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44032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docx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

-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

一、小组概况

川庆长庆监督公司第五QHSE监督站共有员工35名,其中管理人员5名、驻井监督25名、巡井监督5名,主要负责川庆长庆钻井总公司第五工程项目部所属20支钻井队和川庆长庆井下技术作业公司靖边项目部乌审旗区域30套试气机组施工作业现场的QHSE监督工作。

表1:

QC小组概况

小组名称

第五QHSE监督站创新管理QC小组

小组人数

6人

组长

秦等社

成立日期

2010年3月1日

注册日期

2010年3月25日

注册号

CQJDQC2010-16

攻关课题

提高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

课题类型

管理型

活动次数

每月1次

小组成员简介

姓名

性别

年龄

文化程度

专业职称

行政职务

组内分工

秦等社

40

大学

安全管理工程师

站长

小组长

马云罡

45

大学

工程师

支部书记

培训教育

樊春雷

42

大专

助理工程师

副站长

运行控制

唐玉春

41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综合监督

履职考核

王茂林

40

大专

助理工程师

综合监督

信息收集

王庆锋

34

大专

中级工

驻井监督

现场验证

成果整理

秦等社

成果发布

秦等社

二、活动计划

表2:

小组活动计划表

时间

内容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选择课题

……

现状调查

……

设定目标

……

分析原因

……

要因确认

……

制定对策

……

实施对策

……

……

……

……

……

……

……

检查效果

……

巩固措施

……

活动总结

……

计划……实施——

三、选择课题

图1:

课题来源

四、现状调查

表3:

2009年监督站岗位责任制综合考核统计表

时间

单位

四月

半年

十一月

半年

全年

合计

第一监督站

949

988

972

956

942

940

987.3

962.2

990.6

950

939

950.75

第二监督站

948

993

987

957

750

990

972.3

950.1

987.8

982

969

905.35

第三监督站

952

958

980

961

928

979

989.6

954.4

989.9

985

960

955.24

第四监督站

971

993

972

946

968

980

958.7

949.3

986

985

950

963.89

第五监督站

952

993

972

955

935

990

989.6

965

991

957

935

950.54

我站的排名

2

1

3

4

3

1

2

1

1

4

5

4

通过对公司2009年岗位责任制综合检查考核情况统计分析,表明我站在综合岗位履职中距离公司要求和其他兄弟单位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五、设定目标

1.确定目标

活动前目标值

图2:

目标设定

2.目标论证

图3:

目标可行性分析

六、分析原因

1.查找管理缺陷

表4:

2009年岗位责任制考核问题统计表

序号

考核指标

考核次数

考核分值

存在问题简要描述

1

监督计划管理

3

12.4

监督计划分解不细,查患纠违指标未完成。

2

监督信息管理

5

100

信息上报不及时,差错率高。

3

全面风险管理

3

15

全面风险管理参与率低、台账不全。

4

工团组织建设

2

20

工团组织不健全、工作记录不全。

5

责任体系建设

2

12

岗位责任制自查无记录,会议费用报批不及时。

6

组织体系建设

2

4

领导分工不细,站内人员岗位分工不清。

7

经营财务管理

8

40

费用审批、报销不及时,借记卡管理不规范。

8

党支部建设

7

60

三会一课不落实、两册记录不全、党员考核不细。

9

五型班组建设

3

13

工作思路不清、活动开展不正常。

10

人员培训管理

2

7

职工培训计划不全

11

基础资料管理

3

9

基础资料不规范

12

QHSE体系建设

2

4

体系建设思路不清,问题整改记录不全。

13

规章制度建设

7

7

无制度适应性分析、制度目录更新不及时。

2.分析原因

课题组采取头脑风暴法,结合2009年岗位责任制综合考核情况进一步分析原因,绘制了如下的关联图:

图4:

原因分析关联图

通过关联图分析,导致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不强的原因主要有信息管理不规范、考核机制不健全、基础工作不扎实、组织领导力不强、运行机制不健全、目标计划不具体等六个方面。

七、要因确认

1.要因确认计划

为找出真正制约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的主要因素,小组针对关联图中6个末端因素制订了要因确认计划表:

表5:

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号

末端原因

确认内容

确认方法

标准

负责人

完成日期

1

信息管理不规范

流程是否明晰?

管理责任是否明确?

执行是否到位?

制度评价

信息追踪

现场调研

管理流程明晰,逐级负责,信息“真实、及时、准确、完整”。

2010.3.15

2

考核机制不健全

岗位责任制考核机制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到位?

制度评价

管理评审

考核覆盖率100%,考核与效益工资挂钩,落实后进帮促。

2010.3.10

3

基础工作不扎实

各类记录、台账是否整齐、规范,并及时更新?

管理评审

符合《QHSE程序文件》要求和上级部门规定。

2010.3.15

4

组织领导力不强

组织机构是否健全?

分工是否明确?

活动是否开展?

协调、指导、考核是否及时?

管理评审

政治引领力强

推动发展力强

改革创新力强

凝聚保障力强

2010.3.15

5

运行机制不健全

五型班组创建、制度宣贯、现场监督管控是否有效?

管理评审

现场调研

班组活动及时、有效

标准、制度更新及时

现场监督全面、到位。

2010.3.15

6

目标计划不具体

监督计划、费用控制、职工培训是否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有帮促?

管理评审

现场调研

计划下达及时、培训指导到位、过程控制有效、考核评价及时、帮促改进及时。

2010.3.15

2.要因确认

课题组按照《要因确认计划表》安排,采取现场调研、组织讨论、开展内部管理评审等形势,对末端因素逐一进行了确认。

〔确认一〕:

信息管理不规范

经现场调研、组织讨论分析,认为公司《HSE信息管理制度》是可行的,但由于监督站未对现场信息实行分级管理,信息传递杂乱。

同时,由于监督站综合岗人员责任心不强、分工不细、考核不严、信息汇报审核把关不严,导致5次信息汇报不及时、差错率高,考核扣分权重达33%。

结论:

信息管理不规范是要因。

〔确认二〕:

考核机制不健全

经评价分析,监督站在执行公司《基层员工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中主要存在评分细则执行不严、考核公示不到位、后进人员帮促和现场培训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结论:

考核机制不健全是要因。

〔确认三〕:

基础工作不扎实

公司层面《QHSE管理程序文件》尚未发布,基层单位的文件记录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运行中分工不细、自查自改不及时,导致各类工作记录、台账混乱,缺项多。

结论:

基础工作不扎实是要因。

〔确认四〕:

组织领导力不强

监督站7月份班子调整后未及时申报调整工会、青工委等组织机构;监督站人员分工不明确;支部活动开展不正常,三会一课和党员考核工作不落实(2009年年度总结评比否决项)。

结论:

组织领导力不强是要因。

〔确认五〕:

运行机制不健全。

随着施工队伍区块调整和人员轮休等因素影响,五型班组划分未及时跟进,班组创建无具体目标、计划和措施。

以“监督、评价、协调、参谋、培训、咨询”等六大职能履行为重点的监督计划管控机制不健全,缺乏现场指导。

结论:

运行机制不健全是要因。

〔确认六〕:

目标计划不具体。

经自查评议,监督站年度综合管理目标、成本控制、职工培训等工作计划不明确,保障措施不具体,控制责任不明确,阶段性分析评价和管理回头看工作开展不及时。

结论:

目标计划不具体是要因。

通过以上逐条确认,找出了影响“监督站岗位综合履职能力不强”的主要原因是:

(1)信息管理不规范;

(2)考核机制不健全;

(3)基础工作不扎实;

(4)组织领导力不强;

(5)运行机制不健全;

(6)目标计划不具体。

八、制定对策

1.对策方案

课题组经过组织讨论,集思广益,结合公司要求和其他兄弟单位好的做法,提出了以下18个要因控制对策:

表6:

对策方案汇总

要因

对策编号

对策内容

信息管理不规范

NO.1

调整监督站综合岗位人员。

NO.2

规范信息报送格式和审核程序。

NO.3

建立信息汇报责任追究制度。

考核机制不健全

NO.4

修订《基层员工岗位责任制考核细则》,规范考核流程。

NO.5

健全现场培训和后进人员“一对一”传帮带机制。

NO.6

完善监督站管理层考核机制。

基础工作不扎实

NO.7

规范基础资料记录格式,明确责任人。

NO.8

每月开展一次管理评审。

NO.9

监督站推行“7S”活动。

组织领导力不强

NO.10

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修订岗位职责。

NO.11

每月召开一次管理座谈会,开展自查自改。

NO.12

落实三会一课,加强支部对工团组织管理。

运行机制不健全

NO.13

完善“五型班组”运行模式,定期组织活动。

NO.14

定期学习宣贯文件制度,及时更新有效文件目录。

NO.15

健全目标计划管理机制。

目标计划不具体

NO.16

完善职工培训计划,规范过程控制。

NO.17

完善费用计划、统计、分析及控制机制。

NO.18

开展HSE监督计划书评审。

2.对策评估、选择

表7:

对策评估表

序号

对策简要描述

评估

综合得分

选定方案

有效性

可行性

经济性

可靠性

NO.1

调整监督站综合岗位人员。

18

NO.2

规范信息格式和审核程序。

14

NO.3

建立信息责任追究制度。

12

NO.4

修订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20

NO.5

健立后进人员帮促机制。

18

NO.6

完善管理人员考核机制。

13

NO.7

统一记录格式,明确责任。

12

NO.8

每月开展一次管理评审。

14

NO.9

监督站推行“7S”活动。

16

NO.10

完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20

NO.11

每月召开一次管理座谈会。

18

NO.12

落实三会一课和工团活动。

18

NO.13

完善“五型班组”运行模式。

16

NO.14

规范文件学习、宣贯和管理。

14

NO.15

推行目标、计划管理。

16

NO.16

完善培训计划,规范记录。

14

NO.17

规范费用控制,定期分析。

16

NO.18

开展HSE监督计划书评审

18

备注:

◎5分○3分△1分

通过调查问卷和小组讨论,对提出的控制对策逐项进行评估,认为“规范信息格式和审核程序”等9项对策目前有比较成熟的管理要求和标准,通过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制度的现场执行力就可以实现管理目标。

“调整监督站综合岗位人员”等9项对策需要从组织、机制等方面进一步细化控制方案。

小组据此编织了《对策表》。

3.对策实施计划

表8:

对策表

序号

要因

对策

What

目标

Why

措施

How

负责人

Who

地点

Where

完成日期

When

1

信息管理不规范

调整监督站综合监督人员

人员能力满

足岗位需求

进行能力评价,根据岗位需求调整综合监督人员。

监督站

2010.4.10

2

考核机制不健全

修订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

考核流程清楚

评分标准具体

围绕组织机构、考核流程、评分细则等修订考核办法。

监督站

2010.4.10

3

考核机制不健全

建立后进人员帮促机制

帮促效果明显

次月考核脱贫

对考核末尾人员安排监督站领导一对一帮促,绩效挂钩。

现场

全年

4

基础工作不扎实

监督站推行“7S”活动

活动开展正常

管理明显改进

制定“7S”活动计划,定期组织检查,实行红牌警示。

监督站

每周一次

5

组织领导力不强

完善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

组织机构健全活动开展正常

及时改选支部、工会、青工组织,明确职责,加强领导。

监督站

2010.4.10

6

组织领导力不强

每月召开一次管理座谈会

找准工作差距

完善改进措施

每月结合公司考核结果,对照管理目标开展查漏补缺。

监督站

每月一次

7

组织领导力不强

落实三会一课和工、团活动

活动开展正常

检查考核及时

支部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管理评审和自查自改,规范记录。

监督站

每月一次

8

运行机制不健全

完善“五型班组”运行模式

班组划分科学

活动开展有效

公开竞聘选择班组长,每月组织一次班组交流活动。

现场

每月一次

9

目标计划不具体

开展HSE监督计划书评审

《HSE监督计划书》执行有力。

每月组织开展一次《HSE监督计划书》评审,奖优罚劣。

监督站

全年

九、实施对策

〔对策实施一〕:

调整监督站综合监督岗位

小组对3名2009年先后在综合监督岗位工作人员进行了能力评价,认为1人能力不具备岗位需求,且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内部矛盾较大,1人工作特长与岗位不适宜。

小组及时协调进行了岗位调整,进一步细化了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同时将1名驻井监督调整为巡井监督,做为培养对象安排逐步介入综合岗位工作,确保人员轮休等特殊阶段工作不空位。

实施效果:

提高调整监督站综合岗位人员设置、明确了岗位职责和分工后,监督站综合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发挥较好,信息管理逐步规范。

存在问题:

综合监督轮休交接管理仍有漏洞,造成9月份因工作交接不清,出现了一次周报上报不及时。

小组及时完善了交接制度后问题得到了解决。

〔对策实施二〕:

修订基层员工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受公司委托,课题组协助主管部门对《岗位责任制综合检查考核办法》和《基层员工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并以公司文件下发。

编制了“第五QHSE监督站员工考核管理流程”,全年按要求组织了8次现场考核,坚持“谁考核、谁培训”的原则重点围绕《HSE监督计划书》应用、安全课选题、STOP卡评优、学习笔记整理、查患纠违和沟通技巧等突出问题加强现场培训、指导和帮促。

图6:

监督员考核管理流程图

实施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施和不断完善,考核逐渐被监督人员理解和接受,人员综合素质有所提升(见表9)。

表9:

监督员月度考核平均分

月份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全年

考核平均分

83

83

90.65

84

89

95

92

85

88.02

〔对策实施三〕:

建立后进人员帮促机制

对于履职中出现突出问题,以及每月考核不合格和排名后3名监督员,安排小组成员“一对一”帮促,帮促效果与承包人效益工资挂钩(次月考核仍然排名后三位,扣帮促人200元)。

实施效果:

监督员技能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见表10)。

表9:

监督员月度考核差距对比

月份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年平均

最高分

94

101

102

94

98

107

102

95

99.13

最低分

74

63

57

63

80

83

86

78

73

差距

20

38

45

31

18

24

16

17

26.13

〔对策实施四〕:

监督站开展“7S”活动

小组编制了监督站“7S”活动计划,细化了班前、班后10分钟活动内容,每天晨会上对照检查。

同时,制订了周检查评比细则,通过检查,评出末尾人员挂红牌警示。

实施效果:

通过7S活动,小组的工作效率和综合管理能力得到了积极提升,团队凝聚力有所增强。

〔对策实施六〕每月召开一次管理座谈会

小组每月坚持召开一次管理座谈会,开展“查漏补缺”活动。

重点分析公司《月度岗位责任制综合检查考核通报中》所提出的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对照小组活动计划进一步改进工作。

实施效果:

阶段性地检查纠正管理缺陷,较好的保障了小组活动正常开展,避免了问题重复出现。

〔对策实施七〕:

落实“三会一课“和工、团活动

小组按照组织程序及时改选了支部、工会和青工组织,分别制订了年度工作计划,规范了活动记录。

每月由支部组织,对照监督站年度工作总目标和保障措施开展一次内部管理评审。

实施效果:

支部作用得到了积极发挥,队伍活力和战斗力均得到了展现,尤其在2010年公司组织的6次劳动竞赛中,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取得了3次集体第一、3次集体第二,12人次先后获得优秀个人奖的好成绩。

〔对策实施八〕完善“五型班组“运行机制

小组结合人员分布情况,采取公开竞聘的方式优选班组长,通过双向选择划分了三个班组,明确了班组长的责、权、利和班组建设思路,通过小组成员分工承包的方式加强日常工作指导。

实施中除强调网络信息沟通交流外,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班组交流会”,通过开展监督履职讨论交流经验,通过进行竞赛选出当月“查患纠违能手”予以表彰,通过召开党小组会议开展思想教育,通过与钻井队员工互动促进监管融合。

实施效果:

班组交流会实施一年来在促进人员交流、提高监督员查患纠违技能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得到了现场监督人员、上级领导和施工方的积极评价。

且这种机制克服了公司一直以来面临的人员高度分散、组织和管理难度大的的困难,有助于带动党小组、工会、青工、QC小组等组织作用的发挥,是实现企业管理目标、传播管理理念、落实管理思想、采取管理手段的一个综合性工作平台。

〔对策实施九〕:

开展《HSE监督计划书评审》

工作中,小组坚持将《HSE监督计划书》运行做为落实公司监督计划的载体,从培训、辅导、考核、评审四个环节坚持常抓不懈。

首先,利用生产启动和季度工作会集中组织了3次培训,重点从计划书结构设计、现场使用等方面统一认识。

其次,利用日常巡井和每月上井考核之机,针对监督人员应用中存在的个别问题手把手教,并积极收集意见,进行了2次换版。

第三,严格计划书考核工作,督促监督人员在项目施工结束后7日内上交《项目运行HSE工作评价》,及时送项目部主管部门阅览,助推管理提升。

第四,每月坚持对上交的计划书组织一次评审,从中选出20%的优秀资料给与100元奖励,对于40%的不合格资料给与50元处罚,不断促进计划书运行质量。

实施效果:

通过规范计划书运行管理,促进了监督人员“监督、评价、协调、参谋、培训、咨询”等六大职能的发挥,及时将公司下达的工作计划落到了实处,现场监督执行力不断加强。

十、检查效果

1.活动效果评价

表10:

2010年岗位责任制考核统计表

时间

单位

半年

十一月

半年

全年

合计

第一监督站

895

978.5

1000

993

973

10000

987.5

1000

949.5

963

第二监督站

900

935

944.5

954

981

995

997

963.5

934.5

958

第三监督站

926

964.5

1000

995.5

976

10000

10000

970.0

973.5

975

第四监督站

900

937

963.5

1000

971

10000

10000

1000

1000

979

第五监督站

935.5

987.5

964

1000

970

10000

970

961.5

969.5

982

我站的排名

1

1

3

1

5

1

5

5

2

1

2.活动目标对比

活动前目标值活动后

图7:

目标对比图

从公司2010年岗位责任制综合检查考核统计结果来看,我站的岗位综合履职能力较活动前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组设定的活动目标全面完成。

十一、巩固措施

1.进一步修订完善《岗位责责任制综合检查考核办法》和《基层员工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纳入公司制度标准体系管理,定期维护、更新。

2.起草《五型班组建设工作规范》,在公司其他基层单位推荐试行。

3.起草《基层员工履职管理推荐做法》,在公司其他基层单位推荐试行。

十二、活动总结

1.活动中通过不断分析问题、确定原因、制定对策、解决问题,小组成员的安全管理知识、信息统计技术、绩效管理知识、沟通交流能力等都有所提高,但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基层建设管理方面还存在管理知识欠缺、工作程序不清楚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小组活动能够坚持按照PDCA程序进行,统计表、流程图、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应用较为熟练。

3.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见评价表、雷达图)。

表11:

小组自我评价表

序号

评价内容

活动前(分)

活动后(分)

1

团队精神

65

90

2

质量意识

60

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