟弟被打被罚,九莉没有同情,只是恨他不争。

而弟弟不明所以,就姐姐在蕊秋那里未回家过夜事,九莉很气愤,表面劝说自己弟弟只是措辞不知轻重,实际怀疑弟弟冤枉她、不信任她,怀疑弟弟为虎作伥诬蔑她。

在更早写好的《雷峰塔》里,张爱玲把琵琶的弟弟沈凌写成肺结核,十七岁时不治身亡,也是一种虚构的发泄。

对父亲,远远地望着;对母亲,有希冀又不敢希冀;对三姑,小心地经营着;对弟弟,若即若离。

在九莉的身边,谁是她可以毫无顾忌的倾泻对象?

谁是她飘摇风雨时的一堵墙?

谁又可以使她可以倾其所有地付出?

 (四)、苦涩泪水,为谁流

九莉流泪的次数不多。

知道安竹斯先生被炸死,九莉正在洗袜子,稍后,“抽噎起来,但是就像这自来水龙头,震撼抽搐半天才迸出几点痛泪。

这才知道死亡怎样了结一切。

”九莉并非对老师生有爱意,是九莉觉得受人馈赠,一直未有机会说明谢意。

九莉未必是对一个生命多么珍惜,多么看重;也许她只是不想亏欠一个人太多,至少,心情上的表示还是不可缺少的。

这至少使九莉受人恩惠之后,将长时间地心存负疚之感。

蕊秋跟乃德离了婚,清了手续,再到欧洲。

九莉和九林都是淡淡的,并没有依恋。

三姑因为九莉被关起来,前去向二叔要人,遭到二叔殴打,眼皮上缝了三针。

九莉流下泪来。

这是一种感激,也是一种身世黯伤。

亲情虽远而近,虽近犹远。

九莉觉得一生受母亲和邵之雍的伤害最大。

母亲临终想见一见九莉,九莉没去。

这样的情境不正是张爱玲所经历的吗?

但是,九莉大约是不想再见到自己成长中的几丝阴影而已。

九莉没见过的那只玉瓶,更是伤害了九莉-----“我们上一代真是对我们防贼似的。

”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亲情而有这样重重的防范,那还是亲情吗?

九莉的心冷了,也变硬了。

( 五)、爱情之花有几朵,昙花能开几春秋。

女主人公九莉二十二岁了,“写爱情小说,但是从来没有恋爱过,给人知道不好”。

九莉于爱情其实是期待的。

就在这样的期待心情下,邵之雍来了。

邵之雍写评论,说九莉写得好,九莉就想着把他从监牢里救出来。

邵之雍说九莉“脸上有神的光”,这赞语足以使一个姑娘怦怦心跳。

几天后,九莉就崇拜起邵之雍来。

邵之雍走后一烟灰盘的烟蒂,九莉都捡起来,收在一只旧信封里。

有一张得意的照片,唯一的一张,邵之雍喜欢,九莉就送了他。

邵之雍第一次吻她,九莉感觉到一阵强有力的痉挛在他胳膊上流下去,就得出“这个人是真爱我的”这样的结论。

邵之雍说“我们永远在一起好不好”,九莉问起他太太,邵之雍说可以离婚。

这时,九莉就考虑邵之雍可能没有离婚、结婚所必须的钱。

九莉说现在不想结婚,过几年去找他。

邵之雍两周不来,九莉希望突然而来的爱情圆满结束吧——留有足够美好的回味也就足够?

但九莉无论如何还是觉得怅惘——自己还不能主宰一份自己想要的感情?

九莉会为邵之雍消瘦?

九莉觉得邵之雍的眼睛“真好看”,觉得邵之雍像六朝的佛像,觉得跟他在一起,“高兴得像狂喜”。

一起坐着听流行歌,九莉觉得过了童年就没有这样安乐过。

两人在阳台上亲热,九莉怀疑是不是真的。

邵之雍吻她,九莉觉得像只小兽在溪边顾盼,时而低下头饮水。

九莉又狂热地喜欢着邵之雍多产的散文,又觉得他的演讲比他的文章还要好。

九莉完全没有了自己,或者自尊。

她愿意为他变得很低很低。

慢慢地,九莉知道邵之雍有很多女人。

他的从前,九莉认为有很多有情调的故事;他的现实也不缺乏女性。

慢慢地,九莉知道邵之雍对女人太博爱,较富幻想,到处留情。

令九莉感到一丝凉意。

九莉以为“总不至于”的事,一步步成真。

九莉听邵之雍谈小康,一面微笑,一面心理乱刀砍出来,砍得人影子都没了。

听邵之雍说一个人能不能同时爱两个人,九莉觉得天都黑了。

因为要跟邵之雍永远在一起,九莉就希望仗永远打下去,环境永远不要改变。

抗战胜利,邵之雍和九莉签订终身,说“岁月静好,现世安稳”这正是抗战即将结束之时,张胡即将别离时互助的话。

可是九莉早就不能安稳了。

邵之雍心里更多的是小康。

九莉的心理发生了变化。

一张单人床,从前并不挤,而今碍手碍脚磕磕碰碰,很多地方都是相抵触的。

不是空间变小了,是两个人的心疏远了,一时或者是永远都不能再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