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教育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503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正教育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养正教育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养正教育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养正教育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养正教育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正教育解读.docx

《养正教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正教育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正教育解读.docx

养正教育解读

前言

文化是一切活动的基础,其实质在于反映人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活动。

教育的本质在于如何继承、选择优秀文化和创新先进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师生活动为主体,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立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和文化氛围的各种活动形式及物质形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一部分背景分析

一、地域自然文化背景:

蒲江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

我校位于鹤山镇大北街44号,学校对面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学校地处文庙,相传文庙有“三桥九洞”等景点,又有“启圣祠”、“明伦堂”等文化建筑。

二、地域人文文化背景:

我校地处县城经济文化中心鹤山镇,原址为蒲江文庙,素有“文庙出人才”之说。

学校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知县李绅文迁建蒲江文庙后恢复的蒲江县学,是蒲江县早期的官办学校,最高学府。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蒲江县高等小学堂,抗日将军李家钰、化学工程学家、中国化学工程学会的主要创办人杜长明即在此就读。

直到现在,学校名称虽几度变换,但以办小学时间最长。

三、学校现有文化背景:

今天的北街小学,是在2010年8月三校整合以后,拥有文庙和广定两个校区的规模学校。

目前,学校占地28705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6183平方米,拥有47个教学班,学生2341名。

学校在岗教职工130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19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市学科带头人1人,县级学科带头人4人,成都市农村优秀校长3人,市优秀青年教师6人,市级各类优秀12人,县优秀教师12人,县优秀青年教师8人,专任教师大专以上学历97人,占89%。

多年来,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以“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优质育人环境,创高效教育质量,创优质品牌学校”、“为每个学生美好童年服务为每个学生美好未来奠基”为办学目标;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让师生享受教育的幸福”为办学理念;以“培养会生活、会学习、会感恩、会健体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创造性的一代新人”为育人宗旨;以“文明、活泼、乐学、创新”为校训。

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践基地”、“成都市文明单位”、“成都市少先队红旗大队”、“成都市德育先进集体”、“成都市‘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成都市绿色学校”、“成都市校风示范学校”、“成都市示范家长学校”、“成都市红领巾示范学校”、“成都市实验教学示范学校”、“成都市体育运动传统项目学校”、“成都市校务公开先进集体”、“成都市校本教研基地校”、“成都市第五、七、八、九届艺术节先进集体”、“成都市国学经典诵读示范校”、县“校风示范校”、“依法治校示范校”等称号。

学校连续多年在全面工作年度综合考核评比中受到县教育局表彰。

是一所充满活力的学校。

四、学生现状分析

古人云: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说过:

“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

”校园文化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无法比拟的。

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宽学生视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致使许多孩子置身于“有爱无教”的家庭环境中,从而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冷漠、懦弱无礼、好逸恶劳等恶习。

有些家庭更是只重智育,漠视德育。

我校在三校整合后,学生来自城镇、城郊结合部、农村,结构复杂,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差别,导致学生在文明礼仪、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形成了较大差异,学生的道德教育缺失成为很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

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社会、有利于社会,能推动社会进步的社会人是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

五、家长与社会需求

蒲江是宋代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魏了翁的故乡,他所建立的鹤山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

一直以来,蒲江民风淳朴、学风纯正,家长、社会对教育非常重视。

“尚德.知礼.勤学”(品德高尚,知书达礼,学识渊博)正是家长社会对北小学生的期望,也正是我校养正教育培养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校选择开展“养正教育”特色建设。

第二部分学校SWOT分析

在对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后,运用SWOT分析法即态势分析法对学校进行全面分析,深入发掘学校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因素,并以此作为制定学校定位的依据:

 

内部能力

 

外部因素

优势(Strengths)

劣势(Weaknesses)

1.学校带头人有远见卓识。

2.办学思路明晰,育人目标清晰。

3.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成果日益显现。

4.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具有很强的合作精神,管理理念先进。

5.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教育责任感,认真负责,能奉献。

6.学校硬件条件较好,教育教学设施基本完善。

1.学校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不是很浓,文化建设工作零散,不具系统和整体性。

2.没有可以鞭策全校师生成长的、十分响亮的文化主题。

3.没有能更加提升办学实力的一个特色教育理念。

4.学校有一个标志,但构思较为简单,视觉冲击力不强,不能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办学思想。

机会(Opportunities)

SO

WO

1.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发展的战略考虑。

3.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历史责任。

4.以文化助推学校发展的第三次“教育浪潮”。

1.充分利用政策扶持机遇,进一步完善学校硬件设施建设。

2.加强社会关系公关,争取更多财政资金支持和社会资金赞助。

3.进一步发挥领导团队的集体优势,增强学校凝聚力,扩大管理效能。

4.进一步加大科研和教师培训经费投入。

邀请专家指导,借力使力,完善学习型组织建设。

1、担起“保护百年历史名校品牌”重任,大胆挖掘学校独有的文化优势,打造优质的基础教育。

2.结合得天独厚的文庙文化、周边地域文化、历代名人大士以及学校本有的文化积淀,提炼出“养正”核心理念。

3.大手笔打造养正特色教育,探索养正教育发展思路,在全市乃至全国塑起一个特色学校之典范。

威胁(Threats)

ST

WT

1.学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虽在同类学校中是佼佼者,但学校文化的建设还不是十分明显。

2.周边学校的发展,让教师和学生压力普遍较大。

3.同类学校的文化特色普遍彰显。

1.制定学校发展战略规划,保持国学教育基地的优势,着眼长远建设。

2.扩大学校展示窗口,整合推广,注重媒体公关,加强学校对外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学校影响力。

3、将当地文化、历史、特色全部整合、提炼,共同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服务。

1.鉴于教育教化人所要达到的本真状态,与国学经典对于师生潜移默化的文化滋养同出一辙,重点推出“养正立人”的校训,以此彰显教育理想。

2、为实现从历史名校到现代名校的跨越,总结出“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的办学理念,用心智为再创蒲江北街小学百年辉煌奠基。

3.加强学校文化的推广力度,提出“兴学承古韵,养正至大成”的文化主题,以此帮助师生、大众更好地关注与理解养正文化。

第三部分理念框架

一、核心理念:

养正。

二、基本理念:

1、学校精神:

勤勉、协作、持恒

2、校风:

唯新、和谐、大气

3、校训:

养正立人

4、教风:

正己、敬业、精艺

5、学风:

尚德、勤学、健体

6、学校形象定位:

诗书成趣,正气澄明的书香校园

7、学校愿景:

特色彰显,底蕴深厚的精品名校

三、治学理念 

1、办学理念:

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

2、办学目标:

扬养正文化,育品正学生

3、育人目标:

知书达礼的品正学子

4、师资目标:

德厚艺精的学行良师

四、文化理念

1、文化主题:

兴学承古韵,养正至大成

(备注:

养正达道,自然大成)

2、誓词:

①教师誓词②学生誓词

第四部分理念诠释

一、核心理念

(一)定义: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经营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是一切办学行为的逻辑起点,是学校文化的灵魂。

(二)北街小学的核心理念是:

养正

(三)阐释:

一、“养正”的含义:

养正:

指从童年开始,就要施以正确的教育。

【出自】:

《易·蒙》:

“蒙以养正,圣功也。

“养”为涵养,身心修养,文化修养,它或者是吸收积淀,或者是潜移默化,或者是氛围熏陶,或者是实践体验;“正”为正直,正气,祛邪扶正之意,是一种价值取向,一种精神追求,它指向的是优秀的道德素养,深厚的文化底蕴,开拓创新的精神。

二、以“养正”作为核心理念的缘由

(1)“养正”彰显了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脉络

孔子哲学思想,夫子之道:

“忠恕而已矣!

”“格物至知,意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修身,修身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渊源,已将“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心中,无论历史演变,流风史叙,都改变不了这一理想诉求和道德张力,这也是中华文明巍然屹立于世的不朽神话。

(2)“养正”展示了学校地域文化特征

蒲江始建于公元554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宋代理学家魏了翁和抗日名将李家钰的故乡。

蒲江历史悠久,公元前4世纪,秦王朝灭巴蜀,在蒲水流域,设置蒲阳县,汉代撤蒲阳县归临邛县。

公元554年(西魏恭帝拓跋元年)建置为广定县。

公元601年,隋文帝仁寿元年更名为蒲江。

县治所原置城北里许地,明太祖洪武中移治于今鹤山镇址。

蒲江县文庙大成殿建于蒲江县城东街,毗连东门。

据《蒲江县志》记载:

“蒲江县文庙建于明朝洪武年间,原于县署之南。

又在清朝康熙34年(1695年)迁于东街新建,又于乾隆22年(1757年)及嘉庆25年(1820年)重修完竣。

”其庙与东街交界处,建有高大的石屏墙一通,全部系青石墩砌成,石墩之间留有空口,石墙上盖琉璃瓦和宝顶脊梁。

长约30多米,厚约80公分,气势雄伟,颇称壮观。

文庙是北街小学的旧址,也是学校的文化渊源,有着养正文化的真实写照,也默默地滋养着、提振着这片土地的“精”“气”“神”。

(3)“养正”反映了学校道德诉求和发展路径

北街小学秉承传统、与时偕行,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传承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严已宽人、先人后已、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德,和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养正”的核心理念贯穿校园,让北街小学师生了解传统国学的无穷魅力,焕发起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学经典、诵经典达到“育人”的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它催人向善、助人增智、促人觉醒,因而从本质上说,教育就是一项“养正”的事业。

将“养正”作为北街小学的核心理念,既体现出教育的普适价值,又契合学校个性化的办学追求。

升华办学哲学,力求以养正传承并积淀文化,用特色孕育孩子幸福人生,使孩子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修身启智,健康成长,俯首芳草地,铸得大乾坤。

二、基本理念

【学校精神】

(一)定义: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形成的、被学校成员认同和信守的价值观念,它同时对学校成员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北街小学的学校精神是:

勤勉、协作、持恒

(三)阐释:

勤勉:

即勤奋、勉励。

对于工作、学习,努力不懈,勤劳不懈。

勤,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养正文化中行健人格的具体体现。

古语有言“天道酬勤”。

激励教师勤勉不懈,诲人不倦;学生学而不厌,勤学不怠。

勤勉是每个人应有的品质,是获取知识、增长才干的唯一通道,失去勤勉态度的人最终一事无成。

勤勉的人,拥有坚韧的品格,相对于艰苦的求知过程,他们更懂得知识的甘甜。

协作:

“养正”有一种道德精神力量,而协作精神便是这种力量的具体表现之一,成为学校团队精神的精髓。

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凝聚集体智慧、博采众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长补短、团结互助,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求同存异,合作互助,共同发展。

这是学校步步提升,交互延伸,朝着目标不断攀升的奥妙。

持恒:

持,坚持;恒,恒心。

就是长久坚持下去。

亦即坚持一定的操守、品行。

持恒,是努力向上、犹言上进的决心和毅力,有恒心的人,相信坚持的力量,他们每天的努力将汇成广阔的知识海洋。

持恒,是教师对事业的专心致志、锲而不舍,是学生对学习的不断努力,超越自我。

在持恒的精神意志的感召下,北街小学秉持“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的办学理念,团结一致,努力进取,对于教育理想,主动而积极,一直执着向前。

【校风】

(一)定义: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包括领导作风、学风、教风以及学校积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学术探索所形成的风气和氛围,它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针、学术追求和管理特色,是师生员工行动的座右铭。

(二)北街小学的校风是:

唯新、和谐、大气

(三)阐释:

唯新:

即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弃旧图新。

学校践行养正教育,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地吸收,而是运用唯新思维、求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不唯书、不唯上,坚持独立思考,敢为人先,标新立异,走出一条具有个性风格的养正教育之路。

唯新不仅体现在具体的行为层面,更决定于行为背后涉及的观念形态、知识准备、品格意志、价值追求等特质。

所以,唯新也是一种勇气,即在学习、工作中敢于发现、勇于创新的勇气,敢于破传统、战权威的勇气。

于是,教师观念求新,树新风,育新人;学生注重知识更新,不拘泥于书本,不满足于师传,勇于尝试,大胆创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和谐:

和睦协调。

既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和家长之间等人际关系的和谐,还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学校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的同步推进,营造和谐的校园生态环境。

学校通过“养正教育”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这股力量能催生活力,促师生无私忘我、积极向上;能生成愿望,让师生发奋图强、奋斗不息;能铸造品牌,使师生团结忠诚、一往直前。

校园流淌着和谐高洁的人文情怀,真正达到了师生民主,教学平等,特色育人,彰显着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人文素养。

大气:

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美德,是一种纳百川、怀日月的气概。

体现为:

从容大方,胸怀坦荡,宽容大度,乐于分享。

养正必养浩然之气,即盛大、刚直、包容的大气魄。

气,“物之原也”,它至大,超越了个体的渺小,无可限量。

教育具有多元性、兼容性,学校也应要具有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的非凡气度,拥有一种大气的胸怀。

大气就是敢于吸纳百家之长、以求克己之短,具有世界眼光和开放胸襟,兼容并包,百花齐放。

学校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大气敢于刚强劲健、不屈不挠;要像大地一样厚实和顺,容载万物、兼善天下。

【校训】

(一)定义:

校训是指学校提出的对学校全体人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理念的具体写照,能概括出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独特气质,文化底蕴,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学术人格和历史责任。

(二)北街小学的校训是:

养正立人

(三)阐释:

养正:

涵养正道。

立人:

(1)立身,做人。

《易·说卦》: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颜延之《又释何衡阳达性论》:

“果两仪罔托,亦何取于立人。

(2)扶持、造就人。

《论语·雍也》: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思想,也是实行“仁”的重要原则。

“养正立人”有两层内涵:

一指自己能够自立于社会,二是要帮助他人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为了生命的和谐与圆融,为了让知识滋养真、善、美的生命,教育必须转变“重利轻人”的知识价值观,走向关注生命的精神价值观,才能是现代教育。

养正立人,不光是为国民经济、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更是关爱生命,关爱人生,为民族立本,为国民立本;养正立人,让师生经过学习实践的过程,变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思想独立、品德优良、知礼守法的社会人。

以“养正立人”作为校训,学校通过各个方面的濡染和熏陶,在自然和真实的状态下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塑造和教化,由此浸入学生的“知、情、意、行”。

学校文化和人性美德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学校文化的润物无声显示出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教而教。

实践“养正立人”,具体从三个方面去规划和落实:

第一,从人的自身成长规律和幸福人生出发,开展“身心”修养的教育;第二,从社会和文化发展对人的要求出发,开展规范师生行为的教育;第三,从人类文明和自然规律对人的要求出发,开展科学文化修养的教育。

北街小学谨守养正文化,坚持育人之本,师生有健康的身心、规范的行为、科学的文化知识,养正之路越走越宽广。

【教风】

(一)定义:

教风就是教师在治学态度、科学研究、教书育人等方面形成的良好风气。

(二)北街小学的教风是:

正己、敬业、精艺

(三)阐释:

正己:

端正自己的思想、言行。

【出自】:

《礼记·中庸》:

“正己而不求於人,则无怨。

古人云:

“师者,人之模范也。

”育人要先育己,正己者方能正人。

“正人先正己”,对于教师来说,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应当“身先士卒,为人师表”,惟此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

教师,要专注于教育,投身于教育,精益求精,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实践中陶冶性情,从而达到功到自然成的教育境界。

作为教师,先正己再正人,善待学生,从做人到做事都能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自身的勤奋刻苦与率先垂范,能给学生以表率作用。

敬业:

指正直拼搏,尽心精业,忠于职守,坚持不懈。

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出自《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

”教师敬业就是要提高业务技能,拓展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教法。

孔子称敬业精神为“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解释“敬业”为: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朱熹曰“敬业者,专心致志以学其业也。

”忠诚教育事业,敬畏职业道德,热爱北小,专心教书育人。

精艺:

精,娴熟,熟悉,精通。

艺,才能,教育教学本领。

即教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而精通专业和教书育人的技能,并不断精益求精。

“精艺”是成为学行良师的理性条件,是培养品正学子的重要前提。

教师精艺集中表现为业务娴熟、身体力行、勤奋耕耘。

教师的能力、知识、经验和个性特质共同构成了他们精艺的内涵素质,并成为胜任教育教学的条件。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

教书育人必须要高标准、严要求,要具有深厚的内功,要精通教学,要不断追求卓越、完美的教书育人技艺。

在教学中,教师践行“精于钻研,敢于创新”的要求,潇洒自如,妙趣横生,旁征博引,学生很快就会被你的才智、才气所折服,从而自觉要求进步。

【学风】

(一)定义:

学风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和遵循的风气,它同样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

(二)北街小学的学风是:

尚德、勤学、健体

(三)阐释:

尚德:

“尚”即崇尚,“德”,即道德、德行,也就是人的品质或品格。

“尚德”是人格完善的基本要求、是人生的基础教育、是人成其为人的必要修炼。

【出自】《论语》: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善”,《易·坤卦》中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做人求学的根本,学生崇尚道德为先,弘扬品行为首,才能人格完备,胸怀广阔,心态平和,与人为善,包容和谐。

勤学:

就是勤奋学习,勤于准备,勤于思考,勤于提问,勤于探索,勤于归纳,勤于总结,勤于交流。

【出自】《东观汉记·桓荣传》:

“荣少勤学,讲论不怠,治《欧阳尚书》。

“勤学”强调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态度,旨在倡导严谨治学、学而不厌、终身学习的风气,做到“海纳百川”。

“勤学”不是苦学,最重要的在于持之以恒。

勤学也要重视方法和效率,它应该是和乐学、会学紧密关联的一个整体。

“勤学”历来被人们认为是个人成才的必由途径。

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问勤中得”等名言警句。

知识的领域无边无涯,被形容成“书山”,被比喻成“学海”。

一个学习的人,想要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掌握成才的必要的知识,就必须勤学。

健体:

“健体”一词是健康的体质和体魄的缩写。

与学习文化知识一样,健康的体魄、强壮的身体是通过坚持不懈的锻炼以及正确的健体习惯而得成的。

健康的身体是工作、学习、生活的前提和基础,是国民素质的重要指标,是学校养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在运动中增强体魄,在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积极进取、勇敢竞争、顽强对抗、承担负荷、战胜艰难困苦和经受胜败考验,能磨砺意志、强健体魄、历练身心,更能让学生品味成功,培养起浩然正气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学校形象定位】

(一)定义:

学校形象定位就是对学校总体形象的框架性勾勒,它是在学校现实形态和未来趋势的结合点上对办学宗旨所作的高度概括,它界定学校在何种范围内进行规划、实施办学活动。

(二)北街小学的学校形象定位是:

诗书成趣,正气澄明的书香校园

(三)阐释:

诗书成趣:

以养正文化为统领,具体进行经典诗文的诵读,学校的人文内涵便会丰富而深厚。

时刻浸润于经典美文、圣贤名训的文化氛围之中,教师坚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素养,不断丰富教育智慧,不断扩展教育视野,实现自我的可持续发展;学生以兴趣为切入点读诗书、学礼仪,丰厚知识,养成文明习惯,释放成长的无穷力量,探索自我的无限可能。

正气澄明:

学校施行养正教育,将之贯穿于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点滴之中,要求师生修高尚道德,规范行为习惯,言谈举止高雅,人格独立,有仁爱之心,有正义感。

这样正气澄明的文化氛围,既体现了学校对传统经典的重视,又彰显了养正文化对师生的陶冶作用。

【学校愿景】

(一)定义:

学校愿景是学校对未来理想和长远战略目标所描绘的纲领性蓝图,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

(二)北街小学的学校愿景是:

特色彰显,底蕴深厚的精品名校

(三)阐释:

这一愿景来自北街小学全员上下崇高的教育使命感,来自师生对自身实力的信心,来自学校敢于走向全市乃至全国的博大胸怀。

学校全员将把它作为长期奋斗的目标,以满怀的豪情、创新的活力、不懈的斗志一步步将它变为现实。

三、治学理念

【办学理念】

(一)定义:

办学理念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由办学主体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管理策略等的较为深刻的认识、看法或观点。

(二)北街小学的办学理念是:

养浩然之气,正做人之本

(三)阐释:

养浩然之气: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

浩然,即盛大的样子。

“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高尚的精神,是崇高的气节;“浩然之气”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是—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

有了这种浩然之正气,就能坚持正义、气节和情操,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填塞于胸,就能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

养浩然之气,学校通过一种潜移默化的氛围熏陶、一系列实践体验给予师生以精神动力,使他们在现代社会中重新获得传统社会中人们之间所具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培育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

扬百年老校之正,借鉴吸纳优良的传统文化,以“教师人格”的力量去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学校文化”的底蕴去奠定学生的学力发展,塑造一代“养正”新人。

正做人之本:

本指端正其本源、根本。

这里指涵养德性,引领正道。

【出自】:

《淮南子·主术训》:

“不正本而反自然,则人主逾劳,人臣逾逸。

一点一滴积累好习惯,就是一砖一瓦堆砌自己的好品德,习惯成自然,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

教师身正为范:

浩然求正,尊贤学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