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液体压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244726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1.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6液体压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6液体压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6液体压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6液体压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6液体压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液体压强.docx

《6液体压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液体压强.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液体压强.docx

6液体压强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1.一长方体铁块按图所示,从下表面与液面刚刚接触时下放至图中虚线位置,能大致反映铁块下降过程中所受浮力的大小F浮与铁块下表面浸入液体深度h深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某学生做以下实验:

先在一只玻璃水槽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将盛有一些小石子的塑料小船放入水里(如图所示),测得船底到液面的距离为h,再每隔一定时间向水里加食盐并搅动,直至食盐有剩余.问在他所绘制的吃水线至船底距离h随加盐量而变化的图象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BCD

3.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

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4.如图为某饲养场牲畜自动饮水器.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储水箱与饮水杯A、B、C组成连通器

B.控制进水的自动装置应用了杠杆平衡条件

C.静止时浮子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静止时水对三个饮水杯底部压强的关系是:

PA<PB<PC

5.如图所示,Q为铜制零件,其上部为边长L=0.2m的立方体,下部为边长l=0.1m的立方体。

Q的下表面与容器底部粘合,且水面恰好与Q上表面相平,则零件所受的浮力为(g取10N/kg)

A.0NB.20NC.60ND.80N

6.将同一物体放在液体中的三种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图甲和图乙中都是悬浮

B.在图乙中加少量食盐,物体仍会静止

C.在图丙中加大量水,物体会下沉至底部

D.甲图中的物体所受浮力最小

7.如下图所示,玻璃水槽中装有一定深度的水,一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在水槽口下方设有固定的水平金属网。

现缓慢向水槽中注水,使水槽内水面上升,直到水面与水槽口相平。

则在注水过程中,木块下底面受到水的压力变化情况是:

A.先增大,后减小B.先增大,后不变C.先不变,后增大D.一直增大

8.如图甲是一个底面为正方形、底面边长l=20cm的容器。

把盛有h=10cm深的某种液体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边长a=b=10cm、c=12cm的均匀长方体木块放入这种液体中(液体未溢出),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木块底面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为7.2N,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为980Pa(g取10N/kg),由以上条件可以得出

A.液体的密度为0.98×103kg/m3

B.木块漂浮在液面上时,容器中液体的深度为12.2cm

C.以图乙所示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7.5cm

D.以图丙所示方式将木块放入液体中静止时,木块下表面离容器底的距离是4.75cm

9.如图所示,杠杆AOB处在水平位置平衡,OA:

OB=1:

2,浸入水中的铁球质量m=7.9kg,加在B端的力F=24.5N,ρ铁=7.9×103kg/m3,g=10N/kg。

则空心体积为:

()

A、1×10-3m3。

 B、2×10-3m3。

 C、3×10-3m3。

 D、4×10-3m3。

10.实验课上,小明通过向水中加盐的方法,使原来沉在烧杯底部的鸡蛋慢慢由沉底变为悬浮最后漂浮起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由沉底到悬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B.鸡蛋由沉底到悬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小

C.鸡蛋由悬浮到漂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大

D.鸡蛋由悬浮到漂浮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变小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1.杠杆AB可绕支点O自由转动,将金属块用细绳悬挂在杠杆A端,把石块用细绳悬挂在杠杆B端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

若将石块浸没在水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杠杆A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F,其大小为石块所受重力的

已知

=

,则石块的密度为kg/m3。

12.如图所示,有一体积为100cm3的木块漂浮在容器的水面上,容器内水面刚好与容器口相平,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为20cm3;若要使露出水面的体积刚好浸没在水中,需要给木块施加一个竖直向下_____N的力,此时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不计水溢出后容器外壁所附着的水的重力)。

13.如图所示,顶面带有光滑凹槽的轻质杠杆AB可以绕支点O转动,杠杆的A端用细线沿竖直方向连接在地板上,OB=0.5m,在杠杆的B端悬挂一个密度为0.8×103kg/m3的圆柱体M。

地板上有一个盛满水的容器。

在圆柱体M体积的1/3浸入水中时,从容器内溢出0.4N的水,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此时让一个质量为200g的小球从B点沿凹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过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线的拉力恰好等于0N。

若整个过程中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小球的运动速度为m/s。

(g取10N/kg)

14.把重力为5牛、体积为8×104米3的金属球投入在盛满水的容器内,当金属球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大小为_______牛,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将____.

15.

(1)一实心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称为5N,完全浸没在水中称是3N,则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牛,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若完全浸没在某一液体中称是3.4N,则液体的密度为kg/m3。

(2)底面积为50cm2的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的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球悬浮在水中,如右图所示;将细绳剪断后,甲球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乙球沉入水底;若细绳剪断前、后,水面变化了0.4cm,则乙球的密度为g/cm3,乙球的质量为g。

16.如图所示,在一只不计重力和厚度的塑料袋中装入大半袋水,用弹簧测力计钩住并将其慢慢浸入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变小/不变),直至塑料袋中的水面与容器中的水面相平时,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0(>/=/<)。

17.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吊一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乙图是这个过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随金属块下表面在水中的深度h的变化情况.由图可知,金属块质量是kg,金属块所受最大浮力是N,金属块下表面所受水的最大压强是Pa(g取10N/kg).

甲乙

18.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大的豪华游轮之一“海洋魅力”号,长361米、宽66米、排水量达22.5万吨,满载时吃水深度达30米,可以搭载6320名游客。

则满载时船底受到的海水压强约为帕(),船受到的浮力约为N(g=10N/kg).当客人下船后,船受到的浮力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9.用弹簧测力计在空气中测得某物体重8.9N,现将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7.9N,则物体所受到的浮力是N,该物体的体积是m³。

20.如图,某物块用细线系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称时、浸没在水中称时、浸没在盐水中称时示数如图所示。

则物块受到盐水的浮力为N,物块的密度为kg/m3,(g=10N/kg)

评卷人

得分

三、实验题

21.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规律的实验中,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同一物体A逐渐浸入到密度为

的液体中,并通过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的变化规律,得出以下一些结论: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甲、乙、丙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分析比较实验序号可初步得出结论:

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物体所受浮力与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2)由实验可知A物体的重力为N,A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所受的浮力是N。

(3)同组的小薇同学继续用下面的方法测出了金属块B物体的密度,她具体操作如下:

①取边长为a的正方体木块放入装有适量该液体的烧杯中,待其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有

高度露出液面,如图甲所示,则木块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是,木块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是(以上两空均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②将B物体放在木块中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为h1,如图乙。

③用体积可忽略不计的细线将物体B系在木块中央,放入液体中静止后测出此时木块露出液面高度h2,如图丙。

④则B物体的密度=(用相关的物理量表示)。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讨论,认为小薇同学的操作还是有一些不足,请你说出一条不足之处。

22.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下列4种猜想:

猜想1:

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猜想2:

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猜想3:

浮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猜想4:

浮力大小与物体所受的重力有关。

⑴如图所示,小明把一个柱状固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逐渐增大,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的读数逐渐减小。

此实验说明猜想_________是正确的。

⑵如图所示,小明将同一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盐水中,此实验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

在实验中,观察到石块浸没在盐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则说明石块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⑶为了验证猜想3,小明将同一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先后放入水中,发现有的漂浮在水面上,有的下沉。

由此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为了验证猜想4,小明将重力相同而体积不同的铁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到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相等,由此得出结论: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

请指出他的实验方法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明帮爷爷浇菜园.他从井中提水时发现盛满水的桶露出水面越多,提桶的力就越大.由此他猜想:

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于是他找来一个金属圆柱体、弹簧测力计和烧杯等器材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

(1)分析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可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小明绘制了弹簧测力计对金属圆柱体的拉力和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随浸入液体深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戊所示.(ρ水=1.0×103kg/m3,g取10N/kg)分析图像可知:

①曲线________(填“a”或“b”)描述的是金属圆柱体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

②该金属圆柱体所受的重力为________N.

(3)爷爷鼓励小明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一问题进行探究.请你帮小明选择合适的器材,并写出实验步骤.

器材:

步骤:

24.小明和小雨通过实验研究将物体放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变化情况。

如图所示,他们将重力分别为30牛和40牛的甲、乙两个柱形物体,先后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将其逐渐浸入同一薄壁柱形容器的液体中(液体不溢出)。

他们读出测力计示数F,并测得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然后根据相关物理量计算出物体所受浮力F浮,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实验序号

F(N)

F浮(N)

F底(N)

1

20

10

30

2

16

14

34

3

12

18

38

4

8

22

42

5

4

22

42

实验序号

F(N)

F浮(N)

F底(N)

6

30

10

30

7

25

15

35

8

18

22

42

9

10

30

50

10

8

30

50

①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得出结论:

不同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相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相同。

②小雨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4或6、7、8、9后得出初步结论:

同一柱形物体浸入液体中,______越大,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越大。

③分析实验序号4与5(或9与10)的数据,发现测力计示数F不同时,物体所受浮力F浮和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F底均相同,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两位同学仔细分析表一(或表二)的数据,并通过一定的计算,可知容器内液体的重力为__________牛

⑤分析实验序号2和7可以得出,容器底部受到液体压力的增加量分别为_____和_____牛。

25.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如图甲所示).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A、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C为重物,D为薄塑料袋(质量不计),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人红色的水,F是升降平台(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G为铁架台.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A的示数________;弹簧秤B的示数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比较弹簧秤A的示数变化量和弹簧秤B的示数变化量,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迭填“>”、“<”或“=”)。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请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甲、图乙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

(请写出三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计算题

26.图甲是建造长江大桥是使用起吊装置(图中未画出)的钢缆绳拉着实心圆柱体A距江面某一高度处沿竖直方向匀速下降,在下降到江底之前,始终保持0.2m/s的速度不变。

图乙是A下降到江底之前钢缆绳对A的拉力F的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取江水的密度为ρ=1.0×103kg/m3,g取10N/kg)。

求:

(1)圆柱体A下降过程中,重力的功率;

(2)圆柱体A的密度;

(3)当圆柱体A下降到江(江底视为水平),卸下钢缆绳后,圆柱体A对江底的压力和压强。

27.(10分)在一个足够深的容器内装有深15cm的水,将一个长10cm、横截面积80cm2、重为6.4N的圆柱形实心塑料块挂于弹簧测力计上,当塑料块底面刚好接触水面时,如图所示。

已知在弹性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弹簧受到1N的拉力时伸长1cm,若往容器内缓慢加水,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4N时(水未溢出)g取10N/kg。

求:

(1)未往容器内加水时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强;

(2)塑料块的密度;

(3)木块受到的浮力;

(4)加水的深度。

28.(5分)一边长为2cm的正方体实心铝块,密度为2.7x103kg/m3,先按图甲所示把铝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静止,然后按图乙所示用弹簧秤吊着慢慢浸没在盛水的,容器中,容器的底面积100cm2,铝块浸没后水末溢出,g取10N/kg。

根据以上提供的数据和物理情景,可以求出哪些物理量?

(求出五个物理量即可,要求写出详细求解过程)

29.(10分)如图甲所示,在容器底部固定一轻质弹簧,弹簧上端连有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物块A,当容器中水的深度为20cm时,物块A有

的体积露出水面,此时弹簧恰好处于自然伸长状态(ρ水=1.0×103kg/m3,g取10N/kg).求:

(1)物块A受到的浮力;

(2)物块A的密度;

(3)往容器缓慢加水(水未溢出)至物块A恰好浸没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p(整个过程中弹簧受到的拉力跟弹簧的伸长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30.(8分)图甲是从湖底打捞一个柱形物体的简化示意图,在打捞的过程中物体始终以0.2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

图乙是打捞过程中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B段表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提升的过程,提升的高度为h;BC段表示物体出水的过程;CD段表示物体全部露出水面后继续提升的过程。

若忽略摩擦力和水的阻力,求:

(1)物体浸没在水中时被提升的高度h及在此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2)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1.如图所示,用手按住瓶盖,使塑料瓶浸入水中的体积为2×10﹣4m3,塑料瓶受到的浮力为N.若瓶的重力忽略不计,瓶盖的面积为1×10﹣3m2,则手掌对瓶盖的压强为Pa.取下瓶盖,在瓶底部开一个小孔,把塑料瓶压入水中,瓶中就会形成喷泉,压的越深,喷泉的高度越(g取10N/kg).

32.(6分)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

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数据图像。

已知ρ水=1.0×103kg/m3,g=10N/kg。

⑴圆柱体的质量

⑵圆柱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

⑶圆柱体的体积

⑷圆柱体的密度

33.一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跟浸没在液面下的深度有关。

如图所示,他们将一高6cm的金属圆柱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深度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拉力,数据如下表:

(g取10N/kg,ρ水=1.0×103 kg/m3)

序号

1

2

3

4

5

6

7

深度h/cm

0

2

4

6

8

10

12

拉力F/N

8.1

7.1

6.1

5.1

5.1

5.1

5.1

(1)分析上表数据可知,金属圆柱体的重量是多少?

(2)在金属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其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3)金属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4)金属圆柱体的密度是多少?

(5)分析表中数据变化规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4.(9分)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实心铝块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ρ铝=2.7×103kg/m3,g=10N/kg.

(1)该铝块的重力及它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2)工人师傅将它铸造成一个体积为3×10﹣3m3的工艺品,若将该工艺品放入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5.如图所示,重物A是体积为10dm3,密度为7.9×103kg/m3的实心金属块,将它完全浸没在水中,始终未提出水面。

若不计磨擦和动滑轮重,要保持平衡。

(g=10N/kg)求:

(1)重物A受到的浮力为多少?

(2)作用于绳端的拉力F是多少?

(3)若缓慢将重物A提升2m,拉力做的功是多少?

(4)若实际所用拉力为300N,此时该滑轮的效率是多少?

评卷人

得分

五、简答题

36.(9分)图所示是有关浮力的小实验:

(1)在薄塑料袋中装满水并扎紧.用弹簧测力计将它提起后静止.由图23(a)可知水袋所受重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N;将水袋慢慢浸入水的过程中(不碰容器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渐渐变___________,说明水袋受的浮力渐渐变_______________;当水袋全部浸没水中时(不碰容器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__N,此时水袋所受浮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N。

(2)结合实验进行推理,说明阿基米德原理的正确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能否全面说明阿基米德原理?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如图所示的大鱼和小鱼的争论中,请你评判一下谁对谁错?

并说明理由.

38.如图所示,将一个矿泉水瓶用剪刀截去底部,将一个乒乓球放入其中,然后,用一个盛水容器对准乒乓球迅速倒水,观察到瓶口有水流出,但乒乓球并没有浮起.现请你想个办法使它浮起(不借助于其他任何器材),你的做法是________,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如图,展示了一个广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曹冲运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巧妙地测出了大象的体重.请你写出他运用的与浮力相关的两条知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综合题

40.如图所示,金鱼吐出的气泡在水中上升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小

B.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小、浮力变大

C.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小

D.气泡受到水的压强变大、浮力变大

选择理由:

41.把一块面积为10×10cm2厚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测得示数为2.5N,手持弹簧秤的上端,把玻璃板往下全部放入水一定深度处,测得弹簧秤示数为1.5N,再慢慢提起弹簧秤,当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玻璃板完全脱离水面后,弹簧秤示数回到2.5N。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玻璃板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N。

(2)小明发现,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玻璃板的重力大______N,这说明此时玻璃还受到方向向_____的一个力。

(3)关于这个力的来历,小明开展了探究。

一开始小明猜想是所受的是大气压力,但他很快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原因是玻璃板上表面所受的大气压力约为_________N,但上、下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平衡。

(4)小明仔细观察了玻璃板即将离开水面时,玻璃板与水面的接触情况,如图,由此他想到这个力可能是。

42.小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